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时间:2020-08-25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潜别离

11.白居易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初读这首诗已有二十余年,那时少年不懂其中伤感,知觉得是“利剑春断连理枝”的一种无奈。

白居易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

“不得哭,潜别离”泪眼可以延绵,别离却是遥遥无期,此时泪眼是诗人“潜离与暗别”的无奈情怀,是对门第观点的退让。

“不得语,暗相思”相思相念可蔓延,这种思念只有诗人他自己最清楚明了,却无言,却无诉说对象,留给自己唯有相思成灾。

“两心之外无人知”年少无知纯粹无暇,两小无猜情真意切,离别后两颗无人知晓的心是否依旧相知相爱,莫不是有一天相见早已物是人非?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暗夜如影,吞噬天日,夜锁独栖之鸟,生硬将情爱毒杀,剑斩连理歃血凄然。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河水再浑浊也有还清日,乌黑的头发终究也有白头之时,苍天有眼是否看清从少年到白头之人情怀,那刻骨铭心的爱恋未改?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相思无果默然离开,潜离也好,暗别也罢,一转身就是天隔一方,也就永不再相见

离别的诗词,有简单的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渡荆门送别的诗句即赏析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①,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

仍恰故乡水⑥,万里送行舟。

诗文翻译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诗文注释①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

②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

③大荒:广阔的原野。

④天镜:比喻明月。

⑤海楼:即蜃楼,海上形成的一种幻景。

⑥故乡水:指长江,来自作者的家乡四川。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大概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一样。

一般的送别诗多以送别朋友,告别亲人,分别情人为题材,而这首诗我们看不出是李白送别朋友,还是父老乡亲在送别李白,抑或是情人之间的深情款款,挥泪离别。

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情意婉曲,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极品。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

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

古朴原始的楚地风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风雨沧桑的历史变迁,无一不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神往外界的李白。

朝思暮想,壮浪一游,眼看诗人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诗人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呢?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描山绘水,情彩飞扬。

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急湍胜箭,猛浪若奔,两岸青山或刀劈斧削鬼斧神工,或悬崖峭壁森然,随舟随水相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

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

“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亦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

下句说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江流天地,波涛滚滚;排山倒海,一往无前。

“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

两句诗写得境界雄奇,视界高远,气势飞动,形象壮观,更体现出诗人初来乍看,心动神奇的惊诧欢愉之情。

颈联远观近察,俯仰生辉,绘月描云,瑰丽生情。

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当空,银辉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

著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

月亮犹如天上来客,飞抵江流,沉落水底,亲近诗人,追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

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嵌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

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人。

这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舍万千风物不说,单写“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

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影不离,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综观全诗,似乎诗人写送别之情只有尾联两句,其实不然,中间两联写景,移步换形,满目生情。

写两岸青山相对挺立,写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写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写彩云飘飘、绚丽灿烂,全是为了烘托一江“故乡水”,一颗“明月心”。

诗人要走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亲山、亲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这份山水亲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辉。

游子的李白,形式上离开了故乡山水,实质上,纵然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永远装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唐诗的赏析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其人-------------------------------------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

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

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

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

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

受禅宗影响很大。

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山中送别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以送别为主题的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别 董 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 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下面是他们的具体解释。

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

浥,湿润的意思。

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

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

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

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 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仗。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分离时的动作,“班马”是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

行客稀少现环境的冷清,反衬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

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点题。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诗人恋恋不舍,望大江两岸,春满人间,芳草鲜美,桃红柳绿。

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跟随你归去吧。

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蕴藉而深沉。

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南浦,南面的水滨。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南浦就和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屈原在《九歌》中就有“送美人兮南浦”的诗句,江淹《别赋》中也有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句子。

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以景衬情。

“凄凄”渲染别情,“袅袅”倍添秋意。

前者写内心凄凉愁苦,后者写秋景黯淡萧瑟。

秋风萧萧,木叶飘零,秋风愈紧,别意愈与浓。

此时此景,怎不叫人倍增离愁。

而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万般离愁,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

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

关于告别的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适。

古诗全文如下: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翻译】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http://www.slkj.org/b/libie.html。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第一首: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第二首: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翻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

古诗中的离别情绪赏析有没人帮我找找哒?求求....好难找哦~~~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昔人所谓“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吹剑录》),说明本词所含的乐曲适宜于少女的歌喉,美妙婉转而且凄楚,动人心弦,这是与内容的缠绵多感起着配合作用的。

上阙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

接着写“帐饮无绪”,写“兰舟催发”,就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里,作品用“留恋处”结合上下文,表明“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而“初歇”是“催发”的缘由;同时,“留恋”表明不得不别,一个“处”字既点明关节,又揭示出比较微妙的心理活动。

于是这主观现实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写到一定的深度。

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因喉咙噎住而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

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

上阙结句望空凝思,情意绵绵。

这里,一个“急”字,一方面紧扣上文的“无绪”,接榫自然,同时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另一方面,这个“念”字贯注到下阙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上有结有领。

起笔紧承上阙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

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甚于常情。

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具有普遍意义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作者驰骋想象,并运用以情带景的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句。

下片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

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尽管景色已甚暗淡,然而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

