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否则不好找,如果你知道诗名的话,我给你一个网
http://www.fainfo.com/puton/lang/lang11/lang1171.asp
关于迎新年的诗词
1、《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宋代:吴文英 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
小窗春到。
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
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
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
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
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
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
但恐舞、一帘胡蝶,玉龙吹又杳。
释义: 将梅花从树上剪下来后,倒映溪中的梅枝影也即分成两截,但映在平静似镜的溪水中的梅影却显得更加空疏、自在。
将梅花放置在窗台上,梅花的清香给居所带来了春的气息,独守广寒的嫦娥也将月光洒照在梅枝上陪伴。
眼前的梅枝已有多年,枝上长着泪痕似的斑斑白霜般的苔藓,它与我头上的苍苍白发互相映衬。
沿着驿道,踏着浅雪,将梅花的清香一路散发在浅雪中的冻草上,紧赶而来,终于在除夜黄昏时送到了。
好像在梦中见到梅神冰肌玉骨,身披素缟在风中翩翩起舞。
醉梦醒后,仍在幻觉中,仿佛听到翠羽啁唧的声音。
时间已过很久,连插着梅枝的壶中泉水也渐渐由冷变暖。
只见青灯上的灯光也渐转暗,室外已泛出晓光,忽然感到又一个新年到来了。
但是害怕它们翩然起舞,就像蝴蝶和雪一样。
2、《高阳台·除夜》宋代: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
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
掩清尊。
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
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恣登临。
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释义: 我频频地倾听更漏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满屋光明。
年华滚滚宛如流水,令我黯然心惊。
饯别旧岁,迎接新春,还能用得着几刻光阴,新的一年翩翩来临。
年老体衰,怎么能习惯通宵畅饮?想要守夜不睡,又怕寒气袭人衣襟。
我轻轻地放下酒樽,感谢那初开的梅花,陪伴着我独自低吟。
邻家的姑娘已试着穿上春衣,美丽的鬓发上首饰簇新。
蜂腰形的翡翠晶莹润泽,燕股形的宝钗嵌有黄金。
温和的春风引起人们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难禁。
朱颜哪能年年都好,应该尽情地游乐,趁着现在的大好光阴,恣意地去眺望登临,观赏那残雪未消的玉色楼台,游览那斜阳辉映的美丽园林。
3、《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代: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释义: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
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
作者现在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4、《守岁》唐代: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释义: 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
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
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5、《客中除夕》明代: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释义: 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
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
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歇,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
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别董大古诗的全文注释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
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5]【译文】第一首: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第二首: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4]
别董大 古诗无知已的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古诗 意思 作者简介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
(2)屠苏:美酒名。
(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
(4)桃:桃符。
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汉族江右民系。
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故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临川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古诗文
《看叶》宋代诗人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 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①意味长。
注释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
翻译百花凋零、芳草枯萎,呈娇斗艳的春天已经逝去,此刻,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
携杖行走,年岁已高,青春风华旋成往事。
时令已无繁华,人生已入老境。
眼前别有一种境界,胸中别有一番滋味。
枝叶纷披,茂盛而疏密有致、意味深长。
2作者简介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与甫,一字北涯,号雪坡,吉安(今属江西)人。
屡试不第,隐居以终。
诗多写山水景物和隐逸趣味。
有《雪坡小稿》两卷。
3赏析罗与之的这首《看叶》,是饱经沧桑之作,别有一番人生况味。
把叶作为审美对象,历来不乏佳作。
不过,“霜叶红于二月花”,在秋叶中幻出春红,叶子是被作为花朵来欣赏的。
“霜风弄巧,把秋林,一夜吹成春苑”。
所以,在诗人笔下,被欣赏的叶,多是经霜后的红叶,装扮出来的是另一番春色。
罗与之的这首《看叶》,则与上述审美趣味不同。
他欣赏的叶,是扶疏的绿影,是绿叶生命的活力,是叶的本质美。
“红紫飘零草不芳”,红紫,指万紫千红的百花。
百花凋零、芳草枯萎,呈娇斗艳的春天已经逝去。
“始宜携杖向池塘”,此刻,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
携杖行走,表明年岁已高,青春风华旋成往事。
时令已无繁华,人生已入老境。
眼前别有一种境界,胸中别有一番滋味。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扶疏,枝叶纷披,茂盛而疏密有致。
这两句诗充满了禅机哲理,言近旨远,意味深长。
“看花”,万紫千红易凋,花虽烂漫,但繁华匆匆,转瞬即逝;“看叶”,绿叶扶疏永茂,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
这是时序变化中的实景,也是历尽人世风波后的心境。
“看花应不如看叶”,平淡方始永恒。
“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
这是一种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
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而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
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
人生不必因追求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的生命顽强而长远。
更何况,花儿虽好,还得绿叶扶持。
绿叶甘当底色,甘作陪衬。
“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
这是约定俗成的叶的品格。
罗与之的《看叶》,则进一步提出了人生的思考,不慕繁华、自甘淡泊,这是成熟的人生思考。
清人富寿《广化寺红叶歌》的诗意,正和《看叶》同调,诗云:“春花虽好只红白,未若秋光备五色。
少年文字纵峥嵘,绚烂终需老境得。
”这是丰厚阅历带来的人生体验。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1、原文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2作者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哲学家,所以刘禹锡的诗歌不论是咏怀还是咏史怀古往往带有哲理性,以形象说理,寓理于形象之中,以开宋诗理趣之先河。
3赏析诗题中“见”字是“我”的意思,即刘禹锡自己,乐天即白居易,根据诗题可知:白居易感伤好友元稹(字微之)、崔群(字敦诗)、崔玄亮(字晦叔)相济去世,写了两首绝句给好友刘禹锡,刘禹锡看到诗后,写了这首诗作为酬答。
首联,写即指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后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
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颈联乃千古名句,亦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这里“陈叶”、“前波”可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
“新叶”、“后波”可指“晚辈”亦可指新事物。
这一联我以为,至少包含了这些哲学思想: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概莫能外。
体现了刘禹锡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那这一思想来看待我们今天遇到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具有积极意义,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这本身就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而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又具有它的客观必然性,而经济形势向好的方面转化最终会走出危机,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经济危机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漩涡,它不会改变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基本趋势。
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能经受阵痛的企业被有朝气的企业所取代也有它的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符合经济规律。
2.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
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联系当今的金融危机,我们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危机是必然规律,既然如此,我们在应...
七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注释
1.《伤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2.《木兰诗 》织布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任意6首诗及意思(要现代诗和古诗,还有它们的意思)
《春望》唐代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日》宋代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小池》宋代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卜算子·咏梅》近代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沁园春·雪》近代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 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长沙》现代 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与雨有关的古诗词 片段 文章 有赏析的最好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会儿,粗大的雨点落下来了,打得玻璃窗啪啪直响。
雨越下越大。
窗外迷迷蒙蒙的一片,好象天地之间挂起了无比宽大的珠帘。
雨点儿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的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对面的屋顶上。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线。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雨》听听那冷雨作者: 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
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