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燕子矶”的诗词有哪些?

时间:2020-08-12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1、《燕子矶》

顾源.明代

沃野盘灵阜,鸿蒙巨壑吞。

浅沙披月蚌,高浪出风豚。

翠木栖晴霭,苍崖射晓暾。

吾将谢尘网,浩荡抚渔。

2、《燕子矶》

施闰章.清代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

向夕未知还。

3、《燕子矶》

盛时泰.明代

渺渺寒潮带石矶,潮声山色两相依。

阴云翻浪明秋日,霞气蒸林生晚霏。

巴蜀船从巫峡下,荆吴人自海门归。

听歌酌酒银河曙,坐见高天一雁飞。

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位于南京市主城区北郊观音门外,长江三大名矶之一,是岩山东北的一支。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古代是重要渡口。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乾隆帝在此书有“燕子矶”碑。“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燕子矶附近有弘济寺、观音阁等建筑。岩山有12洞,为江水冲击而成,大多是悬崖绝壁。其中以三台洞最为深广曲深。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由燕子矶登陆,直逼南京;二战时,日寇在此江滩处集中屠杀南京同胞数万人。

燕子矶古文翻译

清朝王士禛的《登燕子矶记》南京自古就是都城,名山大川在疆域之内的有几十座,燕子矶却因为一块拳头大的石头而闻名。

燕子矶岩在观音门东北,三面靠着大江,石壁陡削,岩石险峻,石柱林立。

观音山曲折绵延几十里,东面与长山相连,到这里忽然突起了一座山峰,孤峰秀丽润泽,旁边没有附着的山,傲视群山,高耸不甘居下。

长江从西面滚滚而来,燕子矶正处在吴的上游和越的下游,处在浩渺汹涌的波涛中,就象砥柱山,屹立在激流中。

西面是鄱阳湖中的大孤山和小孤山,东面是润州的金山和焦山,而燕子矶处于金陵上游,因此尤为著名。

矶岩上有寺,是祭祀汉寿亭侯关羽的。

向西去有个亭子,亭壁的石头上刻着“天空海阔”四个大字,极其矫健又极其粗壮,是明朝大司马湛若水字元明书写的。

湛公曾任南京国子祭酒,又历任南京吏部、礼部、兵部尚书。

湛公崛起于岭南,是广东增城人,跟从白沙县的陈章甫学到了禅学之宗,与王阳明的学说争高低,天下人称他甘泉先生。

关羽祠里有南亭三间,壁上题的字,丛芜杂乱无法认读。

只有杨继盛(号椒山先生)的四首绝句,与文彭(字寿承,文征明长子)写的《关祠颂》刻在同一块石头上,其中一首是:“皪皪清光上下通,风雪只在半天中。

太虚云外依然静,谁道阴晴便不同。

”读了这首诗,就能知道杨先生的学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了。

转向东去,沿台阶登上最高顶。

一座亭子象鸟的翅膀展开一样,广阔远眺千里。

长江、远山、白云、人物,城楼、女墙、烟火,船帆、沙洲,分明可数,献奇争媚于眼前。

西北方的烟雾迷茫之中,一座高塔挺然而出,矗立在江边,那里是浦口的晋王山。

山因隋炀帝而得名杨广称帝前,曾渡江灭陈,被封为晋王。

向东眺望京江也叫扬子江,因经过京口而得名,向西上溯南京,从东吴孙权大帝开国直到南朝梁、陈,凭吊六朝,兴亡不过一瞬。

吟诵刘禹锡(字梦得)“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句,怅然失意了很长时间。

当时,落日的余辉横洒在江面,映着江边十几棵乌桕树,红色和黄色相错杂。

北风飒飒地刮着,树叶纷纷下落,与晚潮的响声相应答。

悲伤、颤栗,凉风侵骨,决不能在此久留。

在亭壁上题了两首诗,就赶快回来了。

时值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二十一日。

燕子矶朱元璋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诗的第一句:“燕子矶兮一秤砣,”——燕子矶啊,(你就像)一个大秤砣;诗的第二句:“长虹作杆又如何?”——(我让天空的)长虹作秤杆行不行呢?诗的第三句:“天边弯月是挂钩,”——(我再让)天边的弯月作秤钩(好不好!)诗的第四句:“称我江山有几多。

