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敬父母的好词好句好段和格言警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孝敬父母诗句和名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给你这个,自己看吧http://www.book8.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古诗句
展开全部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长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古罗马)西塞罗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意大利)亚米契斯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前苏联)高尔基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高尔基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德)康德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萨克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美)马克·吐温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英国)莎士比亚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富勒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赞同8| 评论 2010-3-7 11:36 爱の神♂♀ | 一级 0赞同2| 评论 2010-3-9 20:41 热心网友 什麽也赞同1| 评论 2011-12-18 11:35 枝桠子 | 一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赞同8| 评论 2011-12-18 11:35 098765呵呵 | 六级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长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
孝敬父母的名言 1、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2、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 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5、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林语堂 6、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意大利)亚米契斯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11、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孟轲 1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1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1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 15、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1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1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
孝敬父母的古诗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
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
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
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
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
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
孝敬长辈的名言名句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 “(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 “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 “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7.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1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1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4.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5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1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2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21.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22.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3.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4.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
孝敬父母的名言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
有关孝敬长辈的古诗和名言
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5.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7.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8.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9.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 “(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 “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 “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或名言?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
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
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
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
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http://www.mixiao.com/aspx/detailm.asp?id=857&lm=152&print=yes二、 孝敬父母名家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长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
有关孝的名言,诗词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