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诗词怎么写?

时间:2020-11-09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茶道诗词怎么写?

诗词赏析:写茶的古诗词有哪些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麻烦大家给我一些关于茶道,茶文化的诗词,谢谢!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干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

联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

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

联云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

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

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

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

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

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

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梓梧(中央统战部赠送澳门回归礼品画《九九归一图》的作者)书赠丁以寿的,对联中无“茶”字,但茶又无处不在,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不解之缘。

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

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

什么是茶道?

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在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佛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唐代《封氏闻见录》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又 唐诗人杜牧的:"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生动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饮茶在大小寺庙的风行,僧人加强对茶叶采制的研究,于是出现历代名山大川寺庙出名茶的现象。

如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的碧螺峰,原名"水月茶",首先又洞庭山水月院山僧制得。

武夷岩茶,为武夷寺禅僧制作的最佳。

君山银针产于君山白鹤寺。

饮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的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古书记载唐宋的古寺都设有"茶堂"、"茶寮",僧人们都在这里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啜饮香茗。

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位"由此产生。

茶与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

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茶叶著作。

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专著共计100多种 。

包括茶法 、 杂记 、茶谱 、茶录 、茶经、煎茶品茶、水品、茶税、茶论 、茶史 、茶记 、茶集 、茶书、茶疏、茶考、茶述、茶辩、茶事、茶诀、茶约、茶衡、茶堂、茶乘、茶话、茶荚、茗谭等。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为唐代陆羽的《茶经》。

陆羽,名疾,认真总、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

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

自陆羽著《茶经》之后,茶叶专著陆续问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

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茶谱 》、张源的《茶录》,清代刘源长《茶史》等。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

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

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1、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2、茶刊 茶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性茶叶专业出版物。

据不完全统计,经整顿后的我国茶叶期刊共有22种,其数量之多是其他产茶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3、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

因为,婚礼不仅仅是向社会公布或要求社会承认婚姻关系的一种形式,实际也是通过宴庆,为新郎、新娘举行认亲拜友的一次“招待会”。

所以,结婚喜庆的一天,一般也是缔姻两家至亲好友大聚会之日,客至献茶,这样,婚礼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茶叶结下不解之缘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茶与婚礼的联系,最早可上溯到我国开始盛行饮茶的时代。

但是,这里要说的还不是缔婚过程中以茶待客,而是婚礼中直接用茶为仪的各种礼俗。

4、茶与祭祀 茶作为祭品始于何时,我们的先人似未作过专门研究。

一般都认为茶叶的利用,是由药用到饮用,由饮用再派生出一系列的茶叶文化现象的。

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

我国随葬用的明器,《释名》称“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终副”的物品。

...

怎么样写茶文化的总主题啊?

茶文化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

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

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

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

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

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

上海自 1994 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

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 5 月 24 日为全国茶日。

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

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

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饮茶可以思源。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

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

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

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

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

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

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敬茶中,展现出对老人、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

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

有关茶的论文可以写什么

1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唐元春 中国质量报 2008-01-19 报纸 0 212 茶陵派研究 司马周 南京师范大学 2003-05-01 博士 1 1183 千两茶记 陈晓阳 茶叶通讯 2008-06-25 期刊 0 04 茶联三幅 陈奇志 茶叶通讯 2008-06-25 期刊 0 25 老树与花茶 牧村 思维与智慧 2008-03-15 期刊 0 06 祝贺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成立诗三首 洪源枝; 许添源; 王家缙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7 茶心 菊夫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8 当代茶散文创作谈 王梦石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9 论《歧路灯》中的茶事描写及其意义 刘畅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110 两首宋人茶词所记茶事考 黄杰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1 从茶诗词看宋代品茗风尚 罗春兰; 潘永幼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112 元代的茶俗 茶品 茶艺——元曲里所见的茶文化 陈旭霞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413 茶诗词十一首 欧阳勋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4 茶与戏 周春兰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5 跳茶(中篇小说) 刘志桂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6 山谷茶情 刘盛龙 农业考古 2008-04-30 期刊 0 017 论《茶花女》对《断鸿零雁记》创作的影响 齐瑞成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7-10 期刊 0 118 凉茶 王悦民 躬耕(天下豫商) 2008-04-15 期刊 0 019 黄裳散文与“苦茶庵法脉” 汪成法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25 期刊 0 020 茶的力量 蒋光成 今日新疆 2008-07-20 期刊 0 0上页 下页共有记录1376条

茶与诗,有哪些诗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50多首茶诗,他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观宴》诗中写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声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此诗烩炙人口,广为传诵。

诗中“紫笋”即产自潮州的贡茶“顾渚紫笋”。

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也有首宝塔诗《茶功》:“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追邀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中唐诗人卢仝的《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茶诗之一,诗中的“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与晋人张载的“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相呼应。

卢仝还有首《七碗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春风生。

”此诗把饮茶之妙写得淋漓尽致,连苏轼也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苏轼的咏茶诗也写得空灵别致,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写道:“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前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柔佳茗似佳人。