”——称一下我的山河大地(到底)有多重啊!全诗即为:燕子矶啊,我要拿你当做一个硕大的秤砣,用天上长虹作秤杆,弯月作秤钩,就能称出我华夏民族大好江山的分量到底又多重!

关于“燕子矶”的诗词有哪些?

燕子矶兮一秤坨, 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 称我江山有几...

朱元璋题《咏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多次微服外出巡视。

这日在金陵(南京)郊外遇参加进士考试的众举子候船。

此处景色十分壮观,万里长江波涛翻滚,雄伟的钟山虎踞龙盘。

有一举子遥望远处秀丽的燕子矶,脱口吟道:"燕子矶兮一秤陀,"众举子一致称赞:" 好一个气势磅礴的起句!只此一句足见你胸襟之博大了。

"朱元璋听了却冷笑一声。

有人忙上前指责:"先生为何发笑?"朱元璋道:"此句气魄虽大,只恐难以为继。

"的确,以偌大的燕子矶为秤陀,又拿什么喻秤杆、秤钩呢?良久无人为继,朱元章见状大笑,说:"待我试续一下。

"当即吟道:"燕子矶兮一秤陀,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续得巧妙,解得深邃,尤把江山称为己物,出语更是不凡。

众举子暗自佩服,却不知续者乃是当朝皇帝。

...

关于王侯的诗词

大风歌作者: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观沧海_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西楚霸王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

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

倘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刘邦几为其所掳。

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

最后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兵少粮尽,自知败局已定。

夜饮帐中,面对美人虞姬,宝马乌骓,乃慷慨悲歌。

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穷途末路的悲慨。

全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他心爱的美人虞姬持剑起舞,其间举剑自刎,由此还演绎出中国历史上至美爱情的千古绝唱。

而这首《垓下歌》,则历代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称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

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

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

全诗仅三句,首句起兴,展现群雄相争中的风云变幻,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平定天下、开创大汉基业、荣登帝座威加海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气势雄浑,气魄浩荡,千古传颂。

《大风歌》对后世影响很大。

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荣归故里之际,往往效法汉高祖,大摆筵席,宴请故旧亲友。

有些君主也吟诗作赋,以《大风歌》来比附自己的豪迈情怀,讴歌自己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

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阵阵秋风下白云纷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

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

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

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

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

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

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

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龟虽寿》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一首感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青青子衿,悠悠...

朱元璋所作的带有“黄巢”的诗句有哪些?

朱元璋并未作带有“黄巢”的诗句。

唯一与“黄巢”有关的是参考了黄巢的《不第后咏菊》而作的诗《咏菊》。

《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赏析《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

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朱元璋大明太祖高皇帝,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

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

《咏菊》赏析《咏菊》无一不展现朱元璋一统天下的豪志状语,正所谓,说出来的话和本人的性格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正如朱元璋那一句“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这样一句简直是脍炙人口,直接表明了他将来要穿上黄袍君临天下俯瞰世间万物,其中的霸气也是无人能及的;朱元璋性格本就刚硬,做事妥当,那内心的一统天下之豪情简直是如决堤的洪水般一涌而出。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73146.aspx

朱元璋《大军贴》写的什么意思

《大军帖》是朱元璋写给部将的一封信。

从内容分析,此时朱氏已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战事频仍。

大军所过之处,收降元朝官员甚多,就如何妥善处置告喻部下。

信文明白晓畅,对研究明初军事形势和政治方略颇有参考价值。

幅未有“朱”字花押。

此帖行笔自然流畅,仪态生动,风神独具特色。

如康有为《广艺舟双辑。

行草第二十五》所评:“明太祖书雄强无敌”。

惟笔画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自古“悲愤出诗人,乱世出英雄”。

生于濠州钟离(今属安徽凤阳)的农民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丧失父母后入寺为僧,青年时代参加红巾军抗元并改名元璋,受郭子兴赏识而获得重用。

