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三生的古风诗

时间:2020-07-3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三生石

三生石上望三生,缘定三生载永恒。

前世与谁情缱绻?来生是否又相逢!

今生梦断黄泉路,彼岸花前泪有声。

血色石前谁名刻?乡台泪眼望几层?

旖旎梦里恋今生,不羡神仙不慕僧。

奈何桥上莫远走,相约转世伴来生。

悠悠往事随风过,脉脉柔情绕古藤。

款款深情石上铸,绵绵海誓伴山盟。

年代:宋 作者: 刘辰翁

《沁园春》

成佛生天,自是两途,任祖生先。看二三大老,依稀吾榜,几多新进,小少齐年。紫陌相逢,青山独往,倚杖鹤鸣听布泉。百年里,但儿时难得,老後依然。吾牛已不耕田。更雨滑泥深自在鞭。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谁似我,似官奴出籍,散圣安禅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

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上按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昭君嫁到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

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

不料汉成帝竟下诏令其“从胡俗”。

而当时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又生了儿女。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

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 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 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 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

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

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

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

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怨词》 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胡曾 《咏史诗·汉宫》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三槐居语文网,a \ Q&x2Q)[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 其实诗人不懂,和亲是在国力强盛时采用的怀柔政策。

国力衰弱时恐怕只有进贡钱帛美女以求苟安而不得。

看看宋朝,历经辽,金,元的侵掠,每年输银帛无数,仍不能保住平安,先是偏安一隅,最后灭亡。

宋朝皇帝,大臣何不用和亲之策?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 白居易这首诗把怨恨指向了皇帝。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王睿《解昭君怨》 王睿作了一个翻案文章。

王昭君留在宫里又如何?王昭君的悲剧,并不只是她个人...

有关赤壁的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唐)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满江红 赤壁怀古-——戴复古(宋)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咏赤壁——王周(唐)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悠悠赤壁——杜 甫(唐)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过赤壁偶成佳句明 ·王奉(一)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古战场赤壁感怀明 ·方逢时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赤壁山——明 ·龙仁夫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元 ·朱桢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朗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日还英雄.登赤壁山——明·魏 裳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拜风台—— 明·任乔年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怀古——清·曹雪芹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关于蟋蟀的诗词

年代:南宋作者:岳飞作品:小重山内容: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诗名里带吭字的诗词有哪些

