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天台的现代诗词

时间:2020-08-2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1、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摘自[唐]大诗人李白《琼台》诗。

2、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摘自[唐]李白《天台晓望》诗。

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摘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4、问我今何在,天台访石桥。

——摘自[唐]著名诗人孟浩然《舟中晓望》诗。

5、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

——摘自[唐]大诗人白居易《缭绫》诗。

6、愿将花赠天台女,留取刘郎到夜归。

——摘自[唐]白居易《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诗。

7、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

——摘自《唐》白居易《台岭桂树》诗。

8、地道逾稽岑,天台接海滨。

——摘自[唐]玄宗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诗。

9、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摘自[唐]中书令张九龄《送杨道士往天台》诗。

10、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

——摘自[唐]诗人、进士李郢《重游天台》诗。

11、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

——摘自[唐]孙(生平末祥)《一行算法》诗。

12、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

——摘自[唐]诗人、翰林学士杜荀鹤《登天台寺》诗。

13、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摘自[唐]进士、监察御史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诗。

14、万仞得名云瀑布,遥看如织挂天台。

——摘自[唐]进士曹松《瀑布》诗。

15、遂入天台华顶寺,因见定光符昔梦。

——摘自[唐]杰出书法家、史部尚书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诗。

16、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

——摘自[唐]诗僧寒山子《余家》诗。

17、雄雄镇世界,天台名独超。

——摘自[唐]寒山子《迥耸霄汉外》诗。

18、闲入天台洞,访人人不知。

——摘自[唐]释拾得《题寒山》诗。

19、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色迥无尘。

——摘自[唐]初为道士、后为诸府从事曹唐《拟刘晨阮肇游天台》诗。

20、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溅天台。

——摘自[唐]诗人方干《石门瀑布》诗。

21、只有天台约,薄秋必共登。

——摘自[五代]画家、诗僧释贯休《送僧游天台》诗。

22、浪迹天台一梦中,距今四十五秋风。

——摘自[宋]杰出诗人陆游《寄天封明老》诗。

23、不到天台三十年,草庵犹记宿云边。

——摘自[宋]陆游《书怀绝句》诗。

24、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摘自[宋]诗词大师、礼部尚书苏轼《赠杜介》诗。

25、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摘自[宋]宰相王安石《寄国清处谦》诗。

26、适山长欲便辞荣,见说天台益自惊。

——摘自[宋]礼部尚书张咏《送马道人归天台》诗。

27、休论彐窦与彐峰,且看天台剑戟丛。

——摘自[宋]居士、监察御史张舜民《妙莲阁》诗。

28、畴昔所欣慕,天台冠坤灵。

——摘自[宋]诗人、敷文阁待制曾几《初至天台》诗。

29、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摘自[宋]进士、右丞相赵汝愚《石梁》诗。

30、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

——摘自[宋]著名道士、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桐柏宫》诗。

31、何处觅仙踪,天台第一峰。

——摘自[宋]隐逸诗人赵清源《石梁》诗。

32、天台春暖兰若馨,海榴吐血黄鸟鸣。

——摘自[宋]天台县令吴师正《桃源洞》诗。

33、东南海阔秋无烟,天台山与天相连。

——摘自[元]杰出诗人、画家王冕《天台行》诗。

34、天台万丈横沧海,日与洪涛巨浪争。

——摘自[元]文学家、翰林侍讲学士揭亻奚

斯《天台图》诗。

35、天台高山屹苍空,山神染石填青红。

——摘自[元]学者吴莱《天台山花蕊石笔架歌》诗。

36、色茏葱,光潋滟,山环水绕天台洞。

——摘自[元]戏曲作家王子一《正宫·随煞尾》诗。

37、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摘自[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天台山五百罗汉》诗。

