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写美不胜收的诗句
《速写冬天》: 遥遥雪在路上 徘徊徜徉 夹裹雾松锐气之锋芒 劲松傲立纹丝不动 静静 盘若雪峰 远山 绝壁红梅 披挂 白色天鹅绒兜蓬 迷醉江山 诗中的韵律、节奏均颇似古代的词,含蓄而不晦涩,秀中有骨,轻柔而不软弱。
“遥遥雪在路上”的“遥遥”、“夹裹雾松锐气之锋芒”的“之”,“盘若雪峰”的“若”,都深深地带有古典语词的特征,诗人把它们融入了现代诗的形式之中,其美不胜收。
而在这富有古典韵味的诗句之外,是一幅幅更富古典情韵的画卷,《速写冬天》的前两节仿佛在工笔勾勒一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雪中青松图,后一节则描摹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生动情景,真正如王维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馨怡轻舞注重古典传统但并不抛弃“现代”,她追求着现代格律诗的建筑美。
她的诗歌创作没有受缚于古典诗词格律的窠臼与限制,诗句的形式自由活泼,符合现代诗建筑美的要求。
所谓建筑美,乃徐志摩提出的诗学理念,主张现代自由体诗歌要在形式排列上使原本单一、平面、散漫的语言符号成为多维、立体、整体的情感符号,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如《水的模样》: 大地趟过 你忧郁的影子 一滴露珠悬浮起 欲滴还羞的梦香 月儿悄悄 弯过你的眉梢 把一颗柔软的心事 揣想 翻来覆去掏出鱼肚白 清晨有甜润的歌声 飘来飘去 如水的秋波脉脉 缱绻缠绵丝丝缕缕 月洗铅华 坐断黄昏 雨 是你内心深处的 暗伤 诗句参差错落,长短有致,“欲滴还羞的梦香”流淌着辛弃疾“欲说还休”的古诗词影子,而整个诗却在现代的建筑美中构筑着非凡的诗性魅力。
馨怡轻舞诗歌的古典美其次表现在古典意境与现代情愫的契合。
馨怡轻舞常常在诗中化用一些古文、成语、古典诗歌的诗句及其意韵,营造一种古典美的意境,使其典雅蕴藉。
如《忧伤》中“斜风细雨/刮洗不净你满目尘沙/血染一指禅雪/荡涤一世尘埃污垢”,化用了张志和《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把《忧伤》中的忧伤顿时拉得很远很淡,却又如此切近,一种淡淡的忧伤刹那袭击你的心坎。
而意象在意境的构建中是最大的载体,馨怡轻舞把它作为现代情愫的寄托,又作为古典意境的呈现装置。
轻舞非常喜欢用“琴”这个意象,“琴”本身带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因而它在诗中的频繁出现使得其诗的古典意韵不言而喻,如“十个手指的青苗/弹跳飞跑/黑白阶梯奏响琴弦传感玄妙”“悠扬的琴声如接力/急奔八月高阳普照的枝头”(《终于……》)“细雨的琴弦/在风的鬃毛上轻颤”(《心雨》)等等。
馨怡轻舞的诗歌意象总是充盈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有旧诗词的氛围,泛溢着古典美,如笛声、蝉鸣、细雨、风、心雨、月等等意象,均为古典诗词积淀甚久的意象,这些意象在诗中的呈现,使轻舞的诗如架构起一座通向古典的桥梁,源源传输过来的是古典意境难以言说的美。
这种意境美真可谓“玲珑透彻,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2]馨怡轻舞的《水的模样》、《忧伤》、《缔结一池花好月圆》、《满目幽蓝》等诗歌都不乏这种美。
馨怡轻舞诗歌的古典美还表现在她善于把古典心境与现代体验交融于一体。
正如她文静的性格一样,她有一种虚静的创作心境。
虚静,是指诗人排除外界事物的干扰与内心杂念的纠缠,专心致志地投入创作的虚空、宁静的心理状态。
虚静的理念来自荀子的“虚一而静”,是审美心理和创作心理的共同追求。
馨怡轻舞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意识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一次QQ聊天中,她说到她不会有那种被创作激情冲击而无法入睡或是深夜起来创作的感受,她一般是凝神静想,慢慢地在比较平和宁静的状态中体验生活和情感然后进行创作,诗句,就像小溪流的流水一般静静地淌过心灵的诗门,再默默地沿着笔尖流泻出来。
其实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创作状态,对于诗人来说,激情固然重要,但宁静的心态更适合一些古典诗句流淌出来。
这其实是很多诗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在诗中,人进入一种静息状态,但并不是思维毫无活动,而是处于人的各种潜能和谐运动的那样一种无限的状态。
”[3]宗白华也曾指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4]海德格尔的“静息状态”,宗白华的“静照”,即我们说的虚静心态。
我们读馨怡轻舞的诗时无形中都受到影响,就像从喧闹的都市中走进一间古静的寺庙,内心的喧嚣都被净化,心在诗句间得到洗涤,惟剩一片纯净和恬然。
如她的《心雨》: 细雨的琴弦 在风的鬃毛上轻颤 丝缕如绸 飘逸 似紫雾青烟 漫过遥远 沙漠漾来笛声一曲 娓娓火焰愉悦地心跳 是谁轻言呵护如蜜 暖意的手 撩绕欲念的脆弱 倾斜一片水域爱的心雨 如果没有一片宁静平和的心境,没有一种虚静的心态,就不可能写出如此超尘脱俗细腻婉转的语词来,整首诗笼罩着一种如绸似紫雾般飘逸...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骑射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经典有哪些
学校道德文化建构中的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摘要:传统道德文化作为德育的重要资源,是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道德文化中,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精神诉求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发展的主要沟通脉络。
培育和改造传统道德文化,构建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本源,本文以学校道德文化构建中的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进行破析,诠释了道德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并结合现代化社会主义将传统道德文化应用于学校文化传播之中。
关键词:道德文化;尊重与发展;教育目前,我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展迅速。
2014年,教育部曾启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发表了一些指导性文件。
在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基础理论薄弱、资源匮乏、缺乏系统规划能力和组织协调等问题。
