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2、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唐▪杜甫《百忧集行》
白话译文:只有痴儿幼稚不知道父子之间的礼仪,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3、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唐▪王建《渡辽水》
白话译文:临出门时父母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
4、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唐▪聂夷中《田家》
白话译文: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译文: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
关于礼的古诗词 越多越好 谢谢
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
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
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
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
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
孔子时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无法知其究竟了。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
“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
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
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
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
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
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
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
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
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
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
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
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
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
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
荀子(见荀况)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又云:“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韩非子(见韩非)云:“礼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董仲舒云: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
”《白虎通德论》云:礼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
”这些话都证明礼是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决非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规范。
《说文解字》就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
”可知,“礼”原来并没有等级制度的伦理道德方面意义,在阶级社会出现后,人类开始有等级之分,宗教祭祀也随之出现了身份的限制和区分,于是,作为宗教祭祀仪态的“礼”便开始具有了社会身份区分的内容。
逐渐转化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身份制度。
关于父母的古诗词
汝坟贫女》梅尧臣(北宋)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好了歌》曹雪芹(清)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关于父亲的词句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诗经》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孝敬父母的古代诗句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长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经典诗句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
关于父亲的古诗词
1、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2、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唐?杜甫《百忧集行》 白话译文:只有痴儿幼稚不知道父子之间的礼仪,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3、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唐?王建《渡辽水》 白话译文:临出门时父母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
4、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唐?聂夷中《田家》 白话译文: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译文: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
...
求父爱的古诗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杂剧·温太真玉镜台》3.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卢仝《示添丁》4.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杜甫《百忧集行》5.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6.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王建《渡辽水》7.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8.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9.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10.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陆游《陆游家训》11.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钱镠《巡衣锦军制还乡歌》12.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13.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4.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15.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16.父子熙熙,相宁以嬉。
——柳宗元《贞符》17.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吕不韦《父善游》18.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杜甫《猿》19.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20.父子同时捷,君王画阵看。
——贾岛《赠王将军》21.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杜甫《赠卫八处士》22.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诗经》23.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
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白居易《念金銮子二首》24.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元稹《估客乐》25.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争田宅。
——贯休《行路难》26.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韩愈《谢自然诗》27.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28.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29.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聂夷中《田家》30.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王建《水夫谣》
有关父子牵手的诗句
过蒙古诸部落 年代:【清】 作者:【乾隆】 猎罢归来父子围,露沾秋草鹿初肥,折杨共炙倾浑脱,醉趁孤鸿马上飞。
赠申孝子 年代:【宋】 作者:【赵士礽】 铅山乃灵山,号为七宝库。
有时地爱宝,人杰时一付。
礼围较文章,发为性仁赋。
盛美固不绝,且作忠孝路。
时凶资贼多,炽焰不容捕。
长驱斩关来,提挥远相诉。
申生本医家,首冲众贼怒。
有子趋而前,悲泣湿衣袧。
愿代父这死,三万色不怖。
贼曰汝子孝,解衣衬血污。
以此两全生,父子欢如故。
何不上明君,青旌当金铸。
赠陈孝子庸 年代:【宋】 作者:【梅尧臣】 康州水边龙母坟,草树蒙蒙起风雨。
五色五蛇时往来,野鼠不穴坟上土。
嗟哉异类犹厚亲,岂彼人兮忘恃怙。
果生陈子孝且仁,终日劬劬在民伍。
天清天顺感其和,嘉禾骈枝立如股。
遐乡叹慕为尔邻,太守欣言出吾部。
中州士人传以夸,照顽烁孽良有补。
唯时火德君道明,粤南祝融孝所生。
若然宁独一陈生,筑堠表庐从此数。
君子饮酒吟 年代:【宋】 作者:【邵雍】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家给人足,时和岁丰。
筋骸康健,里闬乐从。
君子饮酒,其乐无穷。
关于父亲的古诗有哪些?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唐代: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译文: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两汉:司马迁《孔子世家赞》 译文: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唐代:杜甫《百忧集行》 译文: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唐代: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译文:“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译文: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先秦:佚名《周颂·丰年》 译文: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唐代:杜甫《忆昔二首》 译文: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
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唐代: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译文: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唐代:王绩《赠程处士》 译文:礼乐拘禁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
...
感恩父亲的古诗有哪些?
父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赞美歌颂过父爱,下面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描写父亲这个角色的,关于感恩父亲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有关父亲的古诗《七律 感父》六十八年尝苦辛,龙蛇空舞不成文。
闲书应有平生梦,短笛难吹半世尘。
谁在西园培李树?换来暮野看流云。
案头笔墨今依旧,白酒门前挂二斤。
《乙酉年夏至夜思父》夏至亲人离,凄雨传悲音。
玉盘犹在手,甘露何处寻?夜凉人不寐,辗转起彷徨。
抚琴慈颜现,闻钟思绪远。
观星如见父,相伴游子行。
《观幼年与父合影有感》昔日花团锦簇间,相戏鹤发与童言。
膝下承恩未及返,恨煞天公不假年。
《江城子 咏父》飘零孤雁独南翔,云激荡,又何妨?几番风雨,几度见斜阳。
老来闲坐说沧桑,常北望,念淮扬。
谁料晚景渐颓唐,国不养,病来伤。
逆子离家,何处诉衷肠?一年白昼最长时,人已殇,雨正狂。
2。
关于感恩父亲的古诗词(一)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诗经》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孝敬父母的古代诗句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3。
关于感恩父亲的古诗词(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长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经典诗句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父亲节 唐诗宋词
有关家风家训古诗词有哪些?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
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译文: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3: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译文:对于道德、才能胜于己者,要亲近和尊敬他,畏服并爱戴他。
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
自己有了积蓄,要分给贫穷的人。
居安思危,能够及时改变处境。
面对财物,不可苟且据有;面对危急,不可苟且逃避。
在小事上争讼,不可求胜;分配财物,不可求多。
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可装懂,对自己已经搞懂的东西,回答别人时,要归功于师友,不可据为自己的发明。
4: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
译文:至于坐的样子,要像祭祀时的尸那样端重;立的样子,要像斋戒时的人那般恭敬。
礼节要顺应事之所宜,出使要顺应当地的风俗。
5: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译文:一个人(如果)知书达礼那么他就是安全顺遂的,否则就会有危险不顺遂。
所以说,知书达礼的人,(我们)不能不向他学习。
扩展资料: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参考资料:礼记-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