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诗词爱莲说

时间:2020-11-27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自律诗词爱莲说

【写“廉洁”的古诗词,如《爱莲说》等等50字左右】作业帮

诗句诗句:廉洁不受钱出自:《慷慨歌》作者:先秦无名年代:先秦诗句:朕幼清以廉洁兮出自:《招魂》作者:屈原年代:先秦诗句:宁廉洁正直出自:《卜居》作者:屈原年代:先秦《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据《五总志》记载,北宋一位地方官以为本朝宰相王安石善于诗文,自然喜爱“文房四宝”,为投其所好,送来一方砚石,并当面夸耀道:此玉“呵之可得水”!王安石一口拒绝,并笑吟:“纵得一担水,又能值几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使期间,从未收受贿赂或向地方索取名贵物品,在其离任还乡时,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他遂写成一诗追悔已过.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宋代诗人林稹的《冷泉亭》一诗,以泉寓意,颇有特色:“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如.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此诗意讲泉水出山流向西湖,浮载着游船画舫,沾染粉污脂腻,已不似在山谷时的洁净了,借以指人要注意洁身自好,不做不应做的事,不追求不应得的财还有明代著名政治家于谦的反行贿的《入京》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他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惜,留得清白在人间”更是脍炙人口的咏廉绝句明代况钟,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由京外放苏州知府.赴任后惩贪官污吏,平反冤狱,建修学堂,大兴水利,放粮赈灾,关心黎民疾苦,被苏杭人民称为“况青天”.正统5年(公元1440年)他任职期满回京,临行前写诗与苏州百姓话别,体现了他在老百姓面前的坦坦荡荡,磊落襟怀:捡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明代信阳知府胡守安,自律甚严,认为官吏在薪水之外谋取一分一文,都是于百姓有害的.从他任满写的《任满偈城隍诗》里可见其思想面貌之一斑: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金石、书画家.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深为百姓拥戴,有诗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据说,晋代吴隐之受任广州刺吏时路过石门,闻听此处有一“贪泉”,相当灵验.当地人说无论怎么清廉的人,只要饮了此水,就会变作贪得无厌之徒了,吴违众劝,亲临泉边酌水而饮,后写诗道: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湖南善化人蔡信芳在陕西蒲城作知县,正直清廉,重士爱民,勤政为官.离任时,百姓拦道挽留,蔡知县大为感动,吟诗抒怀: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你还能写出其他描写庐山的诗句吗?除了苏东坡的和李白的

