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春雪》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东风欲障新暖。漫疑碧瓦难留,信知暮寒犹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后盟遂妨上苑。熏炉重熨,便放漫春衫针线。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玉蝴蝶》晁冲之
目断江南千里,灞桥一望,烟水微茫。尽锁重门,人去暗度流光。雨轻轻,梨花院落,风淡淡、杨柳池塘。恨偏长。佩沈湘浦,云散高唐。清狂。重来一梦,手搓梅子,煮酒初尝。寂寞经春,小桥依旧燕飞忙。玉钩栏、凭多渐暖,金缕枕、别久犹香。最难忘。看花南陌,待月西厢。
《灞桥待李将军》长孙无忌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解连环》高观国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柳梢青》高观国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
《连理枝》贺铸
绣幌闲眠晓。处处闻啼鸟。枕上无情,斜风横雨,落花多少。想灞桥、春色老於人,恁江南梦杳。往事今何道。聊咏池塘草。怀县年来,萧萧壮发,可堪频照。赖醉乡、佳境许徜徉,惜归欤不早。
关于灞桥的古诗
谁滞李将军,遥遥烟景曛,水浅漱尘耳。
雪寒换清骨。
霸陵无醉尉,妙处乃在此。
《灞桥待李将军》年代: 唐 作者: 长孙无忌飒飒风叶下。
得句欲似谁,岸梅是知己。
诗情散天壤,沥沥桥下水《灞桥风雪图》年代: 宋 作者: 释居简桥滑驴僵噤不嘶,诗穷弗死反穷诗。
华山出是吟疆土,更欲烦君写倒骑。
《雪景四画·灞桥骑驴》年代: 宋 作者: 姚勉飘飘风中雪...
关于“陕西”的诗词有哪些?
1. 陕西开胜壤,召南分沃畴。
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至分陕》2. 广立湖中义学,盛集陕西义社,良法自家传。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水调歌头·昭代数人物》3.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
年代: 唐 作者: 顾非熊《秋日陕州道中作》4. 陕西的秦家得了风水,他那蚕食方法起的心高。
年代: 清 作者: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5. 唐君常欲为陕西官,慨然有功名之志。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送唐觐》6. 刺史莫嫌迎候远,相公新送陕西回。
年代: 宋 作者: 郭奕《题漫天坡》7. 自从陕西有斯人,灾祸年来何太频。
年代: 明 作者: 韩邦靖《长安宫女行》8. 当时陕西有廖大,此事恐是兹人专。
年代: 明 作者: 韩邦靖《长安宫女行》9. 莫忘交游分,从来事一同。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陕西晚思》10. 肴函为客乐,巴蜀故乡荣。
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送蒲君赴陕西漕属》11. 释义以及诗人简介1. 肥沃的田畴。
唐 骆宾王 《至分陕》诗:“ 陕 西开胜壤, 召 南分沃畴。
”2.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3. 顾非熊,[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姑苏人,顾况之子。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年前后在世。
少俊悟,一览成诵。
性滑稽,好凌轹。
困举场三十年。
武宗久闻其诗名,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放榜,仍无其名,怪之。
乃勑有司进所试文章,追榜放令及第。
大中间,为盱眙尉,不乐奉迎,更厌鞭挞,乃弃官隐茅山。
王建有诗送别。
后不知所终。
非熊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4.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5.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写景的诗句 要求 唐诗 宋词 元曲 现代诗 各一个
唐诗:《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宋词:《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元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现代诗:白桦(俄)叶赛宁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有关霸陵的诗词
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灞陵:即汉文帝陵,在长安东,附近有灞桥,唐人折柳送别的所在.
