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借华丽衣饰讽刺卫宣公夫人(原为他儿媳)姜宣荒淫无耻。
副:用假发编成的髻,上缀珠玉
笄:簪
珈:玉饰
象服:镶嵌珠宝绣满彩色花纹的华丽礼服
翟:绣长尾野鸡图案的礼服
鬒:乌发如云
髢:假发
瑱:玉耳饰
揥:搔头簪子
展:象服内的红色绉纱礼服
绁袢:贴身内衣
羽林郎
汉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长裙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
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
白居易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不知道唐代妇女是否真这样打扮,这明显是不懂化妆只知道往脸上倾泻化妆品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缭绫织成费功绩,
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白大诗人在讽谏时却不经意地给我们留下了汉服的珍贵资料,“江南春水色”该是多美的颜色!
曹雪芹(清)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
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
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赠张云容舞
杨玉环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书杨妃留下唯一的诗篇。张云容是其侍儿,擅跳霓裳羽衣舞。大约是与其惺惺相惜才写诗相赠。以其诗句措辞和意象,不难想象霓裳舞舞姿之美服饰之华。
醉垂鞭
宋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咏歌女之作.双蝶写服饰纹样,朱粉闲花写梳妆.写美色,写神韵。
【红蔷薇】牛峤
晓啼珠露浑无力,绣簇罗襦不著行。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五代诗人,写梅花妆典故。
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曾在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殿前梅树上一朵梅花,恰巧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五出花瓣状。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于是纷纷剪梅花贴于额头,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
菩萨蛮
叶梦得
赤阑桥尽香街直。
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
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
日日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
午香吹暗尘。
这是一个骄横的贵公子形象。唐玄宗曾选出一些姿容俊秀的少年乐工,衣黄衣,文玉带,此后黄衫成为少年公子的代称。
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一说古风和汉服的区别
古风是古典艺术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产物,比如古风歌曲,就是用古代乐器的五个音来写的现代歌曲,古风插画就是用现代的手法描绘古代人或物的画汉服是汉民族服饰的简称,和西服一样,汉服也有很多风格。
现代汉服有很多都是汉风的,汉风带有古人的淳朴韵味,与古风十分相似,这算是回答了汉服和古风的关系。
还有很多其他风格的汉服,比如甜美风的,或者英伦风的,甚至有韩风的,和风的,还有比较黑暗阴森的哥特风,或者装点很多蕾丝花边的。
汉服与西服,都是现代汉人的日常服饰,当然传统节日自然还是着汉服为主,传统节日的汉服除去形制,还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衣服上的纹饰自然不能过度随意,应合古制。
...
如何看待汉服热
工具/原料 理性的看待适当地追随方法/步骤 快节奏的生活,光怪陆离的浮躁气氛中,很多人汲汲追寻的不过是浮光掠影,禁不起诱惑,自我约束能力差,信誓旦旦的目标总是搁置在数字网络游戏之后,容易迷茫,对未来,对自我,都没有明确的认知,所以我们需要静心思索,而沉淀千载的国学可以给我们心灵的洗涤,给我们一片宁静。
或许有的国学经典读不懂,不明其意,但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从中收获的也远远超过我们期待的,国学的瑰宝,我们应珍惜。
对于汉服,理解其中的韵意远比欣赏华美的服饰要更重要。
汉服吸引人之处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更是它的内涵。
穿上汉服,可以更近距离的感受国学的深意。
在一方面汉服是文化的载体,不管从设计还是布料,都值得我们细细考究。
不少人认为:“兴复华夏,衣冠先行。
”可见汉服在传统文化的地位。
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依旧熠熠生辉。
不妨寻觅着古人的足迹,夏赏荷花,春来踏青,秋放河灯,冬写诗词,着一身汉服,细品国学。
相遇同袍之人,相携一起,任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对于汉服,大部分人是因为其独特的造型以及美丽的花式所吸引,身着汉服的宣传者也大都是美丽的女子,这使很多人对于汉服的印象只有美丽,而其他的变成了次要因素。
6 汉服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意义是它是国学的一个载体,使我们能更多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
有关“汉服”的,最好用文言文的格式的宣传语有哪些?
