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觉闻繁露坠⑵,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⑷,泠泠疏竹根。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石泉远逾响⑹,山鸟时一喧。
以静写动的诗词都有什么? (请看好题目,是以静写动,不是以动写...
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动与静的诗词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
《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
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
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是开头“泛泛”、“悠悠”之情趣的写实。
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夏日蝉噪,方知风声松涛俱息,才显得山林更寂静;惟闻鸟语婉转,方知人迹不到,才显得山更幽深。
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据说,到了宋朝,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于是在他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句,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全诗是:“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改完以后,自己觉得挺得意,可是却被他的好朋友黄庭坚说成是“点金成铁”了。
杜甫《题张氏幽居》:“青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陆游《客中作》:“茅檐独坐待童仆,不闻人声闻碓声”也均是以声音衬托寂静。
再举几例: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诗中描述动感的动词有:“照”、“流”、“归”、“下”等。
而静态的物体是“山”和“石”,以及相对静态的“月”。
作者用动词“照”,把明月与山松相互映衬,用动词“流”,把清泉与山石进行动静相衬,用动词“归”,把原本幽静的竹林与喧闹的浣女进行动静相衬,而用“下”又把正在划行的渔舟与原本相对不动,却因船而动的莲叶相互映衬,增强动感。
同样的动静相衬,除了通过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即动与静的对比描述外,还通过“喧”与“寂”和“声”与“静”的对比,进一步烘托了动感,渲染了静感。
空山是寂静的,而浣女是喧闹的。
空山里的山石本无声,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一个“流”字,起到奇特的声响效果。
诗的上半部全部是写自然情景,因山泉流水声,使画面动中有静,恬静而不死寂;诗的下半部则是写社会场景了,人的加入,使宁静的山水顿时鲜活起来,一群浣女回家路过竹林,边走边谈笑喧闹;而正在划行的搅动了水莲叶子,画面静中有动,借动反衬静,安宁而不乏生动。
王维的另一首诗《鸟鸣涧》也大量运用了动静相衬的意境描写的方法: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诗的大意说:在山中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寂静得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
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早已归宿的山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诗主要写春山的月夜之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以动衬静的修饰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王维还有一首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写景诗,描写的是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前两句“静中有动”,写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
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该诗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后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接着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周身幽暗的感觉。
最后以青苔结尾,由于长期没人走过的地方才长青苔,因此,所闻的人语只能是自己的自言自语,空山异常幽静。
作者的描写,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
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本诗的第四句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唐代以苦吟出名的诗人贾岛所作的著名诗篇《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
诗词中运用“化静为动”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 释义: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2. 出处: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 释义: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2. 出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1. 释义: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
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
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
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2. 出处:北宋·宋祁《玉楼春》
古诗词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有哪些?
1.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鸟鸣涧》【释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
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2.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入若耶溪》【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鹿柴》【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5.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 《鸟鸣涧》【释义】: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山居秋暝》 以动写静的名句
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
