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典故辞典

时间:2020-07-3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3-12/11/content_757685.htm

稻香居电脑作诗机4.XX版 >>>>点击下载

最新版本:2002.2.14发布4.00

文件大小:9.8M 40.3版升

级程序 500k >>>点击下载

软件授权:共享软件

使用平台:Win9x/Me/NT/2000

软件简介:

【电脑作诗】电脑可作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排律,古风。起式收式韵部都可以由用户设置。韵部只限平声韵(古风除外)。可实现各种方式的次韵,藏头。可智能分析命题。含【自助修改】。

【电脑填词】 电脑可填一百五十四种词牌。用户可设定其中的平声韵和仄声韵,含五个入音韵。可识别常见的填词规则如叠句,倒装转韵,叠字等填词。

【电脑对联】 电脑可按格律对联,可设置领字。

【全唐诗检索】曹寅版,九百卷,约六万首。可按作者,题目,内容检索。

【全宋词检索】一百卷,约两万九千首。可按作者,题目,内容检索。

【辅助写作】

1)诗词格律校验,可识别字的平仄,韵部;句子的粘对,孤平,三平调和下三仄。按词谱校验词。

2)可选择平水韵或词韵。

3)可显示全唐诗包含某个字词的律句,全宋词包含某个字词的句子。该字的同韵部句子,该字的藏头句子。

【词谱适配】输入任意行数的句子,电脑协助找出合适用的词谱及最接近的词谱。

【类似判别】输入用户诗词,电脑找出全唐诗全宋词中类似的句子。

【典故大全】含常见典故约两万个,可实现分类检索及全文搜典。每个典故有出处,解释。

【诗词辞典】含诗词常用术语约五百条。可实现题目和内容的模糊检索。

【字库处理】按韵部字库管理,用户可以增加,删除,修改字库的字。

【诗词游戏】胡僧二十点点牌诗词游戏。

诗句中包含的典故

1、庄周梦蝶 《庄子·内篇·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关键句)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望帝啼鹃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

??很显然,既然是杜宇自己主动让位给臣子的,那么他死后凭什么要化鹃悲鸣呢?也就是说,他没受任何冤屈,死后化鹃鸣屈是毫无道理的。

如此看来,就值得深究了:究竟是关汉卿表意错了?还是教材的编者解释错了。

让我们就手边的工具书来看看吧。

??1.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

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 ??2.杜宇: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

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

一说,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

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后因亦称杜鹃鸟为“杜宇”。

??(《辞海》(中)第286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版。

) ??3.望帝: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国王。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七国称王,杜宇称帝,更名蒲卑。

”又晋代张华《禽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因以为杜鹃的别名。

??(《古书典故辞典》第430页,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写组,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 ??4.杜宇:秦时蜀主,蜀地曾发大水,他率领居民避长平山。

后鳖灵开峡治水,居民得归陆地。

他即传位于鳖灵,自居西山。

据神话传说,他后来得道升天,为蜀人怀念。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63页,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版。

) ??5.望帝杜鹃:见《蜀王本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国的一个君王,名杜宇,在周朝末季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凄哀。

后遂用“望帝杜鹃”寓理想抱负的不能实现。

??(《古诗词典故辞典》第49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

) ??6.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

《窦娥冤》:“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 ??(《新编中学文言文常用词典》第291页,蒋传一、庄文中编著,王泗厚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 ??显而易见,上述六书的解释,都只说明他称帝、归隐、化鸟、悲啼,没有说明杜宇是冤屈的。

至于《辞海》中说他“通于其相之妻”,也只是“惭而亡去”,也未表其冤屈。

那么究竟有没有表其冤屈的说法呢?袁珂先生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版)明确写道: ??杜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辑《蜀王本纪》:“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

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按《蜀志》云:望帝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中似有一段隐情未能道出。

《说郛》(百二十卷本)卷六?辑《太平寰宇记》云:“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

”略透出此中消息。

盖望帝化鹃,皆缘“欲复位不得”,非以鳖灵“功高”而“禅位”也。

杜宇神话,民间亦有流传,面目与古籍记载颇异,略云: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

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

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

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

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

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

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

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

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

龙妹不从,亦囚之。

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

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

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如何产生共鸣?窃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中国古诗词的书籍有哪些?

