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诗词的平仄格律

时间:2020-08-15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诗词平仄格律,这是个笼统的说法。

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分类:中国古诗,有不讲格律的,如诗经的诗,楚辞,汉魏间的五言诗,都不讲格律,那样的诗今天也还可以写的。格律诗是唐朝以来形成并且蔚为风气。讲到格律诗,那就又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当然还有排律,……

学格律诗,不妨从七绝学起,对七绝格律写法掌握了,写其他律诗就容易了。那么,怎样理解七绝的格律呢?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至少熟记,甚至于背诵五十首古代七绝。……这是个基础。

下面将从平仄,押韵等方面细致道来。

(一)平仄问题:

主要掌握两类,一类叫仄起式,可以贺知章《回乡偶书》为代表;一类叫平起式,可以李白《早发白帝城》为代表。再直接说一点,你就记住这两首诗的平仄,甚至就按它们的格律写。记住些古诗词,写的时候按它们的格律写,这其实是最简便的古诗写作诀窍之一。

既然讲到平仄,那你首先应该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吧?我们的普通话是有四声的,因为平声,就是指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就是指普通话的三四声。古代有所谓入声,先不管他,因为古代所谓入声字今天大都分别归于四声中了。就按普通话去套,总之普通话一二声的字就是平声字,三四声的字就是仄声字。按这个办法,我们看看《回乡偶书》的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少小离家老大回),

平平仄仄仄平平(乡音无改鬓毛衰);

平平平仄仄平仄(儿童相见不相识),

仄仄仄平平仄平(笑问客从何处来)。

格式如此,个别字有出入,那是有变化的情况,先可以不深究。因为首字是仄声,故叫‘仄起式’。……经常推敲古代格律诗佳作的平仄格律关系,相信很快就可以提高写作古代格律诗的水平。

(二)押韵问题

平仄,其实就是讲的声韵,属于一句话中间的声韵,平仄相间,错落有致,读来就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当然也涉及到与下一句的配合,即律诗或绝句的上一句与下一句的相同位置,平仄声调应该刚好相反,上句此一二字是仄声,下句此一二字就用平声字。这没别的什么深意,就是为了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讲究平仄,就是要调整好句子内部的字音关系,收到很好的听觉效果。

押韵,讲的是句子末尾,韵脚要相同。每句诗句末都押韵,这样的诗古人也写过,但流传的名诗很少。至于绝句,只要求一,二,四句末尾押韵,有的首句也可以不押韵。

格律诗的写作,一般要严格遵守押韵规则,所以古人编了很多韵书,如《诗韵集成》,《佩文韵府》,《中原音韵》,另外,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写的《诗韵新编》比较简明,书店容易买到。供参考。

如何掌握诗词的平仄格律

诗词平仄格律,这是个笼统的说法。

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分类:中国古诗,有不讲格律的,如诗经的诗,楚辞,汉魏间的五言诗,都不讲格律,那样的诗今天也还可以写的。

格律诗是唐朝以来形成并且蔚为风气。

讲到格律诗,那就又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当然还有排律,……学格律诗,不妨从七绝学起,对七绝格律写法掌握了,写其他律诗就容易了。

那么,怎样理解七绝的格律呢?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至少熟记,甚至于背诵五十首古代七绝。

……这是个基础。

下面将从平仄,押韵等方面细致道来。

(一)平仄问题:主要掌握两类,一类叫仄起式,可以贺知章《回乡偶书》为代表;一类叫平起式,可以李白《早发白帝城》为代表。

再直接说一点,你就记住这两首诗的平仄,甚至就按它们的格律写。

记住些古诗词,写的时候按它们的格律写,这其实是最简便的古诗写作诀窍之一。

既然讲到平仄,那你首先应该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吧?我们的普通话是有四声的,因为平声,就是指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就是指普通话的三四声。

古代有所谓入声,先不管他,因为古代所谓入声字今天大都分别归于四声中了。

就按普通话去套,总之普通话一二声的字就是平声字,三四声的字就是仄声字。

按这个办法,我们看看《回乡偶书》的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少小离家老大回),平平仄仄仄平平(乡音无改鬓毛衰);平平平仄仄平仄(儿童相见不相识),仄仄仄平平仄平(笑问客从何处来)。