”诗中他把佳茗比作佳人,实别出心裁,千古绝唱。

诗仙李白一生写了许多酒诗,也写了很多茶诗。

他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我国较早的咏名茶诗,诗中写道:尝闻玉泉山,山明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唐诗人齐己也有首《咏茶十二韵》,其开头写道:“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南宋诗人陆游出仕过福州、镇江,又曾入蜀赴赣,辗转各地,有机会品尝各地名茶,所以在他的《剑南诗稿》中,咏茶诗词就有300多首,是历代写茶诗最多的诗人。

他曾写道:“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从诗中可看出陆游自己动手烹茶为乐及对茶道的感悟。

元代诗人谢宗可有首《雪煎茶》:“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稹在饮安徽泾县“涌溪火青”茶后写道:“不知泾县山之涯,春出茁此香灵茶;雨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芳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

”此外,宋代蔡襄的《北苑茶》,欧阳修的《双井茶》等都是著名的茶诗。

宋朝的杜耒名不见经传,但他的“寒夜客来茶当酒”诗句传颂千古,成为客来敬茶的最好注解和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的最好例证。

在当代,已故的陈毅、郭沫若、赵朴初也曾写下优美的茶诗。

什么是茶道?

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在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佛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唐代《封氏闻见录》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又 唐诗人杜牧的:"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生动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饮茶在大小寺庙的风行,僧人加强对茶叶采制的研究,于是出现历代名山大川寺庙出名茶的现象。

如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的碧螺峰,原名"水月茶",首先又洞庭山水月院山僧制得。

武夷岩茶,为武夷寺禅僧制作的最佳。

君山银针产于君山白鹤寺。

饮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的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古书记载唐宋的古寺都设有"茶堂"、"茶寮",僧人们都在这里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啜饮香茗。

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位"由此产生。

茶与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

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茶叶著作。

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专著共计100多种 。

包括茶法 、 杂记 、茶谱 、茶录 、茶经、煎茶品茶、水品、茶税、茶论 、茶史 、茶记 、茶集 、茶书、茶疏、茶考、茶述、茶辩、茶事、茶诀、茶约、茶衡、茶堂、茶乘、茶话、茶荚、茗谭等。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为唐代陆羽的《茶经》。

陆羽,名疾,认真总、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

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

自陆羽著《茶经》之后,茶叶专著陆续问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

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茶谱 》、张源的《茶录》,清代刘源长《茶史》等。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

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

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1、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2、茶刊 茶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性茶叶专业出版物。

据不完全统计,经整顿后的我国茶叶期刊共有22种,其数量之多是其他产茶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3、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

因为,婚礼不仅仅是向社会公布或要求社会承认婚姻关系的一种形式,实际也是通过宴庆,为新郎、新娘举行认亲拜友的一次“招待会”。

所以,结婚喜庆的一天,一般也是缔姻两家至亲好友大聚会之日,客至献茶,这样,婚礼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茶叶结下不解之缘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茶与婚礼的联系,最早可上溯到我国开始盛行饮茶的时代。

但是,这里要说的还不是缔婚过程中以茶待客,而是婚礼中直接用茶为仪的各种礼俗。

4、茶与祭祀 茶作为祭品始于何时,我们的先人似未作过专门研究。

一般都认为茶叶的利用,是由药用到饮用,由饮用再派生出一系列的茶叶文化现象的。

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

我国随葬用的明器,《释名》称“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终副”的物品。

...

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

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茶叶,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

求一篇写中国茶文化的论文

论中国的茶文化 ( 2006-09-13 08:37) 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 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

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

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

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

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

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

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

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

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

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五、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

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

关于竹和茶的诗句

茶和竹的诗句 七绝.缘茶竹间 蒙顶仙茗扬古道,祖师甘露洒茶包。

茶和竹的诗句 一壶几瓣竹间韵,香满人间日月高。

寒夜客来茶当酒,共品诗愁会佳友。

青竹斑斑潇湘愁,轻叹华年不锦绣。

山岩难挡竹坚忍,且拔青节向云天。

红尘纷扰无处至,香茗一盏醉翩跹。

茶韵 晨曦采得日初霞,夜半情依月桂花。

岭上浇溪天水直,枝头饮露蕊芽斜。

雨前瘦叶龙泉液,醉后肥根虫蜕渣。

茶品孤高痴旧韵,群山绝品一仙家。

茶渊 神农尝遍三湘草,独爱尖芽化毒晶。

茶和竹的诗句 夺目奇葩攻气畅,清肠圣药喻心明。

大唐陆羽宣茶道,两宋皇家赋画情。

墨客修齐平觉悟,四方求索拜神京。

茶道 古树芊芊遍五洲,养茶炒制祖先遒。

儒家复礼致尧舜,老子随天专静修。

鸿渐一心经圣道,板桥八怪写神流。

琴棋书画诗词赋,松竹梅兰菊共悠。

赠紫光 记得高楼崛起日,车如流水马如云。

红尘卷裹苍头血,黄土坯烧矿仔坟。

痛惜民脂思改制,可怜国税虑休焚。

暮鸦巢树惊荒野,无奈沧桑笑寡君。

优昙花开 佛祖涅槃先预断,优昙再现我回轮。

真经藏妙须澄乱,伪学言疵必化循。

信众仓惶贪摆渡,浮生厌倦贿开津。

可怜弥勒同门祸,东土龙胎换蚤沦。

对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