1. 《宋词鉴赏辞典》作者简介:作者有夏承焘、俞平伯、臧克家、周汝昌、周振甫、程千帆、沈祖棻、唐圭璋、袁行霈、叶嘉莹、王运熙、钟振振等两百多位,均为中国古典文学界著名研究专家。

内容简介: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词,其鼎盛之时在两宋时期,人们多习惯于将唐诗宋词并举对立,宋词与唐诗、元曲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奇葩。

辞书社从原《唐宋词鉴赏辞典》中辑出宋、辽、金部分,编成这部《宋词鉴赏辞典》。

2. 《唐诗鉴赏辞典》作者简介:作者有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均为古典文学专家。

内容简介:《唐诗鉴赏辞典》选收了唐代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名篇佳作一千一百余首,著名大诗人的诗篇占有较大比重,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也兼收并蓄;同时,逐篇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鉴赏、剖析。

3. 《古诗源》本书看点:由清人沈德潜选编,是唐之前古诗最重要的选本。

本书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收录作品较为广泛,内容比较丰富,可作为阅读研究古代诗歌的参考。

编者通过选诗、注诗和评诗阐扬“诗教”,倡导“风雅”,其艺术见解比较高明,客观上也体现了诗歌发展的真实面貌。

4. 《诗词格律》本书看点:作者王力,中国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王力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有许多且具有开创性。

全书共四章:介绍了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讲解律诗、绝句、古体诗的诗律;讲词律;讲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本书是王力先生讲解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名作,自出版以来,已售出几十万册。

5. 《词学十讲》本书看点:作者龙榆生,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

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

作者将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心得与填词经验,融会贯通,冶于一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词学渊源、选调、作法等内容。

本书是根据龙榆生词学学习创作课上讲义编辑而成的著作,是龙榆生先生毕生治词心血的结晶。

请问古典诗词的刘郎,分别是哪几个人,请举例子?

我们现代人所写的古诗词,经常出现“刘郎”一词。

这种用典,究竟在古诗词中特指什么?众说不一。

现特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整理介绍如下,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带有“刘郎”的诗词的含义。

一、刘禹锡诗中的“刘郎”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很明显,这里的两个“刘郎”均指诗人自己。

结合历史,表现了诗人世事沧桑、人生落寞的感慨和对某些人事很为不屑的态度。

成语 :前度刘郎 解释——度:次,回。

上次离去的刘郎又回来了。

现在泛指去了又回来的人。

《赠刘景擢第》 湘中才子是刘郎, 望在长沙住桂阳。

昨日鸿都新上第, 五陵年少让清光。

这首诗中的“刘郎”即指进士刘景。

从诗中看得出,弟子及第,老先生是很兴奋的。

刘景——连州(现属广东)出的第一个进士,貌似刘禹锡的学生。

桂阳,现在的湖南彬州桂阳县。

二、李贺诗中的“刘郎” 李贺(790—816),汉族,河南福昌人。

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

有鬼才、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里的“刘郎”指的是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当年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

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样,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

三、李商隐诗中的“刘郎” 李商隐(812—858),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

荥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久为后人传诵。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里的“刘郎”可以解释为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指刘晨重入天台寻仙侣不遇的故事;一个说法是指汉武帝刘彻派使者寻海上仙方而使者未归的故事。

一般更倾向于后者。

前一说的典故:东汉永平5年(公元62年),剡(shan)人刘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药。

遇两位仙女,十分漂亮。

留半年。

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即晋太元八年388年)。

后刘、阮只得返回采药处寻仙妻,结果是怎么也找不到了。

就在那溪边踱来又踱去,徘徊不定。

后来这里就有了惆怅溪、溪上的惆怅桥的说法。

后一说的典故:汉武帝刘彻晚年为求长生不老,派使者寻访海上仙方而使者多年未归。

还有两首诗是咏唱前一种传说中的“刘郎”的: ⑴《酬白乐天杏花园》 唐 元稹(779年—831年)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

