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怙孝母
陈献章是广东新会都会村人,少年时随祖父迁居白沙乡的小庐山下,故后人尊称为“白沙先生”。陈献章出生于小康之家。祖父名永盛,号渭川,“不省世事,好读老氏书,”父亲名琮,号乐芸居士,善吟诗作赋,喜过隐居生活,27岁便英年早逝。
母亲林氏,24岁丧夫,生下遗腹子陈献章后,抚育孤儿,操持家事,终生守节。献章幼时,体弱多病,自称“无岁不病,至于九岁,以乳代哺”,特殊的家庭环境,使陈献章对母亲特别孝顺。
天下母子之爱虽一,未有如臣母忧臣之至、念臣之深也。”“臣母之忧臣日甚,愈忧愈病,愈病愈忧,忧病相仍,理难长久。臣又以病躯忧老母,年未暮而气已衰,心有为而力不逮,虽欲效分寸于旦夕,岂复有所措哉!”(《乞终养疏》)
2、早年苦学
陈献章年少警敏,读书一览成诵,而且勤奋好学,19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副榜进士,入国子监(中国古代设立的国家最高学府)读书。后来,虽然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落选了,但陈献章对于追求学问却始终锲而不舍。
27岁那年,他闻说抚州临川郡地方,有位著名学者康斋先生(原名吴与弼),学识造诣很高深,读透了朱熹编辑的《伊洛洲源录》之后,还精究宋、明理学的源流,明圣人之道,复孔、孟之传。陈白沙为了拜访名师,不怕长途跋涉,越庚岭,过梅关,抵达赣州(今江西省)。
从此,陈白沙一心隐居,专心读书,足不出户。为了减少对他的干扰,家人就在墙壁凿了个洞,饮食衣服,均由此洞递进。
白沙村面临蓬江,后枕小庐山,村前村后,青葵筱竹,随风摇曳,风光旖旎。村外有条天沙河,河里有不少晶莹雪白的沙,白沙村因此而得名。
陈献章隐居春阳台苦读经典著作,探讨先人哲理,寒来暑往,秋去春来,正是:野鸟飞窗静,春归蝶未知;蝉鸣风入夏,冬日月影斜。不经不觉,整整度过了十个年头。
3、设馆教学
陈献章经过十年苦学,静坐冥思,舍繁取约,把握心与理吻合的关键,学问与修养,获得飞跃的进步。 1465年(明成化元年)的春天,陈献章决定在春阳台设馆教学。这消息一传开,近者乡村,远者邻邑,学生慕名而来,其门如市,白沙村顿时热闹起来。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一、先静坐,后读书;二、多自学,少灌输;三、勤思考,取精义;四、重疑问,求真知;五、诗引教,哲入诗。
开学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勤恳用功,但亦有个别沾染了酒色、浪荡和懒惰的,陈献章就编了《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等几首诗歌给学生诵读,作为座右铭。诸弟子,听训诲:日就月将莫懒怠。 举笔从头写一篇, 贴向座右为警诫。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以自然之学为本,其诗的格调清高,淡逸潇洒,悠然自得,有陶渊明、邵康节、周濂溪、程明道的涵理深邃的风范。虽匹夫匹妇,胸中已有全经,此风雅之渊源也。”陈白沙好以诗论道,蔚为诗教,此其诗学之最大特色。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终评谓“粤人以诗为诗自曲江(唐张九龄)诗,以道为诗,自白沙始”。陈白沙的诗句,多涵哲理,后世学者为研究陈白沙的理学思想,多从其诗作的一鳞半爪中探索出来。
4、入仕求退
1466年,陈献章接到顺德县钱溥一封信,规劝他趁新任皇帝复礼施教,整顿朝纲,考取功名,为社稷效力。于是决定再上京师,复游太学。时年陈献章38岁。
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是祭酒邢让。他原来同陈献章一起参加1448年(戊辰)科考,陈白沙考得副榜(等于备取生),邢让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修撰皇帝的实录,刚刚升为国子监祭酒。邢让有意考试陈献章的学问,让他作首《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
诗成之后,朝中一班有志学问的文臣学士,赞叹不已,争相传诵。邢让称赞陈献章为真儒复出,遂向吏部尚书卫翱推荐陈献章到部里当司吏。后来,陈献章果然接到任职的官谕,但却是吏部衙门当个日捧案牍、抄缮校核、封发递送的低级小吏。
最后,写了一份《乞终养疏》给宪宗皇帝,请求批准他回家侍奉年老久病的母亲。皇帝被《乞终养疏》那篇文章感动了,觉得陈献章不但学问好,而且孝义堪嘉,准许他回归养母,还封赠他一个“翰林院检讨”的官衔。陈献章一生安贫乐道。“二五八日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
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浅白的诗文,表露了一代学人的心迹。由于多次科举不第,与仕途缘悭分浅,他的后人也很少出现大人物。“陈白沙是一个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他的后人也多选择务农,而没有走上科举功名之路。”
5、著学育人
陈献章返回新会,与老母妻儿及兄长献文共叙天伦之乐。从此,陈献章一心研究哲理,重振教坛。这时候,陈献章的名声远播,四方学者都纷纷前来要求执弟子之礼,入学受教。陈献章设教十余年,不少学生得益于他的教诲,成为朝廷的栋梁柱石,“岭南学派”亦于此形成。
陈献章一生清贫,都御史邓廷缵曾令番禺县每月送米一石,他坚辞不受,说自己“有田二顷,耕之足矣”。又有按察使花巨金买园林豪宅送他,他亦委婉回绝。以后,陈献章就一直隐居,侍奉老母,继续致力讲学,培养了不少人才。
