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真有其事,不过白居易也不是真心要逼死关盼盼!
今日的徐州古代彭城,那里地势险要,交通便利,能控豫鲁而瞰江淮,是历代兵家
必争之地。正因它地理位置的重要,许多历史故事曾在那里上演,因此留下来许多名胜
古迹,有夏禹镇水的铁牛、吴季子挂剑台、范增墓、霸王戏马台、燕子楼等。说到燕子
楼,就必然想到关盼盼,这位才貌盖世、歌舞绝伦的奇女子,曾在燕子楼上演出了一幕
悲凉的殉情故事。
关盼盼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诗文,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
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她能一口气唱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以善跳“霓裳羽衣舞”驰
名徐泗一带;再配上她美艳绝伦的容貌,轻盈婀娜的体态,让无数世家公子望眼欲穿。
后来,关家家道中落,出于无奈,关盼盼被徐州守帅张愔重礼娶回为妾。张愔,字
建封,洛阳人,唐宪宗元和年间出守徐州,虽是一介武官,却性喜儒雅,颇通文墨,对
关盼盼的诗文十分欣赏,而关盼盼的轻歌漫舞,更使这位身为封疆大臣的显官如痴如醉。
关盼盼入府后,给张愔枯躁的官场生活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让他享受到人生的另外一
重美妙境界。因此,虽然张家妻妾成群,他却对关盼盼情有独钟。一对年龄相距甚远的
老夫少妻,竟也情投意合,十分恩爱,使关盼盼得到了莫大的爱抚和欣慰。
大诗人白居易当时官居校书郎,一次远游来到徐州;素来敬慕白居易诗才的张愔邀
他到府中,设盛宴殷勤款待。关盼盼对这位大诗人也心仪已久,对白居易的到来十分欢
喜,宴席上频频执壶为他敬酒。酒酣时,张愔让盼盼为客人表演歌舞,想借机展露一番
自己爱妾的才艺。关盼盼欣然领命,十分卖力地表演了自己拿手的“长恨歌”和“霓裳
羽衣舞”。借着几分酒力,盼盼的表演十分成功,歌喉和舞技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白居易见了大为赞叹,仿佛当年能歌善舞的倾国美人杨玉环又展现在眼前,因而当即写
下一首赞美关盼盼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意思是说
关盼盼的娇艳情态无与伦比,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与她媲美。这样的盛赞,又是出
自白居易这样一位颇具影响的大诗人之口,使关盼盼的艳名更加香溢四方了。
可惜好景不长,两年之后,张愔病逝徐州,葬于洛阳北邙山。树倒猢狲散,张愔死
后,张府中的姬妾很快风流云散,各奔前程而去。只有年轻貌美的关盼盼无法忘记夫妻
的情谊,矢志为张愔守节。张府易主后,她只身移居到徐州城郊云龙山麓的燕子楼,只
有一位年迈的仆人相从,主仆二人在燕子楼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依山面水,风景绝佳,是张愔生前特地为关盼盼兴建的一处
别墅,楼前有一湾清流,沿溪植满如烟的垂柳,雅致宜人。春夏季节,常有双双对对的
燕子穿柳而过,翩然飞至楼头,给这里幽静的环境增添几分生机,因此称之为燕子楼,
这是关盼盼和张愔一同议定的楼名。昔日关盼盼与张愔常常双双在燕子楼上看夕阳暮色,
在溪畔柳堤上缓缓漫步,多少个月明之夜喁喁低语,数不清的晓雾朦胧中相偎相依;如
今却是风光依旧,人事全非,独对长夜寒灯,形单影只,夜夜刻骨的思念,日日无望的
期盼,冬去春来,去年的燕子今年又飞回,却不见去年伉俩。住在记满旧情的楼中,关
盼盼心中只剩下悲思和无奈,日复一日,全靠着沉醉在回忆中打发时光,不再歌舞,也
懒于梳洗理妆。昏昏暗暗中,不知不觉竟也度过了十度春秋,关盼盼的这种忠于旧情、
守节不移的精神,赢得了远近许多人的怜惜和赞叹。
元和十四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前往拜访白居易,他对关
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并且深为盼盼的重情而感动,因关盼盼曾与白居易有一宴之交,
又倾慕白居易的诗才,所以张仲素这次带了关盼盼近来所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
让白居易观阅。白居易展开素雅的诗笺,上面写着这样的诗: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诗中展示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凄清孤苦、相思无望、万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
白居易读后,回忆起在徐州受到关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的情景,那时夫妻恩爱相随,这
时却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少妻独守空楼,怎不是人世间的一大憾事!白居易不由得为关盼
盼黯然神伤,流下一掬同情的眼泪。捧着诗笺,大诗人爱不释手地反复吟咏,心想:张
愔已经逝去十年,尚有爱姬为他守节,着实令人羡慕。但是又转念一想:既使如此情深
义重,难舍难分,为何不追随他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叹的凄美韵事呢?于是在
这种意念的驱使下,白居易十分肃穆地依韵和诗三首: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设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楼上,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更显得凄冷与孤寂。
独居楼上的关盼盼想必受尽了相思的煎熬。张愔离去后,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调,往日
的舞衣也叠放箱中,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了。忽然笔锋一转,说到张愔(尚书)
墓上白杨已可作柱,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还孤孤单单地独守空帏,倘若真的情真义挚,
为何不甘愿化作灰尘,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呢?
