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庙里就害起了单相思。这首诗便是他中秋夜对月随口吟出的抒怀之作。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后来又靠走贾政的“后门”,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在贾家败落时,他还要有一番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我们无法知道其具体情节了。从书的前几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这首诗时,他还是个旅居僧房,向和尚讨粥吃的穷措大,所以看见个长得周正一点的丫鬟也使他动心,一厢情愿地想入非非。这首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穷秀才向慕女色及荣华富贵的心理。诗写得挺像样,说明贾雨村很有才学。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赏析】: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西江月
嘲贾宝玉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赏析】:
第三回书写黛玉到荣府后,见过贾府大部分人,最后才见到宝玉。这是两个主人公第一次会面,也是第一号人物宝玉第一次在读者眼中出现,所以作者对宝玉的装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铺张渲染,又写了这两首批宝玉的词。“批”字是打批语、下判断的意思,与今作“批评”、“批判”解不同。
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
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必然要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渲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细吗?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简直够个像样的文学家了。连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怎么能说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子弟戒”了。
这两首诗集中地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这个典型的意义也就在对封建阶级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贫穷难耐凄凉”一句。这是预示贾家败落后,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第十九回写宝玉探花袭人家,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慌忙招待宝玉,摆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袭人觉得没有一样可吃之物,只给宝玉拈了几个松子瓤,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给宝玉。这是何等娇贵!就在这个地方脂砚斋有条批语说:同将来宝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围破毡”对照起来看,令人叹息。宝玉在八十回以后的经历,虽然不好乱猜,但有一段贫穷的经历是可以肯定的,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大相径庭。
赞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似姣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赏析】:
这段赞文见于宝、黛初次会面时。
林黛玉多愁善感,脆弱多病。这既与她身世孤单,精神上受环境的压抑有关,也反映了她贵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赞文中以她弱不禁风的娇态为美,说明了美感是有阶级性的。贾府上的焦大固然不会爱林妹妹,新时代的青年,阅读《红楼梦》,虽然可以理解和同情处在当时具体环境下的林黛玉,喜欢她的叛逆性格,却未必欣赏这种封建贵族阶级的病态美。
宁府上房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赏析】:
第五回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宝玉席间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旁边挂着这副对联。宝玉看后,厌恶得不得了,赶紧走出。《燃藜图》画的是西汉时代学者刘向的故事。刘向夜间在天禄阁校对古书,有个穿黄衣服的老者进来,见刘向在暗中读书,就把拐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线刘向才同老者见面。老者教给刘向很多学问,天明才走,自称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图》再配上这副联语,是封建阶级陈腐的说教。《燃藜图》启示人们像刘向那样寒窗苦读,准备求取功名的资本。这副对联劝导子弟们去熟悉社会上的各种事态,以便做官,建功立业;同时教育子弟通晓人情世故,以便应酬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在社会上立足。宝玉这个封建阶级的“逆子”,是最讨厌这一套的。他不愿读所谓“治理”之书,无志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遇到这类说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云曾劝他“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他当时就拿下脸来赶她走,并讥刺她:“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见第三十二回)宝钗用同类话劝他,他也立即给她以难堪。贾政教训他时,他也同样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春梦歌
警幻仙姑
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
【赏析】:
第五回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着后,梦见自己在可卿引导下来到了一个“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书中提到的“太虚幻境”,忽然听到山后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这首歌辞。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特别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甚至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爱情进行了否定。《孟子》里说:“食、色,性也。”《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赏析】:
宝玉在“薄命司”里看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是按照大观园内女孩们的身分、地位划分的。贵族小姐、少奶奶们的名字都在正册中,介于小姐和丫鬟间的女孩儿名字在副册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册中。宝玉是从又副册看起的。
这一首说的是晴雯。
判词前还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这就坏事了。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这段话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心理上起什么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想当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大观园,在她那个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年仅十七岁。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红楼梦》把晴雯这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写得光彩四射,楚楚动人,又把她的结局写得让人刺心搅肺,心酸泪落,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这就是现实主义手笔的魅力。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褔,谁知公子无缘。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花袭人。
宝玉看完晴雯的判词(当然没有看懂),又往下看“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鲜花隐“花”字,破席隐“袭”字),接下去就是这首判词。
