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中秋节月饼的诗句?

时间:2020-08-08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1、淞南好,时物存秋香。月饼饱装枣肉馅,甜果新谷渐登场。——《淞南乐府》

释义:月饼真正的起因,应当在于我国古老质朴的“尝新”风。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古代的人们用

新谷物、果子做一些新鲜可口的食品尝新,是很正常的事情。

2、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苏东坡《咏月饼》

释义:吃月饼就像在吃着月亮般,中间还有美味的夹心。

3、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杨光辅《凇南采府》

释义:月饼的馅儿也更加讲究起来,和今天类似。

4、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彭蕴章《幽州土风俗》

释义:写月饼上图案多样,有“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不禁让人想起嫦娥奔月的悲伤故事。

5、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施景琛的《中秋词》

释义: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节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送月饼。

扩展资料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

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月饼

关于月饼的诗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三材取具油糖面,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

-祁启萼

有没有关于中秋节月饼的诗句?

关于月饼的古诗

1、长泾月饼 近代:沙曾达 中秋赏月称佳节,饼以象形价倍增。

百果名繁多种类,家家供献胜红绫。

译文:中秋的时候人们都赏月,称颂佳节。

月饼因为形状像月亮,价格倍增。

各种水果味道,名目繁多,每家都供奉着红色的绸缎。

2、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三 明代:袁宏道 曾是金娥印得成,留将旧样说阴晴。

等闲放出中秋月,并与春灯一夜明。

译文:月饼曾经是金娥仙女制作的,留着它的样子来看阴晴圆缺。

等到有空时放出中秋的月亮,和春天的灯一起照亮夜晚。

3、台湾竹枝词 其七 清代:许南英 佳期屈指到秋中,月饼团圆百印红。

儿女鸠钱买瓜果,七层塔子火玲珑。

译文:数着指头,中秋佳节到了。

月饼象征团圆,上面还印了红色。

儿女们花钱买了瓜果,摆成好几层,像火焰一样玲珑剔透。

4、一剪梅 唤云辑多幅月影月饼图片遥贺中秋赋此为谢 当代:傅义 撒遍清辉透碧窗。

只眼圆睁,独倚穹苍。

轻绡徐展锦屏张。

千载风情,一夕恩光。

开笺遥闻腻饼香。

为广为苏,如璧如璋。

高情宁只在骊黄,浩宇蟾圆,幽谷兰芳。

译文:月光洒遍了碧绿的窗子,我睁着眼,依靠着门。

屏风的绸缎缓缓打开。

千载的风情万种,化成这一天的荣光。

打开书信,远远闻到了月饼香味。

月饼很漂亮,如同玉璧。

这一份美好的感情只能在月亮上,天空苍茫,月亮圆圆,传来了兰花的香味。

5、贺严竹坪纳宠生子时正中秋佳节也二首 其一 清代:陆祖瀛 嫦娥本是月中仙,修到灵根福寿全。

桂子初从天上落,教君月饼佐汤筵。

译文:嫦娥本来是月亮中的神仙,修炼到福寿双全。

桂花从天上落下,让夫君为她做月饼辅佐宴席。

...

关于中秋月饼的诗句

1,《桂枝香 咏月饼》 清代 郭则沄 秋屏伴醉,认七宝添修,粉融酥腻。

译文:屏风伴随着醉意,月饼是用七种材料制作,味道香甜软糯。

2,《桂枝香 中秋蒙赏月饼》 清代 陈宝琛 中秋又及,正桂子香飘,拜恩笾实。

译文:又到中久时节,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笾里放着食物用于祭拜。

3,《长泾月饼》 近代 沙曾达 中秋赏月称佳节,饼以象形价倍增。

百果名繁多种类,家家供献胜红绫。

译文:中秋赏月的时间被赞扬为佳节,因为月饼像月亮而价值倍增。

各种各样的水果琳琅满目,家家户户供奉的比红绸带还要多。

4, 《赋得月饼得甜字五言八韵》 清代 吴敦常 三百茶团外,佳名饼肆添。

时光逢月满,风味话秋甜。

译文:除了三百个茶团,月饼随意添加。

正逢满月,秋风中闲谈着甜美的生活。

5,《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盘中犹折半宫花,刻凤攒龙自内家。

译文:盘子中的花纹好像是月宫的桂花,雕刻着自家的龙凤图案。

...

关于中秋节的20句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中秋节小感 又是中秋月儿圆,似乎有太多的东西隐含于被古今之人所仰视的这轮圆月。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嫦娥奔月,然后久居于广寒宫的故事,使它成为圣洁、美丽的象征,更有众多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将它诉诸于笔端,抒发胸臆、感悟生活,当然这些文字要表征的无非是一个‘圆’字,因此月亮便有了团圆、团聚、美满的寓意。

对于中秋节的期待并非源自我自身的喜好,而是来自身旁诸人的习惯与情素,我也多少受其感染,期盼起了这个团聚的月圆之夜,“中秋快乐”、“玩的开心”等字眼被手机短信频频呈送到我的眼前。

一切迹象都表明中秋将至、月圆当时,明天便是阴历的八月十五,除了今夜的月亮还没有献身于这个近乎模糊的夜空,一切的期待与祝福都如愿的进行着。

中秋节这天的时间价值被放大了许多,较之以往似乎陡然增长了好几个级数,餐馆、酒吧、宾馆乃至KTV包厢都成了人们争相前往的宝地,因此各种商业利益的交换与竞争也都顺理成章的实现着。

喧闹与争吵同在,乐声与杂音共鸣,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似乎没有因此而变的充实起来。

