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情感

时间:2020-08-04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7、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生《千秋岁》

8、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9、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10、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1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1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15、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16、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17、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18、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9、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0、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21、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23、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2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2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2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28、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2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30、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寒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3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东坡《江城 子》

3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3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34、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3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37、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8、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3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4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41、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43、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4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46、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47、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4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49、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50、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51、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52、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53、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5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55、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5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5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9、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60、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61、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杨修《玉楼春》

6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6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6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6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6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6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69、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7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7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7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7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74、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75、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7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77、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79、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80、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81、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82、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83、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8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85、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楼梦》

86、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87、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88、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89、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90、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9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9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93、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94、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9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97、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9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该怎么写

要看你写研究的什么材料了。

课题研究的中会涉及到很多需要写的材料。

比如立项报告、实施报告、阶段成果报告、小的研究反思等。

做为普通老师, 一般会写小课题研究反思报告。

这种报告首先标明你研究的课题名称、牵头人、立项单位、参研人员、研究内容、研究收获。

最主要是详写研究收获。

如何体会诗歌教学中的情感

体会诗歌教学中的情感诗歌是文学的骄子,诗歌教学是最好的文学教育手段之一。

诗歌是情感的形式,作为文学教育的诗歌教学有什么特点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情感体悟。

学习诗歌,首先要有情感体悟: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诗歌渲染、张扬诗人真诚、自然的情感世界来呈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因此学诗要先有情感体悟。

那么在诗歌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情感体悟呢? 情感体悟的途径之一是:诵读悟情。

吟诵把文本的美与学生领悟的美融合到一起,因为接受者与诗人之间一旦产生心灵对话,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以吟诵方式表现的诵读注重涵泳、体悟、意会,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延续了几千年,培养了大批学子。

诗歌教学尤其要注重吟诵,略去相对次要的视觉形式实际上我们许多学生是通过听朗诵而获得最初经验的强烈快感的。

不难看出,诗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声音的组合模式。

适当的吟诵不仅迫使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诗的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最初的理解。

情感体悟的途径之二是:意境把握。

所谓意境,就是客观物象同诗人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伟大诗人总是能超越文字的羁绊,在诗歌中把语言文字幻化成直观的视觉的美。

情感体悟的途径之三是:悟理。

在重视情感教育时,许多论者忽略了理性因素。

艺术的情感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情致、合理的情绪。

里面有情感有思想,情感与思想实现了合一。

热情永远是人的心灵里为思想点燃起来的激情,并永远向思想追求。

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的确,文学的情感不是人的天生的欲望,是经过理性梳理过渗透过的那样一种情感。

它是具体的,感性的,动人的,同时又有深刻的蕴含。

诗歌情感教学中一定要有理性认识,悟理是很重要的情感体悟。

浅议如何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利用古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爱国主义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繁荣。

中华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最为浓郁强烈的情感。

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国家之兴衰败亡,牵动着每一个有爱国心的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

历代文人墨客虽身处江湖,仍不忘爱国忧国,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也正是这些爱国诗篇,敲打和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激励他们去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表达了诗人吞声失路、壮志难酬的无限憾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陆游殷殷爱国之情从字里行间的进涌而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抗金名将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词句,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的爱国情结,感召着无数胸怀家国的爱国赤子前赴后继。

教学时,我们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从小积淀强烈的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毕生心血。

二、利用古诗词加强情谊教育情谊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包括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两方面。

亲情是人之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亲情教育自然也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手足亲情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溢于言表,透于纸背,让人感动至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表达了对无私伟大母爱的讴歌与赞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更生,相煎何太急。

”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手足相怜,不应互相迫害、泯灭人伦。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因诗施教,引导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知亲人对自己的款款深情和殷殷关爱,身体力行的去回报亲情,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维系良好稳定的亲情关系。

友情是人际伦理道德的又一组成部分。

自然,情谊教育同样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友情教育。

古人向来重视友情,珍惜友情,讴歌深厚真挚的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赞颂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表明自己冰清玉洁心志的同时,更多的表达了与友人难分难舍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则是诗人对友人远离的依依惜别之情的传唱。

