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诗品》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惠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根。
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期之,欲得愈分。
2.《天问》
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堕,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胁鹿,何以膺之?
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鱞?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意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後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晁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何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沉之?
雷开何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坠,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後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祐?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3.《点绛唇·檀口星眸》
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
檀口星眸,艳如桃李情柔惠。据我心里。不肯相抛弃。
哭怕人猜,笑又无滋味。忡忡地。系人心里。一句临岐誓。
4.《贺新郎·濮上看垂钓》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濮上看垂钓。更风流、羊裘泽畔,精神孤矫。楚汉黄金公卿印,比著渔竿谁小。但过眼、才堪一笑。惠子焉知濠梁乐,望桐江、千丈高台好。烟雨外,几鱼鸟。古来如许高人少。细平章、两翁似与,巢由同调。已被尧知方洗耳,毕竟尘污人了。要名字、人间如扫。我爱蜀庄沈冥者,解门前、不使徵书到。君为我,画三老。
5.《破阵子·菩萨丛中惠眼》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菩萨丛中惠眼,硕人诗里娥眉。天上人间真福相,画就描成好靥儿。行时娇更迟。劝酒偏他最劣,笑时犹有些痴。更著十年君看取,两国夫人更是谁。殷勤秋水词。
有邰和露这两个字的诗词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记、 医药、卜筮、种树书外,焚毁民间所藏的《诗》、《书》以及百家之书;次 年,侯生.卢生因不愿为始皇求仙药 而亡去,始皇大怒,乃坑杀咸阳儒生 四百六十余人。
后用此借指焚毁书籍,残害文人的文化专制手段。
唐? 孟郊《秋怀》诗之十五:“秦火不截舌,秦火空热文。
”元?郝经《秋兴》 诗:“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劫空。
”清?赵翼《题棕亭见和长篇 后即噌》诗:“岂无郢唱能飞雪,未到秦焚化烟。
”
描写马莲花的古诗词有哪些?
1、《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自译诗意: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
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
2、《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自译诗意:在那沼泽水边,蒲草荷花并茂。
那里有一美男,我将如何撒娇。
长夜耿耿无眠,眼泪鼻涕双抛。
《诗经》中已有荷花出现。
虽是借景,亦为历代荷花诗词滥觞。
故选入。
3、《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自译诗意:剪裁绿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制衣裳。
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4、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作者):XXXXXXXXXXXXXXX(出处):XXXXXXXXXXXXXXX...
古代诗词中隋珠一词有什么来历?
汉高诱注《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 云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
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 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后因以“陏珠”泛指珍 宝,或用以称美人之才德,也化用为 感恩图报的典实。
晋?卢湛《答魏子 悌》恨无隋侯,以酬荆文璧。
”唐?钱起送沈中“夜光失隋掌,骥騄伏盐车。
”
袁君儒的诗全集,袁君儒诗词大全,袁君儒的诗句有哪些
怎么写诗句?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只有发挥想象才能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诗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赋予的,没有想象,写出来的诗歌是干涩的。
想象能使一件细小的事物显示出惊人的魅力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
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有想象这张翅膀,情感的力量,诗的美也会应运而生。
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诗的语言超越一般的语法规律,它具有跳跃性、显著性和超常性的特点。
它组合灵活,比如我们可以把不同官能的修饰语进行交错搭配,用这种常规上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复杂的情绪。
古代诗词中孔淳一词有何典故?
据《南史?隐逸上》记 载,隐士孔淳之,字彦深,山东人。
一 生喜好山水,每到一处游历,必定穷 尽其幽竣,往往旬日忘归。
南朝?宋 ?文帝元嘉初年,朝廷重其名,遣使 征召他为散骑侍郎。
孔淳之闻之,“乃逃于上虞县界,家人莫知所在。
” 后世诗文多用此典喻指辞官不就的隐士。
唐?王绩《赠李徵君大寿》“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
”
古代诗词中郑琴一词有何典故?
据《列子汤问》载, 郑师文擅琴,其琴声可影响四季气 候之变化。
当春时叩商弦,秋风至,草木竟结出果实;及秋而叩角弦,却 是一派春日草木繁荣的景象。
夏日叩羽弦,霜雪交下,川河封冻;冬天 叩徵弦,阳光炽烈,坚冰立化。
最后,以宫弦而总四弦合奏,则出现一派 祥瑞和煦的景色。
后因以郑琴作咏祥和之音或琴技高超的典故。
唐? 元稹《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郎律寒气变,郑琴祥景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