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防画夹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病起荆江亭即事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澦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弈棋二首呈任渐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晚楼闲坐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推荐几首黄庭坚的经典诗词
题郑防画夹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
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ps:传该诗为黄七岁之作。
病起荆江亭即事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澦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弈棋二首呈任渐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晚楼闲坐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新竹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题竹石牧牛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黄庭坚 秋日诗词
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念奴娇》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赏析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
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
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
“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接着写赏月。
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
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
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
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
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此下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
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有一股豪气。
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
“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
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
词人与苏东坡一样,饱经政治风雨的摧折,却仍保持着那种倔强兀傲、旷达豪迈的个性,这一点,充分体现他的诗词创作中。
想找一本黄庭坚的诗词集,最好收录的全一点,或者他的全集都可以,...
1、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2、【中国书法史】 → 【黄庭坚专集】3、《儒藏》是两千余年中国儒学成就的...本书收集了黄庭坚现存的全部著作,精加校勘,引用文献多达二百余种。
书后附录有黄庭坚传记资料汇编、黄庭坚年谱。
4、《黄庭坚诗集注 黄庭坚全集 黄庭坚年谱新编 书图》中华书局;四川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黄庭坚有哪些诗词是在宜州创作的
诗七首:《寄黄龙清老》三首、《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乞钟乳于曾公衮》等;词八首:《浪淘沙·荔枝》、《西江月(月侧)》、《采桑子(投荒)》、《蓦山溪·至宜州作寄赠陈湘》、《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虞美人·宜州见梅作》、《看花回·茶词》。
希望能帮助到你
I黄庭坚著名的咏香诗词是哪一首
黄庭坚不是真正“恼花”,恼花是来自爱花。
黄庭坚是恼独坐对花,欣赏太久,感到寂寞难受。
诗说赏花之后,想散散心,换换眼界,故走出门外。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
此诗咏水仙,首联由水仙联想到凌波仙子;颔联写仙子化花;颈联写水仙娇柔芳姿,品类高雅清洁;尾联表现睹花思人,归结到从沉溺感情中求得解脱的要求。
全诗前六句写出了水仙花出尘脱俗的仙姿、洁白素雅的花色、淡雅的清香和俊逸高雅的神韵,后两句来个陡峭的转折,在强烈的反差中体现出参差变幻之美,进而表现了作者的精神追求。
白话译文:凌波仙子尘土沾上罗袜,在水上轻盈地踏着微月。
是谁招引来着断肠的惊魂,种成了寒花寄愁绝。
形体素洁、蕴含芳香欲倾城,山矾是她的弟弟梅是兄。
我独坐相对真是个被花恼,出门一笑但见大江横。
鉴赏:在其他题材中,作者用梅花、兰花等来和水仙比较,这首诗却用人物作比。
所谓人物,是传说中的洛神。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
诗篇开头两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慢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
假如把“微月”看成步的补语,即谓缓步于“微月”之下,也是有依据的,《洛神赋》的“步蘅薄而流芳”句,“蘅薄”亦作“步”的补语。
这两句直呼“凌波仙子”,未写到花,下面两句:“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就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
上两句写姿态,这两句写心灵,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
“断肠魂”移来状花,但说的还是洛神。
洛神的断肠是由于对爱情的伤感,《洛神赋》写她:“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这三个字无论说水仙或说洛神,都是很动人的,因为把其整体概括成为这样的一种“灵魂”是有极大的引起联想和同情的力量的。
前面四句,是扣住水仙本身的描写;下面四句,从水仙引来山矾、梅花,并牵涉到诗人本身,作旁伸横出的议论和抒情,意境和笔调都来个大的变换。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上句仍从水仙说,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下句则拿山矾、梅花来比较,说水仙在梅花之下而居山矾之上。
山矾,这个名字是黄庭坚起的。
他在《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的《序》中说到为郑花改名山矾之事。
用山矾来比水仙,也始于黄庭坚。
表面上,前五句都用美女形容水仙,写得那样幽细秀美,第六句忽作粗犷之笔,把三种花都男性化了,大谈“兄弟”问题;前后不统一,不调和,几乎有点滑稽。