想到友人此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相见何期?离愁徒增,别恨陡涨。

诗人没有更多言语表白,惜别之情于频频劝酒的细微举动中自然流泻而出。

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感知诗句大意,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他们要与人真情相见、坦诚相待,结为志同道合的学友,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利用古诗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证。

没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很难想象学生会走向成功。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诗词深意,适时地拓展延伸诗词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吟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从简练概括的字句中感受的不仅是诗人高昂的情调和豪放的胸怀,而且被诗人目光的远大、气概的豪迈和勇于攀登、胜凌绝顶的豪情壮志所感染,也因此会立下“凌绝顶,览众山”的雄心壮志。

诵读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会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

学习苏轼词句“谁言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黄发唱白鸡。

”我们自然被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乐观上进的旷达所感染,身处逆境,既要乐观上进,又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毋需更多举例,这些言情写志的诗篇,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教学时,我们可以适时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他们从小树雄心、立壮志,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国家的富强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腾飞而努力学习。

浅谈在语文探究性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感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新颖独特的导入语,可以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星火”,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的一环。

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教学环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在唐诗中有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还能背出这首古诗吗?这首诗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而这种爱心又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

如在教学《春》一课时导语可设计为:“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出春天迷人的景色。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

”像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出文章的内容,又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中去。

二、教学内容的情感化 1、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阅读,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伴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深入文章情感世界。

首先把学生引入文本中的“情境”,让其“设身处地”,真切感悟后形成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那么“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写作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

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情感充沛的文章,必然会匠心凸显。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情感培育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是写作教学理应承担的责任。

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写作初始设定目标时就要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重点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真心”想写。

要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展现美,要培养学生注意表达美。

总之,情感教育是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落实古诗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核心素养?

古诗文里不管是描写山川河流,还是家国天下,都蕴含着人文核心素养。

学习古诗文不仅是对于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于美的传递,对于精神的传递。

优美的古诗文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在身心上得到放松和满足,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因此,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要让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最后爱上古诗文。

社会的发展需要更优秀的接班人,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代代相传。

...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 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 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

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

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 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

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 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

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

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

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

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 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

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

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改善古诗词教学的相关措施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古诗词结构独特、意境美、修辞精妙、涵义深刻,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来体会,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诗词修养。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以应对不断更新的语文教育需求和全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

反思的重点要集中在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之间是否匹配,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习惯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教学态度、内容以及过程进行剖析,敢于创新,勤于独立思考,保持教学水平和观念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从有效指导诵读、情境教学、把握整体感悟这三个方面入手。

高效地指导诵读要重视范读作用、强调引导诵读和背诵。

...

诗歌教学中如何升华学生情感的尝试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浅谈如何渗透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历史教育非常重要,学好历史应该从初中抓起。

初中历史的教育对学生的求学之路以及成长之路有很大的影响。

要让学生喜欢历史,接受历史不能仅仅靠普通的教学方式,情感教育的渗透更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获得学生的青睐。

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提出具体策略。

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古诗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 . 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诵读古典诗词,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说过:“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

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

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

”由此可见,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

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多“读”的原则。

例如诵读《牧童》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师: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看见了吗??生:看见了。

...!师:什么样子??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学生抢着应声回答)。

师: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生:“归来饱饭黄昏后”。

师:吃了饭牧童做什么?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这就是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需考虑不同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

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些学生没有见过“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炉”的意思,因此,在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老师就需要解释字词,并把全句大意口述出来。

难点之处解决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后再让学生去自读三、四句,并用汇报的方式去检查自读自悟的效果,必要时再加以点拨。

这是一种半“扶”半“放”、先“扶”后“放”的方式。

我们在前边讲到要淡化诗歌教学中的讲解与分析,这并等于说就一点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老师的帮扶,也就不可能有学生有效的诵读,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字。

由“扶”到“放”,先“扶”后“放”,就是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成效。

三. 创设情景的原则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很快进入诗境。

又如我教《牧童》这首诗,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通过学生的诵读、领悟,师生交流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诗歌描绘的景象描画出来,还设计了问题:如果你是牧童,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学习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作用在于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另外要给与学生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比如要告诉学生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等。

比如,我在...

如何落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

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

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

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