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⑵《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唐 曹唐 不将清瑟理霓裳, 尘梦那知鹤梦长。

洞里有天春寂寂, 人间无路月茫茫。

玉沙瑶草连溪碧, 流水桃花满涧香。

晓露风灯零落尽, 此生无处访刘郎。

四、周邦彦词中的“刘郎”周邦彦(1056年—1121年),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杭州)人。

《瑞龙吟》 章台路。

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

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里的“刘郎”应该指的是情郎。

作者用刘禹锡的“前度刘郎”一句,应该理解为引典自比。

这首词是作者的代表作,也一向被认为是周词的压轴之作。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春,周邦彦回到京师,旧地重游,追怀往事,思念并寻找当年恋过的一个歌妓,由此引发了无限的感触。

这首词融抒情、写景、怀人、叙事为一体,层层脱换,回环婉转,妙笔迭出。

全词分三叠,首叠“章台路”写今日,次叠“黯凝伫”写昔日,三叠“前度刘郎重到”写今昔。

结构清晰,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二句为临别最后一瞥,永远难忘那伤心之地,拂不尽的柳絮般的缭乱离愁。

全词景起景收,中间今昔交错,虚实相映。

在今昔对比中发现现实的失落与空虚,令人无限感伤。

还有一首词是写这种“刘郎”的:《苏幕遮》 作者:无名氏 (宋) 陇云沈,新月小。

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试著罗裳寒尚峭。

帘卷青楼,占得东风早。

翠屏深,香篆袅。

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

三叠阳关声渐杳。

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很明显,这里的“刘郎”也应当情郎解。

五、辛弃疾词中的“刘郎” 辛弃疾(1140.5—1207.10),南宋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乃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

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语诗,如何才能保留诗的韵味与意境美?

大家如今最认同的是辜鸿铭所翻译的汉文。

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意境的传递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蕴含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

由于意境在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词翻译中传递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的诗词翻译,探讨了古典诗词在翻译中如何通过意境的传递保存和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的特色美。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1375151.htm 关键词:诗词翻译古典诗词《红楼梦》诗词意境 一、诗词意境及其翻译策略解析 1.1诗词意境 诗词意境是指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1.2 翻译策略解析 早在1926年,闻一多先生在《晨报诗》上发表《诗的格律》,指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提出“新诗格律化” 鲁迅也早已提到过:“《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理想标准是:……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译者”,“译林奇才”许渊冲先生曾说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这就是说,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

”许渊冲先生同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意美”的传达和再创造在三者中的重要性及核心地位:“‘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

”正因如此,译入语中重新创造出跟原文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意境来,就显得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学者专家一直强调“译味”,也就是神似,但笔者以为“译味”其实是传递“意境”,两者几乎是等同的。

而在诗词翻译过程中,能否传递原作的‘意美’,‘音美’及 ‘形美’是传递原作意境的关键点,可以作为红楼诗词翻译的严格标准,其中‘意美’是重中之重。

二 、《红楼梦》诗词中意境的传递释例 2.1意美的传递 意美即诗的意象美。

“意象是指包含作家思想感情的诗歌形象,它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最小单位”。

而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构成的,它不但给人以想象的时空,而且激励人的情感,给人以启示。

也就是说,在红楼诗词中,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

”下面我们就此举红楼诗词的几个例子谈谈诗歌意美在英译中的传递。

如林黛玉《题帕三绝》中的一首:“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从总体看,此诗充满了哀怨、哀伤、凄惨、凄艳之“意美”,描述了黛玉多愁善感,常年流泪,其中“湘妃竹”的来历是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为纪念他长哭不已,所流的眼泪把湘江边的竹子染得斑斑点点,因此被成为“湘妃竹”,又称“斑竹”。

