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的诗歌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
源于昨天你们血与汗的奉献。
没有你们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安息吧,英雄。
心怀最深沉的崇敬,我们走进烈士陵园。
聆听那血染的碑文,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清明即将来临,我们来到烈士纪念碑前,
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安放着先烈的英灵。
烈士长存,丰碑永恒。
东风吹,松枝摆,少先队员扫墓来。
凝望烈士墓,烈士浩气依然在。
革命传家宝,一代传一代。
为了后方机关,为了几千老乡,
十三岁的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他的血染红了山岗,他的血染红了蓝天,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清明雨纷纷,白花祭亲人。
缅怀先烈英雄事,热泪盈眶祭英魂。
烈士业绩照千秋,星星火炬代代传。
生为炎黄子孙无比自豪,生为龙的传人无尚光荣。
我们是新世纪的缔造者,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
从小立下报国志向,当好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中华新篇章。
弘扬革命精神的词语和句子
时间如同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悠悠的岁月如流水远逝.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们?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从太平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疆场的大将,到抗日战争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的没有留下姓名,还有的没有墓场和石碑.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欧阳海……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着那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上不屈的中华魂!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想.“朝霞艳,国旗升,凝眸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浩浩中华魂,魂兮归来
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
有以下弘扬名族精神的诗歌1、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徐锡麟《出塞》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1、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1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屈原《国殇》1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岳飞《满江红·写怀》1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文天祥《扬子江》15、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6、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1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陆游《金错刀行》18、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19、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2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 屈原《国殇》2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夜泊水村》2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于谦《立春日感怀》2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 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2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屈原《国殇》2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26、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2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屈原《国殇》28、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29、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屈原《国殇》3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31、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32、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33、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 罗隐《西施》34、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35、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36、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
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诗歌或散文,适合集体朗诵
1.我爱我的祖国在世界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五千年文明是一首歌最强的音符是惊天呐喊追寻梦想弹奏出不懈开拓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美好的未来是一首歌动人的旋律是万家团圆华夏儿女歌唱起幸福生活月蒙蒙 风萧瑟你从历史的沧桑中匆匆走过雨茫茫 路坎坷岁月风霜带不走你复兴执着2. 中华吉祥长城万里 彩绸舞荡那是中华民族腾飞翱翔黄河滔滔 唢呐声响那是中华儿女心花怒放泰山巍峨 锣鼓咚呛那是中华民族崛起雄壮长江滚滚 纵情歌唱那是中华儿女欢聚一堂中华吉祥 天地喜洋洋一天更比一天好特色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吉祥 人心暖洋洋一年更比一年强构建和谐万众齐欢畅3. 民生丰碑谁曾拨开历史的迷茫谁曾改变世代的彷徨祖祖辈辈辛勤的种粮人谁见过四季不纳粮哦是谁编织过美丽的神话是散布儿歌的李闯王谁能实现远古的梦想谁能承诺千年的渴望社会主义幸运的种粮人实现了永远不纳粮哦是谁铸就了时代的丰碑是服务民生的共产党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诗歌或散文,下午政治课急用
弘扬民族精神诗歌 时间如同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
悠悠的岁月如流水远逝。
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们? 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
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
从太平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疆场的大将,到抗日战争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的没有留下姓名,还有的没有墓场和石碑。
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欧阳海……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着那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上不屈的中华魂!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想。
‘‘朝霞艳,国旗升,凝眸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浩浩中华魂,魂兮归来!采纳哦
关于革命先烈的古诗
只有关于革命先烈的现代诗,没有关于革命先烈的古诗,因为革命先烈是指近代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辈们,而古诗是指古代诗人的作品,那时候革命先烈还没诞生呢。
关于革命先烈的诗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陈然《梅岭三章》---------陈毅 〔一〕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弘扬凤凰精神的诗歌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鸾凤李商隐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凤伊梦昌(唐)好是山家凤,歌成非楚鸡。
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
竹实不得饱,桐孙何足栖。
岐阳今好去,律吕正凄凄。
凤凰台杜甫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凤归云滕潜(唐)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凤李峤(唐)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凤李商隐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仪凤杨嗣复(唐)八方该帝泽,威凤忽来宾。