2017年初,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了更好的贯彻并实施,我们需要从国家文化战略的地位和有针对性教育规划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针对近年来的实际教学活动,笔者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学校道德文化传统尊重和现代发展的精神实质与关系(1)学校道德文化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的精神实质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礼义之邦大国,而礼仪之邦就是伦理道德的重要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的核心无疑就是儒家的儒道,儒道讲的道不仅生出万物,而且养育万物,也不因生有万物而居功自恃,也不因生养万物而主宰万物。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这就是“玄德”,即道所具的伟大的品性,就是大德。
《周易》、《庄子》、《管子》等书中也有关于道德这一涵义的阐述。
《周易》认为道的阴阳变化才是生出万物、养育万物的本源,表现出来的是对万物之仁,拥宇宙万物,养宇宙万物,才是伟大的功业和崇高的德性。
而包含《周易》的《易经》说的道是生生不息之德,按照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人类社会与宇宙其实是一个整体,并不游离于宇宙之外,所以人类社会也应该遵循道德观念。
人类社会的交往中,普遍遵守着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只有利人利己才是符合道德的,并在身心方面促进整体的社会和谐和个体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有: 推崇“仁爱”原则,即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仁礼让,强调克娇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同时把道德理想实现作为追求更高层次的支撑点。
这些大道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很大程度上集合了现在社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这些有着民族思想传统的文化内涵,并且可以提高自身修养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要做到传承与弘扬,将此“大德”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并引导学生尊重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尊重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文化传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精神境界以及道德标准的树立,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千古流传而来,代表着延续至今中华名族人类社会文明道德的公认准则,想要成为社会复合型的人才, 这种传统道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会使的社会主义变的生机勃勃。
持续弘扬并尊重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思想,既是现代社会建立新道德观念的客观要求,又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对传统道德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进步的需要有更深刻的认识。
今天,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和道德观念需要从“再中国化”过程中由“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中华文化”。
学校传统道德文化的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急需着手的一项工作。
学校道德文化的现代发展的本质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尊重传统道德文化,做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往开来,综合创新”,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在新的千年里焕发出新的光辉,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
中国传统文化虽已完成,但我们仍能继续对其进行新的理解和阐释,但其内涵毕竟是既定的。
中国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涵盖过去和现在,不仅是过去5000年灿烂的文化,而且是今天中国文化的繁荣,是中华文化的灿烂和复兴。
由此可见,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学校道德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2)学校道德文化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学校作为道德文化传承的基地,传授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道德文化常识,把学生培养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优秀型人才,是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立足点。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个道德文化作为教育基础,通过各种校内外的活动开展,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
因此,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本源。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更多地体现在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上。
因此,学校校园传统文化建设的越成功,学生的道德素质就会越高,也就越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道德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不同时代所反映的目标和内涵是不同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进行教育时,要结...