38、赤城霞起接天台,上界仙宫此地开。

——摘自[明]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感遇》诗。

39、寄语天台客,入山须更深。

——摘自[明]礼部尚书吕震《司马悔桥》诗。

40、天台山、高不极,作镇东南比天脊。

——摘自[明]礼部左侍郎谢铎《天台山》诗。

41、天台华顶高,挥手摩云霄。

——摘自[明]进士、礼部尚书薛三省《登华顶》诗。

42、办取皇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仙真。

——摘自[明]文学家、画家唐寅《题国清寺观音》诗。

43、昆仑有路通天台,石梁桥旁扫苍苔。

——摘自[明]杰出地理学家、旅行家王士性《华顶太白堂》诗。

44、天台只是人间路,不数飞梁瀑布泉。

——摘自[明]诗书画艺兼长者李流芳《题〈石梁飞瀑〉图轴》诗。

45、身到天台似故乡,贪看瀑水溅衣裳。

——摘自[明]诗人、画家龚贤《石梁飞瀑》诗。

46、天台山水尤瑰奇,夙昔尝闻今见之。

——摘自[明]天台教谕丘嵩《天台山》诗。

47、天台深处露华新,碧树苍崖静绝尘。

——摘自[明]赣州通判王明汲《和桃源诗四首用唐人韵》诗。

48、日出天台生紫烟,飘飘仙子到何年?

——摘自[明]进士、礼部主事周志伟《同叶海峰游天台山水》诗。

49、半生魂梦忆天台,采药刘郎今始来。

——摘自[明]诗人陈涛《过天台未得游石梁》诗。

50、云深绀殿锁天台,飞锡何年去不回?

——摘自[明]举人王立程《锡杖泉》》诗。

51、凡心自悔出天台,一见桃花一度哀。

——摘自[明]擅长书画戏曲者徐渭(徐文长)《刘阮忆天台图》诗。

52、三峰遥望近天台,玉女翩翩何处来。

——摘自[明]进士、浙江巡抚阮鄂《刘阮洞记》。

53、回向停云梦醒来,天台只在浙江东。

——摘自[清]高宗弘历《题文徵明观瀑图》诗。

54、帝愁东南势倾削,独耸一柱名天台。

——摘自[清]学者、文学家、旅行家潘来《华顶峰》诗。

55、天台接天姥,旧是神仙家。

——摘自[清]潘来《佛陇》诗。

56、天台六十五茅蓬,总在悬岩绝涧中。

——摘自[清]潘来《茅蓬杂咏》诗。

57、天台山势如争天,比高欲与天齐眉。

——摘自[清]文学家、著名诗人袁枚《登华顶歌》诗。

58、震旦东南山水奇,天台卓立论海湄。

——摘自[清]进士王焘《天台山咏》诗。

59、好风送尔到天台,忽引离情入抱来。

——摘自[清]进士张铣《桃源和韵》诗。

60、劝侬莫向天台去,恐被桃花留住君。

——摘自[清]诗人张香岩与文学家袁枚同游天台山联诗。

61、少坐篮舆日向辰,天台佳处绝凡尘。

——摘自[清]进士、江南河道总督麟庆《石梁悬瀑》诗。

62、天台路,刘郎渡,芳姿瞥见四人步。

——摘自[清]戏曲家李渔《惜分钗》诗。

63、拟探月窟非无路,欲上天台幸有梯。

——摘自[清]朱潮(杭州人)《清溪》诗。

64、为爱天台曾选赋,尚留宝塔自名萧。

——摘自[清]内阁学士、礼部侍郎齐召南《题昭明太子庙》诗。

65、天台壑中有此奇,桐柏西行始得之。

——摘自[清]颜允珏(慈溪人)《琼台》诗。

66、海东卑湿地弯弯,高独天台不可攀。

——摘自[清]学者、诗人、书画家齐周华《台岳天台山游记》里的诗。

67、仙饵何须求海外?天台原不让丹丘。

——摘自[清]进士、吏部右侍郎仇北鳌《题颜迩玉〈天台山赋〉》诗。

68、天台四万八千丈,曩者幽胜怅孤往。

——摘自[近代]爱国诗僧、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释敬安《忆天台》诗。

69、日暮天台石径钭,胡麻无饭见桃花。

——摘自[近代]维新变法领袖、文学家、书法家康有为《送伯芳行书》诗。

70、一石一花尽奇绝,天台何日续行踪。

——摘自[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泮天寿《初晴》诗。

71、最后乃登天台寺,智者大师开宗地。

——摘自[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曾任民建主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炎培《天台》诗。

