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题解
这是一首邀朋友喝酒的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时年四十六,正在江州司马任上。刘十九大概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名字不详。很多选本认为是彭城人刘轲,据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考证,非也。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云:“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刘十九为河南登封县人。“十九”,是指排行。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绿蚁”,是指新酿的米酒,在未过滤时,酒液面上浮有一层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为“绿蚁”。“醅”,是指没有滤过的酒。
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天欲雪”,说明天气正当寒冷。此时,与朋友围炉对酒、促膝夜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讲究的是“兴”;酒中,又寄托着情。这两句正好道出酒中真趣,洋溢着美好人情。
“晚来”,就是晚上。“来”,是语助词。“雪”,即下雪,此处用作动词。“无”,是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否”、“么”。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价说:“末句之‘无’字,妙作问语;千载下,如闻声口也。”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这是一首乡土味醇浓的诗。诗的开头两句,写得很欢畅、豪爽,形象生动,意境丰美。接下去的两句,用叙述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总写一次惜别的热烈场面。最后两句,以设问的方式,由眼前景物,十分贴切而自然地抒发了离情别意的深切。这两句就地取譬,即景生情,不仅形象生动,构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余韵悠然。全诗语言清新流利,具有质朴的民歌风味,是李白诗中的名篇。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
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
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
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
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
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首边赛诗。此诗以边赛生活为体裁,但诗人对于所要表达的观点,却不是从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衬托显示出来。起句写饮酒,以夜光杯所盛之葡萄美酒。次句写正要开怀畅饮,可马上的琵琶已经弹起,催人上路了。先写美酒宝杯,次写欲饮不能尽兴,由平静中一下转入紧张激昴的气氛中去了。第三、四两句是征人的设想之词:虽然出发在即,我却依然开怀痛饮,醉卧沙场也许会引起人们的笑话,但是,自古以来,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呢?还有一几潜台词:那么未死之前,我为什么不能痛饮一下,这又有什么可笑的呢?这种感觉是很沉痛的,但诗人以豪迈的语言表达出来,显得主人翁旷达的胸怀。
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是以赋的形式乐景写哀,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但主题鲜明深刻,表现的是一种悲壮的豪迈。正如柳宗元所说的:“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此诗所写心情,正是如此,使读者对战争的残酷性的理解格外地沉重而深刻。诗人对战争的看法,也就通过其所写的将士们反对开边黩武这种比较隐蔽的心里状态而曲折地透露出来。
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
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我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
今天,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文学家。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文词清丽生动,意境简明爽朗。其诗在晚唐成就
较高。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2、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3、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4、遥指:指向远处。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山中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圆满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田南池)
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说明】 诗中写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清明节别人可以插柳赏花,踏青吃酒;他却兴味索然,清苦得象个野和尚,什么也没有。到了晚上从邻居处借来新火。燃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作者出身农家,幼年生活较苦,是饱尝过诗里的滋味的。【解释】 ①萧然--索然,形容乏味。②新火--古时习俗,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 称为“新火”。③晓--天亮。分--分配,给以。
与酒有关的诗词和赏析
自古以来,诗和酒就密不可分。
关于酒的诗句如浩瀚的大海,我今天就取冰山一角。
让爱好酒诗的人也来乐一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莫叫金酙空对月 花间一壶酒对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忘忧,唯有杜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酙空对月 将进酒,杯莫停 红酥手,黄藤酒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一醉解千愁 千杯遇知己 但愿长醉不复醒,酒入愁肠皆化泪 有酒平步上青天。
醉卧云端笑人间 举杯把盏笑明月 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颠, 狂饮琼浆数百钟 携手同游乐,名诗伴佳酿 醉舞长剑指空虚 寒光宝锋出乾坤,笑饮美酒舞东风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花开花落年复年,酒醒还犹存诗胆 宽心应是酒,遗兴莫过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古有太白酒,现沽杜康酿,非为贪口腹,实徒忘衣蟒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同消愁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带酒和月吞,高贤饮春秋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人人慢说酒消忧,我道翻为引恨由 但得酒中趣,何为醒者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残杯日月长,今宵酒味浓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借问红酒何处有,遥指杏花出墙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他日方才显身手,巾帼酒中显豪情 海天日暖鱼堪钓,潮浦船回酒可赊 傍水人家无十室,九凭舟楫作生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千里莺啼谁人听?千里酒杯绿映红, 颠倒醉眠三数日,人间百事不思量 如酒如诗景中映,一杯下肚解千愁 车旁侧挂一壸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长啸无人问,谁为举愁觞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绝代佳酿有佳人,幽居花兼在空谷。
千古情愁酒一壶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下马手捧饮君酒,问君醉意何所之 何当对面载酒来,点指共醉元宵节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月下俯饮一杯酒,屏前仰聆金玉章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宜言饮酒,与子皆老 浴兰酒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今遇酒仙女,伊人酒一方 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 男儿酌献女儿避, 酹酒烧钱灶君喜 屈子九歌品桂酒,瑶席玉瑱把琼芳 送君醉饱登天门, 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此江若变作春酒, 垒麹便筑糟丘台 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古有太白酒中仙,现沽杜康酿醉红颜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长啸无人问,谁为举愁觞? 醉翁之意不在酒 残杯日月长,今宵酒味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美人细意熨酒温,春天衣著为君舞 圣贤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酒有情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
