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游遍州,人心怎比水长流。
都说桃园三结义,哪个相交到白头。
单五哥临死说的
乐府诗集的简介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
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
编者郭茂倩。
南宋初期人。
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
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
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
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
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
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
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
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
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
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
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
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
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
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
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
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
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
书中这些说明征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
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
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
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
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
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
至于隋唐以后,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最早: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诗歌发展《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现代诗。
不懂可以追问。
饮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些是最著名的,其余自己搜。
杨玉环简介?
俗称肥美人。
杨贵妃(开元七年六月初一-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五)(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名玉环[来源请求],号太真[1]。
是唐玄宗之宠妃,身材丰满,肤如凝脂,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
杨玉环出生於蜀州(今四川灌县),长於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一说为容州,即今广西玉林市容县[2]),祖籍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阌乡)[3],另一说为陕西华阴[4] 隋朝皇室后裔,父亲是蜀州的司户杨玄琰。
她10岁时丧父,被叔父杨玄璬收养,16岁时(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3年)嫁给玄宗之子寿王李瑁(武惠妃子)。
后来,宦官高力士有一次把杨玉环带入温泉宫,碰见了玄宗,玄宗对她一见钟情,但因份属翁媳,为掩人耳目,玄宗先安排她出家为道姑,号太真,在太真宫修行。
天宝四年七月(公元745年)李瑁新娶韦氏。
一个月后杨氏还俗,并册封为贵妃[5]。
此时杨玉环27岁,而唐玄宗已61岁了。
宫中呼为「娘子」,杨贵妃受到的礼数实际上等同於皇后。
杨贵妃备受宠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获授官爵或赏赐: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
其堂兄杨国忠为人好赌,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
唐玄宗此后愈加沉溺於酒色,政治上更加腐败。
杨氏家族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使朝野均对他们充满了巨大的怨恨。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
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随驾禁军将校一致要求处死杨贵妃和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杨玉环,无奈禁军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