72、山到天台难识面,我非刘阮也牵挂。

——摘自[现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南游日记》。

73、陟降天台风日晚,铁围东望郁灵区。

——摘自[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题〈神仙伴侣天台石梁纪游〉》诗。

74、夙识天台春大斋,未晴寒色更迷离。

——摘自[现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晚斋国清寺》诗。

75、越过仙霞岭,早登天台山。

——摘自[当代]革命家、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经闽西感怀》诗。

76、十年未曾到天台,旅程顺访喜重来。

——摘自[当代]曾任浙江日报总编于冠西《登天台山》诗。

77、碑碣如林花如海,天台不愧是仙山。

——摘自[当代]原国家文物局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天台山纪游》诗。

78、天台有爱传千古,灵气天涯继万年。

——摘自[当代]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吉林省政协主席张岳琦《天台随想》诗。

79、山灵应讶吟声众,知在天台第几重?

——摘自[当代]原新华社副总编、《中华诗词》主编张洁《游天台》诗。

80、古来诗种出天台,欣见今朝盖世才。

——摘自[当代]上海作协秘书长、上海诗词学会会长诸水敖《吟赠天台诸诗友》诗。

81、不须脂粉添颜色,犹忆天台相见时。

——摘自[当代]学者、新闻工作者邓拓《题国清寺》诗。

82、天台宗派耀东方,更有名山作道场。

——摘自[当代]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1964年《国清寺》诗。

83、遥知法会灵山在,重礼天台七卷经。

——摘自[当代]赵朴初1974年《国清寺》诗。

84、一乘妙法肇天台,千载同宗海外来。

——摘自[当代]学问僧寒叶法师有感于“日中天台友好访华团”所赋诗。

85、遥知东土灵山在,芒鞋起步礼天台。

——摘自[当代]怀情法师有感于“建立般若心经塔”所赋诗。

86、天台古刹称时珍,劫后风光又日新。

——摘自[当代]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中顾委委员夏征农《游天台国清寺》诗。

87、应信天上有仙子,老夫七十登天台。

——摘自[当代]版画家、国画家、首任上海美术分会主席赖少其《隋梅图》诗。

88、久仰天台云雾深,松涛万顷护禅林。

——摘自[当代]广西政协原副主席、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国清寺》诗。

89、结伴天台亦有缘,愧无根柢学刘阮。

——摘自[当代]戏曲家、编审沈祖安《游国清寺》诗。

90、祖庭天台世所尊,古寺门前木森森。

——摘自[当代]上海著名书法篆刻家龚仲和《游天台国清寺》诗。

91、天台一派传中外,国已清时到此中。

——摘自[当代]著名作家杜宣《国清寺》诗。

92、景入幽深涧水丰,天台总府殿堂雄。

——摘自[当代]日本友人横山尚行《拜天台山有感》诗。

93、天台法迹永年求,胜境如飞梦里游。

——摘自[当代]日本佛教学者泽田惠瑞《秋访天台山》诗。

94、多山多宝传寰海,无悔天台第一宗。

——摘自[当代]剧作家、曾任浙江省文联主席顾锡东《国清寺夜宿》诗。

95、穿云拨雾上天台,华顶寺前白云归。

——摘自[当代]上海解放日报原总编丁锡满《华顶归云》诗。

96、兴来落笔天台上,撩朵飞云信手题。

——摘自[当代]中华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林崇增《华顶道上》诗。

97、天台高路入云端,纵目聘怀天地宽。

——摘自[当代]复旦大学教授蒋家俊《天台石梁飞瀑》诗。

98、因慕愚公力,来上天台山。

——摘自[当代]中华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朱汝略《水调歌头·参观桐坑溪水库》诗。

