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关于恨一个人的诗句,有吗?

时间:2020-08-20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如恨一人必熟识,

或亦当初有相知。

此生何须多怨仇,

近贤远小君不痴

别有幽愁暗恨生,人生长恨水长东.此恨绵绵无绝期,人生恨不能相逢.

美人卷珠廉,深坐颦娥眉.但见泪恨湿,不知心恨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衔悲畜恨兮何时平,意思是怀恨在心并且把这种恨意放在骨头上

不再渴望 不在幻想 一个人去闯!不需要任何人帮那么多的凄凉 那么多的悲伤 我一个人抵挡纵使碎心断肠 我一个人去扛 人世苍茫 不要猖狂 不要太嚣张追问

恨一个人且会报复的句子有吗亲

《永怀古迹》中作者在怨恨什么?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组诗写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自夔州至江陵途中,经昭君村诗人借咏怀古迹抒写自己身世家国情怀,全诗的主旨在于怨恨。

昭君既怨“恨帝始不见遇”,更怨远嫁异域他乡至死而长怀故土。

而看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不得回乡。

跟昭君因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流离身死长恨之遭遇、处境,何其相似!《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欲传递的身世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一联是全诗的转折,上句写不能知遇,下句写魂归故里,正是诗人怨恨之意的高潮。

想找关于恨一个人的诗句,有吗?

关于遇见自己的知音的诗句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祖咏>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杜甫>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翁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高山流水觅知音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何以惭?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有关自嘲的诗句

《自嘲》------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水龙吟》 --辛弃疾左丘自嘲诗风花雪月最伤神,左丘一线人碎魂。

爱在红尘心却死,一书一笔了一生。

神仙只度伤心客,你我才是有缘人。

自嘲 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著名书画大师启功的自嘲诗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虽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于2005年6月30日逝世,享年93岁。

这是他在66岁时自撰的墓志铭。

易中天原在武大,生活清贫却也无甚抱怨,然而不久一同学病逝,去安慰嫂夫人时,发现其家中家徒四壁,只有小凳子可坐。

易中天题对曰: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叹人间从此惜年少生计九流 家徒四壁 问天意何时纵斯文自嘲一分轻薄二分狂,牢落风尘唱别腔。

案头每喜词放诞,镜里常悲鬓如霜。

亦有薄才难致用,可怜厚,为稻梁。

折尽野梅三千树,墟里寒烟暮苍苍。

自 嘲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七律·五十生日自嘲短鬓萧骚 华声论坛半是风流半是颠,常于酒肄散青钱。

狐朋可胜新朋义,狗友争输旧友贤?饮会酣时无雅量,吟当苦处有清玄。

谁知不惑为何物,枉过人生五十年。

《自嘲》作者: 萧月随风2012年12月31日,是日北风怒号,天寒地冻。

世事多艰难,家道少清寒;徒羡繁华梦,诗冷热肝肠。

纸上行世界,心海孤舟荡;但凭掌中笔,涂鸦亦自强。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难堪的事。

“自嘲”,可使人摆脱窘迫和尴尬,已成为现代人平息风波、平衡自我的良药。

在这方面,前人的自嘲诗给我们留下了诸多范例。

借自嘲以解围:古代有位书生叫詹义,他 73 岁才考中秀才,不久就来了一位媒人给他提亲。

尴尬的他自嘲道:“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巧用数字加减,使媒人会心一笑,转身离去。

借自嘲以宽慰:面对社会贫富不均,差别悬殊,人们心理难免失衡。

唐人王梵志就通过自嘲解决了心理矛盾:“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语言通俗,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借自嘲以讽人:元朝郑广曾经是个海寇,受招安做了官,同郡僚属很是瞧不起他。

一日众官论诗时,他上前吟道:“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

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自认盗贼,率直可爱,极尽揶揄,讥讽有力。

借自嘲以解愁:相传湖南某秀才过年时在古庙里躲债,他自嘲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无钱去买又无赊。

思量只好将身卖,问遍长沙不要爷!”困境中以诗求乐,既是含泪的苦笑,又不乏“留得青山在”的宽心。

借自嘲以改错:明人沈石田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信中说:“送上琵琶请笑纳。

”打开一看,却是枇杷。

沈幽默地回信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

”他的友人很不好意思,自嘲道:“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直接承认“当年识字差”,恐怕比遮遮掩掩要好得多。

借自嘲以明志:鲁迅先生有一首著名的《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自嘲中显示爱憎鲜明的立场和伟大的人格。

人生难免会遇到尴尬、难堪、挫折和困难,此时不要消沉,不要忌讳,要适当学会自己调侃自己,通过自我贬抑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使自己心理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平衡。

(转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20/20/39955486_623754288.shtml)

...以及有故事的诗词,同样是虐的,诗词注明出处。

自己喜欢的诗词...

陆游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唐婉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

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

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琬,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

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琬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

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

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琬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

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

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

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

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

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琬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

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

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

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琬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

”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琬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

”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

待陆母将唐琬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琬送归娘家。

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

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不得不从。

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

陆游与唐琬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琬,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琬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

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

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同科应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

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

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

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

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

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

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

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琬。

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琬,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琬,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使唐琬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

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琬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琬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琬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

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

有没有关于死亡的诗词?

