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从"炼字"角度来品析诗句 ,即为挑出诗句中的个别精巧的字词,做出以下几点解析:
1.对该字的基本词义作出分析
2.结合诗句写出该字的贴切之处【考试时常与其它字作比较,让考生分析原字的好处】
3.点明运用该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方法。
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
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
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
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有关炼字的古诗词
对酒【作者:居节】三杯莫惜瘦颜酡,百岁其如半去何。
炼尽少年风月在,剩留余事病愁多。
沧江倦客新黄发,空谷佳人旧翠蛾。
竺国蓬山那可问,醉乡深处且婆娑。
言志【作者:唐寅】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梦旧【作者:白居易】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谒焦炼师【作者:王昌龄】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灵墟山【作者:李白】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赠胡天师【作者:武则天】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
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西苑宫词二十四首(有序)【作者:张元凯】方士如云泛海槎,采真元不为丹砂。
万金炼就壶中药,愁杀仙人萼绿华。
炼药洲与郑君熙醉题石上【作者:葛一龙】仙翁炼药处,荒草没为洲。
一点水心绿,客眠如白鸥。
今年太湖浅,添却几弓阔。
只恐麻姑来,愁与人烟接。
刘仙石【作者:祖无择】神仙不死石长存,万古千秋表洞门。
人欲求真好修炼,莫徒将杖叩苔痕。
南屏【作者:朱翌】百步阶头长进步,南屏堂上立移时。
明明万象森罗处,争鍜炼雕镌费我诗。
伤王霁【作者:郑獬】欲炼此心成古镜,清光直透太虚明。
朝来一洒故人泪,依旧尘埃满匣生。
玉蝶泉【作者:张珪】仙人修炼地,玉井著神功。
日月双轮见,阴阳两窍通。
可堪清澈底,那更施无穷。
尚冀丹砂力,当浇尘念空。
炼丹观【作者:黄甲】天地为炉变化间,丹砂点石石成丹。
丹成遗灶空陈迹,留与高人图画看。
求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人教版世纪金榜的课件,包括形象,炼字炼句等。
...
首先,的古诗词图像和情感的欣赏古代诗歌意象诗歌的形象。
强大的图像的思想和感情的人物,事情,风景,心情,想法和感受的诗人和生动相结合的客观事物和场景,生动的艺术境界。
“图像”L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和洒脱类型: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诗是非正式的,不羁,不守规矩切断左耳上了岸,大方,豁达的风格被打死。
(2)关注的命运的类型:如果最爱国诗人诗歌表现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使人民遭受苦难的生活。
(3)归隐田园的类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歌描述的更悠闲的生活安贫乐道的山。
集中的景观 (4)式:田园风光,结交朋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描写的场景像一幅山水画。
(5)爱long类型:李商隐的离别诗表现的关注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6),以保卫他们的家园和类型:岳飞“满江红·刷毛)形边境风光和尖端形式的生活:一个精益现任国家英雄。
(7)岑参,轼的诗是大多表现边境风光思乡之情,并在最前沿的官兵。
诗歌塑造的形象:(1)详细描述,刻画人物的语言,人物,动作,姿势。
(2)比较:在诗歌中所描述的人物的感觉比提高,视力,听力,和其他的东西。
(3),刻上一些文字的对比度和模拟技术,(4):容易长相思),水和山比喻妇女健康怀远感觉比在“诗经>”技术的使用,看房直述的恨任何人的感情不好。
(5)抒情方式:诗人,场景,情绪 国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直接的表达。
3,,欣赏影像技术。
鉴赏诗歌形象,员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图像的诗歌,洞察到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情。
(2)诗歌的形象,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3)用诗歌和分析哲学的诗意的形象。
二,在人民币升值的古老的诗歌语言 欣赏诗的语言,包括准确具体的了解隐藏的意义的含义,字面意思和比喻,包括准确的重要更深层次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欣赏的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的形象,情感表达情感的艺术和语言风格来创建效果。
1,诗的语言分为下列几类:(1)语言的形象:松,竹,梅,菊和其他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坚强的人,高贵更高的字符。
(2)语言的情绪:“难过”,“快乐”,“寂寞”,直接反映了诗人的情感。
(3)象征性的语言:一些诗句中含有一定量的象征意义,这首诗的一些具体原因。
(4)特定的标题?语言:如“柳”的比喻是“秋”的眼睛,“盗之泉”不义之财“鸿雁”是指相应的。
2,语言特点:(1)风格特征:主要繁琐的工作,韩国,坦率地说,得体,自然,安静,有事业心的,大胆的,简单的,悲观的“。
(2)结构特点:列出了主要的重叠,翻转图像“。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演讲技巧,包括比喻,比喻,借代,夸张,互文性,通感,双关语,背景,相反,具有讽刺意味的???,可反复使用的修辞手段,包括借景抒情的古诗词Jiegufengjin典型的象征,预示着相反的映衬下现场岸边的声明,相反,欲扬先抑运动自动写入到静态的实际情况,直接表达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和使用的手段。
L,修辞手段:古体诗,经常用各种说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如:更加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的诗,也反映了图像的模态特征腺体语言的双关语委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平行重复修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2(1)符号的象征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作用是物理符号的道德国庆大阅兵。
梅花“高贵,英俊,优雅,简单,普通的”菊花象征着高贵,强大的傲霜斗雪。
(2)照顾的声明: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艺术手法来表达个人的心的象征意义。
(3)重点风景名胜诗,借景抒情经常使用的微妙,写景之王衬在路边上,结合静态和动态对比度死亡王献章 “角度观赏的内容和作者的诗歌观点态度“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的内容和主题的作品的思想和感情的态度,其意义的态度(包括积极的意义,局限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和情感基调。
,以准确评估的态度,诗歌和作者的角度来看把握的想法吗??诗歌主题共同主题的诗歌包括了以下:升,思乡主题:赞美美丽的风景,表达??漫游难过,想家的,永恒的主题: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反映生活的困惑和痛苦的,失踪的亲人和朋友,临别时,情深意长。
舒适的自己的主题,表达凌云壮志,以显示他们的天赋,野心;感叹爱的早逝,难酬志向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舒适,愉快的生活。
爱国主题:作出贡献的愿望,捍卫国家的决心,以服务全国无处叹了口气:唉的山河智能的衰减,揭露统治者的愚蠢和腐朽的。
5伤世主题:下降冼射嗯的情绪Jiegufengjin感情。
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感情的,那么的深刻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诗词鉴赏。