99、天台初访兴无前,松径幽深石上泉。

——摘自[当代]上海戏剧报副总编郑拾风《踏月天台》诗。

100、身到天台似故乡,展现文物兴偏长。

——摘自[当代]文物考古专家史树青《参观天台博物馆》诗。

含有天台的现代诗词

1、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摘自[唐]大诗人李白《琼台》诗。

2、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摘自[唐]李白《天台晓望》诗。

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摘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4、问我今何在,天台访石桥。

——摘自[唐]著名诗人孟浩然《舟中晓望》诗。

5、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

——摘自[唐]大诗人白居易《缭绫》诗。

6、愿将花赠天台女,留取刘郎到夜归。

——摘自[唐]白居易《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诗。

7、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

——摘自《唐》白居易《台岭桂树》诗。

8、地道逾稽岑,天台接海滨。

——摘自[唐]玄宗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诗。

9、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摘自[唐]中书令张九龄《送杨道士往天台》诗。

10、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

——摘自[唐]诗人、进士李郢《重游天台》诗。

11、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

——摘自[唐]孙(生平末祥)《一行算法》诗。

12、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

——摘自[唐]诗人、翰林学士杜荀鹤《登天台寺》诗。

13、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摘自[唐]进士、监察御史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诗。

14、万仞得名云瀑布,遥看如织挂天台。

——摘自[唐]进士曹松《瀑布》诗。

15、遂入天台华顶寺,因见定光符昔梦。

——摘自[唐]杰出书法家、史部尚书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诗。

16、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

——摘自[唐]诗僧寒山子《余家》诗。

17、雄雄镇世界,天台名独超。

——摘自[唐]寒山子《迥耸霄汉外》诗。

18、闲入天台洞,访人人不知。

——摘自[唐]释拾得《题寒山》诗。

19、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色迥无尘。

——摘自[唐]初为道士、后为诸府从事曹唐《拟刘晨阮肇游天台》诗。

20、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溅天台。

——摘自[唐]诗人方干《石门瀑布》诗。

21、只有天台约,薄秋必共登。

——摘自[五代]画家、诗僧释贯休《送僧游天台》诗。

22、浪迹天台一梦中,距今四十五秋风。

——摘自[宋]杰出诗人陆游《寄天封明老》诗。

23、不到天台三十年,草庵犹记宿云边。

——摘自[宋]陆游《书怀绝句》诗。

24、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摘自[宋]诗词大师、礼部尚书苏轼《赠杜介》诗。

25、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摘自[宋]宰相王安石《寄国清处谦》诗。

26、适山长欲便辞荣,见说天台益自惊。

——摘自[宋]礼部尚书张咏《送马道人归天台》诗。

27、休论彐窦与彐峰,且看天台剑戟丛。

——摘自[宋]居士、监察御史张舜民《妙莲阁》诗。

28、畴昔所欣慕,天台冠坤灵。

——摘自[宋]诗人、敷文阁待制曾几《初至天台》诗。

29、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摘自[宋]进士、右丞相赵汝愚《石梁》诗。

30、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

——摘自[宋]著名道士、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桐柏宫》诗。

31、何处觅仙踪,天台第一峰。

——摘自[宋]隐逸诗人赵清源《石梁》诗。

32、天台春暖兰若馨,海榴吐血黄鸟鸣。

——摘自[宋]天台县令吴师正《桃源洞》诗。

33、东南海阔秋无烟,天台山与天相连。

——摘自[元]杰出诗人、画家王冕《天台行》诗。

34、天台万丈横沧海,日与洪涛巨浪争。

——摘自[元]文学家、翰林侍讲学士揭亻奚 斯《天台图》诗。

35、天台高山屹苍空,山神染石填青红。

——摘自[元]学者吴莱《天台山花蕊石笔架歌》诗。

36、色茏葱,光潋滟,山环水绕天台洞。

——摘自[元]戏曲作家王子一《正宫·随煞尾》诗。

37、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摘自[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天台山五百罗汉》诗。