一般用诗和词的格式比较优美,如: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秦宫诗唐 李贺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参考资料古诗词网:http://www.gushiwen.org/
为什么汉服就不能采用现代化的图案和配色
其实只是没人做而已,因为大家对汉服的审美就是出于“古”吧,有个袍子自己做汉服,她做的发带图案有熊猫的,卡通的这些,很不错啊。
另外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果弄成和风元素,就算形制正确,也认不抬出来了,衣服真的不是拔下来平铺讨论形制的,至少你要认得出来这是汉服!一眼就能认出来的,特征,民族特征、大家可能都在纠结于现代化,却忘了民族应该有自己的特征。
如果一味的追求洋气,国际化,最后再也抓不住民族的尾巴了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不知道,到底是一些为什本不相信“自己的”又要 别人也要抛弃“自己的“复兴虽然不是复古,但是,更不应适得其反,偏离了“复兴”的路,很多人觉得不方便,就要喊着改良,虽然很支持汉元素,但喊着什么改良就呵呵了,把晚礼服改良成日常化?少数民族的一些衣服不比汉服方便吧?为什么人家保留到现在也没喊过改良掉?为什么衣服还是那种衣服,拍时还是那种配饰?还记得那些文言文改革,诗词改革之类的言论吗?为什么总是你搞点沾边的东西,就要喊着改良改革?这是多么搞笑啊,元素就元素呗。
汉服以前是被自己的历史割据,最怕的是,以后完全被西方同化。
2018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观后感600字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一】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在近日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上,16岁高颜值少女武亦姝凭借出色的古诗词底蕴和 “飞花令”表现走红,答题时娴熟优雅的她,被网友们感叹“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 有想象。
”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诚如《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 教授蒙曼所说,诗词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载着作者的人生阅历。
因此读诗不仅仅是读诗, 更是读人,是读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日前正式公布,这也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在答记者问时,发言人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 生活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诗意也是。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一位网友关于“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读诗歌”的问题下,得票数最高的答案是这样说的: 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诗句,还 是让他跟着广场舞一起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你是希望他的童年记忆是“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还是“叫姐姐一声美女,姐姐就给你糖吃啊”?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当你处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 熟于心的诗,触发了共情的钮,才能懂得诗词之美。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至少你“读过”。
当看到春天芳草初生,才会明白什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日湖边纳 凉,看风乍起,才会感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如歌中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虽然我们的生活日渐浮躁喧嚣,好在,诗还活着。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二】 它唤起了高中毕业之后的观众对诗词之美的欣赏。
高二分科以后,我母校的早读课是每周三天英语两天语文,20分钟的早读课当然会有人急急忙忙赶作业。
当年我还是语文课代表,至今还记得,只要在讲台上带读《春江花月夜》,背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附近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停笔,或者笔还没停下,声音已经加入进来。
我们班当年男生虽然不多,声音却都很好听,刚好能压住妹子们柔婉的声音,诵读声就特别动人。
