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诗词竞赛试题
初一(下)成语知识竞赛题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座号____评分____
(注意:全卷100题,每题1分,总分100分,时间45分)
一、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对的请打 ,错的请打×。
( )1、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 )2、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3、《还珠格格》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地。
( )4、在我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 )5、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舍家忘身,殚精竭虑地推行新法;宋神宗不动声色,宵衣旰食地谋划改革。
( )6、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提出建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以来,"规范化"成为学者之间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
( )7、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博闻强志,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 )8、刚一起跑,高三(1)班的夏曦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点。
( )9、斯诺的其它著作都不可和《西行漫记》相提并论。即使是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明日黄花。
( )10、这位老教师总结出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屡试屡爽,大家都很佩服。
( )11、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 )12、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 )13、期中考试,刘军同学数学获得满分,真可谓是登堂入室了。
( )14、如果把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 )15、你游桂林的山水,见到那些构造奇妙的山洞,一定会说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 )16、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17、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 )18、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习以为常,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 )19、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
( )20由于乡亲父老的艰苦奋斗,只不过几年,我的家乡就改头换面,山青水绿,牛肥粮多
二、 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21、直接了当( ) 22、换然一新( ) 23、道貌暗然( ) 24、既往不究( )
25、别出心裁( ) 26、礼上往来( ) 27、陨身不恤( ) 28、震聋发聩( )
29、铤而走险( ) 30、趋之若骛( ) 31、按步就车( ) 32、色厉内茬( )
33、如火如茶( ) 34、因地治宜( ) 35、推心至腹( ) 36、纷至踏来( )
37、原形必露( ) 38、谈笑风声( ) 39、委屈求全( ) 40、金壁辉煌( )
三、 请根据解释写出相关的成语。( )41、多用来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 )42、形容心胸极其狭窄。( )43、比喻舆论的力量极大,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44、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 )45、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 )46、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 )47、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之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 )48、指装模作样,活像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 )49、比喻最先做某种坏事或首开某种恶劣风气之先的人。
( )50、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 )51、比喻空欢喜一场。
( )52、比喻人力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 )53、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 )54、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热烈。
( )55、形容十分谦虚。
( )56、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 )57、比喻失败以后重新恢复势力。
( )58、宇宙间的一切景象都更换了新貌,呈现一派生气。
( )59、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 )60、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 )61、读书总有好处。
( )62、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 )63、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
( )64、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 )65、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 )66、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 )67、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 )68、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 )69、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70、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 )71、敛藏才智,不使外露。
( )72、事物的变化难以捉摸。
( )73、指架柴车穿破衣服去开辟土地,后形容创业艰苦。
( )74、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谈。
( )75、为应付某种需要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 )76、按情理或情节来看,尚有可原谅之处。
( )77、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狂妄的行动。
( )78、从来没有人做到的,空前的。
( )79、形容遇到变故或在严重、紧急的情况下,沉着镇定,毫不慌乱。
( )80、沉迷于所喜爱的事物,而使意志消磨掉。
四、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81、恣行无忌( )82、纵横捭阖( )83、自惭形秽( )84、孜孜不倦( )85、栉风沐雨( )86、怨天尤人( )87、引而不发( )88、颐指气使( )
89、一曝十寒( )90、洋洋洒洒( )91、偃旗息鼓( )92、邂逅相遇( )
93、越俎代庖( )94、无稽之谈( )95、未雨绸缪( )96、耳濡目染( )
97、飞扬跋扈( )98、万马齐喑( )99、惟妙惟肖( )100、贻笑大方( )
成语知识竞赛题答案
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21.接-截 22.换-焕 23.暗-岸 24.究-咎 25.新-心 26.上-尚 27.陨-殒
28.震-振 29.挺-铤 30骛-鹜 31.步-部 32茬-荏 33.茶-荼 34.治-制
35.至-置 36.踏-沓 37.必-毕 38.声-生 39.屈-曲 40.壁-碧
三、41.游刃有余 42.睚眦必报 43.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44.山雨欲来风满楼
45.闻过则喜 46.循序渐进 47.一蹶不振 48.煞有介事 49.始作俑者
5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1.南柯一梦/竹篮打水 52.青黄不接 53.万马奔腾
54.销声匿迹 55.虚怀若谷 56.神采奕奕 57.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58.万象更新
59.蔚为壮观 60.千夫所指 61.开卷有益 62.祸起萧墙 63.分崩离析 64.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65.脍炙人口 66.文不加点 67.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68.三顾茅庐
69.怙恶不悛 70.无与伦比 71.韬光养晦 72.变幻莫测 73.筚路蓝缕 74.侃侃而谈
75.权宜之计 76.情有可原 77.轻举妄动 78.前无古人 79.泰然自若/临危不乱
80.玩物丧志
四、81.放纵 82.开合 83.形态丑陋 84.勤勉的样子 85.梳头 86.怨恨 87.拉开弓
88.面颊 89.晒 90.文辞众多的样子 91.放倒 92.没有预约而相遇 93.厨师
94.考查 95修缮 96.沾湿 97.蛮横 98.哑 99.相似 100.被人笑话
本文摘自《百度文库》
向上吧诗词考题模式
(1)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注意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
(2)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擅长色彩和色调的搭配。
(3)中国古典诗歌善于运用纵擒手法。
(4)中国古典诗歌善用烘托映衬手法。
(5)中国古典诗歌善于营造想象空间。
(6)中国古典诗歌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7)国古典诗歌也特别善于处理虚与实、动与静、形与神、小与大的对立关系。
高中语文诗词题怎么做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有何效果?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衬寂,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改为: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 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为什么?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
有人知道怎样解析诗词?
一、先弄清写了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 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望洞庭》说明诗的内容是洞庭湖,《题李凝幽居》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如 “漠漠帆来重”句中的“重”,表面上是讲帆因湿而重,其实是讲朋友要离去,自己心情沉重。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4)注意典故神话 典故神话一般有比较固定的含义,了解这些内容对我们整体把握全诗是大有裨益的。
高考题中关于舜妃湘君姐妹的神话传说。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现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
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
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2.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结构有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整体。
在理解三联时不能忘了这个整体,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4.注意表达的角度 从多个角度分析、从远景、近景等角度所表达出的诗人的感情细节。
5.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如用“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6.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
如用了草径、荒园、鸟宿树、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图画,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赞美作者居处的僻静。
7.注意语句表达 语言表达可从三个角度讲。
从整体上说我们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还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都要注意。
从句子的角度我们要注意一些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
常见的如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象征(表面上讲“蝉”,其实是讲人)、衬托(以动来衬托静)、双关(表面上讲自己为什么偏爱菊,其实是对菊的品质的赞美,而赞美菊,其实又是赞美人)。
其他还有比拟、夸张、通感等都要注意。
从词语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此外还有生造词语,如“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客”,本无“异客”一词,但承“异乡”而来又很自然,强调了“异”;词性开拓,如“应是绿肥红瘦”,绿不能肥,红也不能瘦,肥、瘦本无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这里别具新意,形象、贴切;谓语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后本还有谓语,但如果加上“像”一类的动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就太紧密了,原诗本要表达一种飘荡的感觉,一加动词就失去了这样的感觉;系词两边不对称,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明明是杨花,作者却说成是飘飞的离人泪,既拓展了内容,更强化了感情;倒错的因果关系,如“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不是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结的情感,换句话说,是因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种“水寒”的感觉。
三、表达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
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 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如“请分析《鸟鸣涧》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 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指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只要真正 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