城中酒垆千百家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倾家酿酒三千石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门庭成市开华宴,仙女饮樽醉广寒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枫色极天人共醉,林深香径月来寻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香花醉酒芳仍冽,香草留人意自闲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筵前花解语,未曾呼酒已销魂 味如甘露浆,挥弄滑且柔 飘飘酒中郎,文彩珊瑚女 世人解酒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品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香花醉酒芳仍冽;香草留人意自闲 游星戏斗弄日月,醉卧云端笑人间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 农歌早稻黄,太平村酒贱 招呼诗酒颠狂伴。
羽觞到手判无算 幽怀已被黄花乱。
怎有银蟾,故向佳人满 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 谢谢求采纳
描写喝酒的诗句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2、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
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
——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4、莫辞酒,此会固难同。
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
——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6、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7、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
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
——戴叔伦《劝陆三饮酒》8、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
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
——白居易《醉后》9、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10、劫灰飞尽 古今 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李贺《秦王饮酒》11、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韩偓《答友人见寄酒》12、离恨如旨酒, 古今 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贯休《古离别》13、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
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
——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14、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
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醁。
——崔国辅《对酒吟》15、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
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
——白居易《对酒自勉》16、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
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
——白居易《答劝酒》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18、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19、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20、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
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
——白居易《春尽劝客酒》21、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高骈《依韵奉酬李迪》22、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
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
——卢殷《长安亲故》23、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
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
——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24、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25、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苟鹤《白发吟》26、酒盏酌来须满满, 花枝 看即落纷纷。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白居易《花下自劝酒》27、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
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
——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28、把酒仰问天, 古今 谁不死。
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
——白居易《把酒》
哪位高手能给我辛弃疾饮酒词及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指演奏。
“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
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
“作”,作“如”解。
“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
“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
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简短赏析】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首句叙写了现实生活,“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
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以老的境况。
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
古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 这句话出自:唐朝的李商隐‘《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解释: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
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
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
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
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
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
”(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 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 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②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
