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咏叹梅花的诗词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落花 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花绝句(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李郎的诗 梅 一度相思一度逢,最情痴处最多情。
三千树居孤山下,此枝偏生山之陵。
秋瑾的《梅》 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处最情痴。
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每遇寒冬,梅香醉人。
真可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
吟梅之诗,历代不绝,辞章华美,意象幽远。
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小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颂其韵;宋代陈亮的“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是咏其神;宋代晏几道的“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是夸其香;宋代苏轼的“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是歌其姿。
梅花呵,你曲香而不娇,欹美而不露,独占寒冬,香溢早春。
古人品评梅花香为清、幽、浓远俱全。
清能透淡,幽能虑静,推之为上品花香。
人们痴爱梅花,更爱梅花的幽香。
“不与群芳争绝艳,花工自许寒梅。
”寻常的草木哪能品到其暗香呢?梅花的香为幽香脉脉,沁人心脾。
元朝王冕的咏梅诗,对梅花评价最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诗人把梅花的怒乾坤,描绘得惟妙惟肖。
的确,一般鲜花,其香或清或幽,而梅花则清幽具备。
其香清幽不俗,令人久闻清新之感。
梅花,既有梅香,又有梅魂:“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
”(宋王灼《丑奴儿》;更有梅格:“一春花信二十四,纵有此花无此格。
”(宋陆游《芳华楼赏梅》);还有梅品:“诗老来知梅品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宋苏轼《红梅》)。
古人对梅花精神咏叹的诗句甚多。
元朝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是对清高之志气的抒发;“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评价;明朝刘基的“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赞颂着旺盛的生命力;清代宁调元的“溪水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是伟大人格的写照;宋代林逋赞叹梅花“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清代秋瑾的《梅》:“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岭。
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写出了傲岸不群,坚强不屈的品格。
折梅寄情,更是古代诗人喷泻情思的举动。
三国时吴国的陆凯写道:“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其情其景博得人们的赏识。
但是,与其折梅“玉梅疏半落,犹是慰幽寻”,倒不如“返魂香入岭头梅”,使满岭的梅花盛开,给人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的佳景,岂不更好!
咏叹人生的诗句
文天祥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刘学箕 西江月世事从来无据,人生自古难凭。
茫如天水有云萍。
聚散任他形影。
每怪东阳瘦损,常嗤骑省多情。
如今我也瘦棱棱。
却喜青青两鬓。
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
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
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
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
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
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
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
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
这里泛指武器。
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
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
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泛指边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对复国大业充满胜利信心。
“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诗人激动不已,即便入梦也是铁马冰河,从而抒发了诗人宝刀不老,愿为收复中原大地而驰骋杀敌的壮志豪情,并以此喻写、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壮志。
全诗意境开阔,气魄恢宏,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
建设家乡的诗句
找了几个,好像没有翻译,但都有解析,不知是否和你的意思,希望采纳,谢谢……山居秋暝①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③歇④,王孙自可留。
【注解】 ①螟:夜色。
②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③春芳:春草。
④歇:干枯。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渭城①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②轻尘, 客舍③青青柳色④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⑤无故人。
【注解】 ①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②浥:湿润。
③客舍:旅馆。
④柳色:柳象征离别。
⑤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 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释】 ①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评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也作:枫落吴江冷)。
【简析】 这首诗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 。
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发泄于词中,因而激怒新党,被捕入狱,历时百余日。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暂居定慧院。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
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
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
(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表达思乡感情的诗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人转战跋涉的遥远与苦辛。
这首诗一方面以“岁岁”与“朝朝”写出怨苦无时不有,又以“青冢”、“黄河”、“黑山”表现出怨若无处不在。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内容]这是一首七绝。
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
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
第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内容]这首词的词牌名为“渔家傲”。
上阕写景,景中蕴情。
前两句写道:塞下已自荒凉,秋来更见萧瑟,雁尚无留意,人留在此纯是出于不得已。
这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和环境,又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接着,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着的群山中间,将士们就守着那一座早闭的孤城。
下阕主要是抒情。
前三句从时间上已由傍晚转入深夜,从人物的描写上也深入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
离家万里,但由于“燕然未勒”,将士们还不能有回家的打算。
最后,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陷入沉思,心中无比苦闷。
这首词咏叹的是戍边将士的内心郁闷之情,不过,郁闷的原因不单是不能回家,还包括未能为国立功。
因此,情绪并不消沉,其风格是沉郁悲壮的。
二、鉴赏思乡怀人诗词歌中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1.抓意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
“客” 为诗人。
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题目是“...