接受高力士的劝言后,唐玄宗为求自保,不得已赐死杨贵妃。
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自缢在佛堂的梨树下[6],时年38岁,而杨国忠则死於乱兵刀刃之下。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尸体,但未寻得。
唐朝崇尚女性肥胖,杨玉环身体丰满,有成语「燕瘦环肥」。
但因后世的审美观变为纤瘦,而其形象也变成纤瘦女性,所有戏曲、画像、以至影视都被改变,是为不实。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三国演义的简介,尽量详细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2. 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
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
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诗词格律的起源介绍
平常我们所说的诗词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近体诗的格律二、词的格律三、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格律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绝句。
由此,就把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
而在隋唐时候,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中原,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燕乐,配合燕乐演唱的词则称为曲子词,或者直接叫曲子。
曲子词是配乐演唱的,一开始并不太讲每一个字的平仄调配,但后来随着文人的介入,他们把写惯了的近体诗的格律引入到词中去,于是就有了小令词的格律。
后来,又有懂得音乐的文人,按照曲子的旋律,选择与之相配合的字,后代文人不懂音乐,或者乐谱失传,只能根据古代这些懂音乐的词人所写的词的平仄,按照平仄来写词,这就是长调词格律的来源。
后人为了便于填词,依照古代名作排比归纳,编辑成工具书,叫作词谱。
常用的词谱类书籍有清代万树所编的《词律》、舒梦兰所编的《白香词谱》、王奕清编的《钦定词谱》等。
比较实用的是现代词学家龙榆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
近体诗格律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体诗格律来源于佛经翻译文学里的偈颂体式,梅祖麟、梅维恒两位教授在《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498-509页有详细的论述。
近体诗产生以前,古体诗的写法比较自由,除了要求押韵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要求。
但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在写法上就要刻意避免近体诗的句法,这也可以说是古体诗的格律了。
莎士比亚作品简介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mulu/history.html 可选择 《诚实》 《小王子》 《变形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外国微型小说选》 《牧童与牧女》 《傲慢与偏见》 《伊豆的舞女》 《飞鸟集》(泰戈尔) 《屠格涅夫散文诗集--爱之路》 《尤利西斯》 《理智与情感》 《十日谈》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麦田里的守望者》 《双城记》 《一千零一夜》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 《社会契约论》 《1984》 《飘》 《红与黑》 《鲁滨孙漂流记》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格林童话 《牛虻》 《小妇人》 《汤姆·索亚历险记》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简·爱》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三剑客》 《悲惨世界》 《红字》 《我与拿破仑》 《青年近卫军》 《茶花女》 《唐吉诃德》 《白痴》 《法国中尉的女人》 《希腊神话故事》 《忏悔录》 《没有水,没有月亮》 《生存智慧》 《智慧奥秘》 《第二十二条军规》 《王尔德童话》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木偶奇遇记》 《情书》 《等你说爱我》 《为了告别的聚会》 《绿野仙踪》 《失去的莱松岛》 《真爱的风采》 《四月,四月杪》 《九三年》 《日本民间童话故事集》 《呼啸山庄》 《蜜蜂公主》 《喧哗与骚动》 《苹果树》 《茵梦湖》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褴褛时代》 《不在案的记录》 《侯爵夫人》 《一女侍》 《营救总统私生女》 《天才》 《男人这东西》 《战争与和平》 《米佳之恋》 《危险遗产》 《董贝父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战争新娘》 《狂野的爱》 《蕾蒙娜》 《神秘的女仆》 《一岁的小鹿》 《马丁·伊甸》 《还乡》 《约翰·克里斯朵夫》 《苦行记》 《怎么办?》 