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昼出耘③田夜绩麻④,
村庄儿女各当家⑤。
童孙⑥未解⑦供⑧耕织,
也傍⑨桑阴⑩学种瓜。
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
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在田间锄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不知道。
6. 供:从事,参加。
7.傍:靠近。
8.桑阴:桑树的树阴。
①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诗一首。②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③耘:锄草。④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⑤当家:主持家务。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⑥童孙:指儿童。⑦未解:不懂得。⑧供:供奉。这里指“参加”、“从事”。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的荫凉处。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句意]1~2句:男耕女织,昼夜忙碌。 3~4句:可爱小孩,学习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1.肥:指果肉肥厚。
2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3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4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5蛱(jiá)蝶:蝴蝶。
6菜花:油菜花。
7惟有:只有。
8无:没有。
9傍:靠近。
[今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句意]1~2句: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3~4句: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春田园杂兴十二绝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汗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四时田园杂兴十二绝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过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裹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履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秋日田园杂兴十二绝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放船闲看雪山表,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
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篘未?细捣枨虀买鱠鱼,
细捣枨虀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
右春田园杂兴十二绝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右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蜒蛱蝶飞。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右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
上冬日田园杂兴十二绝自晨至午,起居饮食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戏书四绝
巷南敲板报残更,街北弹丝行诵经。已被两人惊梦断,谁家风鸽斗鸣铃?
菜市喧时窗透明,饼师叫后药煎成。闲居日出都无事,惟有开门扫地声。
北砦教回挝鼓远,东禅饭熟打钟频。小童三唤先生起,日满东窗暖似春。
起傍东窗手把书,华颠种种不禁梳。朝餐欲到须巾裹,已有重来晚市鱼。
嗯,全部的都在这了,共60首。
归园田居三所表达的情感是什麽阿?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使至塞上--------《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诗句把诗人初次离家远游的新鲜、惊喜表达的淋漓尽致。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
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
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作者兴致浓厚而强烈的感情。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分析某一联的作用答题思路。
比如首联在全诗的作...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诗词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思路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后,重视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题的难度。
每年高考考生在这一板块上失分相当严重。
尽管各种教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很系统,但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笔者拟定从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思维角度来简单谈一下,希望能对学生答题有所启示和帮助。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题型评点】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
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
“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中炼字、炼句的技巧。
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了。
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命题特点】 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
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
(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2、提问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简易思维】 1、读诗句,定“诗眼”。
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
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
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
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
(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
(字面意义)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
(语境意义) 题型二 分析意境型 【题型评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诗词占据了古诗词的半壁江山。
无论是写景、借景抒怀,还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机统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是依托景物(意象)、环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鉴赏诗歌要从景、境入手去分析诗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
分析意境是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题型。
【命题特点】 命题时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分析诗中景、诗中境、诗中形象,并能概括其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一是对诗歌的艺术特色作深层地理解分析。
题量为1-2个,命题点主要有:意象特点概括,意境再现与特点概括,形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这首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 【简易思维】 1、解读全诗,勾其玄要。
要总体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征 (什么景、什么地、什么时令、什么人、什么特征) 。
2、理清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
有时诗中所描写景物比较复杂,要分清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分清景与情之间的并列、因果、互衬、交融或交叉等关系。
3、分析写景技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动静虚实、色调冷暖、正反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对比、象征、比兴等)。
4、体会意境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达志向,抒发情感等。
5、语言组织:先分后总,联系诗句,分条作答。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
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日 暮 (杜甫①)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
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整理[急急急呀!]