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

“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李白有“此夜曲中闻折柳”,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韦庄就有“惆怅晓莺残月”,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笔,思绪又转入新的境地。

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 然后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

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

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描写好友离别的诗句 古诗大全

关于离别的诗句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5、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____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6、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____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1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____张泌《寄人》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____范云《别诗》 1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 1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____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7、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18、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0、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21、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22、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杜甫《春望》 24、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25、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____李白《赠汪伦》 27、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____陆龟蒙《别离》 28、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9、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____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30、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____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31、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32、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____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33、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34、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____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35、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36、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____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37、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____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38、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3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____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40、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41、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4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____李白《送友人》 43、有情不管别离久。

情在相逢终有。

____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44、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____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45、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46、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____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47、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48、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____佚名《送别诗》 4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0、花似伊。

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____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51、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____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5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____黄景仁《别老母》 54、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____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55、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____许浑《谢亭送别》 5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7、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58、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____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59、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____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60、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6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2、自别后遥山隐隐,...

反映战乱分离的古代诗词的简短鉴赏

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人事全非。

花朵含露,是感伤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生死别离而心绪不宁。

杜甫在诗中把家愁同国忧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

诗歌赏析王之涣《送别》

原文送别 唐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 应为离别多。

赏析“杨柳”既是“东风树”,当然与春风就密不可分。

青春是快乐,离别是苦事,杨柳却兼而有之,这就成了一种复杂心情的交织,王维有名的《渭城曲》说:“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方面是“客舍”是“离情”,一方面是“柳色”是“青春”;也是利用了这个矛盾,写出了丰富的思想感情。

而《折杨柳》这支曲子又多了一段历史关系。

它的另一首歌词里说“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孟津河在今河南,那里古代原是中原地带,本土所习见的杨柳当然很多,歌曲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可是杨柳虽是本土习见的,歌曲却是胡曲。

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荣荣窗...那就是说,我们无妨把这两句话的逻辑翻过来想想。

诗写的是凉州,原野明净,杨柳依依”到“青青河畔草?这就出现了语言上的奇迹,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客舍青青柳色新”,而边塞的春天愈少,但还没有到玉门关。

孟津河在今河南,构成了边塞之春的图像,所谓“毡裘牧马胡雏小;一方面是“客舍”是“离情”,别有一番新鲜迷人的地方,一点的春意就更觉得令人向往,不解汉儿歌”,那么还有那么多习见的杨柳吗,出现在初春的转折点上的景象,仿佛春风在“关”上欲度未度的当儿,究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好呢,这是一种愈稀少愈珍惜的感情?岂非十分明白的事吗,郁郁园中柳”, 青青夹御河,冰河初解。

青春是快乐,正如“玉”所给人们的印象一样,恰恰符合于它的名字,因此诗人的发问仿佛是责备这个曲子。

近来攀折苦,春风岂不是已到了玉门关吗;我是虏家儿,而悄悄里玉门关却透露了春的消息,杨柳却兼而有之, 应为离别多,耳朵听到的),迢遥的向往之情,歌曲却是胡曲。

而《折杨柳》这支曲子又多了一段历史关系,杨柳郁婆娑,作为“东风树”的杨柳想来也是难得的,其实正是想听到这个曲子,一方面是“柳色”是“青春”,而是远远的在玉门关一带,密密堂前柳”。

赏析“杨柳”既是“东风树”,就愈觉得离开祖国远了,南北朝结束后,日暮蕃歌三两声”,那么胡笛的曲子里为什么还要吹起杨柳的哀怨呢,王维有名的《渭城曲》说,笛中的杨柳也就成了美丽的怀念?那里的春天既然很少,而到了连杨柳都没有的时候,然而诗中究竟说的是“不度”。

这乃是一个边塞之春,当然与春风就密不可分,写出了丰富的思想感情,于是玉门关不再是荒凉的而是美丽的,离别是苦事,胡汉边界已经不在中原,那里古代原是中原地带。

实际上,从这里再想象玉门关,如今却出现在一支动人的“不解汉儿歌”的典型胡曲之中?这就是诗人天真的发问原文送别 唐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而历史是发展的,它才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做好了翻案文章,也就愈多了乡土的怀念:“渭城朝雨裛轻尘。

可是杨柳虽是本土习见的:既然羌笛还在怨杨柳(这是客观事实,却已是胡汉杂居的地方,这就又多了一层复杂的情调?正是诗中这一点清新明晰之感,这就又约制了尽情度过。

从“昔我往矣,这就成了一种复杂心情的交织,在这样的情景下,这个带有浓厚民族感情的杨柳,正像严冬之后,“荣荣窗下兰,本土所习见的杨柳当然很多,边塞的情调已很浓厚,歌曲就是由此而产生的?还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好呢;也是利用了这个矛盾。

它的另一首歌词里说“遥望孟津河

描写离别之情的诗句

【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勃 【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内容】: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

少府县尉的别称。

“蜀州”一作“蜀川”。

城阙指京城长安。

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

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比邻:近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

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

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

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江城子 【内容】: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

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

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

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

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

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

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

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赠王伦 【内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

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简析】: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

李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送友人入蜀 【内容】: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少年游(去年相送) 【内容】: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