38、赤城霞起接天台,上界仙宫此地开。

——摘自[明]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感遇》诗。

39、寄语天台客,入山须更深。

——摘自[明]礼部尚书吕震《司马悔桥》诗。

40、天台山、高不极,作镇东南比天脊。

——摘自[明]礼部左侍郎谢铎《天台山》诗。

41、天台华顶高,挥手摩云霄。

——摘自[明]进士、礼部尚书薛三省《登华顶》诗。

42、办取皇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仙真。

——摘自[明]文学家、画家唐寅《题国清寺观音》诗。

43、昆仑有路通天台,石梁桥旁扫苍苔。

——摘自[明]杰出地理学家、旅行家王士性《华顶太白堂》诗。

44、天台只是人间路,不数飞梁瀑布泉。

——摘自[明]诗书画艺兼长者李流芳《题〈石梁飞瀑〉图轴》诗。

45、身到天台似故乡,贪看瀑水溅衣裳。

——摘自[明]诗人、画家龚贤《石梁飞瀑》诗。

46、天台山水尤瑰奇,夙昔尝闻今见之。

——摘自[明]天台教谕丘嵩《天台山》诗。

47、天台深处露华新,碧树苍崖静绝尘。

——摘自[明]赣州通判王明汲《和桃源诗四首用唐人韵》诗。

48、日出天台生紫烟,飘飘仙子到何年?——摘自[明]进士、礼部主事周志伟《同叶海峰游天台山水》诗。

49、半生魂梦忆天台,采药刘郎今始来。

——摘自[明]诗人陈涛《过天台未得游石梁》诗。

50、云深绀殿锁天台,飞锡何年去不回?——摘自[明]举人王立程《锡杖泉》》诗。

51、凡心自悔出天台,一见桃花一度哀。

——摘自[明]擅长书画戏曲者徐渭(徐文长)《刘阮忆天台图》诗。

52、三峰遥望近天台,玉女翩翩何...

含有天台的现代诗词

赵朴初老先生的经典诗词

以下皆为赵朴初老先生经典诗词:1、《咏茶诗》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2、《卜算子》初归北海鲲,又作南天雁。

日暖风和万绿中,弹指忘霜霰。

堪嗟唐宋朝,了不知奇甸。

东坡祠与五公祠,赢得千秋念。

3、《清平乐》白头重到,景物千番好。

创见日新新末了,世世光腾宝岛。

涯游子归来。

同心共展雄才,喜见鲲鹏变化,冲天万里云开。

4、《江城子》乘风万里意冷然,别霜寒,喜图南。

日暖天池,奇甸现奇观。

层叠峰峦三面抱,沧海远,浅深蓝。

杂花蔬果满田园,任君看,供君餐。

且住为佳,此即是桃源。

石刻品题吾首肯,云第一,亚龙湾5、《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天领取谋生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萦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多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参考资料新浪微博: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2811204_6_1.html

纪念屈原的诗词

唐·杜甫:祠南夕望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毛泽东:屈 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郭沫若:过汨罗江感怀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

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

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集句题屈子祠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屈原)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写屈原)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董必武)清·李元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清·李元度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

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汨罗江屈原祠 清·李次青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湖南长沙屈贾祠: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劝人不要生气了的诗句

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 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 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 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 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 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 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 神仙羡慕好伴侣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这样...