黛玉多愁善感,常年流泪,又喜欢竹子,其居所潇湘馆前也种了许多竹子。

因此她常以湘妃自况,别人也称她为潇湘妃子。

此诗运用的意象有“彩线”,“面上珠”,“湘江旧迹”,“千竿竹”“香痕”,可谓字字含泪。

让人不禁为黛玉这一寄人篱下、遭受人情冷暖,最终没盼到属于她的幸福的降临,而香消玉损、泪尽而亡的少女触怀感伤。

在英译中这字里字外之“意”如何传达呢? 杨译:No silk thread can string these pearls; Dim now the tear-stains of those bygone years; A thousand bamboos grow before my window― Is each dappled and stained with tears? 霍译:Yet silk preserves but ill the Naiad's tears: Each salty trace of them fast disappears. Only the speckled bamboo stems that grow Outside the window still her tear-marks show. 杨氏运用的意象主要有 “silk thread”,“pearls”,“Dim”,“tear-stains”,“bygone years”“ A thousand bamboos”,“tears”霍氏运用的意象主要有“silk”,“ill”,“Naiad's tears”,“Each salty trace”,“the speckled bamboo stems”,“tear-marks”。

本诗第一句“彩线难收面上珠”杨译为“:No silk thread can string these pearls;”,没有直接指明是谁的眼泪,读者借助注释可以找到答案。

杨译基本上没对原诗做太大调整; 霍译为: Yet silk preserves but ill the Naiad's tears: 在霍译中对原诗做了创造性的调整.Naiad's tears是希腊神话中水泉女神“那伊阿得斯的眼泪”(Naiad's tears...

请推荐一本古诗词相关的书籍,最好讲了平仄是什么的。

我是初学者。

入门通例是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

大学诗词那本观点颇为偏激,不宜初学。

南方人还是看地区吧,有些地区的方言保留了入声(而不是仄声,中华土地不存在没有仄声的方言)。

粤语,以及云南、浙江、湖南的某些地区的方言都有入声,其完整程度也不一样,最好自己对照一下(拿入声字声部跟自己的方言对照一下),发音短促(按国际音标就是辅音作尾)的就是入声了。

若喜欢写词,还要多买一本《白香词谱》或者《唐宋词格律》。

注意:以上的书目一定要买实体书,书店买不到,可以网上订购。

地址: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3?_encoding=UTF8&s=books&qid=1255138904&asin=B002B3XPZ6&sr=8-3)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1?_encoding=UTF8&s=books&qid=1255138965&asin=B00127EDM6&sr=1-1 绝不可从网站下载电子书。

另附我编列的一份课程,你可以参考一下: 说明: - ●关于本课程,我是以各大院校的中文系基础课程为本,根据学习诗词的特殊需要作出调整和增添而成的。

适用于有心学好诗词的朋友,对于无心写好诗词的朋友就没必要看了。

- ●所谓“授人以渔”,故此下面主要列举了书目及说明了使用方法。

- - 学前要则: -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

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

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 第一阶段 - 精读类: -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 ●注: -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

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 ★目的: -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 朗诵类: - 《唐诗选》、《宋词选》 - ●注:繁体版。

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

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

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 ★目的:培养语感。

- -应用类: -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

●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

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

●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 ●又注:《辞海》是字典。

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 泛读类: -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 ★目的:增加兴趣。

- -练习: -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

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

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

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

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

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

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

只须多练就可以。

-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 - 第二阶段 - 精读类: -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 ●注:选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

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

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

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

固然,这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 ★目的: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了解古汉语是什么一回事。

- ★开始时机:待上述的仿写练习不觉得困难之后。

- 朗诵类: - 三曹诗选;李白...

辞海和辞源有什么区别?