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四)
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对诗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了怡情益智,涵养德行的目的。
6、构建教育网络,既激发了兴趣,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本课的道德观点。
其次?你是在什么情况下与人拉钩儿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题,因地制宜的开展各项活动,每月一个重点,围绕一个主题?一起表演表演!”表演后提问,宣传当今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以此来激励全校学生,作为思品课的补充。
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游戏,易唤起学生的注意,以求达到言行一致)”。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激趣。
如:在讲《诚实守信》一课时,根据学生喜欢游戏。
上课伊始,教师启发谈话,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
5,家校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是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礼、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情感,并以历代英雄为榜样)。
通过召开家长会、有声文字——录音的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故事中蕴涵的美德是什么),安排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最好课堂。
旗手一定要选择在“爱、 突出传统指导行为、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说话算数,不失信,就是守信,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动机,重视道德观念的内化,才能取得德育的整体效果。
我们抓住少先队及班队等主题活动方式,结合传统美德教育要求。
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把传统美德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判断、以深化观点,提高认识)、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行为要求、讲清观点、补充故事,引入新课、学习课文,使各科融会协调,采用儿歌表演的游戏方式导入,通过教《周总理的睡衣》进行勤俭朴素的教育。
努力寻找结合点,充分发挥各课的作用,多渠道地向学生传授美德知识,从多角度施加影响,落实“读(对书面文字、形象文字——图象,教师要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实际,统筹安排,是贯彻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如:通过教《诚实的孩子》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通过教《孔融让梨》进行谦让敬贤的教育,析(根据故事所表达的事理进行分析归纳,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种美德被人称颂、代代相传),引(结合教材内容精心选择与之密切联系的故事资料,作为补充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而引出《诚实守信》的故事。
利用儿童熟悉的儿歌、表演,创造有利于塑造学生美德的氛围和环境,恰当地补充传统美德小故事,并形成系列。
这些故事应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力求古今搭配,让学生诵背古诗词。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3。
只有重视学生的实践,注意以故事激情架起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朗读比赛等形式。
另外,还应精心设计安排旗下讲话内容,由远及近,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改编,绘制相应的课件,配以古筝演奏的古曲,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生动讲述,使教材活化,让学生理解深化,达到情感内化的效果。
2、与学科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生由知到行实行转化的主渠道,结合一些活动,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评(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对一些具体的语言、代代相传的,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得出来的,强调意义”四个环节、事例进行主动的评价,结合传统美德教材的特点为保证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传输传统美德经验的最直接的形式。
各年级充分利用思品课时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家长体会身教胜于言教、以古诗文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感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源远流长,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开设传统教育课并与实践相结合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最好形式,介绍体现“爱、信、礼、孝、俭”等内容的历史名人事迹和当代少年儿童心中的英雄人物,可以采取赛诗会,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
4、通过班队活动、信,对教师进行培训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关键。
为了增强可信度与说服力。
学校教育要想做好,就离不开家庭教育辅助:“老师小的时候与同学约好办什么事儿不能反悔时,就跟同学拉钩儿,你们是吗、活动的特点,围绕“激发兴趣。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材以一个个动听的小故事为载体,学校是教育的主导力量。
在教育中必须通过学校向家庭、社会辐射,选择好教材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基础、俭”等某方面表现突出学生来担当、孝,形成合力,由单渠道平面式教育转换为多渠道立体式教育,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粹凝练的语言、优美和谐的韵律、沁人心脾颂咏了山川之美,抒发了爱国之情,表达了个人志向,赞美了人间真情,深受学生喜爱:“拉钩儿是什么意思
浅谈小学课堂中如何运用传统文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语文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将传统文化植入学生心中,使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更好的传承。
而古诗词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真实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在古诗文中,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还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传统文化。
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
教师在讲授古诗文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进去,相得益彰。
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老师在教这些名诗佳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中央电视台古诗词大赛题目
一、诗句出处。
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选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选自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选自柳宗元的《 江雪 》。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选自李绅的《 悯农 》。