(1)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②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禛) ③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④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2)关于诚信的名言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3)农业谚语1、农时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气象谚语: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②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③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④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⑤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4)关于战争的成语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5)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6)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1、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秋天)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秋天)(王维)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苏轼)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夏天)(赵师秀)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王驾)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 (7)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1、褒义: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2、贬义: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暴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8)歇后语: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歇后语造句:(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小明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你因为考了一百分就马上骄傲起来了,所以这次又落后了,真是又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9)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10)课外积累:1、关于诚信的名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2、农时谚语:①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②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3、气象谚语:①有雨山戴帽 无雨山没腰 ②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 ③泥鳅跳,风雨到 4、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5、歇后语: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②芝麻开花——节节高 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6、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①《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7、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资料袋与宽带网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东岳泰山为首。
2、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3、仿生学: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4、战争中涌现出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①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 ②英勇献身:方志敏、董存瑞、 ③保家卫国:黄继光、邱少云…… 我还知道其它的英雄:刘胡兰、李大钊、王二小 5、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郁金香是荷兰国花,品种达二百多种,荷兰是鲜花之国,它因此获得了“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6、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代表作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7、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在古希腊神话中,还有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冥王神哈德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
和他们有关的故事也很多:金羊毛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忒修斯为民除害的故事。
8、《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
著名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辛伯达航海旅行飞故事》、《三个苹果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一千零一夜...
理解古诗词要知人论世
阅读古诗词莫忘知人论世 上午《相见欢》一课,自觉上得很不成功,老师尽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东拉西扯,用心良苦,奈何学生就是呆呆得不受你的的驱使,原因何在。
从事后授课老师的介绍,她是想通过大量的课外诗句,让学生由此及彼,融会贯通,同时让学生懂得了积累的重要性。
但为什么效果不好了,我想是因为老师忘记了欣赏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
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
文学创作有时需要借鉴古人。
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更需要了解古人。
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
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例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通过诗歌题目和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诗歌内容决不像字面所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但是只有和当时的时代联系起来才能正确深入的了解这首诗。
唐代的科举考试,并非密封卷。
主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及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推荐。
因此,唐时的士人应试前,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
《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
这首诗歌的外在含义和真实意图之间并无实质性联系,但诗人却巧妙用笔,通过新颖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把二者统一在一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语)”,使人读后叹为观止,为诗人的笔力所折服。
举子们的命运操纵在主考官的手中,能否金榜题名,取决于自己的应试文章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
朱庆馀虚心地向张籍询问,其临深履薄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诗中写新娘的郑重其事和忧虑紧张,正是用以表达诗人对前程的急切关注。
了解到唐朝这一特点之后,进而也就可以理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下面就“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简单的谈几个方面: (一)“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
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曹丕志得意满,《燕歌行》志深笔长;曹植少年才俊,《白马篇》英逸豪迈。
同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追求隐逸,诗中有画;孟浩然追求入世,语淡而意长。
我们循着这一印迹,就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诗人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感情。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和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两首绝句,如了解背景材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
……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
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
”,我们就能了解杜甫创作此诗的时代和原由,以及李龟年唱“红豆”的深意。
从而也就能准确解读“落花时节”的寓意:诗人是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交代了具体的时令,并且古人对于晚春往往具有惜春、伤春情怀的感情,所以晚春的落花正是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而当时正值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现状由盛而衰,“落花时节”便又包含了国家衰变之意。
表达了诗人深重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
(二)“知人论世”有助于理解诗歌表现的意境。
诗人通过意象世界寄寓情感,让读者在想象中去感知,去玩味。
或者咏物,或者写景,或者描摹人物情态,或者刻画生活场景,不一而足。
诗歌中的意境是运用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超现实的境界。
作者的感情和人生经历往往渗透在作品的意境中。
正所谓“诗言志”。
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
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问题是: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王维是学...