自东晋以来,中国历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过重要的历史印迹,歌咏庐山的诗歌辞赋有4000多首.对庐山产生较大影响的文人有:古代早期的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慧远等;唐宋时期的白居易、李白、苏东坡、朱熹等;近现代的政治文人蒋介石、毛泽东等.“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被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位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平原的北部,西北距中国特大城市武汉200千米,南至江西省省会南昌100千米,东及东北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汉阳峰为庐山的最高峰,海拔1474米.瀑布飞流直下,云雾变幻无常,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山下低10摄氏度左右,为中国知名避暑胜地之一.“庐山”一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此前未见有文字记录,但山名渊源存在多种说法,有民间传说,也有史料考究.“庐山”名称的三种传说:一种是在中国周朝时期,有一道人匡俗在庐山学道求仙,周朝国君获悉此事后,邀其出山辅政,匡俗并未应允,而是潜入深山不知所踪.后来,人们相传其已成仙,并将其居所称为“神仙之庐”,“庐山”因此得名.第二种传说也与是周朝有关,当时有个叫方辅的人同老子一道骑白驴进山炼丹,并且二人均“得道成仙”而去,留下空庐一座,也即“人去庐存”,故名“庐山”.第三种传说又与前面提及的匡俗相关,而时间却发生在汉代初期.相传匡俗的父亲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期间不幸离世,朝廷为表彰其功绩,封其子匡俗为越庐君.由于匡俗酷爱道术,不愿做“越庐君”这个官,故弃官修道,“庐山”也因之得名.另据《庐山志》载:春秋时的老子与一位叫方辅的道人同来游山,于山中留下修炼之庐,故曰“庐山”.有研究资料认为,山名源于其山势轮廓,因为在平坦的鄱阳湖平原上,山体恰似“茅庐”.《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一诗句“中田有庐”,此为对山的形状的描述.晋朝孙放的《庐山赋》“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与诗经中的“中田有庐”意思相近.因此,“庐山”一名的来历与山体特征相关.还有人认为,山名源于中国古代的“庐子国”.据《国语·楚语》记载,庐山所在位置在战国时称“庐邑”,因楚王曾到访过庐邑,该地名气渐大,故而庐邑地域内的这座独特的高山,就被称之为“庐山”.公元前126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游山后,在其著述《史记·河渠书》中有“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的句子,这是“庐山”之名第一次见诸于文字记录,也是最早的记录,一直沿用至今.庐山耸峙于长江南岸和鄱阳湖畔,西侧山麓为京九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山体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面积282平方千米,而整个庐山风景区总面积为302平方千米,另有500平方千米的外围保护带.山体四周悬崖峭壁,气势巍峨雄奇,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顶牯岭一带是宽浅的谷地(主要有东谷和西谷),溪流清澈,风光秀丽.山区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6.6%,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山间经常云雾弥漫,宋代诗人苏东坡形容这种景象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与莫干山、北戴河、鸡公山并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庐山先后归属楚国境内的庐子国、庐邑,六国统一后,属九江郡.公元前201年,归属豫章郡,汉文帝时再属庐江国.公元前126年,司马迁游山,他在《史记》中记述:“余南登庐山,现禹疏九江”,“庐山”一名始有文字记载.公元前122年的汉武帝时,庐山属豫章郡柴桑县,221年孙权将柴桑县划归武昌郡后属武昌郡,至291年西晋惠帝置江州时又属江州浔阳郡柴桑县.367年,西林寺建成,慧远任寺院住持.405年,陶渊明于山中隐居,作《归去来兮辞》.412年,高僧慧远于山中逝世.467年,陆修静上山修道,住太虚观.483年,祥符观于紫霄峰麓建成,之后,栖贤寺和先天观(景德观)也分别于489年和536年建成,山上道教文化兴盛.1008年,白鹿洞书院扩建,师生总数空前壮大,并改白鹤观为承天观.1036年、1053年和1059年,范仲淹、欧阳修和王安石先后游山.1070年,《庐山记》及《续庐山记》问世.1072年,周敦颐隐居莲花峰,于自己居所内著书讲学.1080年、1084年和1094年,宋大文豪苏辙、苏东坡和黄庭坚陆续于山中停留、观光.1129年,金兵进犯南宋,庐山遭焚掠.1170年和1178年,陆游两度到访庐山.1179年,朱熹任南康军,重建白鹿洞书院.1181年,陆九渊来白鹿洞书院讲学.1182年,朱熹拨钱三十万建白鹿洞书院之礼坚殿.1191年,山上的三叠泉开始为世人所知.1208年,扩建濂溪书院,《庐山列传》及《庐山旧志》先后问世.1324年,《庐山人物艺文志》二卷问世.1351年,白鹿洞书院遭兵火毁坏.1352年,西林寺、天池寺等均焚于兵火.1360年,陈友谅称帝江州,与朱元璋在山麓的鄱阳湖地区长期对峙.明洪武年间,庐山获封为“岳”,遂与五岳并列.1411年起,东至五老峰,南至白云峰,西至马鞍山,经至讲经台,被设为禁山,清朝沿用.1436年,白鹿洞书院获重建,至1497年书院诸生逾500人.1573年后,黄龙寺、千佛寺、云中寺...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

黛玉的美是一种感性而诗意的存在,宝钗的美则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

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宝钗无疑是最难定性的一个,人们无法简单的将她划入“好人”或“坏人”的行列。

她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

从“人”的角度讲,她遵从着她认可的道德、信念、理想,与时俯仰地活着。

从艺术魅力上说,她性格的多面性引起了从未停止的争论,成为文学史上“反角正写”的经典。

从思想意义上看,宝钗的形象对作品主题的表现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宝钗动人的一面代表着封建礼教“温情”、“美好”的表象,是极具诱惑力的。

但读者可以通过宝玉对她由昵而敬之到弃之而去的过程,领悟到了所谓世俗理想的本质,在令人目眩神迷的表象背后,竟是如此的庸俗和冷酷。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节。

占花名儿抽签时,黛玉抽得一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芙蓉花也即莲花。

宝钗掣得的是牡丹花签,诗云:“任是无情也动人”。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种花来分别比喻两人呢?我们可以从宋代周敦颐所写的影响深远的《爱莲说》中找到答案:“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正契合了作者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

