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经常引用东篱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0-08-04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篱”即“篱笆”,在古代诗歌文化中象征居住环境的清幽雅静。

东篱是从陶潜的诗出来的,所以..

大概也就隐居的意思吧

描写菊花或带有菊花的古诗

花名句、古诗一瞥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是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代诗人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菊 袁崧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诗词中经常引用东篱是什么意思?

在采菊东篱下中菊的意义

唐?徐夤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唐?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裁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古断春光。

南窗睡起(南宋?陆游) 梦中志却在天涯,一似当年锦里时。

狂倚宝筝歌白苎,醉移银烛写鸟丝。

酒来郫县香初压,花送彭州露尚滋。

起坐南窗成绝叹,玉楼乾鹊误归期。

题彭州丹景山白玉盘(马大骙) 不厌山行远,春得见此花。

晶莹明月净,摇碧羽衣斜。

沾袖馨香久,撩人艳慕赊。

天生非俗品,岂可乱涂鸦。

丹景山牡丹(清?玉闿运) 娟娟压槛红,曾苑玉台中。

探春伴霞倚,种玉许龙云。

敷体个腴丽,含香共露风。

落纨比叶重,朱粉映肤融。

暄晴百种鸟,采雾一丛峰。

偏入永嘉水,应惜宠迟逢。

若遇祥光艳,谁希世俗容。

红楼梦里黛玉宝钗众姐妹所作菊花诗 忆菊 怅对西风何所思,难忘芳菲留情时。

幽幽静静望新客,雅雅清清慰故知。

北去离人苦情远,南来归雁相思痴。

冰心一片花魂附,聚散两依应有期。

(二) 访菊 秋上南山独自游,梦中景象此间留。

出尘可比清荷韵,高洁更显紫菊幽。

谁言寸心锁东篱,岂知尺素扮金秋。

山风亦羡情悠远,寒重寒凝藏枝头。

(三) 种菊 蓝天碧碧絮飘来,青苗慢移用情栽。

暮春时节细雨浸,金秋九月满园开。

笑指长天云千朵,淡对红尘茶一杯。

待到漫天雪飞时,悄然离去化尘埃。

(四) 对菊 满眼繁花处处金,园中有客思情深。

红袖添香西窗剪,锦瑟无端相思吟。

缕缕幽香暗浮动,悠悠白云渺乡音。

晓寒霜重我重归,比翼双飞度光阴。

(五) 供菊 慢启莲步花圃中,带露紫菊意雅幽。

素手采得一点韵,空瓶供奉三分秋。

天空飞燕传新讯,案前孤影念旧游。

多情总被无情误,暗香淡雅心中留。

(六) 咏菊 不惧冷霜寒露侵,冰心只为谢知音。

高山流水缈琴韵,红叶秋风伴月吟。

一身傲骨如枝干,满腹华章藏花心。

谁说金菊花期短,悠然一梦到如今。

(七) 画菊 尊前赋诗不知狂,惊羡雅魂难考量。

花前提笔凝眼眸,案上泼墨染秋霜。

浓情隐去随风远,淡心归来与花香。

红尘难留芳魂在,情思悠悠伴斜阳。

(八) 问菊 秋韵秋情难说知,叩访锦菊在东篱。

举杯邀月怎说早,断水抽刀何意迟? 傲霜斗寒哪寂寞,赋诗寄情谁相思? 若解芳心花间问,执子之手待何时? (九) 簪菊 日照东篱处处忙,绿叶黄花扮红妆。

花中妾颜多娇美,窗前郎心亦痴狂。

炽热可比七月火,淡雅更如九秋霜。

信手拈来菊一枝,高情斜插在耳旁。

(十) 菊影 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

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

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

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

(十一) 菊梦 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

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

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

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

(十二) 残菊 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

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

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

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

古诗,采菊东篱下,全遍解释。

陶渊明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写菊花的古诗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

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

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 稚子书传白菊开, 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 多少清香透入来。

陆龟蒙《忆白菊》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菊花》 忆菊 一季西风未尽思,秋心最记傲霜时。