5、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选自王安石的《 梅花 》。
6、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选自李商隐的《 无题 》。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选自王昌龄的《 出塞 》。
8、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选自王翰的《凉州词》。
9、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选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1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选自杜牧的《泊秦淮 》。
二、判断。
(在正确的题目后面括号里打“v”,错误打“x”。
)1、《静夜思》、《秋浦歌》、《赠汪伦》、《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都是李白写的。
( v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秋天花园里美丽的景色。
( x )3、宋代诗人陆游写的《示儿》是一首表现他强烈热爱祖国的诗。
( v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v )5、《敕勒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其中的名句之一。
( x )6、我们经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来劝告人们不要太过于悲伤。
(x )7、“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抒发了诗人曹植心情急躁的思想感情。
( x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
( v )9、“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我国秦代起义的领袖,人称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
( v )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表达了诗人林升对南宋王朝统治者腐朽生活无尽的谴责。
( v ) 三、选择。
(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C )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B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3、下面四位来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B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E、杜牧 F、孟浩然4、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 E )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E、庐山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B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E、圣诞节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出自( D ) A、白居易《忆江南》 B 、苏轼《水调歌头》 C、李白《古朗夜行》 D、杜牧《秋夕》 E、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F、韦应物《滁州西涧》7、以下哪一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
( E )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潮带雨晚来急 E、春风又绿江南岸 F、春来江水绿如蓝8、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D ) A、落花时节又逢君 B、朝辞白帝彩云间 C、闻郎江上唱歌声 D、劝君更尽一杯酒 E、青春作伴好还乡 F、山外青山楼外楼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E ) A、热爱自然 B、人事辛酸 C、报效祖国 D朋友之情 E、母子情深10、李绅《悯农》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揭露的是( C ) A、遇到大灾害 B、干活不努力 C、制度不合理 D有志难报国 四、趣填古诗。
1、填颜色:( 白 )毛浮(绿 )水,( 红 )掌拨清波。
(白 )日依山尽,( 黄 )河入海流。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 黄 ) 橘 (绿 )时。
千里( 黄 )云(白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填数字:人间( 四 )月芳菲尽。
碧玉妆成(一 )树高。
烟花( 三 )月下扬州。
霜叶红于( 二 )月花。
3、填乐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 琵琶 )马上催。
( 羌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独坐幽篁里,弹( 琴 )复长啸。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箫 )?4、填植物: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 )少一人。
( 杨柳 )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5、填人物:( 李白 )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黄四娘 )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6、填季节:银烛( 秋 )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 ( 春 )。
7、填地名:( 洛阳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渭城 ) 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照样子,连线结对子。
晋代 于谦 落红不是无情物, 全仗你抬声价。
《江南春》唐代 龚自珍 官船来往乱如麻,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宋代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中间多少行人泪。
《己亥杂诗》元代 陶渊明 郁孤台下清江水, 化作春泥更护花。
《饮酒》明代 辛弃疾 粉身碎骨浑不怕, 悠然见南山。
《朝天子咏喇叭》清代 王磐 采菊东篱下, 多少楼台烟雨中。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六、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
1、你能从中看出诗...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赛...
(1)本题考查的是对图片的内容的阅读和理解,将图片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并联系其象征意义进行分析,据此进行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了对诗词名篇的内容的理解,《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李白的作品,《望岳》是唐代杜甫的作品,《水调歌头》是宋代的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品,所以选择D.(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它力求通过诗词知识的比拼和对诗词的赏析,带动全民重温经典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每场比赛开场时都由百人团齐声朗诵节目组精心选择的开场诗词”,结合题目中的快递员和微信等问题可知与现实密切相关.据此概括即可解答.答案:(1)(2分)会标主体一轮明月映照在水面上,具有诗情画意,符合诗词大会的内涵;“中”字由一位对月吟诗的人变形而成,体现中国味;一个人的衣袖幻化为长长的卷轴,象征着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答对一点即可)(2)(2分)D(3)(2分)节目开场的百人朗诵设计独特;比赛题目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巧妙联系起来(比赛题目将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结合) (意对即可,答对一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