宝钗代表着那个时代备受推崇的“美德”,她的广受好评,正如人们对牡丹的爱,是“宜乎众矣”。

但作者对此却是不屑的,他独爱芙蓉花的真性情。

所以,作者撇开了众多称颂牡丹的诗句,单挑了全唐诗中唯一说牡丹无情的诗来配宝钗,无疑是饶有深意的。

一、宝钗的“动人” 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黛玉、宝钗无疑是美中魁首。

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

她“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

怪不得宝玉为她的雪白一段酥臂,竟然魂悠悠出窍,被黛玉讥为“呆雁”。

曹雪芹把宝钗的美表现为一种雍容娴雅之美,倘以儒家的审美标准看来,代表的是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正与她的“安分随时”的性格相契合。

论才情,她也堪与黛玉比肩。

黛玉是灵气充溢的“仙才”,而宝钗则是“全才”。

她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

她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来,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口道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

除此之外,她对画论也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可谓博学杂收无所不能。

如此才情卓著,为她的“动人”凭添了优雅智性的神韵。

然而,才、貌并不是宝钗的最动人之出,曹雪芹要表现的,是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人情练达”之动人。

在这方面,率性而叛逆的黛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古语云:“事上谄者,临下必骄”,而宝钗竟可以两全,以至贾府上下,无有不说她好的。

连深爱黛玉的作者也忍不住赠了黛玉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放纵着闺阁知识分子特有的感情,写诗作画,沉溺情感,一任自然的纾放着她的性灵。

而宝钗则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

这也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最高人生理想。

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将纯情少女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了。

但在统治者眼里,宝钗的品行却是最合心意也是最动人的。

二、宝钗的无情 《红楼梦》中,黛玉是最为感性的人物,她游离于世俗之外,只管诗意的活着。

而宝钗却是最理性的人物,她是现实的活着,努力于“做人”而非“做诗”。

理性的冷静不仅使宝钗在活色生香的大观园兀显了“品格端方”的大家仪态,也给她笼上了“无情”的色彩。

宝钗的无情首先表现在对待自己的情感上。

在第三十四回,她去探望受笞的宝玉,情切之下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得急了,不觉就红了脸。

这处描写是最传神的。

宝钗毕竟是个怀春少女,但她所接受的教育和行事哲学使她不得不将自然的情感欲望深深地隐藏起来。

而潜意识中的至情所在,却不是森严的礼教和严苛的自律能抵制的了得,所以在某些场合,宝钗的真情就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当然这种“失态”会很快被她根深蒂固的理性发觉并制止。

她惯于“装愚守拙”,“一问摇头三不知,事不关己不开口”,宁可泯灭自然天性,生生将自己变成一个随时俯仰,随俗媚俗的“木美人”。

这般毁心弃性,丧失自我,已不是一句“无情”所能负载。

它既是她个人人格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整个人性的悲哀。

在对待他人...

求议论文的写作素材

高中文言文素材《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一位老人,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胆识”、“口才”、“说话艺术”、“综合素质”等话题) 《勾践灭吴》 2、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

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积极的办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来。

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他的失败够惨了吧,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可用于“失败”“坚持”“毅力”“坚韧”等话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3、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我们,尤其是权贵者,往往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如果我们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会以为自己真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险了。

(可用于“自知之明”“赞美与批评”等话题) 4、有的人,本来满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气,结果闹僵了。

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的艺术问题。

齐王纵然再有修养,也好歹是个国君,面子大得很,邹忌要讽他纳谏,也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国家强大,“战胜于朝廷”。

(可用于“说话艺术”等话题) 《触龙说赵太后》 5、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

在这种情形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此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

这种说话的态度,说话的艺术,恰恰是我们经常欠缺的。

(可用于“说话艺术”、“将心比心”、“亲情”等话题) 《季氏将人伐颛臾》 6、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不是告诫过,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吗?(可用于“反腐倡廉”、“自我约束”等话题) 《寡人之于国也》 7、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可用于“环境与生存”等话题) 《劝学》 8、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 《过秦论》 9、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

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

(可用于“反腐倡廉”“民心”等话题) 《鸿门宴》 10、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

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 《兰亭集序》 11、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一觞一咏”,“游目骋怀”?(可用于“风景”、“生活”、“善于发现”等话题) 《归去来兮辞》 1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

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牵梦绕。

当年,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可用于“家”、“亲情”等话题) 《谏太宗十思疏》 13、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

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话题) 《腾王阁序》 14、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

无必要的谦虚反而是虚伪和懦弱的行为。

毛遂自荐,成就了人业;王勃路经腾王阁,毫不推辞,一挥而就,写下了四座惊叹的美文《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他在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

(可用于“表现自己”、“勇气”、“勇气与才气”等话题) 《师说》 15、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

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

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

(可用于“学习”、“合作”、“帮...