实际上,作者正是有意在这种出人意外的地方,表现他写诗的随意所适,抒写自由。
这一句,作者有意使读者惊讶于诗句的粗犷,惊讶于与前面描写格调的不统一,不调和,还是第一步;作者还有意要把这种情况引向前进。
最后两句:“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被花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与黄庭坚,都不是真正“恼花”,恼花是来自爱花。
杜甫是恼赏花无人作伴;黄庭坚是恼独坐对花,欣赏太久,感到寂寞难受。
诗说赏花之后,想散散心,换换眼界,故走出门外。
但作者所写出门后对之欣赏而“一笑”的,却是“横”在面前的“大江”。
这个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形象相比,“大”得惊人,“壮阔”得惊人;诗笔和前面相比,也是“横”得惊人,“粗犷”得惊人。
这两句诗,不但形象、笔调和前面的显得不统一,不调和,而且转接也很奇突。
宋代陈长方《步里客谈》说杜甫诗《缚鸡行》结尾从“鸡虫得失无了时”,忽转入“注目寒江倚山阁”,“断句旁入他意,最为警策”,黄庭坚此诗,当是仿效。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如龙虎。
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往往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连属,非寻常意计所及。
此小家何由知之?”这些话,点出了此诗出奇的结语的用意和功力所在。
纪昀《书山谷集后》说黄庭坚的七言古诗:“离奇孤矫,骨瘦而韵远,格高而力壮。
”这一首诗,从整体看,是“离奇孤矫”;从前半看,是“骨瘦而韵远”;从后半看,是“格高而力壮”。
文学作品,千变万化,有以统一、调和为美的,也有以不统一、不调和为美的。
从不统一、不调和中看出它的统一和调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之一。
能够掌握这个关键,就可以从该诗的不统一、不调和中看出它的参差变幻之美。
陆游《赠应秀才》诗说“文章切忌参死句”,把问题看得太简单,看得太死,往往就会走上“参死句”的道路,对佳作失之交臂。
黄庭坚与苏轼的诗词方面的成就是都是在晚期么?
前人论宋代诗词,每以苏黄并称。
苏轼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见起涛涌,自成奇观;黄庭坚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
然而黄庭坚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苏轼相比,因为他的诗虽能屏除陈言滥调,形成一种以生新瘦硬为其特征的风格,但仍无法掩盖他生活内容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苏轼少年立志,二十一岁随父入京,随即就名噪一时,颇有文名,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有很高的成就,但是在晚年被贬黄州五年,苏轼思想转变很大。
这几年却是苏轼创作上的丰收时期,雄伟的江山,淳厚的民风,温暖的友情,不能忘怀现实的壮心,促使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或雄健豪放,或清旷淡远,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高峰,他旷达的文风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黄庭坚的诗歌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特别重视篇章布局和句法结构的出奇变化,讲究字眼的锤炼,喜欢通过奇特的意象、新颖的比喻和使事用典,押险韵,作拗律,出硬语,形成一种峭拔生新的艺术效果,骨气森然而又有令人回想的韵味。
在他的诗歌中,宋诗的典型特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富于理趣等都有突出表现,又往往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而显示出独特的个性风貌。
在篇章布局上,或回旋曲折,或一气流转,不拘一格而各有新意黄庭坚作早期的创作缘于学习杜甫、柳永,开创了比较生硬奇险的江西诗派,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虽然奠定他文学成就的江西诗风在前期就已经定型,但是他晚年作品超脱尘俗,晚年的诗风逐步克服了前期的缺点,体现出归真返朴的倾向。
求新求变的精神在晚期黄诗中仍有所体现,但随着诗人阅历的加深和修养的提高,已渐渐达到炉火纯青、形迹尽泯的境界。
用黄庭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达到了“平淡而山高水深”达到了他艺术上的最高峰。
充分显示出他的不满现实,希望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
黄庭坚诗词 炼成五色化苍烟 是啥意思
次韵寄上七兄宋 黄庭坚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啼鸟笑歌追暇日,饱牛耕凿望丰年。
荷锄端欲相随去,邂逅青云恐疾颠。
黄庭坚早年为地方官,曾在北京(今河北大名)当了七年的国子监教授,这是一个闲职,所以他常自比为唐代的广文先生郑虔。
熙宁(1068-1077)、元丰(1078-1085)年间正是新法推行之时,黄庭坚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加上位卑职微,心怀抑郁。
他一方面慨叹抱负不能实现,一方面向往归隐田园,对现实政治采取消极的不合作态度。
这一时期的诗文反映了黄庭坚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于放旷达观中透出一股兀傲不平之气,如“枯桐满腹生蛛网,忍向时人觅清赏”(《再答明略》),“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次韵寅庵》),“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次韵寄上七兄》),“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等即是。
炼成五色化苍烟,就是我就算有本事像女娲一样炼成五色石,也不去补苍天,就让它化成青烟随风而去
古诗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年代:【宋】作者:【苏轼】体裁:【七绝】【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出处】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编辑本段]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
北宋两浙兵马都监。
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
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
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之。
(苏诗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品味】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
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