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格律的限制,到了唐朝,由于以诗歌作为科举的手段,出现了对音韵句法的严格规定,称为格律。自此,中国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和艺术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诗词格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音调、用韵、章法。其中以音调最为重要。学习和了解诗词格律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诗词格律:格律通则 韵 四声 平仄 对仗诗律:诗律浅说 近体诗平仄规则 诗的种类 律诗的韵 律诗的平仄⑴ 律诗的平仄⑵ 律诗的对仗 绝句 古体诗⑴ 古体诗⑵ 诗韵举要 诗韵举要2词律: 词格律 词学名词释义 词的种类 词谱 词韵 词的平仄 词的对仗 常用词谱 白香词谱 词韵简编 词韵举要 词谱举要2平水韵部 格律术语简释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诗词的节奏
宋词的韵律到底是什么?
关于平仄,理解不难。
难的是分清今音和古音的平仄。
平就是平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音分平仄,就可以用平仄交替的音韵来加强诗词的音韵美。
读起来交替起伏,有抑扬顿挫之美。
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皆为仄音。
现代拼音系统中无入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调,亦称一、二、三、四声。
如果按照今音来区分平仄,则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阴平、阳平(一、二声)为平,上声、去声(三、四声)为仄。
一般的诗歌爱好者用这个现代汉语声调来分平仄就可以了。
这就问题出来了,到底现代人写作古诗词是从古还是从今?两种意见都有。
但大多数人,尤其是精通音律的诗人,还是主张用古音。
因为这样才能读出古诗韵味,体会诗词精髓。
这里笔者不发表意见。
只是谈谈要学古音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关于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归于去声——这些字好说,因为古今音不会产生分歧;但还有些归于平声——这就需要平时阅读时多加留意,必要的时候进行强化记忆。
在写作是拿不准的就查查韵书。
时间久了也就容易记住。
因为这些字数量并不多,而常用的也只有那一些,自己多留意还是能掌握的。
还有些字古读和今读不一样,笔者以为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例如“斜”,“奢”,古读不同,所以能和“花”押韵。
见到时不要出洋相认为古人不和律就是了。
至于今人有的故意这样押韵的做法,我以为是不可取的。
以下引用王力《诗词格律》区分平仄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
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
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
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
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
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
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
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
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
古诗词一定要讲究韵律吗?
对于古代来说按照平仄是必须的。
比如有什么平平仄仄仄仄平,下句得写仄仄平平仄仄平的。
不过现在来说不一定非得是要对上的,因为很多读法都不一样的。
不过一般写的好的人虽然不会整句都按古代规则不过都会注意下平仄相应的,新手来说随便写就好了,尾字押韵就行。
不过不论怎么写,只要写出自己的心境不就是最好的吗?何必只是追求形式,你说是吧
古诗手操韵律操中都有哪些古诗
古诗韵律操歌词 告诉你来告诉他 告诉爸爸和妈妈 背诵古诗并不难 一背一串顶呱呱 你对上来我接下 我们一起来背吧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 2.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3.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宋-罗与之《商歌》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出自鸟鸣涧》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6.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7.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8.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唐王维 《画》9.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 王维 《山中》10.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邵雍《山村咏怀》11.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鸣。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宋.朱淑真《书窗即事》1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13.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明徐渭《风鸢图诗》14.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夏冬。
如何尚高卧,不起助农功。
明侯尧封《咏石牛》 15.功盖三分国,明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杜甫《八阵图》16.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李商隐《忆住一师》17.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绅 《悯农》19.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宋,刘延世,《自题墨竹》20.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厅里解相亲。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唐张祜在《赠窦家小儿》2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早发白帝城》 2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写《题临安邸》26、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为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唐岑参《碛中作》 27、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唐张仲素《杂曲歌辞·春游曲三首》2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29、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3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3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丽亭晚,君向萧湘我向秦。
唐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3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33,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行留客》34,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北宋刘攽《雨后池上》35,生涯不复旧桑田,瓦釜荆篮止道边,日暮榆园拾青荚,可邻无数沈郎钱。
北宋晁补之《流民》3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37,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祖咏《终南望余雪》3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3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望洞庭》40,落日清江里, 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 十五即乘潮。
唐刘方平《采莲曲》 古诗手操韵律操是一首以诗词为歌词创作的音乐和健身操,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古诗,实乃一举两得,该操一经面试,便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浅谈格律诗(一)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篇式、...
