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时间:2020-07-3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登高》[ 唐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出了浓郁的秋意中天空高远 秋风猎猎 飞鸟南归 秋风萧瑟中无边无际的落叶纷扬 辽阔的长江中滚滚涛声,湍湍水势的壮观景象 引起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仇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比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临高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此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则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极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多病,以至需要停杯戒酒。诗人倍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添,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

这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生活困窘,病魔缠身。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点评:分析作者的情感时,既要联系本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同时更主要的是抓住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因为一般情况下意象都有固定的含义,意象和作者情感紧密相关。

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常用表现手法有:对比、虚实结合、正意反说、动静结合、借古讽今、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比喻、拟人、双关、反复、夸张、互文、设问、烘托、抑扬法多、角度描写等1.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2.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3.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描写采风的诗词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逗春风又绿江南岸地中的逗绿地字的鉴赏分析;对逗云破月来花弄影地中逗破地逗弄地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逗立片言以居要地的关键语句.例如,对逗前度刘郎今又来地语句含义的理解、对逗落花时节又逢君地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地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逗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地,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逗我地)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逗敲棋子落灯花地)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逗大漠孤烟直地逗千树万树梨花开地)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地中所描绘的逗孤帆地逗远影地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逗远影地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地中,通过逗杨柳地逗晓风地逗残月地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逗思想内容地.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逗意在笔先地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地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地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

怎样鉴赏诗词

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

表示“清高”的诗词有哪些?

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4.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北宋)林逋《山园小梅》解析:首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反衬)的手法,用百花的凋零衰败衬托梅花的明媚艳丽。

颔联: 正面直接描写。

“疏影横斜”写梅花视觉美,“暗香浮动”写梅花的嗅觉美,两者结合表现了梅花的神韵。

(或:把梅花的身姿和馨香置于清澈的水边和朦胧的月色这样的环境中,更显出梅花的清丽优雅、超凡脱俗。

) 颈联:从侧面写梅花。

“霜禽欲下”却不敢正视而“先偷眼”;粉蝶看惯了百花,如果能看到梅花,它们该会“断魂”:表现了梅花的不同凡响。

(如果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表现了诗人追求高洁、不沾染世俗、不同流合污的情怀。

5.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南宋)陆游《梅花绝句》译文:(梅花)在暴雪虐压、狂风呼号之中更加凛然正气,它是花中气节最高的,它是花中意志最坚的,该他生长的时节过去了,他自然会飘零,不会在春天时乞求生存,他会以此为耻。

6.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译文:可爱的九匹马神姿争俊竞雄,昂首阔视显得高雅深沉稳重。

7. 馀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宋)王沂孙《齐天乐·蝉》译文:凄咽欲断的啼叫更让人觉得悲苦,可为什么她还欲独自将哀怨的曲调吟唱,让自己顿时承受这无尽的哀伤?而当此之时,她只能徒然追忆当年自己欢笑在薰风中,柳丝万缕飘飞的美景。

8.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唐)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译文: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9.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楚国)屈原《离骚》译文:这美人儿自恃美貌,清高孤傲,成日游玩无度,纵情享乐。

10.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译文:一生傲岸难与权贵相处,皇帝疏远,举荐徒劳,壮志难酬。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如何产生共鸣?窃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帮忙找找以下诗词的写作特色

峨眉山月歌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

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妙入化工。

春夜洛城闻笛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逢入京使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

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滁州西涧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后二句,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江南逢李龟年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送灵澈上人 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

全诗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约客 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论诗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

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

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长歌行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野望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早寒江上有怀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

“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

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

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

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送友人 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这是一首送别作。

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鲁山山行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书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是表现.....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陆游的诗词 鉴赏

陆游的词最爱他的《钗头凤》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上片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

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

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

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

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

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下片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

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

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使君自有妇,罗敷亦有夫。

”(《古诗。

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

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

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

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

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

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

唯美大气的古诗词古人念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叹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