任昰无情也动人。

作文

任昰无情也动人那一回,抽花瓶签,她,抽到了牡丹。

下边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她,艳冠群芳。

她文墨不输黛玉,相貌可比客卿,才能不输凤姐,女工可比袭人。

她饱读诗书,严守礼仪,不失大家风范,可说是世间罕见之奇女子。

身居大观园,再众姐妹之间可算是佼佼者。

袭人说:”宝姑娘原配牡丹花“。

此言得之。

牡丹,乃群芳之首,宝钗当之无愧。

她,安静,沉着,活活一位冷美人。

有人说,沉默是一种境界。

宝钗正式这样的人。

把眼光放在高处,再沉默中冶炼性情。

然而,着并不同于黛玉的高傲,宝钗有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这样,她学会了冷眼旁观,适时展现,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于是,我要说,着位冷美人冷的精彩~!正应了古书上的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她的冷,造就了她的平和,她的高人一等的安宁。

她,还是无情的。

然而有一首诗中说:”并不只有火才会欢笑 才会释放热能 有的冰 比火更热情 只是一般人识不透她表面的寒冷。

着正是宝钗,她也有少女的娇羞与热情,她的真情并不比黛玉若,只是她把真情放在了内心的深处,她不是所谓的第3者,她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是爱宝玉的,尽管,宝玉最终选择黛玉为灵魂伴侣,而他,依然不讳,也不求改变什么。

然而,她深藏的如海洋般浩瀚的情感,又有多少人了解呢?真是“痕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再看她自己写出的心情“不语亭亭又黄昏。

”透过宣纸,偷过笔尖,蕴藏着多少绵绵不绝的情思啊~!她,有着对生命的承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是我们看到的宝钗;勇敢,不屈,自信。

着一切都从她的一弯浅笑,一个眼神中流露出来。

诗人聂鲁达写过一句话: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当某一天,亲眼看到一棵落尽了叶,只剩一棵树枝干的树时,我想到了宝钗。

她的生命就像是满树的树干,清晰,坚强,勇敢。

后来,命运对她背过身去。

宝玉出家了。

但她面对着一切没有怨言,她用她小小的身体,用她坚强的生命包容了一切。

她是无情的,因为她有她的执着与坚定。

着一定是世上最最动人的无情!

诗词爱莲说全文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朝代】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推荐一下淘宝店:茜丝爱丽丝新式中国风,素美生活

【自律诗歌】求诗歌有关廉洁自律方面的诗歌,自创或摘录均可。

只...

(一) 快乐工作心态正,欲望放在事业心。

金钱面前莫伸手,害己害人肠悔青。

前车之鉴可当镜,警钟长鸣律自身。

为国为民虽呕心,件件桩桩留芳名。

(二) 来时光身降人世,风风火火走一回。

争权夺利为那般,美餐再丰添肚皮。

糜烂生活损美身,健康还该放第一。

纵使金银堆满库,去时最多只穿衣。

求:关于“自律”的古诗词。

谢谢!谢谢!

正义——为官者的尊严 当我们有职有权 可曾意识到重任在肩 担起庄严的道义 凝聚着百姓的视线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做公务员 更有“公仆”的雅号 让我们与人民心心相连 克己奉公是我们的天职 廉洁自律是我们不变的诺言 言行一致方能心口如一 我们的行动让事业之路越走越宽 红包是犯罪的导火线 在无形的战场上冒着硝烟 内装的现金是无数个陷阱 却总是打扮成千娇百媚的狐仙 美女总是十分养眼 英雄永远都难过美人关 正义造就当代的柳下惠 糟糠之妻方能共患难 灰色收入变成的房产 是自己精心打造的墓园 低买高卖财源滚滚 很快被双规收进牢监 何须慨叹“世风日下” 从我做起,自成风范 毋庸抱怨“人心不古” 用行动来昭示自己的尊严 暗箱操作无法欺瞒 下有众生,上有苍天 让一切沐浴在阳光下 人民的期盼永存心间 廉政,不再只是两个普通的字眼 它应与职务朝夕相伴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方无愧于那古老的称谓——青天斥贪官 祸国殃民酒色官,如狼似虎罪斑斑。

贪污索贿刮乡里,舞弊营私搞特权。

不与人民寻富路,却同小秘品时鲜。

臭名昭著千家恨,末日来临万众欢。

颂清官 忧国忧民主义真,呕心沥血想黎民。

官高不改忠贞志,权贵难移赤子心。

两袖清风除恶吏,一身正气对红尘。

莫愁包拯今何在,更有中华后起人。

...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