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作为我国两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人生可谓波折坎坷,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到少女时期的思情悠悠,再到南渡以后的颠沛流离,李清照体味了人生的变故无常,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李清照的不同词风。
一、第一阶段:成婚南渡以前,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
李清照自幼生长于文学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职,对古文颇有研究,其母也能诗会文才情了得。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饱览群书才华出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以后更是夫唱妇和,吟诗作对,幸福愉快。此阶段李清照的作品清新自然,欢快爽朗,生活情趣溢满词作之间。然而聪慧率真的李清照,并不拘泥于庭院生活之中,从那篇最为著名的《如梦令》便能知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忆昔之词,可见李清照早年的真实生活状况。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极美的生活情趣图。先指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作者同伙伴一起郊外“西亭”饮酒到日暮时分,到想回家时却忘记了归路,这不仅是因为喝多了,还有被大自然美景沉醉之缘故。等尽兴晚上乘舟回家时,却又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其行文自然流畅,并无斧凿之印迹,其忘情状态由此可见。她们的闯入把栖息的水鸟惊动而起。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呀。一个自由活泼、浪漫天真、快乐幸福的少女形象立即呈现在眼前。此时的李清照心境开阔思想单纯,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再看《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该词可谓是李清照的生活“写真”,那个无忧无虑、活泼可爱又有几分顽皮羞涩的小姑娘跃然纸上,不由让人心生怜爱。
当然,在封建制度下生活的李清照,受到封建礼法拘束,只能长守闺中观庭院前花开花落,长大以后也有了些许伤感之情,如那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喝多了,沉睡了一夜,朦胧中好像窗外一夜风雨,于是迷糊状态下担心起海棠花儿来,她的侍女没看出来什么,李清照却敏感地察觉到了“应是绿肥红瘦”。写出了她对海棠花的无限惋惜怜爱之情,同时也以花自喻,感慨易逝的青春年华,体现出她对自然和人生美景难以长久的感伤心态。
这类词作众多,可以从不同侧面看出李清照的性格特点。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中那个多情却又不能很好掩饰自己的女孩;那个唱着“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快乐女孩,无一不在显示出她率真、爽快而多情的个性,那时的她就是一个快乐少女。
这一阶段李清照的词作语言优美清新,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使用白描手法抒写心绪,形象逼真,情真意切、亲切感十足。
二、第二阶段:婚后二年到南渡以前,词风清婉细腻离愁别绪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文化素养很高,二人婚后生活也十分和谐美满,然而那时男人必须以仕途为重,赵明诚没办法只能离开爱妻远去他乡。两地分居自然难免相思苦,也因此李清照有了许多思夫之作,词作同样是其真实生活写照。此时原来那个快乐少女已然不在,长成了思情悠悠、愁肠无限的少妇。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法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这首词是在赵明诚远走他乡后而作,体现了李清照的思夫情感。还是乘舟却早已没了“兴尽晚归”时的愉快心情,“独上兰舟”等待锦书的到来,充满了无限惆怅和忧郁之情。无法抗拒“花自飘零水自流”,也无法排遣夫妇二人的相思情怀,思念之深在心头挥之不去,将离别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作展示出了优美伤感的意境。
李清照因丈夫远行十分寂寞,节日之际思念之情尤为突出,她只能借文字以抒怀,如那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写于重阳佳节,抒发了李清照的寂寞和相思之情,文笔委婉细腻,展示了她的多愁善感形象。她心头“薄雾浓云”满是愁苦,李清照“每逢佳节倍思亲”,赵明诚“独在异乡为异客”,相思折磨得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充分体现了她的凄苦憔悴。通篇虽无“思”字,却处处洋溢思念之情。
这一阶段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离愁别绪,文笔清婉细腻,婉转缠绵,雅而不俗。这都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三、第三阶段:南渡以后,词风沉郁顿挫凄惨流离
发生在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不仅是宋朝的转折点,同时李清照的人生也由此转变。随着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夫妇再无幸福生活可言。辗转流亡使得丈夫赵明诚染病而亡,李清照也只能继续流亡他乡。由于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李清照精神已到崩溃边缘。然而她忘不了丈夫的临终遗言,流亡期间他们曾携带了许多文稿书籍和金石器物,并且《金石录》尚未成书,李清照惟有依靠这些精神寄托苟且偷生。但动荡的时局,凄惨的生活让李清照失去了那些“宝贝”,她真的成为孤苦伶仃一小舟了。南渡以后,国破家亡、夫死他乡,故国沦陷亲人丧失情况下的思念成就了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主旋律,如《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流寓临安而作,与元宵夜临安城的张灯结彩歌舞升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清照痛苦难言,她没有及时行乐醉生梦死,而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她思念故国旧家,“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如今的她已流落异乡,凄凉憔悴。今昔对照,兴衰之感和个人之悲跃然纸上。此时的李清照充满了身世之愁,家国之愁,孤独之愁。再看那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作从残秋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出作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之心态。开篇的七组十四个叠字低迷徘徊、凄婉苦楚,好像一个伤心至极之人在低声诉说,她虽未曾开口却已让我们感觉到了她的忧愁,这十四个叠字看似平平淡淡、信手拈来,却彰显出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被誉为“词采第一”。十四个字虽无一“愁”字,但字字是愁,声声是愁,凄清之景就在眼前。正是因为生活不同、心境不同,“旧时相识”更引发了她对从前生活的思念,如今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充分表现出作者寂寞难耐,度日如年,守着窗儿,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备感凄凉,而梧桐细雨的滴打声,更是一声声地打在她的心上,所有的这一切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作品以“愁”字收尾,写出了其内心的悲愤情感。