时时爆满的永远是那些负责满足人们脾胃与肉体的物质行当,精神的不充实罕有人去思索与考量,如果中秋节的承载内含只是我们物质与企愿的满足,那么灵魂上的圆满近乎于一个永远的缺憾,没有人说要在中秋之时把我们的文化素养来一个全方位、完满的总结与归纳,想到此,我心中也顿生了些许惭愧之感,明日已有两事必做,酒店聚餐与KTV happy,朋友的约定固然已无变数,但一件事俨然已在敲打我的心门,我要到书店做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这颗近乎麻木的大脑有所醒悟,然后为我的一篇还未完成的文章作一个结,算是在这个团圆的日子做的一件值得铭记的事吧。

大街又开始挂起了大幅的彩色月饼广告,提醒人们中秋节即将到来了。

又是一年中秋了,感觉这个讯息一来,让我有点措手不急。

“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一到就预示着我又老一岁了。

二十五还觉得三十岁是将来事,二十八岁就感觉到三十逼近了,二十九只能在二字头作最后的挣扎,自嘲的以三十而立自居,真正跨进了三十也许又是别样的心态。

三十岁也是女人的一生中的仲秋走吧,越向前就越感到走向生命尽头的过程原来是这样沉重。

往年中秋从来不喜欢吃月饼,把心思都用在赏花赏月赏秋香了。

总是梦想着过一个最有诗意的中秋,一个像唐诗一样豪放飘逸,像宋词一样婉约凄美的中秋。

聚朋结友,在高山之颠赏月听风,吟诗作赋,煮茶论史。

月饼从来是不爱吃的,这种闲情逸致下若是谈到吃不是太俗了么?可是现在中秋在我眼里只是一个必须隆重对待的节日,赏月是年轻人的事了,成熟的女人应该待在家里为孩子们做顿好吃的。

于是开始研究月饼,当年青的朋友们在高谈阔论时,你会认为自已是多余的一份子,是被众人遗忘在角落里的立体画像。

为了不至于让自已因为长久的静止而变得僵硬就拿东西吃吧,为了证明自已在场也不妨拈起一小块比较可口的月饼请大家尝尝,这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年女人会发胖。

因为她们把阵线从谈情说爱转移到了吃上。

广式月饼味道非常可口,盛产水果的南方,水果月饼颇受青睬。

杂合各品种如荔枝,草莓,莲蓉,桂花,蜜姜,黑芝麻,传统叉烧,香蜡,再冠之以吉祥喜庆的名目,如祥龙贺月,如意金秋,五子登科,七星伴月,喜月,秋月满福等。

另有厂家还创新的推出爱之语,快乐天地盖等新潮系列饼盒,精致的饼盒上付上千古流传的经典诗句,清新隽雅的妙词佳句。

“花好月圆,天上人间,我愿执君之手,共登山崖楼头,同沐三五清辉,齐祈千里婵娟。

”中秋月饼居然也能大作文章。

其实月饼一定要跟茶一起吃,最好是上等的绿茶,当年的秋茶。

我的家乡有茶谚曰: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难得摘。

,所以秋茶比春夏两季的茶都珍贵。

泡上一杯淡绿色的清茶,将小方桌摆进庭院的空地上,摇起蒲扇,看皓月当空,满洒清辉向人间,这样的中秋也勉强过得。

最浪漫最幸福的中秋要跟最爱的人在一起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寻一个清静怡人的角落。

柳树下,池塘边,小山岗,拱桥上,相依相偎,月下缠绵,真正使得月圆人更圆。

我的中秋又该如何呢?最平淡,最普通,最保守,最简单么?不!总还是要好好设计一下,不论是这年的中秋还是人生的仲秋总不能辜负了美景良辰,毕竟人生没有多少个秋。

复制地址,发给MSN好友吧!

《咏月饼诗》是谁写的?

袁景澜年代大概是清道光皇帝(1820-1850)在位的这段时间,其他多余的记载应该没有了~!全文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玉食皆入口, 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 举头相思愁.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袁景澜个人的大概资料:袁景澜,字文绩,号春巢,清元和(今属苏州)人,诸生。

世居幕门外尹山乡袁村。

先世系京西提刑观察使袁响,随从宋高宗南渡迁吴。

玄孙袁枢为郡马,无兵南下时殉节。

五世孙袁易,为元代著名文学家,隐居吴涨之滨,构“静春堂”于苏什!药外姣龙浦。

九传至洪愈,于明代隆庆、万历之间,任南京礼部尚书。

饲墓俱在尹山赧墩,子孙繁衍,聚族成村。

袁景澜是个出色的民俗学家、诗歌手,他的手笔富丽堂皇,常将乡土乡俗写得美美美仑,他大量的描写民风民俗的诗如《虎丘玉兰房看花歌几《咏月饼诗》等,都成为普遍流传的脸炙人日的作品。

我能找到的就只有那么多了~

找与月饼,中秋有关的图片、对联、诗词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题解】 选自《渭南文集》,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

通篇借物寓情,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悉苦。

《词林纪事》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

” 【原文】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钗头凤 【题解】 这首词大约是陆游三十岁左右时的作品。

据《齐东野语》记载,词中描绘的是陆游与唐琬的一段爱情悲剧。

【原文】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地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游小孤山记 【题解】 选自《入蜀记》,一作《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

是时,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

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原文】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钯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称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罕松县,有戌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然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逾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地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澎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

复以小艇游庙中。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发。

万立庙门,有迅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支:“山有栖鹘甚多。

”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揽。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秋宵月下有怀 》 唐代(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

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

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

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相隔遥远。

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如梦与你共欢聚。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八月十五夜月》 唐代(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译文: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