格式如此,个别字有出入,那是有变化的情况,先可以不深究。

因为首字是仄声,故叫‘仄起式’。

……经常推敲古代格律诗佳作的平仄格律关系,相信很快就可以提高写作古代格律诗的水平。

(二)押韵问题平仄,其实就是讲的声韵,属于一句话中间的声韵,平仄相间,错落有致,读来就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当然也涉及到与下一句的配合,即律诗或绝句的上一句与下一句的相同位置,平仄声调应该刚好相反,上句此一二字是仄声,下句此一二字就用平声字。

这没别的什么深意,就是为了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讲究平仄,就是要调整好句子内部的字音关系,收到很好的听觉效果。

押韵,讲的是句子末尾,韵脚要相同。

每句诗句末都押韵,这样的诗古人也写过,但流传的名诗很少。

至于绝句,只要求一,二,四句末尾押韵,有的首句也可以不押韵。

格律诗的写作,一般要严格遵守押韵规则,所以古人编了很多韵书,如《诗韵集成》,《佩文韵府》,《中原音韵》,另外,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写的《诗韵新编》比较简明,书店容易买到。

供参考。

...

如何掌握诗词的平仄格律

怎样看出诗词中的平仄?

诗词中平仄乃至格律的知识是比较复杂的,一下子讲不完,这里给你讲解几个比较常见的点,也有助于你辨别诗词的平仄。

平仄的识别。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时的通用汉语虽然每个时期语音都不一样,但基本上有平、上、去、入四声。

其中,平对应今天的阴平、阳平,也就是一声二声。

除此之外都是仄声。

今天入声在普通话中已消失,只存在于少数方言当中。

也就是说,今天的三四声都可以大致认作仄声。

当然,由于古代字音和现代有较大差异,所以,要仔细区别平仄还应考查字的古音。

平仄的格式。

五言句有四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

七言句有四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些句式可以对应组合成不同的绝句或者是律诗。

平仄的规则。

第一讲求平仄相对,即同一联上下句同样位置上的字音要平仄相对;第二讲求平仄相粘,即前一联的下句和后一联的上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平仄要相同;第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每句中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规定,一三五字则不必。

原因可能是因为汉语言两字一重读的音步。

这只是诗歌格律知识中比较基础的几点,但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平仄辨别。

我国古代诗词艺术博大精深,纷繁驳杂又融会贯通,要更详细了解这方面知识可以去看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关于诗歌格律的确立发展可以参看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

诗歌的平仄,规律如何掌握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其平仄也象五绝一样有四种情况:1、七绝仄起(首句不韵) 例诗:⊙仄⊙平平仄仄 独在异乡为异客⊙平⊙仄仄平平(韵) 每逢佳节倍思亲⊙平⊙仄平平仄 遥知兄弟登高处⊙仄平平⊙仄平(韵) 遍插茱萸少一人从这个平仄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在“五绝平起(首句不韵 )”的前边加上两个仄声,第二句和第三句在前边加两个平声,第四句在前边加两个仄声。

意思是,只要知道“五绝平起(首句不韵 )”的平仄,就知道七绝仄起(首句不韵)的平仄了。

至于前边是加平声或仄声也很容易,就是遇到平声加仄声,遇到仄声加平声,后边的保持不变。

2、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 例诗:⊙仄平平⊙仄平(韵) 君问归期未有期⊙平⊙仄仄平平(韵) 巴山夜雨涨秋池⊙平⊙仄平平仄 何当共剪西窗烛⊙仄平平⊙仄平(韵) 却话巴山夜雨时从这个平仄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在“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的前边加上两个仄声,第二句和第三句在前边加两个平声,第四句在前边加两个仄声。

意思是,只要知道“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的平仄,就知道七绝仄起(首句押韵)的平仄了。

至于前边是加平声或仄声也很容易,就是遇到平声加仄声,遇到仄声加平声,后边的保持不变。

3、七绝平起(首句不韵 ) 例诗:⊙平⊙仄平平仄 伤心欲问前朝事⊙仄平平⊙仄平(韵) 惟见江流去不回⊙仄⊙平平仄仄 日暮东风春草绿⊙平⊙仄仄平平(韵) 鹧鸪飞上越王台从这个平仄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在“五绝仄起(首句不韵 )”的前边加上两个平声,第二句和三句在前边加两个仄声,第四句在前边加两个平声。

意思是,只要知道“五绝仄起(首句不韵 )”的平仄,就知道七绝平起(首句不韵)的平仄了。

至于前边是加平声或仄声也很容易,就是遇到平声加仄声,遇到仄声加平声,后边的保持不变。

4、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例诗:⊙平⊙仄仄平平(韵) 秦时明月汉时关⊙仄平平⊙仄平(韵) 万里长征人未还⊙仄⊙平平仄仄 但使龙城飞将在⊙平⊙仄仄平平(韵) 不教胡马度阴山从这个平仄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在“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的前边加上两个平声,第二句和三句在前边加两个仄声,第四句在前边加两个平声。

意思是,只要知道“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的平仄,就知道七绝平起(首句押韵)的平仄了。

至于前边是加平声或仄声也很容易,就是遇到平声加仄声,遇到仄声加平声,后边的保持不变。

...