很好!受用!有功夫以后细琢磨,先备案收藏。
(二)也一并收藏过来,多谢古道楼主!还有(三)吗? 浅谈格律诗(二) 说到格律诗人们爱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句中的第一、三、五字可以不计平仄,二、四、六字平仄不能含糊。
其实有些句中的第一、三、五字也不能随意平仄,否则,可能出现“孤平”、“三平调”、“三仄尾”等格律诗之大忌。
,三平调、三仄尾均须避讳。
出现了孤平叫做“拗句”,可以救之,称为“拗救”。
1、孤平 : 孤平,是指除了韵脚之外,整句只剩一个平声字。
在五言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起平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不算孤平。
2、三平调 在句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
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在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句型中,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三个字不能用平声字。
同样在七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型中,第一三两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五个字不能用平声字。
3、三仄尾 三仄尾指一句的最后三字全为仄声。
五言的平起仄收句: 平平平仄仄 句型中,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三个字不能用仄声字。
七言的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型中,第一三两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五个字不能用仄声字。
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 4、拗救 拗救有本句救、对句救、兼句救三种。
本句救一般为第一字拗,第三字救;第三字拗,第五字救。
对句救指对句上下相应处之拗救。
兼句救即一字兼具既救本句又救上句之作用。
一些特殊句式,有拗可以不救。
一般见于绝句之第三句、律诗之第七句。
还须强调的是,拗救只能对句救出句,不能出句救对句。
参考文献:http://iask.sina.com.cn/b/16144645.html
中国古诗的韵律,有何讲究?
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 韵。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 韵部。
句子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 奏、声调谐和之美。
一首诗有没有韵,一般人都能觉察得出来, 而要说明什么是韵却不那么简单。
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押韵规则]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分述如下: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 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 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 请参照“平仄简表”。
只押平声韵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 以近体诗为例,若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 遵守这一规则。
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 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 韵),也不能掺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 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押韵须注意事项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 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现 在已没必要再强调这一点。
[唱和]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 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 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有关诗词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1.如何品诗。
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
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
欣赏诗歌还要“读”。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
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
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
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
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 道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李白读书的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古代的诗词讲究的韵律主要指那些?
主要指 用韵、平仄、对仗。
下面的这首《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可能对你了解诗词格律有所帮助: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好的诗词最重要的是气势和意境,韵律什么的
诗词,是指以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
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典型代表——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举其第四首为例: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他这首著名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③清新素雅的意境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可以说是典型代表。
其特点在于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④凄冷寒凉的意境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其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以上供参考。
诗词曲的特点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大致都可信。
如宋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这也可见《兰陵王慢》末段的声情。
可惜这类记载,在唐宋人故籍中比较少见。
(2)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这可依《历代诗馀》(清康熙时沈辰垣等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将唐宋以来的词依调分编)诸书,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
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
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
(3)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4)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如豪放派词人,作词多...
古诗韵律操的歌词
古诗韵律操歌词 告诉你来告诉他 告诉爸爸和妈妈 背诵古诗并不难 一背一串顶呱呱 你对上来我接下 我们一起来背吧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 2.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3.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宋-罗与之《商歌》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出自鸟鸣涧》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6.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7.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8.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唐王维 《画》9.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 王维 《山中》10.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邵雍《山村咏怀》11.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鸣。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宋.朱淑真《书窗即事》1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13.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明徐渭《风鸢图诗》14.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夏冬。
如何尚高卧,不起助农功。
明侯尧封《咏石牛》 15.功盖三分国,明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杜甫《八阵图》16.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李商隐《忆住一师》17.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绅 《悯农》19.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宋,刘延世,《自题墨竹》20.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厅里解相亲。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唐张祜在《赠窦家小儿》2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早发白帝城》 2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写《题临安邸》26、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为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唐岑参《碛中作》 27、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唐张仲素《杂曲歌辞·春游曲三首》2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29、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3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3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丽亭晚,君向萧湘我向秦。
唐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3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33,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行留客》34,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北宋刘攽《雨后池上》35,生涯不复旧桑田,瓦釜荆篮止道边,日暮榆园拾青荚,可邻无数沈郎钱。
北宋晁补之《流民》3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37,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祖咏《终南望余雪》3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3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望洞庭》40,落日清江里, 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 十五即乘潮。
唐刘方平《采莲曲》 古诗手操韵律操是一首以诗词为歌词创作的音乐和健身操,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古诗,实乃一举两得,该操一经面试,便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