这一阶段,李清照的词作里没有了明快,只有无边的愁苦。从她对同一事物前后的不同描写中可以表现出来,如同样是写大雁,以往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却已是“雁过也,正伤心”;菊花以前虽说是“人比黄花瘦”,也不过是对丈夫的思念而致,而“如今满地黄花损,有谁堪摘”,表现的是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悲哀。这也成就了李清照多元化的词风,这是她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真。
李清照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其具备了才情,社会变迁和人生变故影响了她的词风。其“易安体”词作将婉约词推向高峰,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要李清照的所有诗词
你再找找柳永的,下面是李清照的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
关于李清照的诗大全
无法全部呈现,呈现下《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求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
《如梦令》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此时会留恋自己喜爱的即将消逝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这闺中寂寞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昨夜一场“雨疏风骤”,摧残海棠,催送春天归去,敏感的词人不用到户外观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觉,就能知道肯定是一幅“绿肥红瘦”的狼藉景象。
以淡淡的愁怀去体察自然景致的细微变化,也是由词人的特定心境决定的。
昨夜的饮酒入睡,是否有什么宽慰不了的私人情怀呢?结合下文对春日景色渐渐离去的着急,不难体会出少女对自己虚度闺中光阴的焦虑。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这一份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珍惜,是古往今来的感情敏锐细腻的女子所共有的。
古代女子的唯一好出路就是寻觅到一位如意郎君,嫁一位好丈夫。
所以,少女珍惜青春年华之时,就抑制不住内心的丝丝缕缕的“思春”情怀,李清照也不例外。
日后,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有如此深沉的一份情感投入,在早期这些伤春伤怀的作品里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来了。
这首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前人、今人诗词中也屡屡涉及。
盛唐孟浩然《春晓》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是舒适的,酣恬沉睡的诗人不知拂晓已到,是处处啼鸟声惊醒了诗人。
春天清晨的勃勃生机透过“啼鸟声”显露出来。
醒来后,诗人立即想起昨夜的风雨,于是便关心有多少花瓣被催落。
诗人听闻啼鸟声的欣喜,对落花的关心,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五言绝句着重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春晓之际的舒适甜畅,语意缓缓,对“花落”的担忧也是淡淡而来,渐见深情的。
晚唐韩偓将这一番诗意改用问句表达,《懒起》说:“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对落花投以更多的关注,但“侧卧”的从容姿势说明诗人的心情并不那么紧张迫切。
与李清照同时的大词人周邦彦也有过类似的艺术构思,其《六丑》说:“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吐辞典雅的词人,将落花比拟作“楚宫倾国”般的美人,语意又婉转一层。
李清照的词显然直接从韩偓作品中变化而来。
这种被他人反复表述过的诗意,李清照出之以全新的构思。
对话的双方身份明确了,反衬的作用更加明显。
“绿肥红瘦”的比拟,令人耳目一新。
小词用语浅近平白,语意却深沉含蓄,表现了花季少女的朦胧淡约愁思。
宋人对这首词就非常赏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小词云:(词略),‘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藏一话腴》甲集卷一则说:“李易安工造语,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 《如梦令》2 李清照有《如梦令》词,描述自己少女时代的生活,是最好的文献资料。
词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的“溪亭”、“藕花”、“鸥鹭”都是泛指,是李清照某次出游时的所见所闻。
这时,李清照应该已经来到汴京父亲的身边,歌词所写的是汴京周围某处的景色。
这首词记载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
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最后误入“藕花深处”。
由于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起。
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语言朴素、自然、流畅。
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不辨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迷路之后,没有迷途的惊慌,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
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也是充分地获得父母家长许可的。
否则,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
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第25页)王说甚是。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
形容李清照的诗句或典故
全宋词中只有一个典故:据说李清照将《醉花阴》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
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因为这首《醉花阴》中咏菊之妙,潘天寿评:"南山陶彭泽不比西风李易安."
李清照悲伤的诗词
《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诗词鉴赏
赏析《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
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
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这也是我从网上找的!谢谢那位真正的作者把!
李清照的诗有哪些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
清平乐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写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 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
关于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解释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最感人的一首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
“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
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刻骨的相思,言语朴实,感情真挚,颇能激起读者共鸣,今天读来,亦是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