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评价诗词 有关史记和司马迁的诗文联评价

时间:2020-06-09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西汉刘向、扬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核。”

  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南朝刘勰说“陈寿三志,文质辨恰。”

  《三国志》作者陈寿,“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一、 汉代

  汉代是《史记》的传播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史记》向社会一公布,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研究者蜂起。汉代研究《史记》的名家当推杨雄和班固,他们都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汉书》中有《司马迁传》。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传良传统。

  二、唐代

  唐代《史记》研究的重要贡献在注释。最主要的著作是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加上南朝刘宋年间裴的《史记集解》,被后人称为“史记三家注”,成为史记注释的经典之作。

  唐代研究《史记》成就最大者当推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韩、柳肯定了《史记》一书的文学价值,奠定了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二次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苦心,减一字不能。

  三、宋、元

  宋代是《史记》大量刊刻印行,广为流传的时期,官私刻本达数十种之多。现存《史记》最早最好的刻本为南宋黄状况夫刻本。

  元代最重要的贡献是将《史记》中的大量故事改编为戏民剧,其剧目之多,剧作者之众,令人叹为观止。如:郑廷玉的《楚昭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李寿卿的《伍员吹箫》,尚仲贤的《气英布》,狄君厚的《晋文公火烧介子推》,金仁杰的《萧何月夜追韩信》,高文秀的《渑池会》等名剧一直传播至今,计达180多种。《史记》故事改编为戏剧大大促进了《史记》在民间的传播。

  宋人赞司马迁,其著名者为马存赞司马迁的壮游和郑樵赞司马迁的五体结构。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可见郑椎对《史记》评价之高。

  四、明、清

  时代对《史记》的研究开始兴盛,清代已趋繁荣。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学者,对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成就作出了尺世骇俗的赞叹。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90多篇。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在评《屈原贾出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江苏常熟人。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是继唐代刘知几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他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他认为《史记》一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由于司马迁有卓绝千古的识力和笔力,《史记》是“经纬乎天人之际”的一家之言,章学诚俨然比于后无来者。

  赵翼(1727—1814),江苏武进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他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候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专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司马迁的五体结构史学框架,一经创立,即为经典。纵观廿四史,无一例外。赵翼称为“史家之极则”,可谓精当之至。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梁启超对《史记》评价颇高,认为《史记》实为中国通史之创始者,是一部博谨严著作。他认为: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叙事,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因此他主张对于《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五、现代、当代

  建国前《史记》研究收获颇丰,名人迭出。鲁迅、郭沫若等大家的评论惊世骇俗;建国后《史记》研究高潮迭起,人才济济,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一生酷爱《史记》,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汀潭韶山冲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1958年郭沫若在为司马祠题写的碑文中对司马迁有“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赞语。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史记》的文学成就是极高的。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园人,近代史学家。他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郑振锋认为:自司马迁以来,便视历史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取的材料,范围极广,自政治以至经济,自战争以至学术,无不包括在内,其所网络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所谓“文学史”也常常被网络在这个无所不包的“时代的百科全书”之中。

  杜鹏程(1921—1991),陕西省韩城市苏村人。当代著名作家,原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在《韩城市志》序中说:“韩城素称文史之乡,是一座历史修久的文化名城,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里,一向文化较为发达。……历朝各代,名人辈出,其中以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最为著名,其宏伟巨著《史记》闻名中外,影响深远。”

  师哲(1905—1998),陕西省韩城市井溢村人。著名翻译家,原任毛泽东俄文翻译、顾问,中央编译局局长。他说:“1940年3月,我从苏联回到延安后的第二天,周恩来领我去见毛主席,他同我亲切握手之后,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韩城人。司马迁是同乡。”对此我十分惊诧,我想,毛主席说:“喔,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你和司马迁是同乡。”对此我惊诧,我想,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抗日,领导全国人民翻身闹革命,昼夜操劳,日理万机,还不忘读《史记》,而且还能准确记住它的作者的籍贯,真了不起。”“司马迁刚直不阿,秉笔直书,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喜欢他。现在民的天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们应该大鼓地、理直气壮地宣传其人其书其精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给司马迁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像他这样对人类历史文化有贡献的,举世公认的人,历史文化名人,全国有几人?我们应该好好地读其书,学其人,弘扬其精神。”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人合称“前四史”。

  《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

  自宋朝以后,研究《史记》的著述增多了,较有代表性的如清朝梁玉绳的《史记志疑》、崔适的《史记探源》、张森楷的《史记新校注》、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以及清朝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的有关部分,都是重要的参考书籍。

