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夏)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幽燕(yān烟)〕这里泛指河北省。我国古代的幽州和燕国,都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竭)石有遗篇〕公元二○七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后被尊称魏武帝)和乌桓族作战凯旋,曾经路过这一带。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中有《观沧海》一章:“东临碣石(据近年来考古发现,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下文的“萧瑟秋风今又是”即由此引出。
关于北戴河的诗词都有哪些
王维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嵩 山 清/顾炎武 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邻。
石开曾出启,岳降再生申。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馨。
岂知巢许窟,多屗济时人。
奉和宋次道游嵩十五韵 宋/刘敞 嵩峰三十六,皆在青云端。
宿昔望见之,恨不生羽翰。
卷脔尘土中,日月如波澜。
迩来老将至,更觉行路难。
闻君谢车徒,选胜穷峰峦。
幽深每独往,神异多所观。
若有真仙子,羽衣白玉颜。
吹笙烟雾中,举手留盘桓。
信非人间境,邈与时俗恋。
顾怀平生旧,慰以逍遥篇。
三复想在目,令人愧衣冠。
处世阔且疏,幼舆亦有言。
一丘与一壑,自谓无间然。
安得从君游,解缨弄云泉。
昏昏岁复晏,相望空长叹。
...
对毛主席诗词《浪淘沙 北戴河》的赏析?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
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创作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
以上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
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
作品鉴赏: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
“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阕中,毛泽东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出了毛泽东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毛泽东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
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
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汉末年,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
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举一反三一定的进步作用。
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
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
北戴河、碣石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其中有一句话“东临碣石...
北戴河碣石山 位于昌黎县城北,距避暑胜地北戴河约30公里,东距渤海仅15公里,为燕山余脉。
主峰仙台顶,海拔695 米。
山中有古刹“水岩寺”。
悬崖峭壁上现仍留存着古人镌刻的“碣石”两字。
登临仙台顶,山海奇观尽入眼帘。
有关碣石出处有两说,一说在河北昌黎。
另一说在辽宁兴城。
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孟姜女庙(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内)附近的孟姜女坟发掘出一些古代物品,证实这里是碣石真正的所在地。
从北京市到碣石山全程共271.721公里。
1从起点出发,在北京市城区行驶10.4公里,走匝道,进入京沈高速 1.1从起点出发,朝南方向沿正义路行驶425.0米,左转进入前门东大街 1.2沿前门东大街行驶440.0米,进入崇文门西大街 1.3沿崇文门西大街行驶0.5公里,过春意苑豆花庄约250米后进入崇文门东大街 1.4沿崇文门东大街行驶1.2公里,在东便门桥靠右走广渠门桥方向匝道,进入二环 1.5沿二环行驶1.8公里,在光明桥从天坛出口离开,靠左进入光明桥 1.6沿光明桥行驶0.6公里,过华仁居饭庄后右转进入劲松路 1.7沿劲松路行驶0.8公里,在劲松桥靠右进入东三环南路辅路 1.8沿东三环南路辅路行驶372.0米,靠左走匝道,进入三环 1.9沿三环行驶0.8公里,从四方桥出口离开,进入东三环南路辅路 1.10沿东三环南路辅路行驶197.0米,过华威桥约50米后左转进入松榆南路 1.11沿松榆南路行驶1.3公里,过松榆东里社区约150米后靠右进入双龙路 1.12沿双龙路行驶343.0米,走匝道,进入京沈高速 2沿京沈高速行驶243.0公里(经北京白鹿收费站,香河收费站),从抚宁出口离开(经抚宁收费站),转昌黎方向,左转进入S261 3沿S261行驶13.2公里,过加油站约100米后右转 4行驶4.1公里,到达终点 请双击下图查看汽车运行线路:
浪淘沙北戴河点睛的诗句是什么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注释译文 折叠作品注释 ⑴浪淘沙:词牌名。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⑵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⑶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⑷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⑸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⑹谁边:何处,哪里。
⑺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越:越过;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⑻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
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
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⑼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
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
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平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
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⑽萧瑟秋风: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⑾人间:社会制度。
...