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袭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随和,同上下左右的人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说她“温柔和顺”;而且长得也“柔媚娇俏”,所以又说她“似桂如兰”。她跟了宝玉后,“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处处体贴,时时关切,无微不至,成了宝玉身边第一号得意的人。如果说晴雯和宝玉的关系还只是一种亲密的友谊,那么袭人同宝玉一开始就有了性爱的成分。她认为贾母已将自己给了宝玉,所以偷着和宝玉发生了关系。后来黛玉和她开玩笑,称她为“嫂嫂”,说明她“如夫人”的身分已被预先承认了。等到宝玉因同蒋玉菡交往和金钏之死而大被贾政笞挞后,王夫人信得过的丫鬟只剩下袭人一个,立即将她的月银提到二两,享受到同荣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宝玉无意中将袭人的汗巾同蒋玉菡作了交换;后来贾家势败后,袭人果真同她骂为“混帐人”的蒋玉菡结成婚姻。这样一个最合“三从四德”标准的女子,最后落到一个戏子手里;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宝玉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年这个向宝玉发誓“便是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的袭人,还是被蒋玉茵的花轿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蒋玉菡艺名)虽系优人,后同与袭人供奉玉兄(宝玉)、宝卿(宝钗)得同终始”一句提供的线索,我们还可猜测宝玉和宝钗在穷困落魄后,要靠袭人夫妇过一段生活。这一切在作者看来都是命运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后两句的感叹。
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说,是对桂和兰的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的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的桂兰也寓花袭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了给曾是唱戏的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公子”,宝玉无缘分。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香菱。
宝玉看又副册判词不解,又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
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夭折。但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后两句说得明白: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
参考资料:http://bbs.4yt.net/printpage.asp?BoardID=18&ID=31592
红楼梦句子摘抄及赏析
1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目。
自在:安闲舒适。
过两句大意是: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追求安闲舒适;光想安逸,就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
这两句通俗浅近的口语包含着很深的意思,说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
这里所说的“人”,当热不是指一般的人,而是指有德有才或有成就有名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 -味追求自由自在,满足于舒适闲散的生活而不思进取的人,自然会一事无成,难以自立于社会。
本名句可供劝勉青少年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而要发奋刻苦地学习时引用,也可用以勉励人们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
2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兰桨:以木兰制的桨。
这两句大意是:池中莲花的影子被归舟的兰桨荡破,菱藕深处的阵阵幽香泻过竹桥。
这是大观园藕香榭柱子,上的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藕香榭的美丽秋色。
可借用其意境写荷塘,写水乡,写公园里的秋景。
3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荣华:比喻兴盛显达。
抽身:离开。
这两句大意是:兴盛显贵是很容易消失的,必须及早退身。
人世变幻,荣辱无常,荣华富贵,难以久长。
明智的人须要及早见机行事,在荣华还没消失时,及时跳出这个圈子,等到荣华销尽,到来的必然是困窘和耻辱,那时要抽身也就晚了。
这种现象在世事变幻无常的封建社会尤其普遍。
这两句多用于劝人不要贪念。
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这两句大意是:如果把假的当成了真的,那么其的也成了假的;如果把无当成是有,那么有也成了无。
这两句话说出了事物之间相对的道理:真和假本不相同,但如以假为真,那么真也被模糊了价值,弄得真假不分。
正因为社会上存在这种以假为真,黑白不分的现象,这两句话有一定的代表性。
5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风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驾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管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赏析】这首曲是唱李纨的。
《晚韶华》,意思是晚年要荣耀一番。
李纨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李守中为园子监祭酒(类似国立贵族子弟大学校长)。
自幼其父就教她读《列女传》之类的书,受封建伦理道德的黛陶,成为一名典型的淑女。
青春丧偶,她能安之若素,只知道孝敬公婆和抚养儿子,此外一概不闻不问。
她果然就是"稿木死灰"吗?其实不然,她只不过是把苦痛和悲哀深深掩抑在内心里不流露罢了。
这种无法渲泄的痛苦,才是最深沉的痛苦。
三十三回里,宝玉遭毒打,王夫人叫着贾珠的名字大哭:"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话犹如一针扎在李纨心上,她禁不住放声痛哭。
这大概是她苦痛心情仅有的一次流露。
李纨苦了一辈子,尽管晚年母以子贵,还是抵消不了她的悲剧命运,接着就死了。
作者以"气昂昂"、"光灿灿"、"威赫赫"之类的字眼形容贾兰升官,讽刺之意很明显,其实最多不过再来一次"苦枯"的小循环而已。
6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还了命,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赏析】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
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命运的概括,也可以说是一首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主题歌。
作者一生由"饮甘餍肥"的贵族子弟跌落成一个"举家食粥"的落拓文人。
他看到封建社会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一切都在运动,都在产生和消失。
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印在作者头脑中,就形成了他朴素的辩证法观念。
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过秦可卿之口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
"这就是说"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这个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
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拼命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都是注定要灭亡的。
曹雪芹依据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忠实地描绘了大观园内外的社会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称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蹬迹,不敢稍加穿凿",因而《红楼梦》所反映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始终,是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的。
作者写他们的"极盛",正是要反衬他们的"极衰";写他们的"赫赫扬扬",正是要反衬他们的"烟消火灭"。
红楼梦诗词
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
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换一世的眼泪,纵然是情深意长,终究还是扯不断心事终虚化的无可奈何,泪尽而归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风月情债。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金陵十二钗的绝世奇才,终敌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定前生。
而惊世的顽石也不过是一块无法补天的石头,红楼轰然倒下,梦醒而碎,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满腔幽怨。
红楼无梦,只余梦影残痕. 一、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二、菊花诗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三、咏柳 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 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西江月-宝琴 汉苑零星...
