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财神用的五种供品用啥

时间:2020-08-25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文财神:文财神有二,分为财帛星君,以及福禄寿三星。

(1)财帛星君:他的外形很富态,是一个面白长髭的长者,身穿锦衣系玉带,左手捧着一只金元宝,右手拿着写上“招财进宝”的卷轴,面似富家翁。 相传他是天上的太白星,属于金神,他在天上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所以,很多求财的人,对他都非常尊敬,有些甚至日夜上香供奉。

神桌是应该正对大门,各位倘若不信,请看天下大小庙宇道观,所有神像均是面向大门,便知此言不谬。家中除了某些神像应该面向大门外,其余的则不需墨守成规;举例来说,“关帝”以及“地主财神”是应该向着大门,其他则不必如此。 a,文财神面向自己屋内,而武财神应面向屋外或者面向大门。

b,神佛的座向:神佛应向大门:大家请看庙宇道观。在心理上阻止妖邪入屋!

c,不向厕所、不向房门、不向饭桌

d,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e,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

f,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

祀财神爷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春节,举国各地均祭祀财神爷,祭祀方法各异。北方地区春节时,家家请回财神爷,供奉财神爷像,焚香上供品。正月初二清晨祭焚财神爷像。祭祀时边行礼边诵祝词:“香红灯明,尊神驾临,体察苦难,赐富百姓。穷魔远离,财运亨通,日积月累,金满门庭。”清代俗曲则云:“新正初二,大祭财神爷,点上香烛把酒斟,供上了公鸡猪头活鲤鱼,一家老幼行礼毕,鞭炮一响惊天地。”祭祀场面非常隆重。南方敬祭财神爷供品内容特别讲究,供品共分三桌:第一桌为果品,有广橘,示生意广阔;第二桌为糕点,多用年糕,意为年年高,糕上插有冬青枝,意为松柏常青;第三桌为正席,有猪头,全鸡,全鸭,全鱼等等,有招财进宝、鱼跃的吉意。祭祀时,主人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人人满怀发财的希望,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在全国各地,都有祭祀财神爷的踪迹,财神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由此可见。

关于春节、元宵节 的 诗词 对联 灯谜 各20

【中华节日】冬至节 http://post.baidu.com/f?kz=71863756 【传承】冬至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2871220 【冬至】“金銮殿”与冬至节 http://post.baidu.com/f?kz=72891543 【冬至】冬至大如年 http://post.baidu.com/f?kz=72866757 【转贴】历史的承继 http://post.baidu.com/f?kz=68113012 【冬至专题】冬至的文学表现 http://post.baidu.com/f?kz=72860479 【冬至专题】冬至美食与进补 http://post.baidu.com/f?kz=72847809 【冬至】九九消寒图(京津风物小记) http://post.baidu.com/f?kz=73315416 【冬至专题】冬至风俗探微十题 http://post.baidu.com/f?kz=72904590 中华传统节日 http://post.baidu.com/f?kz=57473734 【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图) http://post.baidu.com/f?kz=76399779 【传统节日】年除日 http://post.baidu.com/f?kz=78339527 【春节】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http://post.baidu.com/f?kz=78342219 【春节】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http://post.baidu.com/f?kz=78341186 【节日】小年! http://post.baidu.com/f?kz=78309619 【春节】春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8316774 【共赏】春节诗词 http://post.baidu.com/f?kz=78312830 【典故】春节典故! http://post.baidu.com/f?kz=78307299 【春节】春节灯谜 http://post.baidu.com/f?kz=79089636 【春节】通用春联 http://post.baidu.com/f?kz=79086318 【春节】少数民族怎么过春节? http://post.baidu.com/f?kz=78662517 【春节】正月初一 http://post.baidu.com/f?kz=78523914 【春节】正月初二 祭财神 http://post.baidu.com/f?kz=78525402 【春节】正月初三 http://post.baidu.com/f?kz=78526502 【春节】立春风俗 http://post.baidu.com/f?kz=78527418 【春节】正月初五 http://post.baidu.com/f?kz=78656259 【春节】各地春节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8657574 【春节】正月初七 http://post.baidu.com/f?kz=78656732 【春节对联】狗年对联集锦 http://post.baidu.com/f?kz=78685258 【春节】正月初八 http://post.baidu.com/f?kz=78730092 【春节】正月初十 http://post.baidu.com/f?kz=78730730 中华文化吧: http://post.baidu.com/f?kw=%D6%D0%BB%AA%CE%C4%BB%AF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诗篇 http://post.baidu.com/f?kz=79133193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3079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的起源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884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779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诗词选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689 [中华节日文化]-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560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443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342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诗词选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191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080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944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855 [中华节日文化]-清明诗句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566 [中华节日文化]- 清明节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458 [中华节日文化]-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322 [中华节日文化]-清明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19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节的诗词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072 [中华节日文化]-乞巧七夕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95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81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节的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741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诗选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565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451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306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133 [中华节日文化]-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711 [中华节日文化]-冬至节的风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561 [中华节日文化]-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417 [中华节日文化]-冬至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295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065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28872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诗歌 http://post.baidu.com/f?kz=79128607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28371 文化吧: http://post.baidu.com/f?kw=%CE%C4%BB%AF [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 清明节简介 (ZT) “日子” http://post.baidu.com/f?kz=1353218 中韩端午节并非一码事(转) http://post.baidu.com/f?kz=18767434 端午 七夕 七月十五中元节 重阳节 http://post.baidu.com/f?kz=49566199 端午节"域名之争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十月初一 祭祖节 http://post.baidu.com/f?kz=60109971 【转贴】元旦的来历 腊八节的传说和习...

