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诗词及意思 端午古诗词解释

时间:2020-06-09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

  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译文:

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

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简释】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和端午》宋 张耒 古诗的意思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和端午》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原文如下: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词句注释如下: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 ):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国人屈原的作品。

扩展资料: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端午

和端午古诗的 意思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

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端午》的古诗词解释是什么?

  • 《端 午》(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译文:

    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

    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 【注释】

  1.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2. 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3. 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4. 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5. 【简释】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端午诗词之首是什么?

《端午三首》

出自南宋诗人赵蕃创作的一组绝句。

(其一)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其二)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其三)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扩展资料

歌颂端午的其它诗词:

《端 午》 唐·李隆基

《竞渡诗》唐·卢肇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渔家傲》宋·欧阳修

参考资料: 搜狐网-端午诗词20首,你知道几首?

端午节的古诗和诗句的意思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译文

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赋端午古诗的意思

《赋端午》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节逢端午粽香滋,

檐下楣前艾一枝。

竞渡龙舟旗猎猎,

闲观童叟岸依依。

诗词解读:

到了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包上了香喷喷的粽子;你看,每家每户的屋檐下的门框上都插上了艾草呢;(艾草: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点着后能驱蚊蝇也叫艾蒿。)看龙舟比赛的龙舟船划得多么快啊,因此,好像都能听见船上插着的旗子都“哗啦啦”的响呢;在岸边观看的老人们和小朋友们多么 投入啊,似乎都舍不得回家了。 相关知识:话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甚多。老百姓对黄巢有很多误解,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地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有一天,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批批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个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的军队就要攻进邓州了。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这根独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你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端阳节,黄巢的军队果然攻下了邓州城,只见城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地领兵离去,因而全城得以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从河南一直传到各地,几乎传遍整个中国。

端午诗词——梅尧臣《五月五日》是什么意思?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 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 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 (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