红楼梦佳句及解析,不要诗句
挚爱红楼的人煞费心神帮你解答,不知道如不如你愿,毕竟佳句~又不是诗词,不好定位。
下面我举几例。
红楼梦里面有些非常简单的句子,却非常震撼和深刻,不知道能否算得上作者眼里的佳句。
曹公字字珠玑,用词绝妙,很多东西细细品味会突然让你感奋异常。
这是我第四次读红楼的时候,把很多句看似平凡的句子都细细看了遍,发现暗藏玄机。
例子1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林黛玉外貌描写,不属于诗句范畴) 赏析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2、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总之,比较曹雪芹对宝、黛外貌描写,可以发现以下的不同特点:对宝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目光在宝玉周身打量、游移,最后才落到宝玉的眼睛上,显示了黛玉的多情而害羞;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宝玉的观察来写,目光一开始就直指黛玉的眼睛,显示了宝玉的多情而率真。
少男少女对异性处于朦胧的感觉状态,对这种特殊的个性心理描摹得如此微妙,曹雪芹实在又称得上是一位心理学的大师。
例子2.“你放心” 出处:红楼三十二回:(黛玉)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
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有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
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
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解析: “惊心动魄”四个字也不足以形容这段文字的情感冲力。
宝玉的表白只有三个字:“你放心!”这比西方的恋爱男女常说的“我爱你”,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它包含着决心、誓言、宣示、信任、责任诸多内容。
“我爱你”,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趋向的单一表达;“你放心”,是对双方溶解在一起的爱的情感的概括。
“我爱你”的情感分量比较轻泛,“你放心”的情感分量凝重而深挚。
“我爱你”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流露,“你放心”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情感誓言。
要知道,在红楼梦之前宝黛那么多的赌气和吵嘴,都是因为两人的爱情惹的祸,双方都爱得深,却又怕对方仅仅视若亲情,一直到你放心之后,黛玉再也没有在宝黛爱情上闹过脾气或打过架了,之后双方开始进入一种精神上的相互理解,相当精神恋爱的阶段。
这里有我特意收藏的一个博客具体所写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436990.html,至于具体赏析和理解,我贴下来给你:我真想说这真的写得太好了,曹公的笔是真的不可不服,而下面这段解读,也够精准和深刻。
例子二:我是那多愁多病身,你是哪倾国倾城貌 这一段出自《红楼梦》中“共读西厢”,原出自《西厢记》。
《西厢记》:张生初见崔莺莺,就被小姐的美貌所打动,内心独白曰:“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 前一句说的是张生,后一句是崔莺莺。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借指自己和林黛玉。
黛玉是那倾国倾城容貌的莺莺,他自己则是为了相思而生病的张生。
以此表达感情。
但是林黛玉却恼了,原因是:说话不在意 黛玉身在贾府无依无靠 最怕的就是落人话柄 如此在意自己的名声只因关系到了宝玉 其他的比如试小姓之类的黛玉都不甚在意 双方都彼此喜欢着 想挑破又不敢逾越 毕竟像贾家呢样的家庭 儿女私情绝不能自己提出 有失体统 且会受人讥讽 黛玉无依无靠且心思细腻 自然事事看的通透 宝玉则不然 自是心中怎想嘴上便说出来 看完禁书 喜欢之人在眼前 自是言语外路 黛玉有不便明说解释 又气又急又惊又怕 便化为一种情绪 只能装作恼了 唯有如此宝玉才不会继续说下去 (以上均出自我找的一些解答,毕竟这句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不如你放心来的...