谈谈学古诗的体会
龟虽寿 【曹操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
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
想起人生路程,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
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
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
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
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
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
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
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宋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
山水诗词名句赏析
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李频【赠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
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李渤【桂林叹雁】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
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陈叔达【早春桂林殿应诏】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
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
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李商隐【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义净【玄逵律师言离广府还望桂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
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
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
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
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
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
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
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
子行诚艰难,我去未穷极。
临别且何言,有泪不可拭。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 杨衡【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 桂林浅复碧,潺湲半露石。
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
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
风度杳难寻,云飘讵留迹。
旧户闲花草,驯鸽傍檐隙。
挥手共忘怀,日堕千山夕。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李商隐【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辰象森罗正,句陈翊卫宽。
鱼龙排百戏,剑佩俨千官。
城禁将开晚,宫深欲曙难。
月轮移枍诣,仙路下栏干。
共贺高禖应,将陈寿酒欢。
金星压芒角,银汉转波澜。
王母来空阔,羲和上屈盘。
凤凰传诏旨,獬廌冠朝端。
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
甘泉犹望幸,早晚冠呼韩。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
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
子兮何为者,冠佩立宪宪。
何氏之从学,兰蕙已满畹。
于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治惟尚和同,无俟于謇謇。
或师绝学贤,不以艺自挽。
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声音,宫室发关楗。
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
惜乎吾无居,不得留息偃。
临当背面时,裁诗示缱绻。
李群玉【送萧绾之桂林(时群玉游豫章)】 兰香佩兰人,弄兰兰江春。
尔为兰林秀,芳藻惊常伦。
灿灿凤池裔,一毛今再新。
竹花不给口,憔悴清湘滨。
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
苍梧云水晚,离思空凝颦。
我亦纵烟棹,西浮彭蠡津。
丈夫未虎变,落魄甘风尘。
大禹惜寸阴,况我无才身。
流光销道路,以此生嗟辛。
万里阔分袂,相思杳难申。
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无名氏【纪游东观山(山在桂林府城外三里)】 瑰奇恣搜讨,贝阙青瑶房。
才隘疑永巷,俄敞如华堂。
玉梁窈浮溪,琼户正当窗。
仙佛肖仿佛,钟鼓鍧击撞。
赑赑左顾龟,狺狺欲吠尨。
丹灶俨亡恙,芝田霭生香。
搏噬千怪聚,绚烂五色光。
更无一尘涴,但觉六月凉。
玲珑穿屡折,诘曲通三湘。
神鬼若剜刻,乾坤真混茫。
入如深夜暗,出喜皦日光。
隔世惊瞬息,异境难揣量。
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纵然膺使命,何以奉徽音。
投刺虽伤晚,酬恩岂在今。
迎来新琐闼,从到碧瑶岑。
水势初知海,天文始识参。
固惭非贾谊,惟恐后陈琳。
前席惊虚辱,华樽许细斟。
尚怜秦痔苦,不遣楚醪沈。
既载从戎笔,仍披选胜襟。
泷通伏波柱,帘对有虞琴。
宅与严城接,门藏别岫深。
阁凉...
简要分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你好!!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本文仅从结构、炼材、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一)结构。
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
(二)炼材。
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
(三)语言。
王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当然,以上几个方面的说法,本文分而述之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实际上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统一的。
唐代诗人王维,兼诗人与画家于一身,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留下了千古名诗,也留下了传世名画,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赞誉(见《东坡志林》)。
自宋以来,用类似词语来赞美其他诗人或画家的,多到难以数计,这说明诗和画作为姊妹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相通,相互间的影响甚为密切。
但是,当我们一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很自然的就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适合作为这种艺术境界的代表者,这说明东坡的评语入人之深,意味着这种艺术境界在王维笔下体现出来的深度与广度,应该比一般的诗画作家更为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本文只就“诗中有画”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也许有助于说明王维诗的艺术特点。
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由于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就各有特色,各有局限。
“诗中有画”的说法,应该是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
同时,我们说某个作家的“诗中有画”,应该是就他的全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而言。
这就要求作者在诗、画创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构思上,达到高度熟练,才有可能相互渗透,自然融合。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理想的作家应该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王维可以说是古代诗人中具有这种条件的代表人物。
因此,“诗中有画”才能体现为王维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它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乃至表现在非山水景色的某些创作环节上。