  自汉代至清代,《史记》的研究专著达101部,单篇论文1435篇,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韵训诂、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读法、评注等领域。方法是抄摄材料,排比引证,基本是微观的甲说乙说的“文献”研究。

  《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司马迁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令人称赞。

  。《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

  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从分析《史记》体例入手,高度评价《史记》“虽殊古式,而得事序”,反映出其撰史“得事序”的基本要求。

  自汉代至清代,《史记》的研究专著达101部,单篇论文1435篇,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韵训诂、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读法、评注等领域,方法是抄摄材料,排比引证,基本是微观的甲说乙说的"文献"研究。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关前四史部分,清梁玉绳《史记志疑》,清郭嵩焘《史记札记》,清沈家本《史记琐言》,近人陈直《史记新证》。上述诸书中,清人之作以钱大昕、梁玉绳、郭嵩焘之作最为特出。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他们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普鲁塔克大约生于公元46年,死于公元120年,著有《列传》(今本译作《希腊罗马名人传》)50篇,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如果我们把普鲁塔克放到中国古代史的长河里来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普鲁塔克比班固(32—92)还要晚生14年,若和司马迁相比,则要晚生191年了。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

  ^ ^希望有帮助到你!

参考资料:http://cq.netsh.com/bbs/757465/html/tree_30786442.html

描写史记的诗句

《奉和御制读史记诗》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陶唐明历象,茂气与天通。

举正分星度,归馀定岁功。

孟陬名不殄,南正道弥隆。

自此垂三代,循环协大中。

《沁园春·读史记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程珌

试课阳坡,春后添栽,多少杉松。正桃坞昼浓,云溪风软,从容延叩,太史丞公:底事越人,见垣一壁,比过秦关遽失瞳?江神吏,灵能脱罟,不发卫平蒙?

休言唐举无功,更休笑丘轲自阣穷。算汨罗醒处,元来醉里;真敖假孟,毕竟谁封?太史亡言,床头酿熟,人在晴岚烟霭中。新堤路,喜樛枝鳞角,夭矫苍龙。

《梦书十字史记册上太史公此书真是笔斡造化梦》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禹穴探幽眇,神功接混沌。

绝麟才此笔,春梦试平章。

《读史记列传》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西山薇蕨蜀山铜,可见夷齐与邓通。

佞幸圣贤俱饿死,若无史笔等头空。

<<史记>>中有名的诗句有哪些?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史记中对历史有改变的十个人物 一人一百字的评价

1.轩辕黄帝,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2.老子,著《道德经》,其思想为中国道家文化之始。鲁迅先生曾讲:(大意)中国的文化之根,全在道家。两千年封建统治,都是外示儒术,内用黄老。

3.孔子,儒家文化之开创者,影响整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并成为中国统治文化的精神教父。

4.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他是整个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思想,军事法则几乎指导了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所有战争。

5.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6.秦始皇嬴政,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治家,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用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毛泽东诗词曾说:“百代都行秦政法”。

7.汉高祖刘邦,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中国的统一强大,以及汉文化的发扬有突出的贡献。刘邦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创造了诸项第一。

8.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封建盛世的创立者,实现了第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大一统。其局面内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统一,创大一统思想,军事上反击匈奴,开疆拓土,大汉声威波及世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

9.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10.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望采纳!谢谢!

《史记》鲁迅评价

鲁迅对《史记》有两句赞誉的评语,尽人皆知,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一句是说,《史记》之后的史书皆难与之相匹。

对于第二句,今人的解释一般是:鲁迅是在夸奖《史记》富于文学性,可与《离骚》相比。我觉得,对于第二句的解释,虽有道理,但有些肤浅,还应做进一步的解读。

扩展资料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中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

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史记

对《史记》的评价

  《史记》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为知言。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巨大。

  第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第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于是,晋朝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第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

  《史记》不但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而且,它的文章对于魏晋小说、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戏曲,都有很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源头活水。

  当然,司马迁修撰《史记》的最高理想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要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历史哲学体系。更深入的理解,要留待我们对《史记》的具体学习中去体会了。

求被名人评价称赞的古诗或经典 例如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之类的

曹操: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许劭对曹操的评价。

可以理解为“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

也可以理解为“治理天下的能臣,扰乱天下的奸雄”。如此则奸能与否,在于曹操的主观愿望。显然许劭也看出了曹操是个人物。至于是成为能臣还是奸雄,则要看他是处在治世还是乱世,或者要看他想治理天下还是想扰乱天下。

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还有吗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