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词大全 回文诗词

时间:2020-06-03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回文旋图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思妻诗 》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便是《思夫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   

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   

滩沙映日晓风寒。

——————————曹鸿年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6546.htm

回文诗100首,快!!!

如: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悠云白雁过南楼,

雁过南楼半色秋。

秋色半楼南过雁,

楼南过雁白云悠。

悠云白雁过南楼,

雁过南楼半色秋。

云白雁过南楼半,

南楼半色秋悠悠

如: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正文:

风荷唱蛙夏鸣暑,满园珍奇带笑含。

融融日暖春江曲,弦管和咏吟绿轩。

鸿孤傲野秋夜月,居云追梦蝶翩翩。

同心克寒冬剪雪,兰品精粹国威扬。

回文:

扬威国粹精品兰,雪剪冬寒克心同。

翩翩蝶梦追云居,月夜秋野傲孤鸿。

轩绿吟咏和管弦,曲江春暖日融融。

含笑带奇珍园满,暑鸣夏蛙唱荷风。

《题金山寺回文体》: 东坡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倒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夏 莲

夏莲是忆回娆娇,

香风轻送传遥遥。

野老识得此花高,

爱向中池自遥飘。

飘摇自持终乡爱,

高花此得识老野。

遥遥传送清风香,

娇娆回忆是莲夏。

和梅花回文诗

鄙人画画画天下,

画画天下雪后花。

雪后花残香不谢,

残花不谢鄙人画。

似有故人来

山人醉诗咏雪梅,

诗咏雪梅绽嫩蕊。

梅绽嫩蕊迎春风,

蕊迎春风山人醉。

日月璀霖沐雪梅,

霖沐雪梅举香蕾,

梅举香蕾竞物华,

蕾竞物华日月璀。

吾心随风羡雪梅,

风羡雪梅盛意追,

梅盛意追逐镜花,

追逐镜花吾心随。

雪夜梅花洁若水,

花洁若水融春寐,

水融春寐暖春梦,

寐暖春梦雪夜梅。

我说好爱迎春雪,

爱迎春雪妆新梅,

雪妆新梅花似你,

梅花似你我说好。

山 寺 明 月 图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树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苏东坡咏金山销江回文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

远浦渔舟掉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

槛对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

碧峰千点数鸥轻。

人 过 大 佛 寺

寺 佛 大 过 人

郎 中 王 若 俪

俪 若 王 中 郎

客 上 天 然 居

居 然 天 上 客

贤 出 多 福 地

地 福 多 出 贤

僧 游 云 隐 寺

寺 隐 云 游 僧

人 中 柳 如 是

是 如 柳 中 人

雨 滋 春 树 碧 连 天

天 连 碧 树 春 滋 雨

风 送 花 香 红 满 地

地 满 红 香 花 送 风

艳 艳 红 花 随 落 雨

雨 落 随 花 红 艳 艳

水 水 山 山 处 处 明 明 秀 秀

秀 秀 明 明 处 处 山 山 水 水

晴 晴 雨 雨 时 时 好 好 奇 奇

奇 奇 好 好 时 时 雨 雨 晴 晴

春 回 先 富 村

村 富 先 回 春

处 处 飞 花 飞 处 处

潺 潺 碧 水 碧 潺 潺

处 处 红 花 红 处 处

重 重 绿 树 绿 重 重

处 处 飞 花 飞 处 处

声 声 笑 语 笑 声 声

雾 锁 山 头 山 锁 雾

天 连 水 尾 水 连 天

雪 岭 吹 风 吹 岭 雪

龙 潭 活 水 活 潭 龙

凤 落 梧 桐 梧 落 凤

珠 联 璧 合 璧 联 珠

油 灯 少 灯 油

火 柴 当 柴 火

静 泉 山 上 山 泉 静

清 水 塘 里 塘 水 清

香 山 碧 云 寺 云 碧 山 香

黄 山 落 叶 松 叶 落 山 黄

秀 山 轻 雨 青 山 秀

香 柏 鼓 风 鼓 柏 香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倒读又成一联: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暮天遥对寒窗雾

雾窗寒对遥天暮

虞美人(顺读)

黄金柳嫩摇丝软,

永日堂空掩。

卷帘飞燕未归来,

客去醉眠倚枕殢残杯。

眉山远拂青螺黛,

整整垂双带。

水垂香熨窄衫轻,

莹玉碧溪春溜烟波横。

虞美人(逆读)

横波烟溜春溪碧,

玉莹轻衫窄。

熨香垂水带双垂,

整整黛螺青拂远山眉。

杯残殢枕倚眠醉,

去客来归未。

燕飞帘卷掩空堂,

日永软丝摇嫩柳金

卜算子(顺读) 董以宁(清)

明月淡飞琼,

阴云薄中酒。

尽收盈盈舞絮飘,

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

青山玉骨瘦。

回看亭亭雪映窗,

淡淡烟垂岫。

逆读

岫垂烟淡淡,

窗映雪亭亭,

看回瘦骨玉山青,

寒风晚浦晴。

咒鸥轻点点,

飘絮舞盈盈,

收尽酒中薄云阴,

琼飞淡月明。

天净沙 白朴(元)

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菩萨蛮 苏轼(宋)

峤南江浅红梅小

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

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

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

枝残惜别离

求!苏轼经典回文诗!!