白居易对关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这时为何又要劝她以死殉情呢?这并不是他
有心要伤害关盼盼,只因为按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来看,能以死殉夫,实是女人的一种
崇高无上的美德。白居易认为,既然关盼盼能为张愔独守空房,为什么不再往前一步,
从而留下贞节烈妇的好名声,成为千古美谈?在诗人的心目中,坚信节操和美名比生命
更重要,他以为劝关盼盼殉情,并不是逼她走上绝路,而是为她指明一条阳光大道。为
了更明朗地表达他的意念,他又十分露骨地补上一首七言绝句: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张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为关盼盼所写的四首诗带给了她。关盼盼接到诗笺,先
是有一丝欣慰,认为能得到大诗人的关注及柔笔题诗,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待她展开细
细品读,领会出诗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强烈的震撼,心想诗中寓意也太过于逼人,
用语尖刻,实欠公平。我为张愔守节十年,他不对我施以关怀和同情,反而以诗劝我去
死,为何这般残酷?因而她泪流满面地对张仲素道:“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
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
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
说罢,她不可遏制地放声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张仲素见状,心
中也感酸楚,在一旁陪着她暗暗落泪。哭了不知多长时间,渐渐地,关盼盼似乎已从愤
激的心情中理出了头绪,于是强忍着悲痛,在泪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诗韵奉和七言绝句
一首: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关盼盼的诗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愤怒。诗中所言的“形同春后牡丹枝”,是承
袭当年欢宴时白居易夸赞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句而来,那时花开正艳,如
今却如同春残花将谢;“舍人不会人深意”是痛惜自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态,在她
花开时捧赞她,当她即将凋落时,竟还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无生趣,既然
有人逼她一死全节,她也别无选择了。
张仲素离开燕子楼以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随身的老仆含泪苦苦相劝,徐州一带
知情的文人也纷纷以诗劝解,终不能挽回关盼盼已定的决心。十天之后,这位如花似玉、
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终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弥留之际,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
提笔写下: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实已经看得很
淡,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
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反而拿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绝
路。在关盼盼眼中,顶顶大名的白居易这时已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那里能识得她冰清
玉洁的贞情呢!
关盼盼的死讯传到白居易耳中,他先是震惊,明白了关盼盼确实是一位痴情重义的
贞烈女子;继而,他想到了关盼盼的死与自己写的诗有着直接的关系,心情由敬佩转成
了深深的内疚。于是,他托多方相助,使关盼盼的遗体安葬到张愔的墓侧,算是他对关
盼盼的一点补偿,也借以解脱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但这一点关照,对于含悲而死的关
盼盼来说,又有何意义呢?仍是徒增虚名罢了!