我还记得某一天第一节是数学课,我们数学老师人称范公子,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地等我们背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把三角板往讲台上一放,说“哎呀谢老师教的班就是不一样,背得多好听啊。
” 看《诗词大会》的时候,我遇到稍有印象但想不起来出处或者上下句的诗词就会查一下,看到全诗心下会恍然大悟地“哦~”一声,然后脑子里就过电影般地浮现出上课时老师们描绘的意象。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就算是被楼上一些答主吐槽的太祖诗词出现频率过多,有些词写得也是真好。
全场齐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时候,还是挺燃的嘛。
四位点评嘉宾也都是很好的语文老师,直抒胸臆做科普,有感而发不矫情。
尤其康震老师,真的称得上一句“出口成章”。
再则,这个节目老少咸宜,选手的个性都很鲜明,场上互动也尽力营造了一种围炉而话的亲切氛围。
我特别喜欢选手自我介绍开场时的那句定场诗,真的能看出每个人的个性。
比如争议很大的张淼淼,我也觉得小姑娘情绪太外露了一点,但她每次上场,虽然穿着精致的汉服,妆发搭配得也很温柔,定场诗可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啊。
情绪管理注意一点,其实也是一个挺吸粉的反差萌人设。
武亦姝的自我介绍“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就显得很洒脱,妹子也给人一种不太在乎比赛结果,享受过程以文会友的感觉。
舞台特效虽然拖沓了一点,整个节目的舞美和配乐还是赏心悦目的,我春节这几天在宿舍,经常把b站上的合集外放当背景音乐。
最后夸奖一下董卿姐姐的主持功力。
我前两天还在跟基友吐槽董卿的古典文学功底不低,不仅所有题干念得抑扬顿挫,流畅自然,而且点评嘉宾抛出的梗也能接上,偶尔还能来两句应景的诗词配合采访。
对比一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某当红小花旦当年演红楼梦的重要女配,之后上节目强调受训多时,结果连判词也读不来(摊手)。
感觉国内知名女主持除了董卿,其他人来主持这个节目都会有点违和。
而且董卿的妆发真是一期比一期好看啊QAQ 有时间再来补充,期待第三季能够完善赛制,减少运气分~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三】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于春节期间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学生更是实力“圈粉”,被网友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者表示,兼具典雅韵律与人文精神的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仍能引发情感共鸣,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不靠颜值靠才情 年轻学子频获赞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
为什么汉服就不能采用现代化的图案和配色
其实只是没人做而已,因为大家对汉服的审美就是出于“古”吧,有个袍子自己做汉服,她做的发带图案有熊猫的,卡通的这些,很不错啊。
另外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果弄成和风元素,就算形制正确,也认不抬出来了,衣服真的不是拔下来平铺讨论形制的,至少你要认得出来这是汉服!一眼就能认出来的,特征,民族特征、大家可能都在纠结于现代化,却忘了民族应该有自己的特征。
如果一味的追求洋气,国际化,最后再也抓不住民族的尾巴了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不知道,到底是一些为什本不相信“自己的”又要 别人也要抛弃“自己的“复兴虽然不是复古,但是,更不应适得其反,偏离了“复兴”的路,很多人觉得不方便,就要喊着改良,虽然很支持汉元素,但喊着什么改良就呵呵了,把晚礼服改良成日常化?少数民族的一些衣服不比汉服方便吧?为什么人家保留到现在也没喊过改良掉?为什么衣服还是那种衣服,拍时还是那种配饰?还记得那些文言文改革,诗词改革之类的言论吗?为什么总是你搞点沾边的东西,就要喊着改良改革?这是多么搞笑啊,元素就元素呗。
汉服以前是被自己的历史割据,最怕的是,以后完全被西方同化。
...
怎样看待汉服热
首先,个人观点是,爱穿什么穿什么。
其次,汉服并没有所谓的热,仅仅只是在一个小圈子火起来,甚至都还没火起来。
所谓的汉服,本来定义就很难,中国古代那么多王朝,那么多服饰,哪个才算是汉服,并没有一个官方的界定。
再者,就是承载了,日本的和服,有很多的活动,大家都会去穿的,这是一种文化,所以和服有生存的土壤。
但是汉服没有,中国没有哪个集体活动是大家都认可要穿汉服的,所以很难有土壤滋养汉服活下来,光靠一些爱好者,很难形成真正的汉服热
中国汉服为什么不被现代人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人在努力发扬光大,就像韩服、民乐等等,但是继承的都是有选择性的,就像诗词赋等文化印记,这些都是历史的象征,没必要再放到现代社会中华文化流传至今,靠的是文物的流传和文化的传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有些东西是要被淘汰,被封藏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