祭财神用的五种供品用啥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习俗 传说

[编辑本段]【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

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

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

“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

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 。

【演变】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旦与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

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 【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

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 [编辑本段]【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

豺祭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礼?王制》载:“獭祭 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 田猎。

”据说豺于深秋之时多杀诸兽以备冬,将所杀猎物陈列于四周,与 人陈列物品而祭祀之状相似,于是被称之为“材祭”。

唐?魏征《白帝商 音肃和》:“豺祭隼击,疗收川镜。

”清?王夫之《忍俊》豺祭羔豚獭祭 鲜,不须欣享且争鲜。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

传统节日表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5、二月十五 花朝节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 端午节11、夏至节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17、九月九日 重阳节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关帝诞:六月廿四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鲁班公诞: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黄帝诞辰:二月初二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孟子诞辰:四月初二岳飞诞辰:二月十五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附1: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正月初二 祭财神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附2:其它节日:“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

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资料

端 午 节 http://post.baidu.com/f?kz=19042554 端午节诗选 http://post.baidu.com/f?kz=19043812 端午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19043758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19043659 端午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19043585 申报寒食文化遗产资料专家评审稿---寒食故事选摘 http://post.baidu.com/f?kz=18275446 寒食文化与寒食风俗 http://post.baidu.com/f?kz=18275269 申报寒食文化遗产资料专家评审稿---寒食节与清明节 http://post.baidu.com/f?kz=18275087 申报寒食文化遗产资料专家评审稿--寒食节与介之推 http://post.baidu.com/f?kz=18274976 寒食文化查找原始资料书目索引 http://post.baidu.com/f?kz=18273447 寒食节_-_-_一个被遗忘的节日 http://post.baidu.com/f?kz=18268797 中秋起源 http://post.baidu.com/f?kz=41632697 月饼知识 http://post.baidu.com/f?kz=41630395 月亮的别名 http://post.baidu.com/f?kz=48445317 重阳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49673839 【中华节日】冬至节 http://post.baidu.com/f?kz=71863756 【传承】冬至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2871220 【冬至】“金銮殿”与冬至节 http://post.baidu.com/f?kz=72891543 【冬至】冬至大如年 http://post.baidu.com/f?kz=72866757 【转贴】历史的承继 http://post.baidu.com/f?kz=68113012 【冬至专题】冬至的文学表现 http://post.baidu.com/f?kz=72860479 【冬至专题】冬至美食与进补 http://post.baidu.com/f?kz=72847809 【冬至】九九消寒图(京津风物小记)http://post.baidu.com/f?kz=73315416 【冬至专题】冬至风俗探微十题 http://post.baidu.com/f?kz=72904590 中华传统节日 http://post.baidu.com/f?kz=57473734 【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图) http://post.baidu.com/f?kz=76399779 【传统节日】年除日 http://post.baidu.com/f?kz=78339527 【春节】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http://post.baidu.com/f?kz=78342219 【春节】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http://post.baidu.com/f?kz=78341186 【节日】小年!http://post.baidu.com/f?kz=78309619 【春节】春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8316774 【共赏】春节诗词 http://post.baidu.com/f?kz=78312830 【典故】春节典故! http://post.baidu.com/f?kz=78307299 【春节】春 节 灯 谜 http://post.baidu.com/f?kz=79089636 【春节】通用春联http://post.baidu.com/f?kz=79086318 【春节】少数民族怎么过春节?http://post.baidu.com/f?kz=78662517 【春节】正月初一 http://post.baidu.com/f?kz=78523914 【春节】正月初二 祭财神 http://post.baidu.com/f?kz=78525402 【春节】正月初三 http://post.baidu.com/f?kz=78526502 【春节】立春风俗 http://post.baidu.com/f?kz=78527418 【春节】正月初五 http://post.baidu.com/f?kz=78656259 【春节】各地春节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8657574 【春节】正月初七 http://post.baidu.com/f?kz=78656732 【春节对联】狗年对联集锦 http://post.baidu.com/f?kz=78685258 【春节】正月初八 http://post.baidu.com/f?kz=78730092 【春节】正月初十 http://post.baidu.com/f?kz=78730730 中华文化吧:http://post.baidu.com/f?kw=%D6%D0%BB%AA%CE%C4%BB%AF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诗篇 http://post.baidu.com/f?kz=79133193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3079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的起源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884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简介http://post.baidu.com/f?kz=79132779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诗词选http://post.baidu.com/f?kz=79132689 [中华节日文化]-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560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443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342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诗词选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191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080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944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855 [中华节日文化]-清明诗句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566 [中华节日文化]- 清明节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458 [中华节日文化]-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322 [中华节日文化]-清明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19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节的诗词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072 [中华节日文化]-乞巧七夕的习俗http://post.baidu.com/f?kz=7913095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81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节的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741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诗选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565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451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306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简介http://post.baidu.com/f?kz=79130133 [中华节日文化]-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http://post.baidu....

九九重阳节的简单资料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

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

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

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重阳节传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

描写重阳节的风景的语句,不要诗句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农历的“九月九”是中国人传统的重阳节。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

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

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节传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