有勇有谋的朱元璋经过10余年东征西战,在群雄逐鹿中最终胜出,1368年(洪武元年)奠都南京,中国社会进入大明时代。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努力发展生产,注重文教事业,加强中央集权制建设,严惩贪赃枉法,国家实力迅速增长,开创了史上所谓的“洪武之治”。

尽管朱元璋早年家贫受苦,未能受到良好教育,但出家后接受过佛家文化熏陶。

朱元璋能写诗文,所作不乏雄莽豪放气势。

像“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咏菊》)、“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咏燕子矶》)等均为不少人耳熟能详。

朱元璋亦能书法,尤以行体、草书见长,还能榜书。

明代朱谋垔《续书史会要》评价:“(明)太祖神明天纵,默契书法,御书‘第一山’三大字于凤阳龙兴寺,妙入神品。

”晚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亦称:“明太祖书雄强无敌”。

但客观来看其艺术成就并不太高。

这幅纸本行书墨迹《大军帖》,就是他在元末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二月写给北伐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的手令,是其存世不多的代表作之一。

该帖具体释文如下:“大军自下山东,所过去处,得到迤北省院官员甚多。

吾见二将军留此等于军中,甚是忧虑。

恐大军下营及行兵,此等杂于军队中,忽白日遇敌不便,夜间遇偷寨者亦不便。

况各各皆系省院大衙门,难以姑假补之。

亲笔至日,但得有椎柄之官员,无分星夜发来布列于南方观玩城池,使伏其心,然后用之,决无患已。

如济宁陈平章、卢平章等家小,东平马德家小,尽数发来。

至京之后,安下稳当。

却遣家人一名,前赴彼旧官去处言,信人心可动。

朱(系其“朱”字花押)。

”该手迹上另钤有“永瑢”、“张珩审定真迹”等五方鉴藏印。

这件书法笔墨遒劲有力,率真流畅,字体深沉,章法不囿陈规。

整幅手迹字体挺拔,生动自然,充溢着个人心性,不乏王者之气与风采魅力。

通过朱元璋的传世诗作及书法墨迹可见,这些诗文书法皆如其人,大多富有帝王气魄。

其实他并非像世上有人认为的那样,乃胸无点墨的一介武夫或草莽英雄。

治国安邦,没有文化那是万万不能的!

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有哪些,文化草根也能做好诗

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有哪些?文化草根偶然也能做好诗,一些流传千古的霸气诗词,你可能想不到其作者并不是大文豪,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化界的一个草根。

比如说刘邦、朱元璋……。

这些文化草根们办的大事人所尽知,就算是在文人墨客驰骋的诗词领域,文化草根们也是出手不凡,脱口而出,自然而成,出乎本真,其所吟之诗词掷地有声,虎虎有生气,堪称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

1、刘邦的《大风歌》大家耳熟能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流传千古,深圳80后走四方论坛认为堪称千古绝唱。

而刘邦本人,正是一个文化草根。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骁勇善战的刘邦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将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的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

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几天。

有一天酒酣之后,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出了这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后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流传至今2000年。

2、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文化草根,他在戎马生涯中屡有佳作出现。

比如吟南京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为秤钩,秤我江山有几多。

如此霸气豪迈且极富想象力的随口之作,足令天下所有诗词都黯然失色。

除此之外,朱元璋所作的诗句还有:“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

明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还有一首诗,更是胸藏宇宙吞吐日月:“天作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通宵不敢长伸腿,恐将江山一脚穿。