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
低昂多异趣,饮啄迥无邻。
郊薮今翔集,河图意等伦。
闻韶知鼓舞,偶圣愿逡巡。
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
登凤凰台杨万里(宋)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凤求凰司马相如(西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求一篇革命文章,能弘扬革命精神的。
~1000字左右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历史也将证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还将继续激励中国青年坚定地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抚今追昔,共和国和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
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在为远 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
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
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
我要几首关于长征精神的诗词,诗歌,诗篇,是毛泽东写的,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该诗应该作于长征胜利结束之时。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又称大雪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五千米以上。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
发扬体育精神,弘扬爱国传统的诗歌
一滴滴汗水,飘洒在绿茵场上,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希望的乐章。
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伴随着你那深沉的眼光,画出美丽的弧线。
人生能有几回搏?千百双眼睛注视着你,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
致长跑运动员也许你心里忐忑不安,我们的心里早已热血沸腾。
昔日,长长的跑道上,留下了你深深的足迹。
抹不去你渗出的汗水,拉不动你沉重的双脚。
你为了班级,不在乎自己疲惫,不在乎泪水和汗水,因为你心里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为了班级,我能行。
致400米运动员面对的依然是蓝色的天空,依然是金色的阳光,依然是绿色的草地,依然是红色的跑道,依然是你, 勇敢的你,坚强的你。
不同的是,天空更加蔚蓝,阳光更加灿烂,草地更如翡翠一般,跑道更加的鲜艳,而你,定会更加的自信,你的成绩,必然更加辉煌。
悔的选择——致长跑运动员望着你赛场上愈渐沉重的步伐,曾用来鼓励你的豪言壮语,此刻变得那么脆弱无力。
于是我选择了沉默,在心底默默为你祝福。
对于同类不敢挑战的极限,为何你要攀登,义无反顾,明知这条路走的艰辛,为何你要执著?或许你是将勇气放上天平,另一边将托起整个大地,你可知道?你的无悔已载着你,抵达一座座典雅的里程碑,上面刻着青春的注释——无怨无悔
学习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的作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优秀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强大驱动力。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
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又一次面临挑战之际,掀起改革开放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我认为当代的革命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斗争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
进一步建设和弘扬革命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革命精神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革命精神融会古今,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整合。
如上所述,一部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的发展史证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
自强精神是一种具有强势张力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哲人通过观测宇宙的变动不居,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
自强,包含民族的自强和个人的自强两个层面。
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者,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
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
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
历代俊彦豪杰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情,力行"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坚忍精神。
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受腐刑之辱,仍发愤作《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大业。
其精神皆垂范后世。
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人民亲和共处所依凭的准则。
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认同。
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
易经中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强调一种"仁"的精神。
《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
什么是"仁"?"仁"就是爱人,与人友好相亲。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张问仁。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诸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墨子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则达到了极致。
墨家主张"兼爱",推崇一种"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和谐境界,此即"强不执弱,众不却寡,富不欺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孟子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是对仁爱精神更具深义的阐发。
概而言之,仁爱精神涵盖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个方面。
这样的仁爱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勤奋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创造财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
勤奋,是我们民族历来推重的美德之一。
我们民族的传统认为,勤奋包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和勤于劳作。
手不释卷,孜孜不倦,谓之勤学;霄衣旰食,励精图治,谓之勤政;胼手胝足,持业不辍,谓之勤劳。
勤奋,包含勤勉与奋发有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因素。
有志于奋发有为方能勤勉,非勤勉不能有所为。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业精于勤,荒于嬉"。
"书山有路勤为俓,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许多广为流传的古训俗谚,体现了我们民族所崇尚的勤奋精神。
自古以来,以勤奋精神立学、立言、立德和立业者恒河沙数。
悬梁刺股,苇编三绝,愚公移山,等等,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佳话传说。
正是这样的勤奋精神,激励着我们的民族世世代代奋斗不息。
探索精神是中华文明发展昌盛的强力推进器。
中国历代的哲人智士都把探索未知作为人生的重要目的。
这一探索指向宇宙法则和价值标准两个方面,即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强调通过格物致知以追求真理和追寻价值。
格物致知被认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因而,这样的探索被赋予崇高的意义。
故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屈原不畏"路漫漫",而"上下求索",虽九死不悔。
此外,这样的探索,不仅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包含了在自然科学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