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宋代:苏轼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望湖楼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3、《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宋代: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4、《醉落魄(和答陈景卫望湖楼见忆)》
宋代:胡铨
千岩竞秀。西湖好是春时候。谁知梅雪飘零久。藏白收香,空袖和羹手。
天涯万里情难逗。眉峰岂为伤春皱。片愁未信花能绣。若说相思,只恐天应瘦。
5、《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
宋代:吴文英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
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望湖楼有什么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5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六月二十七日①望湖楼②醉书③其一:黑云翻墨④未遮山, 白雨⑤跳珠⑥乱入船。
卷地风⑦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其三: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①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五年(公元1072年)当令。
②望湖楼: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上。
③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④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⑤白雨:白色的雨点。
⑥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
⑦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8).望湖楼:在杭州 西湖边.地名 ⑨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480414.htm
“望湖楼醉书”的古诗有哪些?
1、原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苏轼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其三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2、创作背景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3、作者简介编辑苏轼像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长子。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宋徽宗立,赦还。
卒于常州。
追谥文忠。
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请求帮助古诗(望湖楼醉书>的诗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6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
作品名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创作年代 北宋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 者 苏轼 目录1诗词原文2诗词鉴赏 ? 第一首 ? 第二首3作者简介1诗词原文编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三) 苏轼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四) 苏轼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苏轼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1]2诗词鉴赏编辑 第一首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2] 注释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2-3] 分析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4] 特点 云:快、黑 雨:白、乱、快、大 风:大 水:开阔、明净[4] 教科书收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131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收录。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下册10单元语文天地 P11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与《枫桥夜泊》收录。
语文版高中二年级选修课本第一课P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收录。
第二首 放生的鱼鳖跟随人来,池塘里荷花到处开放。
从水中看山如倒了过来,开船随风在月下徘徊。
3作者简介编辑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 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2]
望湖楼晚景的诗词原文
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说明】熙宁五年(1072)苏轼被派遣担任杭州州试的监试.试院余暇,得以到凤凰山上的望海楼闲坐,写下这首诗.原五首,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江景,各具情韵.【注释】①时――时时. 掣(chè)――拉,拽 .紫金蛇――形容闪电的形状和色彩.【简析】这首诗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阑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只自然界是这样,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本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江潮涌动,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使人有雄壮之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书法方面,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造诣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北宋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望湖楼晚景的诗词原文
《望湖楼晚景》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有人认为,苏轼诗中的“横风”、“壮观”(“观”在这里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两句,写得不够好。
他既说“应须好句夸”,却不着一字,一转便转入“雨过潮平”了。
那样就是大话说过,没有下文。
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苏轼这样写,自是另有原因。
第一,他是要写一组望湖楼晚景的诗,眼下还不想腾出笔墨来专写忽来忽去的横风横雨。
所以他只说“应须”,是留以有待的意思。
第二,既然说得上“壮观”,就须有相应的笔墨着力描写,老把它放在“晚景”组诗中,是不太合适的,不好安排。
苏轼写下这组诗后的第二年,他游览了有美堂,适逢暴雨,就立即写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惊人,是一首名作。
应了他那“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话了。
其实在这首诗中,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
在开头,他看到一阵风雨,直扑进望湖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块,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
就好像演戏拉开帷幕之时,大锣大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家以为下面定有一场好戏,谁知演员还没登场,帷幕便又落下,毫无声息了。
弄得大家白喝了彩。
苏轼这开头两句,正是写出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望湖楼的晚景。
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肯,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
其实不止自然界是这祥,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
上了年纪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会不止一次地遇到过类似的现象。
看着翻吧,大意给你写出来了
有墨有辰的诗词
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南歌子秦观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杂诗 龚自珍霜豪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直玉堂作 洪咨夔禁门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月浸紫薇花。
有一首诗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比喻句是什么,把什么比做什...
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释义: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宋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唐 · 刘禹锡《望洞庭》 释义: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4、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 唐 · 郑谷《鹧鸪》 释义: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宋 · 林升《题临安邸》 释义: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苏轼写的诗有哪些
【诗词赋】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东栏梨花》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腊尽)》 37《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8《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9《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6《减字木兰花·春月》 47《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48《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50《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51《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5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4《满江红·江汉西来》 55《满江红·清颍东流》 56《满庭芳·三十三年》 57《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58《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9《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60《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61《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62《南乡子·送述古》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64《沁园春·孤馆灯青》 65《沁园春·情若连环》 66《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67《阮郎归·初夏》 68《少年游·去年相送》 69《哨遍·为米折腰》 70《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7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2《踏青游》 73《玉楼春》 74《方山子传》
描写夏天雨的诗词有哪些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槟《夏日题老将林亭》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雨中国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