关于杨柳的诗词有哪些?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
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
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
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
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
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
“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
“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
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
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
周邦彦的“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元朝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描写了郊外杨柳春光的美丽和易逝,以及送客时的惆怅心情。
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抒写了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西城杨柳弄轻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将离恨付杨柳,一片烟水凄迷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离愁别恨,浓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别离的悲哀流传到后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情调,所以,成语中有“生离死别”一词,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
这种暗色调的情绪,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作为意象,使得离别的伤感充满了春意与诗情。
古人说情和景是“互藏其宅”,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写情,而是写悲喜时藏有景物。
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韦庄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试...
歌颂陕西的诗词
<;长安行>(一)霞染山河色,乱云天地倾。
泉台鼙鼓动,惊起老秦兵。
(二)赤日柏油路,无风热浪推。
灞桥人道是,不见柳丝垂。
(三)秋辞长安吟留别兼和大哥才识长安好,匆匆辞古都。
灞河清浅处,柳下晚风书。
去年去西安旅游,写了三首五绝,看看合用不 赞扬陕西的古诗和名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黄河淹华岳,白日照潼关。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杜甫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川谷血横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顿兵岐梁下,却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极我得制。
萧索汉水清,缅通淮湖税。
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
南伯从事贤,君行立谈际。
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幕府辍谏官,朝廷无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
补阙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当艰难时,实藉长久计。
回风吹独树,白日照执袂。
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
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遗民,后汉更列帝。
恨无匡复姿,聊欲从此逝。
《汉中行》宋 黄裳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
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
七月八月{左禾右罢}稏红,一家往往收千钟。
行人叹息风土好,居人生计何草草。
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与君道。
君不见屯军十万如貔貅。
椎牛酾酒不得饱,飞刍挽粟无时休。
禾稼登场虽满眼,十有八九归徵求。
军前输米更和籴,囊括颗粒无乾糇。
棱棱杀气森平原,虽食我肉不敢言。
阵马如云动雷电,戈戟摐撞相腾喧。
口边夺食与马啮,马饱人饥无处说。
大吏明知但吁叹,百姓俛首当擭窃。
天高日薄炊烟冷,村落萧条往来绝。
君莫问我汉中连年事,肝膈难言眼流备。
似闻今年春,关外四五州。
岁饥人无食,饿者颇亦稠。
蕃人欲寇边,此事信有不。
时涂苟如此,人生不如死。
死即万事休,生则何时已。
语多情极辞转哀,野风飒飒吹黄埃。
荒村相对两呜咽,收泪问我方来。
作官骑马不易得,具与天子怜婴孩。
老翁已老死不惜,家有儿孙方戢戢。
愿群富贵为爱惜,莫教还似翁今日。
《归次汉中境上》宋.陆游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
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关于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8、《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1、《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
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往。
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
2、《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3、《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4、《秋日》 宋代: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译文: 闲暇之时事事皆能从容,睡觉醒来东窗日照霞红。
冷静观察万物都有自得,四季兴致感受与人相同。
道理通达天地形体以外,深思进入风云变化之中。
富贵不惑贫贱亦是安乐,男人做到此境便是英雄。
5、《秋思》 唐代: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译文: 今日的春光如同昨天一样明媚,碧树绿草间,有黄鹂鸟在唧唧鸣叫。
但突然之间,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飒的秋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顿感忧伤。
已经进入秋天,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一片凄清的景象。
冰冷惨淡的月光下纺织的女子正独自伤悲。
她为群芳的逝去而感到无限忧愁,繁盛的枝叶如今都已凋落,秋露浓浓,让人感到无限落寞。
...
陆游最著名的古诗有哪些
著名诗篇《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词《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其一: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
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无寐。
鬓丝几缕茶烟里。
《朝中措?梅》幽姿不入少年场。
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
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
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浣溪沙?和无咎韵》懒向沙头醉玉瓶。
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群行。
《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
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
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
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万点红。
恨难穷。
恰似衰翁一世中。
《渔父》湘湖烟雨长菁丝。
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时。
潮落舟横醉不知。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关于柳树的古诗
1、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⑤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3、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4、 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6、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7、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8.王维 渭城朝雨邑清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9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0 杜牧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