形容美味的诗句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
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
“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
“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
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惟...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古诗。
这里是几个关于春天的优美的诗句范仲淹:真珠帘卷玉楼空 天淡银河垂地 张先: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欧阳修:泪眼看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黄庭坚: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春天,和风送暖,万物生机勃勃,处处是青山绿水,处处是鸟语花香。
这一切美景令人陶醉,令人痴迷,令人彷徨,也令人忧伤……春季,这个美丽的、充满希望的季节,历来都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所咏叹的绝好对象。
而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乃是当今诗词的两座高峰,其咏春的诗词则是同类作品当中的精品之作、经典之作了。
它们内容丰富,手法高明,意境优美,风格各异,或清新飘逸,或缠绵宛转,或沉郁激愤,或雄浑豪放……如果你置身于融融春之中,能不时的吟唱那么几首或几句切时切境的、意味无穷的诗词,再去赏春景,品春意,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其妙岂可言传!G 在唐诗宋词众多的咏春作品当中,如按其思想感情来划分的话,有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宋朝的范成大在《蝶恋花》中所写的“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这两句写的是春江两岸和风送暖,芳草连绵,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河中则是春水荡漾,喜春的鹅儿在尽情的戏水歌唱。
画舫顺着蜿蜒的江流缓缓行驶,虎丘上的寺塔就在近前。
这两句妙的是在于动景与静景结合,春声与春色相映衬,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都寄托于景物之中了;而辛弃疾在《鹧鸪天》里所写的,却是直抒胸臆了,他这么写“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
”初春之时,他满心欢喜,换上草鞋,带着竹杖,悠哉悠哉的到野外去踏春,野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词人已陶醉于美景之中了。
这两位词人所写的都是农家田野间的春景,写的都是普通人对春的感受,显得朴质、淳厚,于平淡之间自有一番与众不同的韵味和美感,确实难得。
BEf;o~ 有人喜春自然就有人伤春了,伤春的内容一般都是思念家乡的,思念亲人、友人、情人的,或是借古讽今的,或是感叹生命易老的,也有充满豪情壮志的……真个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而思念家乡是显得最苦痛的也许是唐朝诗人刘长卿了,他在《新年作》里流着泪吟道:“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他晚年被贬,客居他乡,面对新春佳节,面对大好春光,他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他怎么不凄然泪下?而思念亲人显得最愁苦最伤心最令人同情的也许是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早年与丈夫夫唱妇随,吟诗作对,过着甜美幸福的生活,可晚年的她却正值国破家亡之时,亲人无存,生活无着落,她在《武陵春·春晚》里悲凉的吟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来是无形无态的,可她却把它当作是有重量的东西,化无形为有形,极富于形象性,可谓是扣人心弦,伤人心扉,催人落泪的;而思念情人显得最痛苦最绝望的也许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里所写的那位妇人了,那妇人全心全意,去爱对方,可等来的却是被戏弄被抛弃,她由爱生恨,绝望至极,悲伤至极,她无奈的哭道:“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寸寸相思,满腔情意,都化成了寸寸灰烬,都变成辛酸的泪水,那怎能不令人悲伤流泪?而借古讽今比较有特色的也许算是唐朝诗人韦庄了,他在《金陵图》里悲伤的吟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京--六朝古都,堪称当时的东南第一州,为当时天下最繁盛之处,而到了韦庄生活的时代,却已是一片废墟一片荒凉一片衰败了,六朝的繁华已是如梦似幻,一去不复返了。
当时正值唐末乱世,他凭吊六朝兴亡,实际是悲叹唐朝的衰微,一腔爱国之情跃然纸上;而感叹生命易老比较令人同情的也许算是宋朝的苏东坡了,他在《望江南·超然台作》感慨的吟道:“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