白居易六十六岁以后,官职是太子少傅,分管东阳洛阳之事。这时的他,年已垂暮,
雄心大减,不再积极参予政事,而隐居在洛阳香山。自知来日不多,因而忍痛割爱,把
心爱的骏马送给他人,并让能歌善舞的侍姬樊素与小蛮离开自己,各奔前程,以免自己
百年之后,两位妙龄佳人重演关盼盼的悲剧。从他的这一行动可以看出,白居易已经为
逼死关盼盼而深深内疚了。
后来,燕子楼因为关盼盼的故事而成为徐州的胜迹,历代均加以修茸。楼上至今仍
悬挂着关盼盼的画像,神情秀雅,容貌艳丽绝伦,过往的游客,不但仰慕其风貌,更为
她的贞情而感叹。
描写鸿雁的诗词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
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数声鸿雁,两行鸥鹭。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出自鸿雁原诗为: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
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
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
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
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
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
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2.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出自曹操的《却东西门行》原诗为: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3.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出自关盼盼的《燕子楼》原诗为: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4.“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出自李璟的《浣溪沙》原诗为: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5. “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出自邵雍的《观棋长吟》原诗为: 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
搜罗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范围。
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杀多项羽坑秦卒,败剧符坚畏晋师。
座上戈铤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死生共抵两家事,胜负都由一着时。
当路断无相假借,对人须且强推辞;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善用中伤为得策,阴行狡狯谓知机。
请观今日长安道,易地何尝不有之? 6.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 出自王安石的《明妃曲》原诗为: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7.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原诗为: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鎛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 “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出自晏殊的《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原诗为: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9.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出自苏澈的《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原诗为: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10. “数声鸿雁,两行鸥鹭。
”出自谢逸的《青玉案·芦花飘雪迷洲渚》原诗为: 芦花飘雪迷洲渚。
送秋水、连天去。
一叶小舟横别浦。
数声鸿雁,两行鸥鹭。
天淡潇湘暮。
蓬窗醉梦惊箫鼓。
回首青楼在何处。
柳岸风轻吹残暑。
菊开青蕊,叶飞红树。
江上潇潇雨。
苏东坡的诗词
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
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
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
“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关于林黛玉的诗词
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人说“没有林黛玉就没有《红楼梦》”,我认为“没有《葬花词》就没有林黛玉”。
作者曹雪芹借《葬花词》塑造黛玉多愁多泪的艺术形象,表现其多情多感的性格特点。
而黛玉借《葬花词》感叹自己悲戚无奈的生活和命运。
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红楼梦》开篇就提到她是为流泪而来的。
虽然其身为千金小姐,但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满足不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大观园的热闹生活不能让她从根本上得到感情慰藉,而虽有宝玉的心心相印,仍旧对未来没有把握和信心,感到迷茫与怅惘……《葬花词》是林黛玉在百花凋落的暮春时节咏的,借花喻人,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和无可名状的悲愤。
(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
—— 对死亡的焦虑,对人生幻灭的感慨。
(2)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
(3)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
(4)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5)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最终发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
《葬花词》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
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诗词原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诗词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诗歌全文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注释翻译 〖桃花帘外东风软〗这句是“帘外桃花东风软”的倒装。
帘:用布、竹、苇等做成遮门窗的用具。
东风:...
关于爱情的诗词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苦苦盼望能相见。
笑看人生过一世。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偷偷留下这首诗。
悲欢离合人人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
悼念亡夫的诗词有哪些?
