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祠)
2、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日日)
3、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杜工部蜀中离席)
4、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
5、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咏史)
6、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北齐二首)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8、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为有)
9、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安定城楼)
10、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宫妓)
11、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曲江)
1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
13、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板桥晓别)
14、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梦泽)
15、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蝉)
16、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哭刘蕡)
1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18、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
19、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
2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马嵬其二)
2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22、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寄令狐郎中)
2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24、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四首其一)
25、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鹰。(哭刘司户蕡)
26、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27、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端居)
28、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二首其一)
29、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二月二日)
30、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吴宫)
3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
32、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3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34、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赠柳)
35、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宫辞)
3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37、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汉宫词)
38、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
3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40、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隋宫)
4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其二)
4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43、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银河吹笙)
4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5、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无题二首)
46、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
47、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杜工部蜀中离席)
48、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无题四首其二)
49、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
50、莫向君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宫辞)
51、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赠柳)
52、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53、阆苑有书皆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碧城三首其一)
54、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睛云杂雨云。(杜工部蜀中离席)
55、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忆住一师)
56、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5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马嵬其二)
58、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雨未通。(无题二首)
59、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无题四首其一)
60、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杜工部蜀中离席)
61、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风雨)
62、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哭刘蕡)
63、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64、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谒山)
65、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齐宫词)
66、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流莺)
67、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68、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69、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正月崇让宅)
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关于李商隐的诗!!~~~
《无题》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情名篇,影响巨大深远。
全诗八句四联。
首联写离别时的难堪情境,“东风无力”“百花凋零”,触景伤情,加重了离别的怅恨;颔联则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设想恋人思念他的情形;尾联则借助神话,表达自己无尽的思念。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相思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尤以颔联蜚声文坛。
颔联以“春蚕”“蜡烛”一对最富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丝”与“思”谐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现情思的缠绵沉痛,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堪称千古绝唱。
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是最需要的,因此,颔联也是全诗主旨的拔高点。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制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
锦瑟(李商隐)全诗解读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终一是。
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笔者认为,此诗之所以脍炙千古,一是它抒发了作者爱情、理想破灭后的极度哀伤,一是它潜蕴着哀伤之后的禅学顿悟。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早年的他有着“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只可惜时运不济,他始为“牛党”令狐楚父子奖拔,后为接近“李党”的王茂元之女婿,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二十年, 仕途坎坷,横遭谗毁 ,如萍飘梗泛,升沉无定。
正如崔珏《哭李商隐》所言“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无故地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在个人生活方面,李商隐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
据说,他早年曾苦恋过一个女道士,并且可能有其他的恋爱经历,但都没有结果;婚后,他与妻子感情极好,然而妻子又在他三十九岁时去世。
因此,在他的心灵中,爱情带来的痛苦也是极深的。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经历中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
为排遣愁绪,原本对佛老倾情的李商隐与佛教的缘分更深。
所谓“三年已来,丧失家道。
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
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
这种感情基调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使得他的诗作内容更多取向内心体验,逐渐形成一种悲哀伤感、典丽精工、迷惘虚幻、抽象朦胧、禅悟自适的诗风。
《锦瑟》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绘有锦缎般美丽花纹的瑟,据说原先有五十根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声调悲凉。
诗的开头作者不写他物,以“锦瑟”开题,以“无端”发问,而后以“思”引出对“华年”的叹息,看似刻意为之,实是自然而成。
瑟的锦缎花纹,不就是自己的花样年华?瑟的悲凉声调,不就是自己的痛苦一生?华年已逝,如锦瑟有五十弦没有理由、无须解释,即使解释也无从说起,而锦瑟的一弦一柱弹出的一音一节,却不能不勾起作者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叹年华盛景已逝,寓心中难言之悲,音繁绪乱,怅惘难奈,发为首句,感人至深。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中间四句各用一个典故。
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庄生,即庄子,战国时哲学家,据说他曾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逍遥自在地飞翔,醒后竟不辨己蝶。
第四句用《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望帝,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国亡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
第五句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神话中的人鱼)泣泪成珠的故事。
传说珍珠是由海里鲛人的眼泪变的。
《新唐书·狄仁杰传》以“沧海遗珠”比喻人才被埋没。
第六句源自南北朝干宝《搜神记》。
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郁闷而死。
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
忽然紫玉现出原形,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
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
唐戴叔伦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见司空图《与极浦书》)。
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
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佛经云:“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云“求不得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深谙无常之理的诗人清楚地知道,锦瑟华年的一切,终将离己而去,替代它们的将是凄迷欲断的蝶梦,椎心泣血的鹃啼,寂寥映月的珠泪,随风而逝的玉烟……果然,人生无常,疾如川驶。
刹那间理想破灭、刹那间追求落空、刹那间欢爱如烟,刹那间青丝成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醒悟之时已风光不再。
即使是当时已惘然无尽,又何况如今独自抚思。
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让诗人陷入“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的深深的思索与迷惑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感情体验,感悟到了色相俱空、有求皆苦、无常幻灭、求不得苦的佛教真谛。
只是,诗人毕竟是血肉之躯,他明知追求幻灭,色相皆空,却仍然跳不出世俗的牢笼,仍然对理想、青春、爱情执着沉迷、热情讴歌、无比眷恋,走向了与佛学离情去欲、心不住境的相反的途径。
也难怪在诗的结尾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的诗的分类
政治和咏史。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
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
《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
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
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李商隐诗赏析
霜月 霜月·李商隐 霜月 shuāng yuè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全部注释 1.霜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
" 2.初闻两句: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哀蝉无留响,征雁鸣云霄。
"《晋书·乐志》:"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
"按:"水接天"之水,一说指霜月之光,即俗言月华如水。
则此句乃言秋空明净,月色澄清。
3.青女两句:《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注:"青女,天神,青腰玉女,主霜雪也。
"素娥:谢庄《月赋》:"集素娥于后庭。
"李周翰注:"常娥窃药奔月,……月色白,故云素娥。
"婵娟:左思《吴都赋》:"檀药婵娟,玉润碧藓。
"吕向注:"檀药婵娟皆美貌。
"斗婵娟即比美。
此诗作年无考。
冯《注》以为艳情诗。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
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
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
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
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
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
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
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
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
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
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
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296628.html?si=4回答者:灞柳随风 - 举人 四级 10-7 11:28
李商隐出名的诗句有哪些?
李商隐比较出名的诗句有哪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语录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唐李商隐晚晴) —— 李商隐语录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名言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 李商隐名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李商隐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 李商隐名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李商隐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李商隐名句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李商隐名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 李商隐名言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 李商隐语录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 李商隐名句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李商隐名句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 李商隐语录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 李商隐名句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 李商隐名句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 李商隐名言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 李商隐名句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 李商隐语录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 李商隐语录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 李商隐名句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 李商隐名言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 李商隐语录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 李商隐语录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 李商隐名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 李商隐语录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 李商隐语录
如何看待李商隐的诗歌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
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
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
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
《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李商隐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
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其 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
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
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
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
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 李商隐《玉山》等诗与无题诗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
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
各持偏见,互持莫决。
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
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
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
李商隐的诗句来赞美
我们熟悉的最有名的就是《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还有《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当然李商隐的诗还有非常多,如果楼主非常感兴趣,可以去百度高三网查看李商隐的诗词全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