后来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重臣湛若水,以及官拜文华阁大学士卒赠太师的名臣梁储,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其它弟子有林光、张诩、贺钦、邹智、陈茂烈、何维柏、叶梦熊、陈吾德、李承箕、林缉熙、张廷实、容一之、罗服周、潘汉、叶宏、谢佑、林廷瓛等。
陈献章提出了著名的“贵疑论”,强调“提出问题”之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陈献章虽然是大学问家,却擅长“诗教”,时与弟子吟诗唱和。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平实动人。
关于 哲学家 熊十力的 资料 名言 等等
熊十力,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后改名十力,号子真。
1885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其父是一位乡村塾师。
因家境困迫,十力少年时曾为邻人牧牛,间或随父到乡塾听讲。
13岁时,父母相继辞世,其长兄将他送到父亲生前好友何圣木先生执教的乡村学校读书,但终因难耐馆束而在半年之后离开,此后全靠勤奋自学。
熊十力自幼即与众不同,独具才思而又非常自尊、自信。
他曾口出“狂言”道:“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令其父兄诧异不已。
十六七岁时,他即四处游学,当他最先读到陈白沙的“禽兽说”时,忽起神解,“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
”并从中领悟到人生之意义与价值。
绝非是趋利避害、去苦就乐等外在满足,而在领悟人生之意义与价值,体识至大至刚之“真我”,以合于天地万物之理。
这一觉悟基本上奠定了他以后的治学方向。
辛亥革命时期,熊十力痛感清王朝政治腐朽,民族危机深重,常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一语置诸座右而自警。
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他深迷于“格致启蒙”之类著作,而视六经诸子为士直。
且深受明清之际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大哲之著作以及清末严几道、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志士之论著的影响,而“慨然有革命之志”,决心为反清而奔走呼号。
1902年,熊氏为策动军队而投湖北新军第三十一标当兵,白天操练,夜间读书,并向报馆投稿,倡导革新现实,救亡图存。
此间,他逐渐认识了宋教仁、吕大森、刘静庵、张难先等革命志士,并在1904年共同创建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秘密宣讲革命思想,倡导反帝反清,救国救民。
1906年,熊十力加入日知会,并组织黄冈军学界讲习社,联络各方志士,为发动起义作准备,后因事泄而遭清廷通缉,他只好潜归乡里教书。
1911年,他参加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并任湖北督军府参谋。
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又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
但由于军阀政客的排挤,孙中山后来被迫离开军政府,护法运动亦宣告失败,这给熊十力以很大打击。
他目睹“党人竟权争利,革命终无善果”,内心非常痛苦,常常“独自登高,苍茫望天, 泪盈盈雨下”。
他根据自己的所历所见,总结出:祸乱之起因皆在于军阀官僚之贪淫侈糜。
卑屈苟且,以及国民之昏然无知。
于是,他下决心走出政治,“专力于学术,导人群之正见”。
他认为救国之根本似乎并不在于革命,而在于学术兴盛,“于是始悟我生来一大事,实有政治革命之外者,痛海以往随俗浮沉无真志,誓绝世缘,而为求己之学”(《十力语要》)。
从此以后,熊十力遂决然脱离政界,专心于“求己之学”,以增进国民的道德为己任。
这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
1920年,熊十力进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学。
其间首尾三年,潜心苦修,独具慧心,颇有创获,而生活却艰苦异常,唯一的一条中装长裤,常是洗了之后要等干了才能穿的。
199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揄扬与举荐,熊十力被蔡元培聘为北大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
一到北大,他即打破“师生蚁聚一堂”之学院式教学方式,而采取古代师生朝夕相处,自由随和的书院式教学,力主道德与学问并重,生活与学习一致。
在主讲《唯识学概论》的过程中,他对唯识论逐渐由怀疑而至展开批判,并开始构造他独出心裁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
1932年,竭熊氏十年之力的煌煌巨作《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出版,这标志着蜚声中外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诞生。
但此书一出,即刻遭到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内学院师友之群起攻击。
