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现存

时间:2020-08-23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李清照

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

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字,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

“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

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

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

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

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追忆旧游之作。

描叙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

开篇用“常记”二字点出所叙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历久不忘。

“沉醉”言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

词中通过对小溪、亭台、藕花、鸥鹭等等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的连续运用使词意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整篇词的语言浅俗,通篇白描,风格清新自然,虽为易安早期词者,然已尽显能者之风。

这首《如梦令》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间,情真兴逸。

“争渡”一节,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当时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

“惊起一滩鸥鹭”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鸟纷飞的瞬间景色。

景色清新迷人。

灰暗的暮色与白色的飞鸟形成强烈的反衬,突显了立体空间中的灵动感。

而船划,鸟飞又同时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种动静之间的相互包容与自然切换,将种种的不调和与矛盾如交响乐般,在各种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终回归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层面的和谐。

所有这一切最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真实生活场景。

李清照诗词现存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的比较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中期诗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李清照诗词有何特点

1、诗词特点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2、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3、人物评价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

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

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

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

”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

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

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

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

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

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

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

“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

读词《如梦令》回答问题(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1.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

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

夏季。

2。

应该不是。

因为词人已经“沉醉不知归路”了。

“争渡”一词看,当时游玩的并非词人一个,也许词人当时约了一群年龄相仿的少女,共游溪亭。

3。

少女活泼好玩,酒醉之后自然还要比拼,要“争渡”,更显其活泼好玩的一面。

词人玩的很开兴,以至于忘了归路,但玩兴没了之后,她想起了回家,再者天色也已晚了,于是她驾舟,在湖面飘荡,可惜由于 “沉醉”而“不知归路”,于是便顺其自然地误入“藕花深处”。

她明知“藕花深处”非“归路”而“深入”其中,正好体现了词人寻找大自然中的乐趣的冲动。

4。

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

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李清照南渡后诗词赏析

李清照南渡后的诗词很难找,度娘都回答得很模糊,我也只知道一首《声声慢》。

至于翻译和解析太长了,你直接搜百度,我懒得打字。

或者你要的话,说一声,我直接复制过来。

作者思想感情就是,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如实的写出了个人的遭遇和心情,但在个人的惨况中又蕴含着亡国之恨,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李清照前期的诗词有什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声声慢(寻寻觅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行香子(草际鸣蛩) 永遇乐(落日熔金)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点绛唇(寂寞深闺) 念奴娇(萧条庭院)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苑碎) 多丽(小楼寒) 满庭芳(小阁藏春)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清平乐(年年雪里)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风,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2、《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醉花阴?九月》薄零浓云消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戴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春。

7、《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点绛唇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9、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10、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11、玉楼春 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12、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13、临江仙 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14、行香子 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5、满庭芳 芳草池塘, 绿阴庭院, 晚晴寒透窗纱。

□□金锁, 管是客来〔口沙〕。

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酉縻〕落尽, 犹赖有□□。

当年, 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龙娇马, 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 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 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原缺字)16、庆清朝慢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 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17、念奴娇 春情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18、瑞鹧鸪 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李清照的词,含绿肥红瘦这个词

《如梦令》《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②, 浓睡不消残酒③。

试问卷帘人④,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⑤。

【注释】 ①选自《漱玉集》。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④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⑤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花朵凋零。

绿肥:指枝叶茂盛。

红瘦:谓花朵稀少。

此调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因词中叠言“如梦,如梦”,故改为今名。

又名《宴桃源》。

单调,三十三字,仄韵。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那样美丽。

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诗词意象

一、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在现存李清照的词中,通篇咏花的有六首,其中直接咏梅的词有三首,为《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玉楼春·红梅》、《满庭芳·残梅》;直接咏“菊”的词有一首,为《多丽·咏白菊》;直接咏“桂”的词有二首,为《鹧鸪天·桂》和《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明》。

其余提及花的词句有二十一处,如提到梅的有: 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小重山》)② 晚风庭院落梅初。

(《浣溪沙》)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秋千巷陌当时纸醉金迷,空虚奢侈的一般贵族迥然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怨王孙》)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清平乐》) 除了最受作者喜爱的、贯穿作者一生词作的梅花外,还有桂花、菊花、梨花、海棠、芍药等等。

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

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花作为李词中最重要的意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花如娇颜 李清照或是以花自比,或是与花争魁,少女时代的清照的非但爱花,更自爱如花。

就像《减字木兰花》中那个俊美俏皮的少女,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花虽美,人更美,怕心上人以为花比人美,偏要他细看相比,那黑发如云、斜髻慵挽,少女美丽活泼、娇嗔倔强的神韵立出行间。

同时期的一首《点绛唇》展示出少女闺中生活的另一面:“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本是生性顽皮,趁后院无人来荡秋千,薄汗暗香、轻透纱衣,堪比清露微笼的梅花,忽而听到客访之声,匆匆跳下秋千,袜松钗落,慌慌张张拿青梅解围,装作正在赏花嗅梅,面带羞红,与梅相映,愈发显出少女的天真娇怯。

李清照词中的花正是少女时代的她的化身,其眉目唇额、动静举止都与花有着万般相像。

(二)花诉愁绪 李清照婚后,赵明诚时常出游,独居寂寥,思夫难耐,于是有了这首众人传诵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本该享家人团聚之乐,而丈夫却不在身边,只能独守空房,在暗淡的黄昏中对着憔悴的菊花频频举杯,借以消思夫之苦、相隔之愁,哪料彻骨西风卷帘袭来,更添一份凄凉忧郁,使人更比菊瘦。

一人一花,相对相望,同是肌骨消损、愁锁眉梢,花在这里是作者的倾诉愁绪的精神伙伴、闺房知己,也是作者愁绪的外化具象。

少妇时思夫之愁尚可用几株菊花来形容,然而待到晚年,家破国亡,漂泊无依,经历这些动荡之后的愁绪已非一朵黄花的憔悴可比,请看《声声慢》中的倾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曾在西风中战栗瑟缩的菊花此时早已香消玉殒,化作散落的满地黄花,数不清,收不起,凋零纷飞的菊花正是作者心中之愁,这愁已是漫天漫地,有悲夫巨痛,更有伤国大辱,化作委地的黄花而不可收拾。

作者将愁付诸于菊花,对菊花倾诉呐喊,明此才可以知其心中跌宕、感其愁思万千。

(三)花言己志 李清照写花,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另有深意。

她不去歌颂夭夭之桃,亦不溢美灿灿之李,而是把绝大部分笔墨用在了傲雪琼枝、超凡脱俗的梅花,深匿碧叶、香惊十里的桂花,以及遗世孤立、不与凡尘的菊花身上。

且看李清照早期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净雪玉梅,如玉人新妆后羞掩娇面婀娜而出,连造化也不吝恩赐洒下月光,而观者更是对梅举樽、不辞琼浆,惊呼一声“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之美由动及静、跃然纸上,让人忽觉梅花并非梅花,而是作者的化身,一句“不与群花比”则昂扬地呼出了她的自信。

再如《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芳馨清逸的桂花鄙夷“浅碧深红”的招摇杂色,自甘“暗淡清黄体性柔”,单以奇香即能“冠中秋”,引得梅妒菊羞,无需造作即是“花中第一流”,岂不让人联想到家学渊博、天资聪颖、才逼丈夫、声名远播的李清照本人?李清照笔...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