如何掌握诗词的格律韵律

怎样分辨平仄?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

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

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

但是,不能混用。

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

(一)、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四十岁以下的朋友应该明白的。

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古(旧)声 现在社会都发展到哪里了,都要实现几个现代化了,况且现在全部通行普通话了,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古韵?是不是多余的事!是不是有意在为难大家?是不是在开历史倒车?古韵是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我认为:一个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楹联爱好者,或是一个对联工作者,应该新声、古声都懂,哪怕是今后全部通行现代汉语了。

我们也要了解古韵,这是欣赏,学习,吸收,传承对联文化的需要!!!否则就不好说了。

其实这两套系统相差不是很大,约有300多个字,按照偏旁来记不是很难的,只需记几十个字就够了。

习惯用新声或古声创作对联都是可以的,不能把自己的用韵习惯作为标准去定是非,这样也不好。

既然我们有心要学习楹联创作,就应该花些时间,学习、了解一下古韵,是很有好处的。

俗话说得好:技(才)不压身。

在一生中,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也许是我们与平时自己看书学习的不同的一个方面。

有大家在一起讨论,效果会不一样的。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

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按旧韵,仍应属仄声。

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

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

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

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

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

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联语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

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

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语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

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

”“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 (关于平仄方面的书籍很多,如要进一步分辨清楚平仄,特别是入声字的熟练运用,都需要看专门的工具书,在此我推荐几本供大家选择:首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以及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册》,其次闭克朗先生的《入声》、周秉均先生的《古汉语纲要》也不错)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

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

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

”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

”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

古体诗的平仄是怎样安排的

汉字的四种声调,又分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

其中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通称平声。

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

而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通称仄声。

旧读入声的字也归入仄声。

仄是倾侧的意思,即不平。

字的平仄在诗句的安排中非常重要,凡是格律诗词都讲平仄。

古体诗对平仄的要求虽然不那么严格,但也要大体安排适当,才能使诗句的声调出现高低起伏,富有音乐性,使之琅琅上口。

平仄在格律诗中是怎样交错的呢?例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的第五、第六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其平仄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仄仄,仄仄后面跟平平,最后一个仄字。

而仄起句是仄仄后面跟平平,平平后面跟仄仄,最后一个平声字。

这就是平仄交替。

平仄简表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怎样区分诗词中的平仄?

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

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现代汉语来说,第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然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当中去了。

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

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

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困难的。

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在南方,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

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

因此,根据方言读音,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类比如表: 由此可见,“兵”字正是阴平声,“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以此类推。

当然这种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凡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一、二、三、四声的是不好套用这个公式,必须是方言。

2、凡方言中有入声字的均可用“兵、平”二字去套用这种公式。

3、凡方言中没有入声字的也是无法套用这种公式的。

4、凡套用这种公式时,对于送气与不送气的字可不必区分它,如“兵”字是不送气的读音“bīn”,而“平”字在普通话中则是送气的读音“píng”,可把它当作不送气的字音“bíng”来读。

这样则可排除在套用“兵、平、病、丙、并”这个公式时没有某一个字的障碍。

实际上,在普通话中象“平”字这一类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则读成不送气的字了。

也有一些字在普通话中是不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却又读成了送气的字,如“就、杰”等。

5、各地方言中的一些地区,如江西的修水、武宁、瑞昌、德安、永修一带,不仅有“阴、阳、上、去、入”五声,甚至还有六声,如:上表所述“衣、怡、易、以、意、一”等字,对此,我们且不必去管它是五声还是六声,反正与“兵、平”二字声调相同的字则为平声字,其后面所有的字均为仄声字。

...

诗词的平仄怎样理解

首先要了解字的平仄。

现代汉语中一二声的字都属于平声,三四声属于仄声,古时还有一部分入声字也属于仄声。

诗词的平仄总体原则是一句诗词中平仄要交替,读起来有顿挫。

上下句要平仄相对。

如,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古韵为仄声)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更详细的请查诗词的格律。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