其师欧阳阅后痛言:“灭弃圣言,唯子真为尤”,措辞严厉。
欧阳弟子刘衡如更著《破新唯识论》对熊氏其书进行系统破斥,指责他“于唯识学几乎全无知晓”,并指斥其书乃“杂取中土儒道两家之义,又旁采印度外道之谈,悬揣佛法,臆当亦尔”。
熊十力自不甘沉默,立即应战,并著成《破(破新唯识论)》一书,对刘氏之斥逐一破解。
他为自己辩护说,《新》著“义既远离唯识,旨亦上符般若”,认为自己非但没有离经叛道,反而是对佛学的维护和 发展,与欧阳等人相反的是,蔡元培、马一浮等人却对此书推崇备至,评价甚高。
蔡元培称熊氏乃二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
马一浮先生更在序言中将熊十力与王弼、龙树并提,称其学识创见乃超越于道生、玄类、窥基等古代佛学大师之上,真可谓推崇至极! 熊十力在为学之余,喜善交学界朋友,与时贤如黄季刚、马叙伦、梁漱溟、胡适之、张东苏、张申府、钱穆、汤用彤、蒙文通、张君励、冯友兰、金岳霖、朱光潜、贺麟等人,时相过从,切磋学问。
尤其是与林宰平、梁漱溟二人曾在一段时间里交往甚密,“无有睽违三日不相晤者。
每晤,宰平辄诘难横生,余亦纵横酬对,时或啸声出户外。
漱溟则默然寡言,间解纷难,片言扼要。
余尝衡论古今述作得失之判,确乎其严,宰平戏谓曰:老熊眼在天上。
余亦戏曰:我有法限,一切如量。
” 这种诘难攻讦的论学方式,使熊氏受益匪浅,他的许多论点就是在这种辩难中产生和完善的。
更有趣的是熊十力与同乡人废名(冯文炳,文学家)的交往,据他回忆...
有关奋斗的名言
1、奋斗之心人皆有之。
——李叔同 2、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
——孙中山 3、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
——茅盾 4、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5、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 6、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
——茅盾...
白云山的历史
白云山风景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是九连山脉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称。
白云山全山面积28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最高峰。
据说每到秋季,常有白云冉冉升起,使山上变成白漫漫的一片,犹如面纱笼罩,因而得名。
自古以来,白云山一直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历史上羊城八景中的“菊湖云影”、“白云晚望”、“蒲间濂泉”、“景泰僧归”都在白云山里。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分为六个游览区,即:明珠楼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麓湖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
区内,峰恋重叠、溪涧纵横、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观多样,四季如春。
特色各异的景点星罗棋布,有蒲谷、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鸣春谷、九龙泉、碑林、摩星岭、山湾、双溪、山庄、白云松涛、松涛别院、明珠楼与新开辟增设的云台花园、白云滑道、白云索道等。
金液池位于白云山麓,是一座风光如画的湖泊,湖光潋滟,波平似镜。
湖光山色交映生辉,如诗似画,别有情趣,是白云山中的佳境。
??白云山上交通方便,可乘专线游览车南从麓湖往山顶公园,西通黄婆洞及山北公园,东南有白云山南门,东有梅花园大道。
还有上山索道,游客可乘登山缆车直达山顶。
山上有各式风味餐厅和各种服务设施,还有简易炉灶可供人们野餐和烤烧。
=========================================================== 位于河南省嵩县境内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属伏牛山系,以云多而奇、美而幻得名。
这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壮观的龙潭飞潭、古老的唐代银杏、罕见的千年杜鹃、独特的野生牡丹、惊险的云飞蹦极。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已开发白云峰、小黄山、玉皇顶、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休闲服务六大观光区。
这里风光旖旎,春季万木吐芳,繁花似锦;夏日青山苍翠,气候凉爽;入秋红叶满山,硕果累累;隆冬银装素裹,冰雕玉砌。
置身白云仙境,“人在画中游,云在树上飘,水在空中舞”。
白云山所在的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汇处,一山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因山峻水幽、地貌独特、植被丰茂、动植物种类繁多,又被誉为“中原山水大观”、“自然博物馆”。
万亩原始森林、唐代银杏林等构成了数千平方米的高山森林氧吧。
高山牡丹园是白云山的一绝。
“洛阳四月醉牡丹。
” 而五月份白云山,正是牡丹争齐斗艳时。
