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等待很久却被辜负”的古诗句有哪些?

时间:2020-08-2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1.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先秦 《诗经·王风·采葛》  

2.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唐代 张仲素《燕子楼诗三首》  

3.         相思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朝 李商隐《七律无题二首。其二》  

4.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宋代 司马光 《西江月》  

5.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代 晏殊《玉楼春·春恨》   

6.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长恨歌》

7.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北宋 张先《千秋岁》  

8.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代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9.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 张籍 《秋思》  

10.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代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1.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代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2.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相思》  

13.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4.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唐代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5.     寒剑默听奔雷,长枪独守空壕。——叶迷《十里红妆》

参考资料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33337

形容离乡很久才回家的诗词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鹧鸪天 》作者·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春夜喜雨》(这是大旱盼雨的诗)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形容“等待很久却被辜负”的古诗句有哪些?

比喻我在等你,可你却不知道的诗词,有哪些?越多越好,有才的可...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形容分开很久而有一天巧然相遇的诗词

成语的释义包含“盼望”的天天成语查询结果:延颈鹤望【释义】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

比喻盼望心切。

...成语的释义包含“分开”的天天成语查询结果:桥归桥,路归路【释义】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希望这些满足你的需求

比喻很想念对方却不能相见的诗词有哪些?

1、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元代: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3、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宋代: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5、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比喻春华秋实的诗词

“春华秋实”有两种意思:一,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华”同“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实。

引申为先挥汗耕耘、适时播种,后才有丰收的喜悦,这是比较多见的。

二,比喻文采与德行。

多指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

(相反,若“习近不肖,礼贤不足”,则离“春华秋实”远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三,此词现也用作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

相当于“春去秋来”,这种用法在当代诸多文学作品中已有应用,《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 月情 :春华秋实,廊子前的石榴熟了。

这棵石榴树,今年结果特别密,长得特别大....

比喻好久没见,若干年后又相逢的成语/熟语/诗句等

明月、夕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则是用『月』来表达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

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

流水、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於死亡的焦虑、懮伤。

此外,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杜鹃、鸿雁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相思。

松、梅、竹、菊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用梅花寄托高洁的品格;人们认为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诗人们用菊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梧桐、芭蕉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

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动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以上所举自然之物,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情怀。

『两个黄鹂鸣翠柳』、『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怀远之意。

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http://edu.big5.northeast.cn/system/2006/07/03/050452675.shtml 一)折柳赠别 在别离词的意象群中,“柳”出现的频率最高,蕴蓄的离思最深,因而也最为引人注目。

“柳”者,留也。

这一字音上的联系,已足以使柳获得诗人的青睐,更何况它那长条依依的体形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天然姿势。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带话,别情无极”,周邦彦《六丑》即着眼于此。

正是鉴于它在字音上和体形上的这些特征,柳不仅成为送别时约定俗成的赠物,更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主要意象:《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是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为意象,离别的伤感仿佛更多了些春意与诗情。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而“灞桥”一词,不仅屡屡出现于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且载于史籍。

《三辅黄图》卷六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亦云:“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

由此可...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