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鉴赏中可以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时间:2020-08-2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了解古诗词特殊之处

古诗词有不少特殊之处,了解这些特殊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并进而鉴赏它们。如语法方面,倒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先果后因,隐显结合,写得十分生动优美。

格律方面,近体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偶)。同样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说,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方位结构对方位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上下词性一样,结构相同,对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诗词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要学会写赏析文章

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这要看试题的指向。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命题者提示考生按“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去鉴赏,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试题对切入点没有明确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觉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来说,考生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

怎样从美学的角度在赏析古诗?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秋天到了,一切植物都走向枯萎,只有那池中的一株莲,还开着娇艳的花,无论环境怎么变换,不能改变独有个性,和内在力量.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从根中回到归宿,短暂的休息,暂时的退让,不等于屈服.更不肯受到别物的摆布.乃力量蕴集.抗争的另一种方式.斗争的另一面.

在古诗词鉴赏中可以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句子

秘书工作简言之就是办文和办事,说来简单做来却难,因为事无巨细都可归到文和事的范畴中来,大到一个单位一个项目的宏观管理,小到日常工作具体事项,莫不是秘书服务的对象。

“秘书工作是个筐,什么问题都能往里装”。

秘书经常接触市农工商各色人等,处理各种无法遇见的事项,几乎每日都遇到棘手的问题。

秘书工作能把腿跑细,把嘴皮子磨破,人们戏称秘书是“兔子的腿,八哥的嘴”,不无道理。

秘书工作之繁杂了得?!??但是,身陷文山会海零碎事物而不能自拔的秘书是文奴会隶,不是好秘书。

聪明的秘书应该在纷乱中沉着冷静,会思想能行动。

这就需要跳出事物苑囿,高瞻远瞩,统领全局;继而应用高超的工作艺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头万绪之中。

??秘书应沉下心来,潜心研究本单位本行业的业务工作,虚心学习,由外行到内行,由内行到专家。

只有成为业务上的智者,才能做行业的代言人和设计师。

秘书须宏观了解全局事务,做到俯瞰全貌,了然于胸,切忌事无巨细统统包揽,眉毛胡子一起抓,最终主次不分,手忙脚乱。

??秘书要做宏观决策的主导力量。

秘书是领导的智囊,在宏观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秘书的职责是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必须充分考虑全局事物,深刻认识和把握行业发展需求,把准工作脉络,掌握工作规律,密切结合行业特点,找到落脚点,找出矛盾点,找准切入点,充盈领导的决策框架,增强计划的可行性。

秘书对事业要有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平淡如水的思想、落入俗套的计划以及墨守成规的建议不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对实际工作也于事无补,无甚价值。

??秘书还是领导决策的贯彻执行者和具体组织者,是协调员和指挥员。

如果说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秘书是以领导的角色宏观地看待问题,那么,现在则是以执行者的身份落实微观的工作分项,履行既定的工作步骤。

秘书要对宏观的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人,让宏大的工程人人有责,而且责任分明。

还要加强督察,落实奖惩。

虽然,秘书无须事必躬亲,但是,这个工作环节则必须由秘书勾画出来,以做引领。

??任何工作都有制定计划、督促落实和评估奖惩的三个必然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影响工作成效。

秘书可以全力参与工作计划的制定,但是对于后两个阶段的实施往往力不从心,因为,各单位和行业一般都有具体的责任者去执行。

秘书的参与多为陪衬,过多的参与有干涉人家内政的嫌疑。

如何从秘书的角度来进行督察、评估、奖惩,是需要探讨的秘书工作新领域。

对重点工作的调度、对难点工作的调研以及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先进人物的宣传推介,则是秘书的特长所在,也是职责所在,围绕核心工作,发挥职能优势,发挥特长,不失为秘书工作的合理外延。

??推进工作落实要善于凝聚力量,要学会借力。

如果说制定计划措施是秘书必须完成的文案工作,是硬指标;那么,工作氛围、人员心气斗志则是机关工作的软环境,也需要尽力去营造。

一借领导之力,弘扬领导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理念,成为树立行业形象,凝铸行业精神的支撑;力戒拉大旗扯虎皮,靠一把手的权威威吓群众;二要凝聚群体意愿,以全局目标为旗帜,凝聚个体和科室力量,形成团队意志。

注意化解工作中的矛盾,解决突出问题;还要对个别有意见有看法的同志进行思想教育,将其团结到全局工作中来,形成全局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秘书是生活在领导背影中的人物,他不可以越位成为主角,而永远以配角出现。

所以,秘书要耐得住寂寞,要淡漠功名。

一个决策或者一个纲领也许大多是秘书的心血,但是,总归它要以集体决定的形式出现,秘书终究会淹没在集体里;也许领导的讲话和意见是秘书的合理化建议的翻版,但是,它终究是由领导的口说出来,由领导的签字才能生效,秘书的聪颖始终被领导所遮蔽。

??所以,做秘书要自尊自强,要谦逊、大度,有胆识。

要乐于做群众的干事,善于做领导的参谋。

实际中,许多秘书只懂得殷勤地为领导拎文件包、开车门,沦为仆从的角色,那是做秘书的悲哀。

秘书更需要具备智慧的头脑,要敢于将自己的思想与领导的主张进行撞击,那种因为撞击而产生的灵光一闪,才是秘书的光芒所在。

那种与领导探讨时事,最终决策的过程才是秘书工作的价值所在。

??做好秘书工作要有正确的定位:对于群众是指挥员,是工作先锋;对于领导则是参谋和服务员。

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秘书要率先行动,做既有的方针政策的践行者;而在更多的时候,则必须潜行在实际工作中做观察者和思考者。

秘书要自觉站在领导和领导集体的后面。

后院是一块广阔的天地,它需要秘书的辛勤耕耘和收获,只有这样才会给站在前面的领导群体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个疲弱的没有活力的单位,一定缺少强劲的领导力量,究其根源,他的背后一定缺乏一个扎实肯干的秘书队伍。

??即使在别人无法看到背影里也开放自己绚丽的花。

人们期望一个高大的领导背后也有一位值得尊敬的秘书,秘书应该以振兴自己的单位和行业为己任,不记名利,乐于奉献,在无人欣赏的幕后勤谨做事,为他人做好嫁衣,我们坚信,每一场盛大的舞会都由幕后人...

从秘书的角度看管理沟通

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

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

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

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