1.《别李郎中》 薛涛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2.《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 孙逖德配程休甫,名高鲁季姜。
宠荣苍玉佩,宴梦郁金堂。
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
国风犹在咏,江汉近南阳。
3.《独吟》 韦庄默默无言恻恻悲,闲吟独傍菊花篱。
只今已作经年别,此后知为几岁期。
开箧每寻遗念物,倚楼空缀悼亡诗。
夜来孤枕空肠断,窗月斜辉梦觉时。
4.《悼亡诗》商景兰“君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
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
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
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
5.《醉思仙》宋 孙道绚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
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
词作者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
宋代女词人孙道绚30岁丧夫守寡,寡居十年时写悼亡词《醉思仙》:“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
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
表达对亡夫肠断魂销的沉痛追怀和对自我华容渐衰的哀怜。
“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吞声落泪,可谓一片至情。
更有甚者,是为亡夫自残和殉情的女子,梁卫敬瑜妻王氏。
年十六而夫亡,父母公婆劝其再嫁,她执意不从,截耳置盘中为誓,并写下《连理诗》、《孤燕诗》表达对丈夫矢志不渝的爱情。
唐代名妓关盼盼受尚书张建封宠爱并纳为妾,尚书殁,盼盼独居并作《燕子楼三首》哀悼和自伤,笔亦幽秀,宜其为世传诵。
白居易赠诗讥其不死,乃不食而卒。
在她们的深悲里,显示出丰厚的社会人生内涵和百转千回的情韵空间。
不仅有真情的涌流,腻真切的笔触、天然精妙的语言,还有其在传统文化浸染中生成的对男性主人坚贞专一、至死不渝的节操。
与诗人有关的地方或建筑
雁丘 1.亦作"雁丘"。
2.金元好问葬雁之处。
在山西阳曲汾水旁,为著名古迹。
摸鱼儿·雁丘辞 元好问 问世间。
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别离苦。
个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
寂寞当年萧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
未信欤。
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愁万古。
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燕子楼 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 (张建封之子)镇守徐州时,在其府第中为爱妾关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
关盼盼,唐代彭城人,约生活于唐代贞元、元和年间,是一位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的才女。
这位良家少女,因出身寒微生活无着而隶身乐籍,以声乐事人。
后被张 以重金够得,再经过一番专门训练而成为一时名妓。
她能舞唐代著名的《霓裳曲》,舞姿轻盈柔美,婀娜动人。
她的歌喉圆润,声音清丽,诗人张仲素称之为“歌尘”,说她唱起歌来,音调抑扬跌宕,清脆激越,其势可以阻遏天边的流云,冲击起雕梁上的暗尘。
关盼盼还是一位富有音乐天赋的管弦里手,对于“玉箫”,”琴瑟”之类乐器十分精通,吹奏弹拨起来音调和谐,优美动听。
她经常与文人雅士交往,向他们学习诗词歌赋,渐渐通晓韵律,终至成为一名女诗人。
她有诗300首,名《燕子楼》集,可惜未能传世。
关盼盼姿色俏丽,品貌出众,对爱情忠贞不渝。
由于张音同情她的遭遇,关心她的生活,珍视她的技艺,尊重她的人格,通便视张音为知己、知音,与他结为伉俪。
张音死后,她矢志不嫁,在燕子楼中度过了孤独、凄凉的后半生。
燕子楼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与关盼盼终于爱情的寂寞身世有关外,也与历代武术文人以燕子楼为题材吟诗填词、度曲作文有关。
唐宋有吟咏燕子楼的诗词名篇,元代有《燕子楼》杂剧,明代《警世通言》和清代《聊斋志异》等小说中都曾提及燕子楼本事,《红楼梦》里林黛玉《柳絮》词中有“香残燕子楼”的诗句。
最早将燕子楼与关盼盼入试的是唐代著名使人张仲素与白居易的一组唱和诗《燕子楼》。
贞元二十年(804年)白居易在校书郎任上,春天自长安东游徐、泗,受到了武宁军节度使张音的盛情款待,宴席间关盼盼的才貌举止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据以曾赠诗赞誉她“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
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
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一欢尔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
昨日,司勋员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
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
)累年颇知盼盼始末。
云“尚书既役,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
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
”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苏轼《永遇乐》一词,题:“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 词曰:“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 燕子楼在彭城(今江苏徐州)。
传说此楼是唐时尚书张建封为其爱妓盼盼所建。
盼盼能歌善舞风姿出众。
张建封死,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燕子楼中十余年。
二百多年后,苏轼知徐州,某夜居燕子楼,因梦而有此作。
词上半阙写园中夜景: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徐来,清凉如水;曲港跳鱼,泼剌有声;圆荷泻露,晶莹剔透。
然深沉秋夜中,一片叶落,却如三更鼓响。
梦醒惊艳,心底一片迷茫。
下半阙苏轼从身世遭逢生发出对宇宙人生的深远思考。
头三句讲现实中自己的仕途不顺,异地飘零,不得归乡。
然而,作者马上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时空转换中问道:“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意思是,如今的燕子楼早已空空荡荡,当年风雅而多情的盼盼又在何处?楼中恐也就只有燕子还在繁衍栖息。
沛然而出的是无限的沧桑感。
燕子楼是沧桑的记载,佳人是沧桑的瞬间。
人生如梦,却难以梦觉,只因旧欢新怨不断。
今天,千年已逝,当我在此深夜时,为苏轼浩叹,谁又知道,千年之后,后人还可否为前人浩叹? 济南百花洲 又一处百花洲:位于山东省济南市。
大明湖公园南门牌坊以南,一路之隔,有一碧波粼粼的小湖,面积7000余平方米,岸边弱柳临风,娇柔婀娜,水中碧莲映日,红荷争艳。
距此不足二三百米有著名的珍珠泉群,泉群之水,经曲曲折折的玉带河,轻轻柔柔,缠缠绵绵地流入百花洲,再穿过鹊华桥潺潺流进大明湖。
古时的百花洲,比现在大得多,现在百花洲东岸一带的民居,原为水中小岛,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著名文学家曾巩调任齐州(今济南)知州,在大明湖上筑百花堤,小岛也因之而名为百花台。
岛上百花烂...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请问此句诗作何解?