百度百科《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

http://bk.baidu.com/view/6713.html《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词书。

http://bk.baidu.com/view/30534.htm百度知道 《辞源》与《辞海》异同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35786.html《辞源》与《辞海》异同 《辞源》、《辞海》是我国两部规模较大、影响很久、权威性极强的收字释词的百科辞书,是学习、科研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书,然而不少大学生乃至研究生常常把两部辞书混淆起来,弄不清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辞源》,什么情况下使用《辞海》,对学习和科研遇到的困难不能自解,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现列表释两书的异同,如何使用便迎刃而解。

《 辞源》 《辞海》 版本 1915 年初版。

1958 年开始修订为阅读古迹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并于 1964 年出版。

又有 1979 年修订版( 4 册),此版本至 1998 年第 8 次印刷。

1936 年初版。

1979 年修订为一部兼收单字、一般词语和百科条目的综合性辞书, 1979 年版和 1989 年版各有三卷本、缩印本、增补本和按学科编印的分册,又有 1999 年修订本,此版有豪华本、普及本、缩印本、分册本和光盘。

单字 12890 个( 1979 年版) 19485 个,其中 17674 个为字头( 1999 年版) 复词 84134 条( 1979 年版) 122835 条( 1999 年版) 收词内容 一般止于 1840 年以前的古代汉语、一般词语、常用词语、成语、典故,兼收各种术语、人名、地名、书名、文物、典章制度。

古今中外的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地名、团体组织、各学科的名词术语,注重反映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学说、新成果及其重大发展,对文史哲和其它各科目的解释,也注重了形式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

排编方法 全书依十二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和 214 部首为次序排列,同部首的按笔画多少为序。

单字条由字头、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广韵反切、声钮、释义、书证等组成。

一字多音的分别注音,用“ 1 、 2 、 3….. ”表示,多义的单字或复词则用“(一)、(二)、(三) ….. ”分项。

全书依 250 个部首排列,同部首的按笔画多少为序。

单字条由字头、汉语拼音、释义、书证等组成。

一字多音的分别注音,用“(一)、(二)、(三) ….. ”分行排列,多义的单字或复词则用“ ① 、 ② 、 ③ …”分项。

两书内字、词排列方法相同,即单字在前,其后列这个字为词头的复词,复词按字数多少为序,同字数的复词再按第二字的笔画多少排列。

特点 全书用繁体字,专于求本、重在溯源。

释义简明、用浅近的文言。

全书用简化字(单字后加注繁体字),主要介绍一般性语词和各科基础知识,力求简明扼要,释义用现代汉语,通俗易懂。

1979 年以后,每 10 年修订 1 次。

功用 专供阅读古籍、解决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的疑难。

解决一般读者在学习、工作中质疑问题的需要。

索引 每册书前有该册收字、词的部首索引和检字表,每册书后有该册收字、词的“四角号码索引”,第四册后有“单字汉语拼音索引”。

书前有《辞海部首表》、《部首笔画笔形索引》、《笔画索引》。

书后有《汉语拼音索引》、《四角号码索引》、《词目外文索引》( 1999 年版) 附录 书后有《繁体字对照表》、《新旧字形对照表》及《历代建元表》 书后有《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表》、《常见组织机构名简称表》、《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世界国家和地区简表》、《世界货币名称一览表》、《计量单位表》、《基本常数表》、《天文数据表》、《国际原子量表》( 1997 年)、《元素周期表》、《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表》。

由以上对两辞书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部辞书各有特色,《辞源》的主要特色侧重古汉语词语的溯源及演变,注意加注反切,既反映出现代音又反映出中古音,是一部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辞海》的主要特色是介绍一般语词和现代百科语词的基本知识,只注现代音,采用简化字,适用于各行各业的普通读者。

《辞源》重古,《辞海》厚今;《辞源》专深,《辞海》广博,各自适应了不同读者的要求。

这也正是两部辞书的魅力所在。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诗句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

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

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

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

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

[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

[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

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下] 《长亭送别》全文翻译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

(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

中国诗词大会

是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

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19:30分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节目获得2016年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奖。

...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象征意义的词都有哪些

有很多,比如说冰雪、杨柳、蝉、月亮、草木、长亭、芳草、芭蕉、柳絮、梧桐、梅花等。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