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④ 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⑤ 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
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 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
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这是一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
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
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
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
“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
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
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
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
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
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
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句赏析
这是苏东坡写来怀念自己的弟弟苏辙的诗(当时他俩分隔异地),面对天空圆满的月亮,想到月圆可人不圆,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面感情逐步加深,最后豁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的全文如下: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经典诗词、美文摘抄(外加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
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总结前人研究. 《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
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 )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
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
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
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
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
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
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
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
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
「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
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
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
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
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
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
「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
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
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
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
古诗 赏析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 有误 的一项是(2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
D试题解析:D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是错误的。
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表明一种与大自然浑然相融的醉意,而且还应有这样的两层含意:一层是,当他欲说出这诗境中感悟的“真意”时,却发现根本无法言说,寻找不到用以来表达的语言;另一层则稍隐些,就是说他既已得到了其中的“真意”,实际上已无须言说。
对于诗歌鉴赏,首先是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等,然后才能准确把握鉴赏。
考查炼字题型要从结构、内容、主旨三点回答。
因为这个字一定是有特殊意义或者语言方面具有特殊处,能够反映诗歌内容,主旨,或者是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字。
所以面对这种题型,我们一定要从结构、内容、主旨、情感方面,联系诗歌背景进行分析。
《唐多令》刘过词的赏析
唐多令(南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②。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
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赏析一】此词为重访南楼,感旧伤怀之作,是刘过词集中不多见的清逸蕴藉之作。
上片写重过南楼。
“芦叶”二句勾描了江边秋色凄清之景。
“芦苇”意象渲染了一种迷潆、黯淡、凄清、衰瑟的氛围,而芦苇败叶落满沙洲,更增添了寥落感,为词人重访南楼营造了富有悲剧色彩的特定基调。
“二十年”句,以叙述方式暗寓今昔感怀与时世沧桑之叹:恢复无望、国势濒危、故友云散、功名空许。
“柳下”三句进一步点出系舟柳下只是仓促路过,既不得久驻,也不能登楼,更可惜再过几天便是中秋佳节,正是亲友团聚,登楼赏月的好时节,而今行色匆遽,望楼兴叹,欲重温昔游景况亦不可得,实在遗憾之至!下片抒情感怀。
南宋国势衰危,目望安定楼,而心忧国之危迫的新愁旧愁,与上片“二十年”相映,实乃愁上添愁。
“欲买”三句以“欲”字顿转,生发出欲与故人重温游乐的期望,以弥补“重过南楼”的遗憾。
然而,“终不似”又对此期望做了否定,佳节美酒易得,少年豪兴难再。
在一个否定式的论断下,全词划上了一个沉痛的句号。
【赏析二】这是一首名作,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
”工在哪里?此写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
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
畅达流利而熟练的文辞描写,和谐工整而圆滑的韵律,都好似在这酒酣耳热纵情声色的场面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太自然的笑容。
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不可胜数莫可排遣。
面对大江东去黄鹄断矶竟无豪情可抒!表中郎谓,“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读此《唐多令》应该补充一句:“真则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读谁相信这是大声镗鞳的豪放词人刘过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写出又一个具有个性独创性的刘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这新境界的创造上。
论者多说此词暗寓家国之愁,确。
怎么见得?请看此词从头到尾在描写缺憾和不满足:“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山头,所见只是芦叶汀洲、寒沙浅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见,无奈与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稳,中秋将到未到;黄鹤矶断,故人不见;江山未改,尽是新愁;欲纵情声色诗酒,已无少年豪兴……。
恢复无望,国家将亡的巨大哀感遍布华林,不祥的浓云压城城欲摧。
这一灰冷色调的武昌蛇山巅野望抒怀,真使人肝肠寸断,不寒而栗。
韩昌黎云,“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音易好。
”其实,忧郁之情,达之深而近真亦属不易。
如果过于外露倾泻,泪竭声嘶,反属不美,故词写悲剧亦不可无含蓄,一发不可收形成惨局。
此《唐多令》,于含蓄中有深致,于虚处见真事、真意、真景、真情。
情之深犹水之深,长江大河,水深难测,万里奔流,转无声息。
吾知此词何以不刻画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段略用傅庚生先生意)武昌为当时抗金前线,了解这,对词中外松内紧和异常沉郁的气氛当更有所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