”可算是文化草根所作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

3、南北朝梁代曹景宗为人争强好胜,看书写字,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从不去问别人,全是自己望文生义,自己创造新字,即使是在公卿面前也从不谦虚恭让。

尽管识字很少,文化草根曹景宗平时却喜欢作诗。

有一次,曹景宗征伐得胜而归后,武帝在华光殿设宴慰劳众军。

宴会上武帝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曹景宗等了半晌,沈约也没有给他赋韵,曹景宗脸色不平,于是深圳80后打工网向武帝请求赋诗,武帝说:“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

这时曹景宗已醉,坚持请求要赋诗,武帝只好让沈约给他赋韵,这时韵已赋尽,只剩下“竞”和“病”两个字。

曹景宗听了二话不说,拿起笔来,一气呵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寥寥数语,把打仗前大家对他的担心与得胜后的夹道欢迎十分艺术地勾勒出来了。

并与长于作战的霍去病相提并论,英雄霸气和豪迈充溢诗作。

武帝听后,惊叹不已,大文豪沈约和朝中贤臣听后,也称叹竟日。

4、北齐的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是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名将。

战场上,他观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断出敌军的远近;他望一望飞尘,就大致知道敌军骑兵、步兵的多少。

就是这位目不识丁的文化草根居然成为诗人,他初学诗时,不知从何入手,有人教他只要四面平正即可。

后来他刻苦学习民歌和作诗,终于写出《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这首诗粗犷豪迈,很有气势。

5、宋初将领曹翰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数年未得升迁,依然原地踏步。

一日,御宴赋诗,曹翰因是武人未得参与其事,于是,写了一首七律,径自送给了宋太宗。

诗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这首诗写得充满阳刚之气,句式整饬,抚今思昔,涌动心中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宋太宗看了诗句之后,80后走四方论坛恻然心动,于是曹翰“骤迁数级”。

6、清代陕甘总督杨遇春,善打硬仗,多次平叛,镇驭边疆有方。

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作战勇敢,且喜欢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临战常顶石冒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有“福将”之称。

有一天杨遇春游卧佛寺,口占一绝: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冷门霸气古诗词

黄巢: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刘邦: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朱元璋: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无题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咏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无题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望西南隐隐神坛, 独跨征车,信步登山。

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

一尘不染,浮生九还, 客中有僧舍三间, 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

拂晓行军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无题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鸡叫 一叫一勾勾, 两叫两勾勾, 三叫日出满天红, 驱散残星月朦胧。

骂文士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毛泽东诗词: 七古·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

有关南京的诗词

1、《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译文: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2、《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代: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3、《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代: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译文: 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低垂,水摇空城,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

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自相接者,亦已稀也。

惟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诗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4、《金陵三首.其二》 唐代: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译文: 金陵地势雄壮,江水空摇,高墙巍峨不动。

东晋在这里建都,百万富豪纷纷在这里夹道修建高楼。

东晋终于灭亡,宫殿被荒草湮灭。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视着曾经繁华的江洲。

5、《念奴娇·石头城》 清代:郑燮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译文: 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

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

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

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

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

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秤棋是什么地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一曲白居易的《忆江南》,如诗如画,宛若梦境。

江南到底在哪里?近来,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所引发的江南地理话题大讨论,在网络里引得无数争议与评论。

其中,尤以“南京到底是不是江南?”所带来的话题更为争议。

南京,到底算不算江南?作为南京人,对此的回答当然是无疑的。

南京当然是江南,并且,南京在江南文化中的地位是无可争议、无可取代的。

江南究竟指什么,至少是个文化地理概念,毕竟文化的东西才是植根于人们内心的。

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南京永远是属于江南的,这一点历朝历代描写南京的古诗词都可以为证。

南齐著名诗人谢眺的入朝曲中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句,句中的“江南”就是指“金陵”,也就是南京。