由于海拔高,牡丹延长了开放期,每年5-6月份游人都可以欣赏到国色天香的牡丹芳容。
不仅如此,栽植的牡丹有156个品种5.6万株,总面积达168亩,景区特设了几座十分精美的木雕观花阁,增添了不少雅趣。
山得水而秀,水依山而幽,这里沟谷山间处处溪水淙淙, 一山之中伊河、汝河、白河三河共流,分别注入黄河、淮 河、长江三大流域。
千米落差的白河大峡谷内,五步一潭 ,十步一瀑。
九龙瀑布落差高达123米,似银河倒泻,丽 日照射,现出彩虹万道,人走虹移,彩虹缠身。
白云山跨 三域之水于一峰,集三河之灵于一山,为中原独有,堪称 “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
留侯祠地处白云湖畔,是汉朝开国元勋张良隐居的地方。
祠前绿树成荫,碧水环绕,祠内陈列丰富,古朴的印月亭、草庵、垂钓台,供游人追寻汉相张良在此隐居生活的遗迹。
在地势低缓、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北缘,平地拔起一座风景秀丽、白云缭绕的南粤名山一白云山。
它位于广州市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3。
17′,北纬23。
11′。
地形略呈斜长方形,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7公里。
全境面积为28平方公里,其中属特别保护范围的面积为20.98平方公里。
地势中间高,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强烈的岩石差异分化和流水浸蚀,使白云山沟谷纵横·坡度陡峭,相对深度多在100米左右。
沟内环境幽谧,是大都市中难得的世外桃源。
=========================================================== 广州的“肺部” 白云山是大庾岭支脉九连山的末稍,有山峰三十多个,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
白云山山脉连绵不断,以其起伏的线条,丰富的层次,构成自然风景的美丽轮廓。
白云山三面面向平原,极适合登高远眺,可览广州全城与珠江三角洲浩瀚平原,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誉,是旅游避暑之胜地。
白云山东、西、南三面均为广阔的珠江三角洲平原,三个方向的平原暖湿气流被吹到白云山便会沿坡上升,与山上的冷空气相遇,易结为云。
每当雨过天晴,拂晓薄暮之际,时有白云郁而起,诸峰常为白云覆盖,历久不散,远远望去淼淼烟霞,半壁皆素,故称白云山。
白云山地处热带、亚热带交错地区,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达95%。
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1.8℃,年降雨量1724毫米。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自云山山林茂密,层峦叠翠,全年郁郁葱葱,四时山花烂漫。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白云山已基本被城市所包围。
在人口800万的大都市里,能有这么大规模的风景区,在国内外都是不可多得的。
白云山不仅是一个优美的旅游胜地...
梁启超的故事。
1,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
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又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
2,在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随康有为亦步亦趋,无论办报或教学,都注意并且用力阐述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和变法理论。
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依据,鼓吹变法,讲求维新,宣传西方科学文化,充分显露了年轻爱国志士的朝气和锐气。
3,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一度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一次“破坏”:“历观近世各国之兴,未有不先以破坏时代者。
有所顾恋,有所爱惜,终不能成。
” 但是这种居于改良和革命之间的摇摆,在梁启超的身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仍然和康有为一道,鼓吹改良,主张“斥后保皇”。
4,当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展开之后,梁启超又改变旧说,转而提倡实行“开明专制”,试图与“革命”理论相对抗。
使梁启超难堪的是,正当他还在口干舌焦地鼓吹开明专制,反对实行宪制的时候,清廷却正式宣布要“预备仿行宪政”了。
5,以后,梁启超又高唱宪政,在立宪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统治中国近270年的清皇朝已经行将就木,眼看革命派就要取得政权,共和之制势在必行,梁启超再一次改变了以前的政治主张,提出了“虚君共和”的口号。
6,直到民国之后,这种多变的特征,在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中依然时有反映,从拥袁到反袁,从护国到拥段。
一变再变,终于技穷。