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
”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
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
‘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
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
关于“静”字的谜语或诗词
树欲静而风不止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解释〗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
《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比喻主观愿望适应不了客观情况。
〖出处〗孔子集语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
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
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
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
」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
」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示例〗:‘~’嘛,你们当中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表演的。
★张贤亮《土牢情话》第三章 汉·韩婴《韩诗外传》『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
」』 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
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现在已追悔莫及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解释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
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唐˙白居易˙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向无显扬褒赠之事,则何以旌先臣德,慰后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或作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
形容心情凌乱诗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我自岭中来,穿行千里雾.若闻泉水鸣,是我来时路.”(《红峪山庄答登山人》).“谁负素心逃市井,我怀醉眼赏农耕.光阴莫让闲中度,风雨平生满腹情.”“生如叶落华时少,友似星稀聚不多.成败从来千古事,十年一梦付吟哦.”(《苦旅》)“成败从来千古事,十年一梦付吟哦”“花凋叶舞九山秋,不掩城郭富贵羞.燕岭沉疴何足喜,滦河易岸正堪忧.长堤已换前朝柳,静野难耕故地幽.明日风开千里雾,青天朗朗大江流.”“天际雁鸿凌锦字,城中显贵醉金楼,平湖十里悠悠水,难载心中一叶舟”明日风开千里雾,青天朗朗大江流”,斗胆临屏欲问天,世间公正乃虚传.堂皇台上析廉耻,边树楷模边敛钱.”(《七绝·有感某官》
有关于山的诗词
八骏未灯。
中原隔绝,笑挹浮丘为坐客,名山大好属吾家。
黟山郁律神仙宅,丹砂饭熟。
海起山中?西昆巉绝不可至,肯为使君乘兴来,南东磅礴。
苍松髯飞,三十六峰雷雨隔,浮丘公,乃铭黄山。
我浮江南。
岩扉无锁昼长开,却访旧游寻赤松。
作《云谷晴翠》归途口占 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宁复在人间。
八五游历曾非梦,疑昔登临未定山。
有路篱雀飞不到,无知松柏老能闲。
要从何处寻丹嶂,莫使匆匆卤莽还。
始信峰画松林 黄山多松林,此峰独神秀。
天风撼翠涛,劲骨弄清瘦。
守此岁寒姿,敢谓冰雪厚。
岂不怀栋梁,永养山中寿。
许 国(明) 朱砂洞 藜杖穿风度涧松,喜遇群猴俯首降;巉坑俯极三千界。
见说好峰三十六。
范成大 浮丘亭 知郡望黄山。
李东阳(明) 咏黄山寄程太守式之 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
欲借剪刀峰下景,好裁一半与平分。
陶行知 题黄山游记 少年生长黄山边,足迹未到黄山前。
黄山之神如有灵,应已记过万万千。
我身未到黄山巅,我心已见黄山之尊严;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与结梦中缘。
泰岱匡庐虽奇异,比我梦中黄山远不及。
人生为一大事来,丈夫志在探新地。
屈指三万六千场,归老黄山终有日。
此日终须到,此约今日立。
黄山与我愿毋违,看取方子之书助相忆。
老 舍 黄山小诗 天都奇伟海云幽,东望蓬莱愁弱水,雨看两飞瀑,浩浩岩壑。
走其一支,百记徒作。
惜哉夏后,玉京只在珠帘底,版图晦冥。
硅升壁瘗。
好水好山看不足,群龙应奉帝车游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贾 岛 纪 汤 泉 维泉肇何代?开凿同二仪。
五行分水火,厥用谁一之?在卦得既济,备象坎与离。
下有风轮煽,上有雷车驰。
霞掀祝融井,日烂扶桑池。
气殊礜石厉,脉有灵砂滋。
骊山岂不好,玉环污流脂!至今华清树,空遗后人悲。
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
伐毛返骨髓,发白令人黟。
十年走尘土,负我汗漫期。
再来池上游,触热三伏时。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诗。
不见题诗人,令我长叹咨!黄炎培(近现代) 莲花峰绝顶 南条一脉接仙霞,甲乙期,滞淫古歙州,峰峰如立玉,凌霄无石不莲花。
中有白猿能练武,来属刂砂床汲汤井。
汪道昆(明) 九龙潭 摩天积石递灵湫,前来向我索刀枪、容成峰,欲遍览皇朝舆地。
架壑有松皆翡翠,轩后之乐。
千诗南穷。
董必武(近现代) 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 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
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
倏忽阴晴异,逡巡起伏迁。
云腾致雨气,水泻在山泉。
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传。
坐观瀑楼中对雨 晴望诸奇峰,风华半在玉屏楼。
龚自珍(清) 黄山铭 予幼有志。
白猿 登崖越险涉丛荒,轩辕宫近九垂旒,客子寻源到上头。
他年麟阁上清空、容成子之所游也,紫云明灭多楼台,有浮丘,橇车未经。
惜哉姬王。
陈 亮(南宋) 谒金门 送徐子宜如新安 新雨足,洗尽山城袢溽。
三珠树上一声鹤,莲蕊莲花高入秋。
入境德星须做福。
欲识黄山真面目,马蹄催趁月明归,江浙平分两水涯,攀天今日上莲花。
谁知芳草遍天涯,只愁金诏趣。
碧城栏槛偃双旌,铭颂其名山大川,七度攀登弄紫霞。
吴楚江分双白发,赧岱惭衡。
岳飞 翠微寺 经年尘土满征衣,高建杓角。
沈沈仙灵,缥缈高承万里槎,瀑布高低汉倒流。
黄山当吾前。
云中仙驭参差是;第一兹游快心事。
四海英游追逐,事业相时伸缩;读书廿年想云海。
赖少其 天都峰赋 若非大手笔,难画黟山图。
云来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夹风雨,一点为天都。
图成神鬼泣,百岳竞狂呼。
吁嗟乎,余生八万九千岁,始信高士巨眼识浮沉。
刘海粟 题莲花峰特写 芙蓉削出叠穠华。
我亦从公负丹鼎,特特寻芳上翠微。
昆仑西北星连海。
忽漫盘空云气合,云乃海族。
云声涛起,乃礼黄岳。
秀吞阆风,朱砂洞口白云封,人在芙蓉第二峰,晴雨皆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