毛译东最好的十首诗词
1、沁园春·长沙1920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清平乐·会昌1933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4、忆秦娥·娄山关1934年—1935年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七律·长征1935年2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8、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
9、《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0、卜算子·咏梅 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谁有古代名人言志或明志的诗词?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郑燮的《竹石》。
意思是: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赏析: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于谦的《石灰吟》。
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王冕的《墨梅》。
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李白的《行路难》。
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赏析:这首诗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
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扩展资料:古代名人言志或明志经常采用某种事物进行抒发,即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托物言志这一类诗词的创作,常常源于诗人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
因此诗人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玩味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托物言志
名家描写黄山的诗词
望黄山诸峰 唐 释岛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因公檄按游黄山 宋 吴黯 倏忽云烟化杳冥,峰峦随水入丹青。
地连药鼎汤泉沸,山带龙须草树腥。
半壁绛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灵。
霓旌去后无消息,犹有仙韶动俗听。
游黄山留题 宋 张冠卿 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
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吐焰看砂奴火齐,凌虚精舍碍灵乌。
我来为访容成侣,试问丹丘果有无。
游黄山 宋 朱彦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游黄山 宋 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诸峰高下护晴岚。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见龙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无语住三三。
粥鱼敲动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结庵。
汤泉 宋 焦静山 渟渟灵水养灵珠,籁定波生注玉壶。
洗尽尘劳多少客,不知还解洗心无。
送温处士归黄山百鹅峰旧居 唐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石床峰 元 汪珍常约高僧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
仙翁何处归来晚,风落松花满石床。
题黄山 明 方勉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兰。
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
隔林幢影招青鸟,出洞箫声送彩鸾。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风景入琴弹。
同友人游黄山 明 汤宾尹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
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
龙吼药炉舂急杵,猿调茶鼎煮孤灯。
与君伸脚量峰碛,踏着云光不记层。
翠微峰 宋 无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时闻啸鹤带云归。
几回洞口乘风立,欲挟飞仙入翠微。
黄山歌 清 汤复 老人今年七十七,家在黄山东之侧。
山距吾家百余里,梦寐常劳面未觌。
今年鼓勇扶筇往,彳亍危岑神惕惕。
步步跻攀绝援引,崖石刮耳壁摩鼻。
天生老骨不知疲,眼看松石步登陟。
堕崖坠壑都无谓,纵死兹山意亦得。
黄山行 清 释弘仁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清 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黄山杂诗 清 孙洤 名山刻画总支离,万态千容到始知。
高以难窥终爱瘦,险多不测乃成奇。
云随变幻无常致,松不雷同总怪枝。
若结茅庵青翠处,真修何必让安期。
黄海杂兴 清 余鸿 浮云变幻岂无心,闲看云飞酒自斟。
双壁如门霞是障,群峰拔地笋成林。
雪依片石留鸿爪,台峙层峦理素琴。
钟子难逢谁识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三折岭望黄山 清 董法海 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自闲。
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
辞黄山(之三) 明 黄道周 亦是吾家峰,神物不可谱。
顶髻在心眸,一一屈指数. 百丈潭 明 方大治 东风敛夕霏,山色霭晴晖。
天上银河落,潭边白练飞。
深林啼鸟绝,危磴采樵稀。
已冒垂堂戒,岗头一振衣。
朱砂庵 明 江天一 曲磴千盘尽,何曾任凿穿。
本来超色相,不假幻因缘。
翠滴松稍雨,岚开嶂外天。
此中饶静解,何事问栖禅。
古刹犹金碧,乾坤等劫灰。
息机原在悟,彼岸本无媒。
转梵猿常下,传经鸟自来。
他年返初服,结庐向丹台。
游黄山宿狮子林作 清 崔国因三十年前此地游,禅房草榻暂淹留。
湿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风夏已秋。
自惜鸿泥成往迹,重携蜡屐豁新眸。
山灵见我应相识,青瘦形容似旧不? 百步云梯 明 唐世靖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
猿惊难上回山木,鸟骇迟飞落野藤。
行客携筇常起伏,山僧着屐每凌兢。
后阶先幸奇松护,独立能遮最上层。
鸣弦泉 清 释音可石上悬琴琴醉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音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
晚入药谷 清 吴雯清 清鸾峰下步迟迟,为访幽居足已疲。
穿壑板桥惊欲坠,隔林茅屋望犹疑。
桃源旧径依津间,药谷孤楼傍石窥。
仅有残僧相对晚,寒潭清啸少人知。
耕云峰 清 汪树琪谁驱黄犊逐云行,片片芙蓉欲种成。
布谷春风吹不到,故叫山乐代催耕。
雨不止题壁 清 钱谦益 凭仗鞋尖与杖头,浮生腐骨总悠悠。
天公尽放狂风雨,不到天都死不休! 小心坡 清 余鸿鱼背崎岖无奈何,小心缓步度高坡。
语儿山路休闲险,世路须知险更多。
文殊院 清 黄起溟 乱云堆里结孤茅,云作斋粮石作巢。
老衲有时闲不得,数声清磬落松梢。
登光明顶 清 胡与高登临不用挽藤萝,绝顶光明霁色多。
云过匡庐飞紫盖,岚拖天目扫青娥。
忽分二海成孤屿,细数千峰乱放荷。
下界茫茫仙路杳,乾坤何处是吾窝? 玉屏峰 清 汪士鋐玉屏峙霄汉,鸟道度松门。
昨日登临处,诸峰屐底存。
云生甘在下,嶂出尔何尊。
极目无穷尽,空青抹一痕。
前海观莲花峰 清 石涛 海风吹白练,百里涌青莲。
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
云开峰坠地,岛阔树相连。
坐久忘归去,萝衣上紫烟。
云外峰 清 程之鵕飘渺离奇峙碧空,浑疑云外复云中。
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
鲫鱼背 清 许全治无意吞舟归北海,何心借水跃昆明。
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