红楼梦的精彩语段的鉴赏~~~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名家点评: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
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
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
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
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
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
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
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写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名家点评: 第五回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
宝玉席间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旁边挂着这副对联。
宝玉看后,厌恶得不得了,赶紧走出。
《燃藜图》画的是西汉时代学者刘向的故事。
刘向夜间在天禄阁校对古书,有个穿黄衣服的老者进来,见刘向在暗中读书,就把拐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线刘向才同老者见面。
老者教给刘向很多学问,天明才走,自称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图》再配上这副联语,是封建阶级陈腐的说教。
《燃藜图》启示人们像刘向那样寒窗苦读,准备求取功名的资本。
这副对联劝导子弟们去熟悉社会上的各种事态,以便做官,建功立业;同时教育子弟通晓人情世故,以便应酬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在社会上立足。
宝玉这个封建阶级的“逆子”,是最讨厌这一套的。
他不愿读所谓“治理”之书,无志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遇到这类说教或暗示,就受不了。
湘云曾劝他“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他当时就拿下脸来赶她走,并讥刺她:“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见第三十二回)宝钗用同类话劝他,他也立即给她以难堪。
贾政教训他时,他也同样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
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
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
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
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
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
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
顾颉刚版红楼梦诗词歌赋赏析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市场上主要有三个版本的红楼梦诗词鉴赏,请问哪个版本的最好?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祖籍河北丰润,后迁至辽宁沈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
自其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
后因受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所牵连,产业被抄,迁居北京。
他早年过了一段贵族家庭的繁华生活。
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
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
性格高傲,愤世嫉俗,嗜酒健谈。
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葬花吟》原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里的诗词
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宝玉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湘云其一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其二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菊花诗忆菊-蘅芜君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种菊-怡红公子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供菊-枕霞旧友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画菊-蘅芜君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簪菊-蕉下客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菊梦-潇湘妃子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访菊-怡红公子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对菊-枕霞旧友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菊影-枕霞旧友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残菊-蕉下客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 暂时分手莫相思.咏柳如梦令-湘云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西江月-宝琴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如梦令-黛玉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大观园题咏旷性怡情匾额-迎春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文章造化匾额-惜春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万象争辉匾额-探春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文采风流匾额李纨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即事诗春夜即事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
红楼梦经典诗词歌赋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说明]甄士隐家破人亡,暮年贫病交迫,光景难熬。
一日上街散心,遇一跛足疯道人口念此歌,士隐听了问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
”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注释]1.冢——坟墓。
2.姣——容貌美好。
[鉴赏]褴褛如同乞丐的跛足疯道人所唱的歌,自然一点点文绉绉的语言都不能用,它只能是最通俗、最浅显,任何平民百姓、妇女儿童都能一听就懂的话,而歌又要对人世间普遍存在的种种愿望与现实的矛盾现象作概括,还要包含某种深刻的人生和宗教哲理,这样的歌实在是最难写的。
后四十回续书中也摹拟了几首民谣俚曲,一比较,就发现根本不可与此同日而语。
这也见出多才多艺的曹雪芹在摹写多种复杂生活现象上的绝大本领是难以超越的。
关于此歌所反映的思想,请参见下一首《好了歌注》的赏析。
红楼梦看了三四回了,总是感觉有些东西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有就是一些的社会现实,写的很真,很切,能够切中要害,目前这个社会也和那个差不多,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置法理德于不顾,在这个新社会中,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还要挺而走险,还有就是一些知法犯法的,执法者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流氓,守法者却为守法付出了代价,我不明白?也不是,也许这个社会太现实了吧,什么也没有钱权更重要。
曾经做过教师的我面对今天的老师犯法,我无语而言,恨不得灭他九族来发泄心中的愤恨,教师是为人师表,教育孩子的,而他们却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死九次也不足以泄一恨?还有就是一些学生,拿老师出气,现在的法律也没有保护教师的,不知道社会到底是要保护学生,还是要重回臭老九的时代,曾经过去的历史我不想去说,但那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一面,而如今难道还要走回老路吗?现在的政府反腐的力度是很大的,但上届留下的屎太多了,如何去弄?唉。
操心太多了啊。
呵呵。
在外漂泊的日子久了,也不知道何时能回家休息一下,但我知道现在的制度下我们还是很安居乐业的?要把握现在的生活,明天会更好,我要努力的去做一些为父母,到时候也为自己找一个以后生活的地方!!!
读书交流会,主题《红楼梦》诗词鉴赏 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红楼梦是一本讲述超脱凡俗的诚挚感情的爱情悲剧。
亲情,爱情,友情。
宝玉与黛玉,黛玉与宝钗,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红楼梦是一本非常值得研究的书,深入探讨,会提高我们的美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