1,《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

原文: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白话文释义: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2,《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宋代:苏轼

原文: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白话文释义:井栏边两裸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3,《菩萨蛮·回文冬闺怨》宋代:苏轼

原文: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白话文释义:雪花飞暖融了少妇的香脸。香气的脸上融化了飞花似的雪。在铺天盖地的雪面前,我凭着单衣抵挡。尽管我衣服单薄,靠着它就不怕雪欺压。离别时梅的果子已经结了结子的梅熟时,我们离别。只要他归来的话,我不恨梅花开得太晚。梅花迟开了,我愁恨的是他还不归。

4,《菩萨蛮·回文》宋代:苏轼

原文: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白话文释义:山南的江水浅处红梅开出小花,浅红色小朵梅花,开放在江南山岭上。红梅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篱笆,红梅从篱笆的缝里朝我望着。南极老人星行将到来,老人星到时,就是进入暮年时。离别时我们叮嘱要珍惜余年,红梅枯谢了,我们会依恋别离时的情谊。

5,《菩萨蛮·回文》宋代:苏轼

原文: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白话文释义:落花时节,空寂的庭院有位少妇穿着很单薄。穿着薄薄衣衫的少妇,在庭院空旷处看那落花。过后几天,愁绪在心头隐隐泛起,依恋不舍的愁绪一天天地迟延下去。梦中醒来,只听得黄莺在演唱,唱歌的黄莺累得返回梦乡。带信的人顺便询问时,少妇害羞的低垂了头,害羞的少妇顺便请来人给带封回信。

回文诗有哪些

每一句拆开后又分别为一季的诗,

并且第一句倒过来是第四句诗,

第二句诗倒过来是第三句诗。

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作《四时山水诗》也很奇物,诗云:

1、春 景 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译文:

在开满红花的树上,黄莺啼叫着,湖面碧波平静而明亮,简直像一面镜子,嫩绿的小草长在湖边,白鹭在湖面上飞舞。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游人怡然自得。

2、夏 景 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译文:美丽的莲花在绿水中摇动,微风清凉,碧波荡漾,夏季的一天很长。悠闲地一天夏季微风清凉,吹拂着莲花芳香四溢。

3、秋 景 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译文:秋天的江水之上楚雁飞过,在沙洲上留宿、休憩,有浅浅的流水流过沙洲。

4、冬 景 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译文:火红的烤炉透过炭火烧炙着寒风,通过烧炙炭火抵御寒风过冬。

扩展资料:

特点: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1、“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2、“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3、“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4、“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

5、“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回文诗

百度百科-四时山水诗

苏轼写的七首回文诗

苏轼 《赏花》 二首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曾回文诗《记梦二首

酡颜玉碗捧纤纤,

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

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

日上山融雪涨红。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碾斗晴窗。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捕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它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捕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绝句三首

其一

春机满织回文锦,粉泪挥残露井桐。

人远寄情书字小,柳丝低日晚庭空。

其二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风叶落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

其三

羞云敛惨伤春暮,细缕诗成织意深。

头畔枕屏山掩恨,日昏坐暗玉窗琴。

都可倒过来读.

什么叫"回文诗"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

  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一般来说,回文面可分为单句回文和双句回文两种。现以七言句为例,浅谈这两种回文面的撰法。

  一:单句回文

  可把七字当成四字创作。

  如:“甲乙丙丁丙乙甲”(例:碧峰千点千峰碧)

  分为:“甲乙丙丁”(例:碧峰千点)

  “丁丙乙甲”(例:点千峰碧)

  这两句的文字完全相同,所以只要作出了前四字,也就创作出了一句单句回文。

  前两字“甲乙”只要是能颠倒成文的词就可采用。

  关键在寻找“丙”字,“丙”字要能成为“甲乙”和“丁”的连接词,使两部分连结成义。

  “丁”字的选择只要能与“丙”字正反连结成义就可以了。

  二:双句回文

  把七字分成前后两小组,前四字为一小组,后四字为一小组。中间一个字是共用字。

  如:“甲乙丙丁戊已庚 〔例:烟含瘦影梅窗小

  庚已戊丁丙乙甲” 小窗梅影瘦含烟〕

  分为:“甲乙丙丁 〔烟含瘦影

  丁戊已庚” 影梅窗小〕

  前部分四字与单句回文相同,后部分则反读为“庚已戊丁”后,同样归照单句回文的方式创作。

  总之,把回文面分成两部分撰面,就会使回文撰面变得简单多了

  例悠悠绿水傍林偎, 开篷一棹远溪流,

  日落观山四壁回。 走上堙花踏径游。

  幽林古寺孤明月, 来客仙亭闲伴鹤,

  冷井寒泉碧映台。 冷舟渔浦满飞鸥。

  鸥飞满浦渔舟冷, 台映碧泉寒进冷,

  鹤伴闲亭仙客来。 月明孤寺古林幽。

  游径踏花堙上走, 回壁四山观落日,

  流溪远棹一篷开。 偎林傍水绿悠悠。

所有的回文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除了上面的格式,另付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春城一色柳垂新,

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

新垂柳色一城春。

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

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

滩沙映日晓风寒。

五、清代诗人李*《春闺》诗: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

期归梦还梦归期。

回文诗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

夫妻相思

宋朝.李禺

夫想妻(顺读) 妻想夫(倒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 儿忆父兮妻忆夫,

往来曾见几心知。 寂寥长守夜灯孤。

壶空怕酌一杯酒, 迟回寄雁无音讯,

笔下难成和韵诗。 久别离人阻路途。

途路阻人离别久, 诗韵和成难下笔,

讯音无雁寄回迟。 酒杯一酌怕空壶。

孤灯夜守长寥寂, 知心几见曾来往,

夫忆妻兮父忆儿。 水隔山遥望眼枯。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我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花。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

”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写几句回文诗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

”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6546.htm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