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络诗词大会怎么参与?

时间:2020-08-04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网络诗词大会可在微信中搜索参与

  1. 打开微信,在搜索处输入关键词“网络诗词大会”

    点击红框内的结果

  2. 点击箭头所指的内容

  3. 此时,你已经进入网络诗词大会。

  • 背景

    "2018 迎新年网络诗词大会 "活动讲述一个十年寒窗苦读的穷书生,身无分文无法进京赶考,在大家帮助下金榜题名的精彩故事。模拟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分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规则

    活动四个阶段的考试题目从对应的题库中随机提取,考题以我们熟悉的诗词为主,要求补全诗词中的空缺字,每位参赛者每次回答10 道题,全部答对方能通过。

小鱼,松鼠,他们会感谢谁呢?模仿诗句,

六楼回答很中肯。

建议采纳他的答案,因为我是学古汉语的,所以我写的太多,很拉杂,但是憋不住的心里话。

唐诗宋词想写好可不光是意境内容什么的,很多现代人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功底。

诚如六楼朋友所说,现代人很少有人潜心去学习古诗词的知识了。

如楼主您的题目,我们讨论的是模仿唐诗宋词创作有没有意义,请回答问题的诸位朋友不要跑题。

创作是建立在功底之上的灵感迸发,没有功底,哪来创作源泉呢?我们只看到李白陆游的成就,洋洋洒洒的诗文流芳百世,可是又有谁知道他们背后读了多少书,研究了多少格律,积淀了多少文化底蕴呢?唐诗宋词只是一个代称,因为在唐宋时期成就最高,才被冠以“唐宋”的名头。

后人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模仿。

诗词是一种艺术,这是公认的。

艺术具有内容唯一性,审美共同性和新颖性。

只有创造,不存在模仿,模仿的不叫艺术,叫艺术品。

注意,艺术和艺术品是两个绝对不同等的概念。

回到话题,所谓意义,以价值观为标尺。

大家的回答不约而同指向一个问题:时代。

没错,时代不同,相应的价值取舍也会有所不同。

艺术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所以艺术形式都只是我们审美过程中的方式而已,无论方式如何,达到最终审美的目标即可。

诗词归根到底也都是为了达到文学审美这一目标的方式,如果单一模仿,我刚才说过,没有任何意义。

形式本身没有错误,错在驾驭形式的人。

如果当今也真能出现一位功底深厚如李杜的诗词人,我想,他的作品也一样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因为毕竟,人们追求美的初衷是没有变的。

然而这还涉及到一个受众审美能力的问题,简单讲,就是美的东西,受众能不能接受?多少人能接受?接受多少程度?这个时代不得不承认,很浮躁,人们为了生存,没时间去吸收真正的艺术营养来创造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诸位难道不觉得,现在的很多歌曲,无论曲调和歌词,都能放在一起变成一首歌吗?然而依然有很多人为此津津乐道,大力追捧。

为什么?归根结底还是受众审美水平与施众创作水平的矛盾。

创作水平不高,人们欣赏不到高水平的诗词,反过来,人们欣赏不到高水平诗词,就不追求高水平诗词,没有市场,也就没人去研究和创作了。

这是个恶性循环。

而且,在当今这个营养文化缺失的时代,人们选择文化快餐也是迫不得已,毕竟不能“饿”死人,聊胜于无了。

河床有高有低,河面总要水平。

最后从感情上讲,诗词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或许它不一定有多好,但是,祖先毕竟用它创造了辉煌,如果让这一辉煌的载体在我们这一代或者这几代人手里失传,我想,对于先人是种遗憾,对于后人,恐怕要成罪过了。

这是个只有利益判断,没有价值追求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人——不是说冠冕堂皇,是实话——是不是应该或多或少有点时代的责任感呢?哪怕一点点?发句题外的牢骚:我们这些古汉语的博士生导师里,不用往全面说,单说律诗一个门类,又有几位敢拍胸脯子说:我把律诗的格律知识学透的?由此可见一斑。

2018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直播答题”的真相是什么?

【参考答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网站纷纷开设了自己的答题直播平台,虽然吸引了很多观众,但是如此火爆的背后,也反映出了当前部分网络直播平台的一些乱象,值得我们深思。

用掌握的知识换取金钱和荣誉,本身并无对错,比如一站到底,中国诗词大会等,也都深受群众欢迎,若能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能让人们更加重视知识,尊重知识。

然而,正是这样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诱惑性,很多网络直播平台也纷纷进行网络答题,不仅奖金高而且参与人数多。

当前的网络直播答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商家故意通过“高额奖金”来赚取流量吸引粉丝,这样容易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对待金钱会更加功利化,滋生出更加浮躁的社会氛围;二是直播答题的部分内容价值不高,无法真正体现知识的价值。

甚至有平台出题时把“香港、台湾”说成是两个国家,这是严重的知识性错误,很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三是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倒卖作弊神器,使得这样的比赛失去了原有的公平公正。

所以,要想让直播答题回归健康的发展轨道,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一定的正能力,还需要企业政府的双方合力。

一方面,作为企业,要多花功夫,把题库扎扎实实做好,通过给观众带来高质量的题目来获得群众的喜爱而不是靠“撒钱”来博取眼球;同时要提高答题过程的透明度、公开度,尤其是涉及奖金分配和用户参与的环节;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对新事物加大监管,加大网络平台的审核力度,直播过程监管,对于违法的直播平台要重拳出击。

我相信通过多方并举,会有一个更加健康的文化发展空间。

...

2018年太原市语文第二模拟作文

一般而言,气质所指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人,而较少与国家联系在一起。

那什么是大国气质呢?大国气质就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人注重次序与稳定,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这在中国外交内政的政策与行为中能够看得非常清晰。

第一,和为贵,是中国外交的首要特质。

“和”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含义由音乐之和,到人际关系之和,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

追求和谐、珍视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取向。

第二,稳为上,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目标。

中国人向来注重次序和稳定。

尽管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但是,好治恶乱、好稳恶变的思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顺势而变是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特征。

中国人非常重视审时度势、因势而变。

当前,中国社会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由此促使中国治理不得不顺势而变。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