死亡 一念千里 一醉千年 仅一回眸 世界沧海桑田 ——题记 (1) 当我注视着一朵花出神的时候 我即将死去 当我顺着花萼小心地攀援的时候 我正在死去 当我和这朵花一起绽放的时候 我已经死去 死亡 对我来说轻而易举 (2) 再没有什么高墙 能把我的自由阻挡 再没有什么不幸 能唤醒我的悲伤 我比一片白云更加轻灵 我比一束阳光更加欢畅 世界上有多少丛林 我就有多少座花园 夜空中有多少颗星星 我就有多少只眼睛 (3) 作为一粒种子 我已经死去 因为我长成了树 作为一棵树 我已经死去 因为我开出了花 作为一朵花 我已经死去 因为我结成了果 作为一只果 我已经死去 因为我重新变成了一粒种子 作为一粒种子 我将再一次诞生 (4) 让那些诅咒我的人狂欢去吧 让那些利用我的人遗憾去吧 让那些知道我姓名的人叹息去吧 但是热爱我的人啊 请千万不要哭泣 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离去 当一缕曼妙的微风 掠过你的发际 那就是我向你挥手致意 当一阵清凉的疏雨 从你的头顶飘坠 那就是我在轻轻地吻你 当莫名的花香 和你不期而遇 那就是我甜美的气息将你包围 黄昏 我是停在你手臂的一抹斜阳 静夜 我是照亮你梦境的一缕月光 我在你的睫毛上舞蹈 在你的指尖上奔跑 在你目光能到达的每一个地方 默默地为你祈祷 (5) 不要去拜祭我的墓地 我从来就没有居住在那里 尽管他们把我的墓碑雕刻得如此华美 尽管我的棺椁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但是我的天堂 绝不是这方窄窄的墓地 不要让那束美丽的鲜花 在冰冷的石阶上无辜地哭泣 虽然我腐朽的肉体 被别人恭敬地安放在了这里 但终究会和落叶一样 永久地烂在泥里 请相信我圣洁的灵魂 绝不会选择这里来安居 作为一个诗人 我从来就不乏浪漫和激情 那和死神相遇的 不过是一堆不堪风雨的垃圾 我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清醒 这样清醒地注视着你们 善良而纯洁的眼睛 (6) 请你们记住 我不是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 所以不要因为死亡 而把我当成神灵和偶像 善良的人们啊请务必相信 生命本生就是美伦美奂的天堂 是任何一个诗人想表达 但却无力描述的那一篇诗行 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们 他们还是可以兴风作浪 他们自己挖掘的陷阱 最终将把他们自己埋葬 我已经看见那沾满血污的双手 正把屠刀磨得雪亮 架在了他们自己头上 那些口是心非的政客 也可以继续他们滑稽的表演 他们自己编织的谎言 最终会把他们自己欺骗 我看见他们行尸走肉的躯壳 只剩下一堆阴森森的白骨 正在一步步走向无底的深渊 那些唯利是图的奸商 金钱早已败坏了他们的名声 背负着黄金打造的十字架 他们的灵魂片刻也得不到安宁 我分明地看见 他们在教堂虚伪地忏悔的时候 上帝摇着头和他们擦肩而过 (7) 就这样 我也只能这样 看着这个不停地旋转着的世界 永无休止地上演着一幕又一幕 不尽相同的悲喜剧 却一点也无能无力 那所谓天堂 其实就在自己的心上 所谓死亡 不过是一觉醒来 看见了自己真正的模样

最伤感的诗句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

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悲歌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汉乐府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衔悲)不得语《诗经.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汉乐府《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一些美人蹙眉的诗句

《怨情》唐 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赏析】这首诗字面上是写怨妇被弃,描写了她静坐于珠帘前惆怅悲伤的样子,却不知道去怨恨谁。

其实作者意在表达自己潦倒不得志的感情。

《旧游》唐 杜牧闲吟芍药诗,怅望久颦眉。

盼眄回眸远,纤衫整髻迟。

重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

小市长陵住,非郎谁得知?【赏析】女子闲来无事可做,只好吟芍药诗,因为惆怅而蹙眉不已。

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和对情郎早日归来的期盼。

《踏莎行》宋 谢逸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春阴院落帘垂地。

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

镜约关情,琴心破睡。

轻寒漠漠侵鸳被。

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赏析】此词写思妇之离情,侧重于对她内心活动过程的揭示;然而全都以景物及其自身的行动烘染之,不仅无概念化、抽象化之弊,且更如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那样,颇有浮雕感、立体感的审美效应。

此外,词中几乎每一个句子都提炼得绮丽而自然,全词行文畅达得如行云流水。

有那些形容男人负心薄幸的诗词?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很重要的一位作家,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尤其令人津津乐道。

不过,据说当他在长安,被封为中郎将的时,由於自己觉得身份不凡,曾经兴起休妻的念头。

有一天,他派人送给卓文君一封信,信上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并要卓文君立刻回信。

卓文君看了信,知道丈夫有意为难自己,十分伤心。

想著自己如此深爱对方,对方竟然忘了昔日月夜琴挑的美丽往事,就提笔写道: 一别之后 二地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收信心惊叹不已,夫人的才思敏捷和对自己的一往情深,都使他心弦受到很大的震撼,於是很快地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楚调曲·白头吟(卓文君) 楚调曲·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诗词赏析

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

这是作者告诉我的。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

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

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

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

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

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

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

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

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 这首词慷慨悲烈、雄沉壮阔,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节情景。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党中央和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此诗所写的就是当年2月26日红军先锐重占娄山关后,毛主席及中央领导机关跟进途中经过娄山关时的情景。

按前面所引毛主席所解释的情况:“词是后来追写的,……”毛主席追忆了当时的风物及心情。

此词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

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

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一幅晓月寒霜图,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

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

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

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

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这种一代英雄苍凉之心境:“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以下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七首诗),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

因当时确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1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当口,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

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

“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最后二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

他看...

明月几时有这个诗的诗句是什么

这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头的两句。

原词如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

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

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

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

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

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

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

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

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

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