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诗词欣赏 端午节的诗词名句欣赏

时间:2021-01-0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中秋节的诗词欣赏

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

关于 中秋的诗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

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

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

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一首写中秋节的古诗词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一】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

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赏析二】 本篇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

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

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

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研求小序,与词为一,交代词的写作时间,“丙辰中秋”,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背景,“欢饮达旦”;题旨,醉后抒怀“兼怀子由”,前者是主,后者是辅。

具体言之:抒词人外放期间寥落情怀。

此首中秋词。

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变。

挥洒自如,不加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凡尘。

胡仲任谓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可见独步当时之概。

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

“不知”两句,承上意,更做疑问,既不知明月几时有,故亦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也。

“我欲”三句,盖因问之而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我欲”与“又恐”相呼应。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本意说固高妙,就寓意说亦极慰藉。

“起舞”两句,仍乘上来,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风归去,惟有徘徊于月下。

自首至此,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

换头,实写月光照人人无眠。

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

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

我国古代关于中秋节的五首经典诗词《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展开...

中秋节古诗词100首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诗词名句网在中秋来临之际特收集一些关于中秋的诗词名句供诗友赏析,有些诗句不一定完全写中秋,但一定含有月亮,如果没有出现月亮,那一定与月亮有关!呵呵!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1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1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16、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陆龟蒙.《中秋待月》)17、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18、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1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20、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2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22、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2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24、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25、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2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苏轼.《水调歌头》)2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希望能帮到您。

有关中秋节的诗歌和欣赏300字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银汉:即银河。

玉盘:指月亮。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赏析】这首词写于公元1076年冬,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离密州南下。

次年春,苏辙自京师往迎,兄弟同赴京师。

抵陈桥驿,苏轼奉命改知徐州。

四月,苏辙又随兄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

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苏轼则写下这首小词。

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

主旨和写作手法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

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状物的两句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

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

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

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

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

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抒情的两句明月团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

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

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

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 离忧”。

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

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

“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

“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

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求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最好要有古诗赏析,有的话我加30分+】作业帮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向来脍炙人口.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 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 选到这一首.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 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 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 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 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刊本《唐诗画谱》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 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 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 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 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求5首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

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也是对自己发问.“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意味深长.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也就“无声”了!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赏析】这首小词 ,题为“中秋月 ”,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是抒“ 离忧”,但由于遥远.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 不过.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明月明年何处看,一旦“暮云收尽 ”,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而人自在.明月团圆,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真是难得啊.“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归结到别情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关于中秋节的典故和诗句

中秋诗词欣赏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中秋之神话传说主要有: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冥览训》,只有一句话:“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后世在传说中演绎出多种不同的版本,故事变得愈发有声有色。

举一例: 相传嫦娥之夫后弈为神射手。

上古时十日同现,庄稼枯死,民不聊生,神射手后羿请缨一气射下九日,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英雄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而他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当时,后弈的追星族不少,自然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只是鱼龙混杂,一位叫作蓬蒙的心术不正之徒也混了进来。

话说后弈成了知名人士后,还从昆仑王母处获赠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趁机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无奈,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仙药果然疗效惊人,嫦娥的身子即刻产生离心力,飘离地面,夺窗而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弈得知后已无可挽回,他悲痛万分之后。

在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妻子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月宫。

百姓们闻知后也纷纷效仿,一同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在其它的版本中,也常见到将嫦娥描述成反面角色的,不过,最受民间欢迎的,还是各种经过修饰、加工,使嫦娥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的版本。

《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

将往,枚占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在《嫦娥》中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因此,月宫也称“蟾宫”。

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神奇的自愈功能。

有西河樵人吴刚,醉心于仙道却修习不力,被放逐月宫,伐桂树作为劳改。

仙诣:“若伐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比刁难苏武的匈奴人高明多了。

)结果如诸位所料,日复一日地,吴刚便在这月宫住了下去,这个故事再也没有尽头。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为道教掌故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另说,很久以前,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

一天,玉帝召见雄兔,它依依不舍地别过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

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

兔仙好奇,就问旁边看守天门的天神。

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很是同情。

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

雌兔虽然深深同情,但又舍不得宝贝女儿,几个女儿也难以割舍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

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去。

雄兔和雌兔眼里含泪而笑。

最后决定让幼女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于是,我们的月亮神话里又多了一位可爱的兔小妹。

【唐明皇游月宫】 传说唐开元年间,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

过大桥,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舞于广庭中。

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记仙女优美舞曲,回到人间后,即命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广寒宫”之称。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乾。

杜甫《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杜牧《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

关于中秋的诗词

长河渐落晓星沉,今夜清光似往年,曲江池畔杏园边,湓浦沙头水馆前。

至今不会天中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字逸少,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风露发晶英?)。

星辰让光彩,冷露无声湿桂花,光彩露沾湿,云间仙籁寂无声,东南见月几回圆,一遍洗寰瀛,归心折大刀,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

暂伴月将影,醉后各分散。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

官至礼部员外郎。

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碧海青天夜夜心;平分秋色一轮满。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9/14/content_1980022.htm,襄阳人。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长伴云衢千里明。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

今年八月十五夜;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

惊鹊栖未定。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影徒随我身,故国家园萦脑中; 狡兔空从弦外落,行乐须及春,苍茫云海间。

此时瞻白兔,万籁无声自啸歌,应是嫦娥掷与人,明月高挂天正中,飞萤卷帘入,昔之乐游,今之苦叹,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明月明年何处看。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

我歌月徘徊,竟夕起相思,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举杯邀明月;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书法为宋代大家,归去成空,如焚王衷?把酒问青天,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以犹卷缘蕉; 苦煎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攀桂仰天高?--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

情人怨遥夜。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登楼悲作赋。

明月几时有,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何事长向别时圆。

嫦娥应悔偷灵药。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寂无声,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独酌无相亲。

转蓬行地远,相期邈云汉。

醒时同交欢,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能变人间世,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何处关山家万里。

但愿人长久,吹度玉门关: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

今年八月十五夜,把酒问青天,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攸然是玉京;生卧徘徊以不宁。

这样借传说咏月。

中秋夜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

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

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西望海天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秋澄万景清,此事古难全;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千金念弊貂,归心折大刀。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我舞影零乱。

长风几万里,千...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