语文:修辞手法(诗歌鉴赏)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不可,“惊”字有意外之感,惊喜,形容春天来得突然,春光出现得突然。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分析对比。
理由如下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
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
“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
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
“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
所谓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
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
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
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下片紧接上片的意脉:“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这就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的情形。
当时的上元非常繁华:“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东京梦华录》卷六)。
但是作者在此避实就虚,对这些繁华情景,不作具体描绘。
“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
“弄”、“流”二字很能传“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
“水精宫殿五云飞。
”笔墨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
对过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扬渲染,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不能这样看。
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
所以紧接着就从幻梦回到了现实。
“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联结全篇的关键,有人指出,是这首词的“词眼”。
没错。
从幻梦中醒来,再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了。
赤诚的爱国情怀,满注于字里行间。
诗歌鉴赏方法以及意象的研究
★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冰 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 :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蝉 :以蝉喻品行高洁。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 :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 :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梧桐 :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有飘零之意。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司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
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连理枝 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战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没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后来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青梅竹马 :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逐鹿 :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彭祖 :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
观:观望。
在壁垒上观望。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后来称女...
对诗歌写鉴赏文字
白居易的《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梦"原来也是一比。
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
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
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
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
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
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
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
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
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语文古诗词赏析 方法&举例 !!!
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
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
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
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
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解题技巧】答题格式类型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一)形象意境类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析: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6分)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做古诗词的方法,最好有例子
古诗词的特点是“格律”,按格律来做。
格律包括:字数、句式、每个字读音的平仄、押韵、对仗等。
诗和词的格律不同。
常说的唐诗,包括五言律诗和绝句、七言律诗和绝句,这四种分别又有平起、仄起、入韵、不入韵等格式,共十六种基本格律。
常说的宋词,分很多种“词牌”,各有不同的格律,有的相同词牌还有定格与变格之分。
诗词的格律、韵书,不可能在这里详细解释,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
我以自己的《锦缠道·中秋》为例,作以解释。
“锦缠道”是词牌名,如同“满江红”、“西江月”一样。
“锦缠道”的格律: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此牌分上下两片(段),六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
过片(第二段第一句)五个字是上一、下四句法,也就是“仄/平平仄平”,前一个字和后四个字要停顿。
填词最好用《词林正韵》,也可以用普通话的《中华新韵》。
我的《锦缠道·中秋》内容如下,可以与词牌要求对照:岁去年来,又是这般时候。
正秋风、蟹肥菱瘦。
桂花着意黄昏后。
笑语欢言,月弄庭前柳。
怅一轮玉盘,半壶浊酒。
太匆匆、月新人旧。
纵恋欢、寂苦当难耐,广寒宫畔,有处栽田否?
古诗 李清照《一剪梅》中的炼字分析与艺术手法资料整理~~要超详细...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
“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