晚唐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描写南京典型的江南景色。

南唐韩熙载《感怀诗二首》之一:“我本江北人,去做江南客,还至江北时,举目无相识。

清风吹我寒,明月为谁白,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诗中的江南也就是金陵(南京)。

宋张耒《怀金陵》: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诗中的江南第一洲,也是指南京。

文天祥《金陵驿》中也有“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诗中的“江南”即指金陵(南京)。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其中出现江南一词,建康也是指南京。

清代纳兰性德《梦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渡,翠华争拥六龙看。

雄丽却高寒。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

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

风景忆当年。

”词中的“江南”就是指“金陵”。

为什么到今天会有人质疑南京的江南属性呢?这和南京历史上一次次大起大落是分不开的。

第一次就是永嘉南渡(西晋末年)。

当时在南京甚至发生了该说吴语还是中原官话的争论,最终吴语受到打压。

到了北宋,南京再次成为纯粹的江南城市。

但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王朝后,将南京城内和江南地区的土著家族外迁,大量江淮家族涌入。

南京江南文化特色再次受到江淮文化的削弱。

而徽皖文化的特色加强了。

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蒋介石都是南方人,尤其是以蒋介石为首的江浙势力在南京相当兴盛,南京城的江南文化氛围很浓。

民国以来的江南特色是保留着的。

所以无论是远古还是近现代,只要不做首都,南京都是一个江南城市。

今天,南京的建筑、饮食习惯、艺术氛围、甚至学人治学风格都有着江南风度。

南京的任何一样东西拿到济南、拿到郑州、甚至拿到合肥,你都会一眼看出这是江南。

事实上,中国很少有城市像南京这样充满着悲情,一次次崛起一次次又被抹平。

这种独特的经历让南京的性格中充满了低调和不张扬。

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对南京是不是江南充满疑惑的原因吧。

作为南京本土的著名作家,先锋派代表作家叶兆言被公认为也是最适合的秦淮文化的代言人,他的笔下有着浓厚的南京情结。

叶兆言表示,南京当然是江南。

真正的江南很简单,按照唐宋时候的划分,长江以南分有东西路,即江南东、江南西,江南西路就是今天的皖南和江西,在习惯上早已经不被人称为江南了。

剩下的长江以南(东路)地区,也就是过去所说的江东,才是真正地理意义上的江南。

毫无疑问南京应该属于这个范围。

不过现在大多数人提到的江南,还有更小的概念,从理论上即为吴越方言区,从经济上说是泛太湖地区。

问一个上海人,或者问一个苏州人,他们都会这么理解,在这个观点基础上,上海人认为南京不属于江南,很常见。

其实过去南京地区说话的方言,应该和苏南一样的,都属于吴方言,但是后来却翘着舌头学习北方官话,这是因为历史上,吴方言被视为夷蛮语言,北方的文化才是正统和先进的。

但发展到后来,北方的经济却要远远落后于吴语地区。

这是历史始料不及的。

对南京人,是不是江南其实并没有太大所谓,南京按照现在的区划是江苏省会所在地,但传统意义上,江苏省会并不是南京而是苏州。

从清代设立两江总督应该能看出来,南京的辖区更大,包括两江(江苏、安徽以及江西地区),如果再说大一些,南京在传统上就是中国文化副中心,是整个南方的首善之地。

吴语地区的苏南只是一个小概念。

江南的评判标准有很多,主要是看由谁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江南。

比如在唐诗中,南京一定是江南最重要的地区。

这一点是公认的、无法抹煞的。

南京在整个江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无法撼动。

《中国国家地理》(CNG)执行总编单之蔷同样表示,南京显然和江南是不可分割的,但却是一个屡屡受北方影响尤其是政治上的影响十分深远的城市,江南的特征还不算特别明显。

但是江南某些特质,比如说纸醉金迷、比如说偏安一隅、比如说经济繁华、文学优美方面,南京却又十分突出,这不能不让各路专家有所争论。

不过对于“江南”这个概念,单之蔷自己也有不同于专家的理解,他认为,“江南”从某种...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