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陈克
桥北桥南新雨晴。柳边花底暮寒轻。万家灯火照溪明。凫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错市人惊。街头酒贱唱歌声。
2,《满庭芳·千里旌麾》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千里旌麾,万家灯火,晓来气霭佳瑞。宝猊烟里,龟甲锦屏张。尽道蓬莱仙瑞世,九霄外、鸣玉飞香。阴功著,恩疏三品,金诰久弥芳。华堂。丝管□,金樽齐捧,百拜称觞。看绕庭兰玉,济济成行。占尽人间五福,壶中景、日月偏长。春难老,芳瞳发秀,千岁寿宁康。
3,《上元戏呈贡父》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别开阊阖壶天外,特起蓬莱陆海中。
尽取繁华供侠少,只分牢落与衰翁。
不知太乙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4,《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
年代: 近代 作者: 宁调元
江水南流夜有声,万家灯火夹江明。
我来不胜丘山感,对此难消迟暮情。
狺犬靦颜喧上座,沐猴作态误苍生。
酒阑重忆十年事,忽动热潮憾未平。
5,《和朱给事上元早雪》
年代: 宋 作者: 李复
玉花清晓作余寒,云暗重城晻霭间。
初逐细风飞寂寂,旋随小雨润斑斑。
万家灯火方行乐,九陌轮蹄肯放闲。
向晚霁开斜照在,门前柳色未藏山。
6,《元夕》
年代: 宋 作者: 邵伯温
从昔遨游盛两川,充城人物自骈阗。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
7,《和兖弟与梁况之学士同作四绝句·右二首并和》
年代: 宋 作者: 苏颂
湖上归时暮气侵,松香花露拂巾簪。
万家灯火沙河里,月色相和廓暝阴。
8,《元夕同友街游》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月韵梅梢漏未央,缓寻梦境小相羊。
万家灯火天无夜,十里绮罗风自香。
胜友何如罗粉黛,清谈端可厌笙簧。
吴侬休作筑城舞,胡越年来共一疆。
9,《中书程先生委校勘春秋分纪大参李雁湖文集因》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雪柳梢头闹玉梅,万家灯火月楼台。
校雠幸不开天上,省得扶藜太乙来。
10,《真定怀古》
年代: 元 作者: 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描写万家灯火的诗句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
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
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
“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
【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
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
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
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
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
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
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
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
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
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
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
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
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
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描写“万家灯火”的诗句有哪些?
1,《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陈克 桥北桥南新雨晴。
柳边花底暮寒轻。
万家灯火照溪明。
凫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错市人惊。
街头酒贱唱歌声。
2,《满庭芳·千里旌麾》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千里旌麾,万家灯火,晓来气霭佳瑞。
宝猊烟里,龟甲锦屏张。
尽道蓬莱仙瑞世,九霄外、鸣玉飞香。
阴功著,恩疏三品,金诰久弥芳。
华堂。
丝管□,金樽齐捧,百拜称觞。
看绕庭兰玉,济济成行。
占尽人间五福,壶中景、日月偏长。
春难老,芳瞳发秀,千岁寿宁康。
3,《上元戏呈贡父》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别开阊阖壶天外,特起蓬莱陆海中。
尽取繁华供侠少,只分牢落与衰翁。
不知太乙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4,《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 年代: 近代 作者: 宁调元 江水南流夜有声,万家灯火夹江明。
我来不胜丘山感,对此难消迟暮情。
狺犬靦颜喧上座,沐猴作态误苍生。
酒阑重忆十年事,忽动热潮憾未平。
5,《和朱给事上元早雪》 年代: 宋 作者: 李复 玉花清晓作余寒,云暗重城晻霭间。
初逐细风飞寂寂,旋随小雨润斑斑。
万家灯火方行乐,九陌轮蹄肯放闲。
向晚霁开斜照在,门前柳色未藏山。
6,《元夕》 年代: 宋 作者: 邵伯温 从昔遨游盛两川,充城人物自骈阗。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
7,《和兖弟与梁况之学士同作四绝句·右二首并和》 年代: 宋 作者: 苏颂 湖上归时暮气侵,松香花露拂巾簪。
万家灯火沙河里,月色相和廓暝阴。
8,《元夕同友街游》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月韵梅梢漏未央,缓寻梦境小相羊。
万家灯火天无夜,十里绮罗风自香。
胜友何如罗粉黛,清谈端可厌笙簧。
吴侬休作筑城舞,胡越年来共一疆。
9,《中书程先生委校勘春秋分纪大参李雁湖文集因》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雪柳梢头闹玉梅,万家灯火月楼台。
校雠幸不开天上,省得扶藜太乙来。
10,《真定怀古》 年代: 元 作者: 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
形容万家灯火的打油诗句有哪些?
描写万家灯火的诗句有: 《满庭芳·千里旌麾》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千里旌麾,万家灯火,晓来气霭佳瑞。
《上元戏呈贡父》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年代: 近代 作者: 宁调元——江水南流夜有声,万家灯火夹江明。
《和朱给事上元早雪》年代: 宋 作者: 李复——万家灯火方行乐,九陌轮蹄肯放闲。
《元夕》年代: 宋 作者: 邵伯温——从昔遨游盛两川,充城人物自骈阗。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
和兖弟与梁况之学士同作四绝句·右二首并和》年代: 宋 作者: 苏颂——湖上归时暮气侵,松香花露拂巾簪。
万家灯火沙河里,月色相和廓暝阴。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
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
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
“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
【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
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
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
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
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
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
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
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
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
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
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
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
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
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高山观景万家灯火的诗句
个人认为意思是夜晚默读,不愿停下,靠着窗户见花还未眠,暗示人还未眠【移情于景,以物观我的手法】,为什么用闻字写花未眠或许是有特殊情况,但是推测不出,故怀疑仅是作者想这样用后两句有争议,阑珊可理解为人烟稀少的意思,东风是春风,灭可理解为尽,那么可以解释成人烟稀少、冷清的小镇没有春风,可是后面却说万家灯火夜游人,即万家明灯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所以无疑是前后矛盾了【所以脑洞大开的猜想万家灯火是不是指春天某种花开像灯火一样,但是想不出】阑珊虽说是指冷清,但阑也有尽的意思【这是以前课上听老师说的,但网上没有明确的这个意思】所以也猜是不是小城夜将尽,天将明,春风未拂起,家家户户已明灯,趁夜未尽出游【但这个猜想成立的可能性非常小,个人也觉得这个解释太牵强】其实主要还是根据诗歌背景来推断,没有背景也只能妄想如果和我想的一样那这首诗大概不太考究有确定意思的话希望分享下以上仅个人看法...
万家灯火阑珊处下一句
“万家灯火阑珊处,春花秋月又几度”,这个不是古诗。
“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所作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有关灯火的诗句
约克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杜甫)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孤灯寒照雨,愧君相见频 (司空曙)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白居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归(白居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糙射覆蜡灯红。
(李商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斜拨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求解释(万家灯火红通通的动物)创福诗打一个肖(万家
答案:老鼠。
万家灯火wàn jiā dēng huǒ【解释】家家点上了灯。
指天黑上灯的时候。
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万家灯火吹箫路,五夜星辰赌酒天。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来形容城市的夜景。
也指天黑亮灯的时候。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万;不能读作“mò”。
【近义词】灯火辉煌【反义词】灯火阑珊【例句】(1)晚上;深圳市的~;显示了这个新兴城市的繁荣与飞速发展。
(2)夜晚登上泰山遥望远方;只见~;晶莹闪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