宋洪适吭赤羽毛苍,华亭雪羞比。

【杂咏下 苍鹤】上马亟持十日粮,长矛短戟舂其吭。

——宋·苏过 【闻郭太尉发师大捷奚人擒契丹酋领四军者来献作长句古调一首】周用礼乐须文章,世世报国如其吭。

——宋·释宝昙 【和史魏公燔黄】鴐鹅群飞摩青苍①,竦身击之绝其吭。

——明·陈琏 【金人出猎图为宪使黄存诚赋】布席通穴口,投身引其吭。

——明·陶望龄 【游五泄六首(各有序) 其六 玉京洞】又疑古志士,万言溢其吭。

——清·孙尔准 【滩声】悬悬内瞰觊盘据,兵法扼隘此其吭。

——清·张王熙 【岑港访木城遗址】吞舟时或漏,终然断其吭。

——明·霍与瑕 【估客乐 其二】滇黔楚蜀粤,于此扼其吭。

——清·田榕 【云安坡】嗟哉彼隘俗,利欲扼其吭。

——宋·张栻 【过乖崖堂】举衣不忍著,举箸不下吭。

——宋·梅尧臣 【新霜感】新晴乾蝶翅,微暖滑莺吭。

——宋·陆游 【春晴】忆儿观燕乳,怀友听莺吭。

——宋末元初·方回 【日长三十韵寄赵宾旸】生意乍回芳草路,风光渐入早莺吭。

——清·张娄 【春来风雨浃旬雪后始霁】晴光生蝶粉,暖律变莺吭。

——宋·陆游 【山家暮春二首 其二】雏莺乳燕学飞舞,叶底哑咤调圆吭。

——宋·释道潜 【酬周元翁推官见赠】茂树无风晓自凉,数声黄鸟啭圆吭。

——宋·韩淲 【晓凉闻莺】碧海青天怜昨梦,朱琴瑶月斗圆吭。

——明·孙一元 【赠鹤(并引)】梦回明月夜,林杪响圆吭。

——宋·许尚 【华亭百咏 其三十八 鹤坡】香消酒力微,缘阴听圆吭。

——宋·俞烈 【题东山】曲高和寡继者谁,缡褷舞鹤失圆吭。

——清·毓朗 【和耆寿民旧作城头望雪】哀来激愤抑复奋,强食不得下喉吭。

——宋·蔡襄 【四贤一不肖诗 欧阳永叔】真州润州列两厢,金焦嶪巀当喉吭。

——明·沈周 【为郭总戎题长江万里图】天威神臂指,戎气窒喉吭。

——宋·吕陶 【上韩端明】江淮十万师,待饲正颉吭。

——宋·颜发 【待潮顾浦宿耕者张钦舍】豕行过之不虎防,虎往搏之扼豕吭。

——宋·薛季宣 【跋蜡虎图】徒羹黔首肉,讵斧赤眉吭。

——元·陈高 【丁酉岁述怀一百韵】历块无完国,蜚锋举断吭。

——元·郝经 【仪真馆中暑一百韵】芦埼一鹤起,寥寥引清吭。

——清·许赓皞 【西溪渔庄】悬求友声出岩谷,春风簧啭调清吭。

——清末民国初·瞿鸿禨 【乙卯二月予还湘省墓散原亦返峥庐适同轮舟乃彼此不相遇怅然久之抵沪晤散原言发南昌时方意归途邂逅有诗见忆爰和此篇】江南有嘉禽,乘春弄清吭。

——宋·梅尧臣 【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饥乌啄败芦,征雁弄清吭。

——清·龚禔身 【冬日登南高峰】据地吐盗食,咯咯爰旌吭。

——清·傅山 【偶录五言古一章谆复嗑窴不似词人之作】鸡岭对峙殊险易,纡筹坐令输批吭。

——清·傅增淯 【庚子春初自兴义按试回雨雪载途连日大雾道经关索岭适值开霁俯仰流连偶然有作】嚼来冰响齿,咽下露生吭。

——宋·舒岳祥 【有田妇献水麦甚美不知滹沱玉食曾有此否感怅作诗】万艘北来食京师,汴水遂作东南吭。

——宋·黄庶 【汴河】万里不碍日①,众鸟欣哢吭。

——宋·梅尧臣 【新晴】游鳞互瀺灂,群飞皆哢吭。

——南北朝·王筠 【北寺寅上人房望远岫玩前池诗】况如刘子足自强,读书满腹钳尔吭。

——宋·晁补之 【赠送澶州监酒税刘铨殿直】谁其与者沦纲常,受计于虏扼我吭。

——宋·方岳 【题祁门岳王庙】留行无语兮,谁扼乎群鸟之吭。

——宋·王迈 【春月白鹤吟寄魏鹤山】共诧粲可能文章,其中一客起鸣吭。

——宋·史浩 【次韵昙师以某焚三代赠黄所示长句】静里谩看猿弄臂,闲中时听鹤鸣吭。

——宋·徐经孙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四】忽疑写睇临望羊,高跻欲斧李杜吭。

——宋·刘弇 【赠贾仲武】南连楚越腹,北际秦陇吭。

——宋·吕陶 【送吴龙图归阙】大河分背面,上党扼咽吭。

——宋·孙冲 【过古夹寨城】涏涏定巢尾,咬咬求友吭。

——宋·吴则礼 【简王长元次元时复欲入都】啁啾见孤凤,百忧瘏一吭。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题刘幼云先生潜庐读书图】寒更催欲尽,曙色转鸡吭。

——宋·张耒 【十一月七日五首 其一】

汉魏晋诗三首

以禅喻诗的《沧浪诗话》张晶第一节方法论意义:以禅喻诗“以禅喻诗”,不是孤立的文论现象,而是有着广泛基础的。

宋代诗人、诗论家借参禅来谈诗的大有人在。

前面举过的吴可、龚相的《学诗诗》以及韩驹的《赠赵伯鱼》诗都是“以禅喻诗”的典型例子。

苏轼以参禅比拟对诗作审美鉴赏,“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

南宋赵蕃也有论诗绝句三首:“学诗浑似学参禅,识取初年与暮年。

巧匠曷能雕朽木,燎原宁复死灰燃。

”“学诗浑似学参禅,要保心传与耳传。

秋菊春兰宁易地,清风明月本同天。

”“学诗浑似学参禅,束缚宁论句与联。

四海九州何历历,千秋万岁孰传传”。

从这些诗篇中可以看到“以禅喻诗”在宋代是一种并不罕见的论诗方法,这与当时士大夫们的禅悦之风是有密切联系的。

但是,一般的“以禅喻诗”还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南宋严羽集“以禅喻诗”之大成,并以明确的理论意识使用这种方法。

在《诗辨》篇中,严羽宣称“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

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作者在这里明确地提示出自己论诗的方法。

在《答吴景仙书》中,他又直接表明自己的论诗方法曰:“以禅喻诗,莫此亲切”。

可见,严羽是在高度自觉的前提下运用“以禅喻诗”的方法的。

之所以严羽集“以禅喻诗”之大成,在于他有意识地借禅学范畴,以建立自己的诗学思想体系。

尽管在他借用禅的术语时发生了一些舛误,因而授人以口实,但他建构自己诗学体系的目的基本是实现了。

“以禅喻诗”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诗辨》篇中。

如第四节云:

有没有关于赞美襄樊的诗词

一翦梅 杨佥判 襄樊四载弄干戈。

不见渔歌。

不见樵歌。

试问如今事若何。

金也消磨。

谷也消磨。

拓枝不用舞婆娑。

丑也能多。

恶也能多。

朱门日日买朱娥。

军事如何。

民事如何。

襄阳楼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朝中措 完颜仲实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

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登望楚山最高顶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大堤曲 李白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了多少诗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古时也称“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

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

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

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

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

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

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

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

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怀疑。

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谓“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

要之,《诗经》的编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

只是孔子确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

《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前面引《史记》的文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

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

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

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

《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

有关扬州的诗词

1、唐代杜牧《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释义: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灵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

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2、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释义: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4、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释义: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5、唐代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释义: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

与法律有关的诗词

秋怀[宋] 陆游少时本愿守坟墓,读书射猎毕此生。

断蓬遇风不自觉,偶入戎幙从西征。

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

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

兴怀徒寄广武叹,薄福不挂云台名。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

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

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宋] 陈襄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

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楼枢蜜过华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谨用韵作[宋] 郑刚中且说高王宽法律,从他汉武好神仙。

关中脱使闹如鼎,自屏山樊能安然。

...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