《雾都孤儿》 《远大前程》 《热爱生命》 《奥德利夫人的秘密》 《海蒂》 《魔沼》 《红头发安妮》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法国浪漫小说三名篇 《梅菲斯特升官记》 《宝岛》 《斯巴达克思》 《伊利亚特》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 《巴济里奥表兄》 《无名的裘德》 《最后的莫希干人》 《庭长夫人》 《天真时代》 《患难与忠诚》 《惊婚记》 《碧血黄沙》 《刀锋》 《笑面人》 名家作品集: 莎士比亚作品集 大江健三郎作品选 果戈理小说选 高尔基作品选 梅里美作品集 巴尔扎克作品选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 普列姆昌德作品集 尼采作品选集 艾特玛托夫小说选 米·布尔加科夫作品集 伊迪丝·华顿作品集 斯蒂芬·金作品集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斯·茨威格作品集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莫泊桑作品选 契诃夫小说选 施笃姆小说选 屠格涅夫作品集 菲茨杰拉德作品集 卡夫卡作品集 卡尔·麦世界探险小说 曹雪芹 《红楼梦》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施耐庵 《水浒传》 笑笑生 《金瓶梅》 不 详 《搜神后记》 陈仲琳 《封神演义》 凌蒙初 《初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内 详 《欢喜冤家》 刘 鹗 《老残游记》 沈三白 《浮生六记》 刘 鹗 《老残游记续集》 李汝珍 《镜花缘》 冯梦龙 《情史》 罗贯中 《三遂平妖传》 吴敬梓 《儒林外史》 文 康 《儿女英雄传》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黄南丁 《杨乃武与小白菜》 不 详 《祁生天缘奇遇》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冷 佛 《春阿氏谋夫案》 内 详 《比目鱼》 干 宝 《搜神记》 不 详 《韩诗外传》 佚 名 《杨家将》 佚 名 《列女传》 石玉昆 《三侠五义》 内 详 《张文祥刺马案》 佚 名 《说唐》 刘 基 《百战奇略》 曾 朴 《孽海花》 罗贯中 《粉妆楼》 冯梦龙 《喻世明言》 氛盼某 《游仙窟》 蒋 防 《霍小玉传》 冯梦龙 《醒世恒言》 冯梦龙 《警世通言》 魏秀仁 《花月痕》 苏 庵 《归莲梦》 陈治平 《新编绘图今古奇观》 佚 名 《狄公案》 内 详 《风月梦》 董说等 《西游记补》 吴趼人 《九命奇冤》 吴元泰 《东游记》 吴趼人 《恨海》 佚 名 《说呼全传》 白云道人 《赛花铃》 罗贯中 《平山冷燕》 徐枕亚 《玉梨魂》 内 详 《风流悟》 佚 名 《青楼梦》 内 详 《狐狸缘全传》 内 详 《情梦柝》 墨憨斋 《醒名花》 内 详 《女娲石》 烟霞主人 《幻中游》 佚 名 《明珠缘》 寄生氏 《五美缘》 丁耀亢 《续金瓶梅》 佚 名 《乾隆下江南》 吴 璿 《飞龙全传》 褚人获 《隋唐演义》 毛泽东诗词 唐诗三百首 宋诗一百首 曹操诗全集 李煜词全集 纳兰性德词 唐宋词简释 屈原·离骚 屈原·九歌 李白诗全集 白居易诗集 李商隐诗选 欧阳修词选 杜甫诗全集 《秋瑾诗钞》 刘鼎词全集 韦应物诗集 辛弃疾词选 柳永词全集 张九龄诗集 薛涛诗集 崔颢诗集 陈子昂诗集 杜牧诗集 吴伟业诗选 杜审言诗集 晏 殊词选 卢照邻诗集 陆 游词集 马致远元曲集 晏几道词选 苏武李陵诗集 驾知章诗集 范仲淹词集 常 建诗集 李清照词集 杨 炯诗集 苏 轼词选 王 勃诗集 王安石词集 王 维诗集 古诗十九首 曹 组词集 刘禹锡词集 张可九元曲集 朱敦儒词集 孟浩然诗集 白朴元曲集 郑板桥词集 史达祖词集 范成大词集 冯延己词集 革命烈士诗抄 《道德经》 《论语》 《孟子》 《老子》 《鬼谷子》 《庄子》 《孝经》 《中庸》 《大学》 《棋经》 《易经》 《公孙龙子》 《世说新语》 《周礼》 《刘向新序》 《刘向说苑》 《盐铁论》 《颜氏家训》 《史记》 《金刚经》 《传习录》 《三十六计》
隋唐时代和安徽有关的诗人,(包括安徽籍和经过安徽的,最后有简介...
1、李绅(772-846):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2、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
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
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
官至监察御史。
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
3、张 籍 (772~830) 字文昌,世称张司业、张水部。
唐和州(含和县乌江镇)人。
12岁至河北漳溪求学。
贞元十三年(797),在汴州由孟郊荐举,拜识韩愈。
十五年,在长安登进 士第,后历太常寺太祝、国子助教、秘书省校书郎。
长庆元年(821),经韩愈举荐,授国子博士。
历水部中外郎、主客郎中。
太和二年(828)授国子司业。
工于诗,擅长乐府,与王建齐名。
所作乐府词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淡可爱,白居易、刘禹锡、贾岛、孟郊等人的诗歌创作受其影响较大。
南唐张泊用20多年时间,搜集张籍诗400多篇,编成《木铎集》12卷 。
南宋末年,汤中编为8卷《张司业集》。
明正德十年(1515),有宋蜀刻本《张文昌文集》4 卷,收入诗歌317篇。
今有中华书局根据各种版本辑成的《张籍诗集》。
4、杜荀鹤(846~904)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杜筠子(一说为杜牧庶之,杜牧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池州刺史,其妾程氏有孕,被杜妻赶出家门,适长林乡士杜筠而遗腹生杜荀鹤 )。
出身寒微,自谓“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
青年时多次应科举不第,48岁始举 进士。
曾为宣州田 从事。
唐亡,依附梁太祖朱温,为翰林学士,5天而卒。
作诗主张“言 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诗平易委婉。
著有《唐风集》。
《全唐诗》收其诗3卷及补遗诗 《春宫怨》一首。
5、李白数次在安徽,留下《望天门山》(芜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宣城)、《赠汪伦》(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