苏轼的《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请问“是宜”指得是?求出处 诗词

“是宜”指都江堰 。

出处: 赵朴初《登离堆,观都江堰分水处,遂游青城山,有作寄呈郭沫若院长》最早将都江堰与长城作比较的是著名的佛教人士赵朴初,1960年11月他在游览灌县时,在《登离堆,观都江堰分水处,遂游青城山,有作寄呈郭沫若院长》一诗中写道:“离堆何岩岩,瓶口纳澎湃。

投鞭分江流,一堰如统帅。

伟哉李父子!功勋孰可盖?是宜与长城,并耀秦皇代。

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

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

溪沟长不竭,仓廪恒满载。

二千二百年,至今称遗爱。

”当代文化名人、散文家、戏剧家、艺术理论家余秋雨,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更深刻的对比,他在《古堰沉思录》里写道:“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能早巳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感恩教师的诗词句子

1.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 吴文英《无闷·催雪》2.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3.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4.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5、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6、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7.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

——黄遵宪8.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9.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10、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11、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12、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 李涛《春昼回文》13.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14.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15.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唐 白居易 供参考。

赵仆初往生有舍利子吗

一代宗教领袖赵朴初的最后归宿来源:新浪人物节载这位乍看上去谜一样的爱国宗教领袖,为什么想践“年年约”,又为什么要不肯罢休地“报答灵山”?兴许,遗嘱中“死亦无憾”的他,从未期待过一个形而下的俗世灵堂,一个存留人间的最后归宿,他向往的只是一个形而上的精神皈依,一个堪以彰显“人间佛教”的道场。

2004年6月12日上午10时许,87岁的陈邦织女士,看上去有些手足无措。

过去的50年里,作为一个宗教领袖的夫人,她和赵朴初一起见过众多国家级外宾。

然而,无锡灵山大佛脚下的她,面向缅怀赵朴初的人们,只是微微鞠躬或者作揖。

捏在指间的发言稿,颤巍巍地抖动着,好像根本就没有念。

末尾,人们才听到这位宗教领袖的遗孀,以残留着淮扬方言的准普通话说:“我不会说话,也从未在公开的场合跟这么多的人说过话。

说得不好,请大家体谅。

”此前一天,陈邦织在大佛脚下的这个“新家”里,好几回无语凝噎。

这是一座青砖灰瓦的京式四合院,门前的金银花还没来得及绽放。

内里的家具陈设,一如北京西城南小栓胡同1号,那个他们夫妇居住了40余载的家。

摆放着兰花的书房里,搁着一摞《赵朴初韵文集》,正房以及附设于左右的两个耳房,空荡荡的,唯有墙壁上的照片和诗词,行云流水地叙述着赵朴初94年的人生路。

无尽意斋,是赵朴初生前的书斋名。

陈邦织实在想不起来,1960年代的赵朴老为什么取了这么个名字。

她只知道,无尽意,依佛教的解释,乃圆融无碍之意。

佛教中有个无尽意菩萨,观一切事象之因缘果报皆为无尽意,而发心上求无尽意之诸佛功德,下度无尽意之众生。

赵的生前友好认为,上求无尽意之诸佛功德,下度无尽意之众生,是人间佛教的精神,赵朴初以无尽意命名他的书斋,显示其“人间佛教”的毕生追求。

陈邦织并不打算住在这个“新家”里,尽管这里藏有赵朴初居士圆寂后的两颗舍利子:一块眉骨,一颗牙。

赵是安徽太湖人,陈觉得,赵的舍利和无尽意斋,在他辞世4年后归宿于太湖畔的灵山大佛脚下,皆殊胜因缘所致。

88米的露天青铜大佛,距无尽意斋不足百米。

泛舟太湖,人们发现微笑而慈祥的大佛,似乎在垂注着“无尽意斋”。

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圆寂,留有1990年代就写好的临终偈。

这份我们俗世所谓的遗嘱中有8句: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开花落,流水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熟知偈语者诧异,朴老既有“明月清风,不劳寻觅”的遗愿,灵山又为何造他个“无尽意斋”?陈还是两个字:因缘。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