扩展资料:1,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2,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3,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4,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5,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4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启超
陈叔宝诗词集
《无名诗》:考差蒲未齐,沈漾若浮绿。
朱鹭戏苹藻,徘徊流涧曲。
涧曲多岩树,逶迤复继续。
振振难以明,汤汤今又瞩。
《同江仆射同游摄山栖霞寺》:时宰磻溪心,非关押竹林。
鹫岳青松绕,鸡峰白日沉。
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
摧残枯树影,零落古藤阴。
霜村夜鸟去,风路寒猿吟。
自悲堪出俗,讵是欲抽替。
《东飞伯劳歌》:池侧鸳鸯春日莺,绿珠绛树相逢迎。
谁家佳丽过淇上,翠钗绮袖波中漾。
雕轩绣户花恒发,珠帘玉砌移明月。
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盻鬟鬓低。
风飞蕊落将何故,可惜可怜空掷度。
《三妇词十一首·其十》:大妇正当垆,中妇裁罗襦。
小妇独无事,淇上待吴姝。
乌归花复落,欲去却踟蹰。
《舞媚娘三首·其二》:淇水变新台,春垆当夏开。
玉面含羞出,金鞍排夜来。
《戏赠沈后》:“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答后主》:“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
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花间派诗词集
(虞美人)又到清秋 作者:冯志亮(渤海居士) 凌花剪暮藤枝老, 春去秋来扰。
昔颜如雨已清萧, 又叹风吹孤叶落林梢。
西园依旧尘倾盏, 浊雾琴箫染。
亦曾凝望月幽弯, 可晓伊人垂泪盼君还? 虞美人是唐教坊曲。
《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
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
”又称:“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五十六字者为定格,五十八字者为变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被寒霜催落的片片花瓣把夕阳的余光剪断,树枝和青藤都已干枯,又是一个秋天到了。
我昔日的容颜就像秋雨一样越发萧条憔悴,又开始和从前一样叹息这阵阵凉风把树上仅有的几片孤独的叶子也给吹落了。
庭院还是当时你在的样子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尘埃已经落满了酒杯,当年的琴和箫都已显得陈旧。
此时此刻你也和我一样在深夜凝视着凄凉不圆的月亮么?你可知道我每到此时都在这里落下思念的泪水期盼你的归来么? 冯志亮先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对于中医推拿,甚至催眠术都有比较细致的研究。
并热衷于研究文学历史,喜好诗词,被誉为“当代著名古体网络诗人”。
著有渤海诗词集,共收录了冯先生所创的古体诗和长短句共三百余首。
岳武穆集的著名诗词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jìng)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有关侠客诗词集
这里收藏有几篇:侠客行 倚醉横官道,携书卧帝京。
月残秋雁血,漏断古蝉音。
碧野悬风露,青灯照古琴。
白头何所寄?犹作水龙吟。
儒侠 铁马照山河,寒衣伴楚歌。
书香涤月影,墨韵荡秋思。
葬剑悲声切,拈花恨意迟。
君侯何所寄?柳絮怎堪拾。
荆轲 丹心负美名,抚筑傲侠群。
剑映秦都月,风啸易水云。
悲歌成一笑,烈酒过千巡。
铸剑当折剑,英雄我与君。
梦李白 梦里知是诗仙至,我命清风赊酒来 问我能饮千杯否?笑答舍命陪太白 宽衣礴带写春秋,甘为杜康阶下囚 雄才济世逢时耳,经纶岂为王孙留 云汉巍峨卿将醉,唐风追至劝君回 笑言酒兴未及半,春风琵琶不必催 引歌醉卧东流水,落日岂知游子情 美酒泛得扁舟否?泊来故乡秋月明 酣歌岂惧青春逝?白发尤能唱楚辞 秦关汉月俱风流,入卿袖中皆成诗 酒意阑珊君去矣,纵声踏歌化彩云 推枕惊觉一梦耳,耳畔尤泛梁父吟豪侠醉酒月光照 百花香 花酒数杯不平身 身影袭花花自落 伊人笑 残花香 酒撒七步诗满月 月影照花花自伤山风吹 野花香 狼嚎山谷寂寞夜 夜来山花花自香江湖行 任花香 百般侠情皆风流 风流为花花自流孤人葬花 真风雅 孤芳香 群剑共舞酬寡人 孤叶群花花难雅浪天涯 幽自香 北风胡地歌高狂 幽人北花花亦凉苦酒满 酿醉香 浪高酒猛身摇晃 酿洒浇花花休满风吹散 遗花香 叶飞无人心空荡 遗心葬花花随风终归家花太香 花儿未苞季未到 三年离家孤军归 只徒伊人想 花太香 黄昏独行夕阳落 浪得天涯佳人待 唯记她幽香花太香 闻得此香忘浪晕 风雅野山匆匆过 北风送胡香花太香 霜儿未落菌已噬 残香满地无人葬 独留往日香青松摇,飘飘沙儿绕,天涯沧海角,琴心傲。
忠魂遥,照遍世间潮,花开花落,云烟渺。
冷月明,迢迢风陵渡,朝醉暮休醒,魂飞苦。
香冢孤,思绝青冥天,梦生梦碎,英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