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古诗词(主旨及赏析)都要

时间:2020-07-29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玉楼春·春意》——宋祁《玉楼春·春意》

玉楼春·春意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①波纹迎客棹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③长恨欢娱少,肯爱④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5。

①榖(gǔ)皱:榖,绉纱,比喻细细的水波纹。

②棹:船桨,代指船。

③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于水面。

④肯爱:怎肯吝啬。

⑤晚照:晚日的余晖。

春天来了,东城的风光也渐渐美起来,微微的波浪上,游船迎来送往,烟雾笼罩的杨柳枝上还带有一点点寒意,但是杏花已经热热闹闹地开满了枝头。人生如海上的浮沫一样短暂,常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因此,能够博得一时的欢笑,哪怕花千金也是在所不惜的。让我们把酒迎风,与斜阳共饮,让鲜花们留住夕阳的余晖吧!

【闹意之美】

因为“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宋祁得了“红杏尚书”的美名。本来杏花是默默开放的,纵然鲜艳夺目,但也悄然无声。一个“闹”字,全然改变了花开无声的意境,让每一朵杏花都活了起来,她们似乎像豆蔻年华的少女,生性活泼顽皮,不仅开得热烈,还争论不休,唧唧喳喳好不热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给出范式..一份标准卷..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与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中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

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

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

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 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

如何鉴赏古诗词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

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

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语文:诗词鉴赏一共有哪些角度?

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与形式。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

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

”(《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

角度六: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

篇章特点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呼应等。

http://blog.xhedu.sh.cn/blogweb/more/detail.asp?id=1758 详细解释参看该网页

高中语文中的古诗鉴赏老是答不对主旨怎么办?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学习目标 1、 导读背背,理解、积累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

3、 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 读读背背导入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二、 作家作品简介 1、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

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2、《送灵澈上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 三、赏析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

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四、练习默写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

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类 A.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

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B.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