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书法爱好者,曾专门一集一集的观看87版红楼梦,然后把出现的书法字幕一一屏幕截图,PS整合,然后临摹。
搜过网上很多资料,也问过一些书法家。
书写者是李纯博,为人比较低调。他个人硬笔和软笔都比较有建树。这种字体是他个人独创,也没有出电子版字体,所以无从下载。只能照图临摹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开场白
【答案】示例一:“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
让我走进宝山,去欣赏它们的璀璨与绚丽吧!示例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
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
【解析】开场白就是话题的导入语。
导入语要求紧扣主题(此次为“红楼梦诗词赏析”),表达得体(符合主持人的身份,符合学习小组的特点),作为文学类研究型学习小组,自然要讲究文采,才能与其氛围吻合。
【考点】考查语言的得体和生动。
红楼梦诗词鉴赏 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
原创,要包含上面诗句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
而《红楼梦》中大量的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
让我们“长吟素彩乾坤句,重见红楼拟郑笺”,一起鉴赏《红楼梦》诗词吧。
顾颉刚版红楼梦诗词歌赋赏析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诗词鉴赏:《红楼梦》对联集赏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在这里通过文学的传统意象,以大写意的手法,对黛玉弱不禁风的娇态美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
也为宝黛爱情的悲剧作了铺垫。
点睛之笔:。
“心较比干多一窍”之妙,不仅在于传神地赞美了黛玉的聪明绝顶,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黛玉的小心眼和多愁善感的担忧。
“病如西子胜三分”既不着一字地赞美了黛玉容貌的美好,远远胜过“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俗套,又点明了黛玉体弱多病的特点。
------------------出自第三回宝黛初会
红楼梦诗词鉴赏 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 不超过六十字
1、徐文长徐渭(1521—1593)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
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2、夏完淳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
3、沈万三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湖州南浔)人,祖上迁居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
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
4、鲁迅5、徐志摩6、朱自清 7、金圣叹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
一说本姓张,名喟。
苏州吴县人。
享年五十四岁。
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红楼梦好词
《红楼梦》诗词赏析 一、葬 花 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 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 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闷杀葬花人; ...展开《红楼梦》诗词赏析 一、葬 花 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 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 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 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 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 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 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 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词鉴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
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
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
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
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
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
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