具体如下:这是《红楼梦》中得第三首柳絮词,是林黛玉的1、《唐多令》。
全词的内容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一首词意思好懂,要深入的体味其中的意境,还有必要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2、“百花洲”,位于姑苏山上,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
《苏州府志》记载:五代时,胥门城墙由土筑改为砖砌。
南宋绍兴十四年,知府王唤建姑苏馆于胥门南侧,并于城上筑姑苏台,台下为百花洲,洲东有射圃。
建筑之雄丽,为“三吴之冠”。
现在的苏州仍有百花洲公园和百花洲巷。
3、 “燕子楼”,是唐朝徐州太守张愔为其宠妾关盼盼修建的。
因为楼前有一条小河,河边种有柳树,每年春天,成双成对的燕子在柳树间飞过,故名燕子楼。
4、 “逐队成逑”,“逑”,《诗经》上有“君子好逑”,“逑”是配偶之意。
“球”与“逑”双关语。
“缱绻”,读音为“浅犬”,缠绵难分之意5、 “嫁与东风”,唐李贺有诗句“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东风,在诗词中常比喻为恶势力。
陆游的钗头凤词中“人情薄,东风恶”即是如此。
第四首薛宝琴的柳絮词中也写了“东风”:“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6、“飘泊亦如人命薄”,这儿的命薄,颇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中国人的信仰往往是三教合一。
有人戏言一老太婆,初嫁愚汉,叹道“我就是这个命呀!”,天命之说乃是道家的说法;她生个坏儿子,叹道“这是我上辈子作了什么蘖呀!”作蘖是佛家之说;儿子犯罪被斩,她又叹道“不能让我绝子绝孙呀!”绝子绝孙是儒家之大忌,这又是儒家的观念。
林黛玉将自已的“飘泊”遭遇归结为“命薄”,是有中国特色的。
7、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这一句很值得玩味。
其一,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
因此她自喻为“草木之人”。
其二,借柳絮之白色,喻草木之人因悲愁青春老去。
两相巧妙对照。
8、“凭尔去,忍俺留”,是什么“去”了?是什么“留”下?东风遣得柳絮去,韵华逝尽枯枝留。
宝玉的出走不归,黛玉的泪逝而尽。
这是曹原佚稿中的意思。
关于柳絮的描写
作品原文唐多令柳絮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1]⑴“粉堕”二句: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
百花洲,《大清一统志》:“百花洲在姑苏山上,姚广孝诗:‘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
’”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
燕子楼,典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楼怀念旧情的事。
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悲愁。
又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故也用以说女子亡去。
⑵逐对成球: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
“球”谐音“速”;逑,配偶。
这句是双关语。
戚序、程高本“对”作“队”,则只就景物说。
从己卯、庚辰本。
⑶缱绻:缠绵,情好而难分。
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
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⑷谁拾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
戚序、程高本“拾”作“舍”,误。
以柳絮说,“舍”它的是柳枝;若作自况看,宝玉亦未曾“舍”弃黛玉。
今从己卯、庚辰本。
⑸“嫁与东风”句:亦以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不管,自喻无家可依,青春将逝而没有人同情。
用唐人“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诗意。
⑹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此为曹雪芹《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所作。
《红楼梦》第七十回,说暮春时节,史湘云见到柳絮飞舞,偶成一首《如梦令》,因而提议起社填词,林黛玉因重建桃花诗社而又受耽搁未能举行诗会,就积极响应湘云的建议。
两人立即着手筹备,以“柳絮”为题,择取几个小令为词调。
请大家以拈阄之法分词调填词。
黛玉抽到的词牌是《唐多令》,这次是首先写完的。
如果把她的《葬花词》看成是她人生悲歌的主体部分,那么,这首《唐多令》就是她人生悲歌的尾声了。
因此,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
”这首词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既抒发红颜(年华)易逝又抒发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
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
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拈来,实际是有意自喻。
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环境是这样恶浊,如此冷酷,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可怜的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全词以柳絮自比,人生如同柳絮在风雨中凋残、陨落,一片狼藉。
在黛玉所有的诗词中,这首词里的悲剧暗示是最明白可感的,剩下的就只有“冷月葬诗魂”了——那已是她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