“诗情画意”,这是一句常言。
从其含义中,可以窥见诗画、情意的密切关系,也可以窥见诗是以情为主,而画是以意为主的.。
就诗来说,一切有效的表现方法,应该都是使诗情表达得更落实,更能为读者所掌握,也就更能感染读者,即令最空灵的表现手法,其效果也是如此。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王维诗的艺术特点作出合理的说明。
以上说明:(1)“诗中有画”要就一个作家全部作品的艺术特点来考察;(2)“诗中有画”不能脱离表情的效果来论析。
这是我们理解“诗中有画”以及正确评价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两个基本要点,下文就联系王维的作品印证阐发。
“诗中有画”既然是王维全部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
为方便起见,我们就结构、炼材、语言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赏析。
同时,这种特色体现在景色山水的篇章句上面较为明显,而在非景色山水的篇章句上面较为隐微,因此,我们在举例说明时,也就由显及隐,以便推求。
一、结构:“经营位置”是画学六法之一,是画家的基本功。
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迹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王维的诗就吸取了这种特色。
例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二句是本诗的主旨,作者大力描绘了农村的闲逸,也就鲜明地表示了对官场奔竞生活的厌恶。
作者在前八句中列举了农村生活的许多个别迹象,第九句只用“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贯穿起来了,组成一幅十分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画面。
这种经营位置的工夫,是融有绘画的特色的。
这种带有绘画特色的结构,也体现在《辋川集》组诗上。
《辋川集》共二十首,每首有一小题,写的都是辋川别墅中的景色之美妙,用的形式都是五言绝句,组诗的特征是很显著的。
“诗言志”,对一个诗人及作品的分析,离不开作者的经历及思想感情,王维在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年代,一般来说,是以天宝初年为上限的。
通常把王维的生活经历分作早晚两期,而以张九龄的被贬为转折点,那么,《辋川集》应属于王维的晚期作品。
这一时期,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小人专权,政治日益黑暗,王维由不愿同流合污而逐渐走向消极逃避的半官半隐。
就当时的历史情况来说,王维是一个有正义感而又带有较大软弱性的士人,这是一般对王维晚期生活评价的基点,也是理解《辋川集》的思想感情基点。
《辋川集》总的结构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来反映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的。
我们可以把这二十首诗分成三类:《柳浪》、《漆园》为一类,比较鲜明地表示了作者对奔竞、变幻的官场生活感到厌恶,也就说明了作者之所以隐居,是植根于不满现实的基...
观书有感 赏析
古典文学作品赏析 观书有感二首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头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 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
绍兴十八年(1148) 进士,任同字主簿。
淳熙时,曾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监公事,光宗时,知漳 州,入为秘阁修撰。
宁宗初,官焕章阁待制。
后被人攻击为伪学,落职致仕。
所著《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今存。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 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镜。
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
那得,怎么会。
如许:这样。
④蒙冲:战船。
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品评】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
这有 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
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
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胜的。
(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 哲理诗。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
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
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
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在。
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来几首郑小琼的诗。
小题1:(3分)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
小题2:(4分)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我”家的梧桐树成了它们归来的家;(2分)“我”长年奔波在外,故乡的家是“我”能够停歇的地方。
(2分) 小题3:(4分)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只要答出两种修辞即可)突出了梧桐树花期之迟,令人难以察觉。
(3分) 小题4:(4分)写出了燕子迁徙归来后在梧桐树上兴奋和鸣的情景。
(2分)表达作者对这些活泼燕子的喜爱之情。
(2分) 小题5:(5分)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
(2分)作者运用想象,再加上深情的询问,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也含蓄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事也起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分,分析得有道理即可) 点评:怎样才能切准情感把握的脉搏,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
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
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
(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
景物描写,往往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
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
小题3:试题分析:“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梧桐开花比较迟。
点评: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
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4:试题分析:“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这些语段将燕子们重新回巢后的兴奋、热闹之情景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燕子的喜爱之情。
点评:怎样才能切准情感把握的脉搏,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
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
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
(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
景物描写,往往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
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
小题5:试题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想象,因为昨夜下了一场春雨,作者就在他乡想象院子里梧桐树上的燕子们是否安好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点评: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
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
虽然写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
判断写作目的,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