黄花灿灿篱枝绽,瘦影纤纤山月知。

蝶叶翩跹摇梦远,冰魂缱绻念君痴。

诗中宿怨经年叹,憔悴潇湘待约期。

访菊 朗日晴心趁兴游,东篱素韵为诗留。

馨香绕舍谁家院?冷蕊呵枝槛外秋。

傲骨幽怀情重重,痴心细语思悠悠。

逍遥南山同物老,一曲清歌吟白头。

种菊 幽幽小院待君来,为伴仙姿素手栽。

雨落听风欣叶长,霜飞扫径喜花开。

朝吟冷色诗成韵,暮饮寒香酒入杯。

腹有经书亭有客,心栖净土远尘埃。

对菊 弃世留香品贵金,黄华自重傲霜深。

疏篱抱膝听花语,素韵呈秋对月吟。

虚竹同君盟契友,幽兰与我共知音。

清心若水流泉响,守静怀朴度寸阴。

供菊 清容出水伴诗俦,黄卷青灯夜更幽。

秀色徐开香满室,明眸善睐韵三秋。

书邻绿友成佳境,梦赴兰台约旧游。

骋目驰怀方寸远,云舒云卷月心留。

咏菊 入夜诗情随露侵,翻书拣句问琴音。

千年故事何词赋?万古高风怎样吟? 李醉花阴裁瘦句,陶怀菊意念痴心。

羞将钝笔说灵秀,脉脉秋思咏到今。

画菊 临笺秉笔写疏狂,研墨挥毫放眼量。

绿叶青青犹带露,黄花灿灿正含霜。

纤枝蕴秀生新色,皓月倾辉惜晚香。

傲骨天成难绘就,秋容一纸沐斜阳。

问菊 寂寞秋心孰可知?寒香冷蕊自东篱。

孤标傲世何人伴?瘦雨凄风那季迟。

圃旧园空飞雁断,魂单影只倩谁思? 痴情不遇休恨隐,解语相期回首时。

簪菊 种绿裁枝闲日忙,黄花一朵扮新妆。

娇羞女儿三分秀,适性先生九样狂。

竹下吟诗惊月影,云中放鹤踏秋霜。

兰心可比书山玉,不染纷华素鬓旁。

菊影 秋窗素印一重重,叠叠流光入画中。

风动香临花隐约,云飘叶颤蕊玲珑。

疏枝帘上轻曳绿,旧梦眸中漫幻空。

惜玉怜芳呵远近,凭心月下认朦胧。

菊梦 一季花魂水样清,秋篱月色透窗明。

情牵驿路思前愿,梦去蓬山觅故盟。

魏晋乡魂东圃遇,宋唐客雁北坡鸣。

云中漫步携知己,芳草天涯不了情。

残菊 西风凋碧老枝欹,露重霜深落叶时。

衰草寒烟香已散,疏篱冷圃翠无披。

惟余傲骨诗心念,只怕冰魂梦里迟。

岁岁年年花事了,年年岁岁待相思。

唐寅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菊花图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

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

菊花图 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

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

菊花图 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

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

墨菊图 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

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

菊图 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

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

墨...

古诗词中 菊花代表什么

一 隐士的象征 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

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 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二、斗士的象征 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同时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

三、伤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

四、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

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也有因风雨关系而散落的。

宋朝有“王苏改诗”的故事,见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不在,只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

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步原韵,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不够全面。

后来二人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滴黄州。

苏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

...

菊花在古诗中有哪些记载? 爱问知识人

说到菊花,从古至今,吟涌者不可胜记。

屈原有“朝饮木兰 之坠落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陶渊明有“秋菊有佳色,里露掇其 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有“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王安石 有“西风昨夜过林园,吹落黄花满地金”……所以然者,以菊花 迎寒霜而怒放,在朔风将来之际,却凌霜傲骨,艳丽多姿,且气味 浓郁,清香四溢。

故观赏之,即能解除疲劳,令人精神爽快,悠然 陶然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和全诗

陶渊明《饮酒》赏析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 【主持人】陶渊明幽居于田园之中,不问世事的隐士,竟然能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归宿,您能谈一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吗? 【程郁缀】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

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

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

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

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

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

这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像李白,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那么他挂冠归隐以后就隐居到田园中去,他的晚年是在田园中度过的。

他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邻居的老人们一起来喝酒,他自己没酒喝的时候就去敲人家的门说你家有没有酒,所以这个是非常率真的。

而且他还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他有首诗歌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个“愿”一般人理解为回归自然之愿,但是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还可以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个愿望就是丰收的愿望。

我认为只要能够丰收,那么衣服打湿了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于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这一点也不影响陶渊明形象的伟大。

陶渊明性格方面是非常率真的,他自己说“少无适俗运,性本爱丘山。

”他很喜欢自然、很喜欢率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他这个人不会弹琴,可是他自己家里老是放着一把无弦琴,就是没有琴弦的那个琴,高兴起来的时候就把琴拿着拨喇拨喇,没有琴弦肯定没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不要这个声音。

“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就是说只要有琴动的意趣就不需要有子弦的声音,这是非常有趣的。

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评析一下陶渊明这首《饮酒》。

【程郁缀】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

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

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主持人】这首诗对我们今天的意义何在? 【程郁缀】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

菊在古诗中有什么意义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