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数百个皇帝,其中不乏附庸风雅者,少数君王也确有真才实学,但凡会写诗的,谁不想千古流传?然而真能登上文学殿堂的,还真不算多。
汉高祖刘邦是第一个写诗的皇帝,他的作品仅一首【大风歌】,却能流芳百世,颇让后世君王仰慕。刘邦其实是市井无赖出身,然在百战功成、荣归故里之时,想起天下初定,江山未稳,用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有人对刘邦的出身不理解,认为一个不读书的人怎么会咏出那么豪迈的诗句呢?其实不读书的项羽也会作诗,他在汉兵略地之时,吟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样的千古名句,充分反映出那是一个文武相济、风起云涌的光辉时代。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文帝曹丕的地位是比较显眼的。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他篡汉自立、迫害曹植,在政治上名声不佳,但他的文学成就却不可小视。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有贡献,七言诗《燕歌行》共两首,其中第一首“秋风萧瑟天气凉”,是他的代表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诗人将思妇安放在秋夜的背景中来描写,把她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细腻委婉地表现出来,语言浅显清丽,生动感人,很能表现曹丕诗歌的一般风格。
隋末唐初又是一个群雄并起的豪放年代,这时期的代表人物隋炀帝和唐太宗都会写诗。炀帝的诗如【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太宗的诗如【初夏】: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杨广的李世民的诗,才思尚可,底气不足,他们的诗文之所以能留存下来,完全得益于诗人的特殊政治身份,如果从纯文学角度比较,把他们的作品放到光照千秋的唐诗里,恐怕连“下品”都算不上。
说到写诗,就不能不提南唐后主李煜,这个饱受历史捉弄的薄命君王,在文学上达到了同时代的巅峰。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词均为流传千古的名作,其中尤以【虞美人】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等句最为著名,至今仍传唱不绝。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天子”,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哀婉,意境深邃,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李煜的诗也很有特色,被俘后,曾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深切感人: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
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宋徽宗赵佶的经历和李煜很相似,同样精于写词,他曾写出“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这样生动的句子,描写相思之情,还有【燕山亭】抒发亡国之痛:……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那个自诩文治武功第一人的乾隆皇帝也爱写诗,而且他十分勤奋,一生留下数万首诗作。只可惜这个福气最大的皇帝功底太差,有的就像打油诗,有的则像散文码齐了押韵,如“御湖三月春水生,微风不动玻璃平”,又如“欢赏娱今日,追陪忆往年”,水平还赶不上当今一个爱读古诗词的一般知识分子。但在臣子们眼里,天子的诗作,再垃圾也是“精品垃圾”,谁有敢说半句闲话?因此皇帝的诗集还是出了一本又一本。乾隆皇帝在文化上闹出的笑话还真不少,比如他给灵隐寺题字,把灵字上面的云字头写大了,下面不够用了,于是臣子们就改主意,改题为“云林禅寺”;乾隆还曾把“浒墅关”看成“许墅关”,把“西川”看成“四川”,臣子们都默不做声的把地名改了,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乾隆作诗数万,却无一首为后人熟知,而不读书的“市井皇帝”刘邦却能凭一首即兴之作流芳千古,历史似乎在告诉人们,爱以“文字罪人”,对文字狱特别感兴趣的弘历天子,不但耽误了时代,还丑化了自己。
史上最强的十二首帝王诗词,比比谁
史上最强的十二首帝王诗词,比比谁更霸气 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诗歌无处不在, 许多帝王亦好诗歌, 留下不少名篇, 今天,诗词君给大家介绍 十二位帝王的十二首诗, 看看谁更霸气。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号西楚霸王。
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经过的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兵败垓下。
英雄末路,想到自己曾经英雄盖世,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是命运不眷顾他罢了。
项羽又是多情的,在英雄末路之时,他担心的是他所爱的女子将要走向何方? 千百年来,人们喜欢赞颂项羽,就是因为他在临死之前还有一丝人情味。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汉高祖,西汉开创者。
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历经反秦战争、楚汉战争后,建立西汉。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刘邦亲征,很快就平定了这场战争。
彼时,刘邦顺路回到家乡沛县。
昔日好友、尊长、晚辈共聚一堂,尽兴欢饮。
衣锦还乡本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可已经身居高位的刘邦却心怀忧虑,大风吹得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可是怎么找到勇士帮我镇守四方。
刘邦的远大抱负,对国家的忧虑,在这一首诗,尽皆体现。
他终于不再是那个混迹街头的混混了。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刘彻不但是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
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历来为人称道。
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 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历来备受赞誉。
曹操(155年-220年) 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所处的时代, 正值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岌岌可危,董卓进京,天下大乱。
在这个乱世中,曹操披肝沥胆,建立曹魏政权。
这首《短歌行》据说是曹操南征孙权时途中所作。
这首诗将曹操内心对时光易逝,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可谓不霸气。
曹丕(187年—226年) 魏文帝,曹操之子,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称“三曹”,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曹丕的文学才能一直被忽视,其实,他的文学造诣非常高。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
李世民(598年-649年) 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开创“贞观之治”。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很少有人知道,李世民也是一位诗人,他留下近百首诗作。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已经成为谚语了,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出谁是坚劲的草,在激烈动荡中才能辨别谁是忠臣。
诗词君想,这肯定是唐太宗工作中的真实体验,关键这体验一般人也感受不到。
武则天(624年-705年)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
暗示皇帝宝座的诗词
李煜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
在古代当好一个皇帝,需要饱读诗书吗?
您好!肯定需要的。
【由于各个朝代所崇尚的学术思想不同,因而太子所读之书也各有侧重,不过大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叙君臣之义、上下之位、父母之道、长幼有序。
如《周礼》、《礼记》、《孝经》、《论语》。
第二类:述历代治乱兴衰,成败得失之理。
如《尚书》、《春秋》、《汉书》、《资治通鉴》。
第三类:记国君御天下之术,治国用兵之道。
如《老子》、《六韬》、《管子》、《商君书》、《韩非子》、《申子》。
这些典籍对太子以后即位,君临天下,统治万民无疑都是很重要的,也是有志于治道的封建皇帝“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的目的所在。
明朝张居正为十岁即位的万历皇帝编了一本书《帝鉴图说》。
清朝幼年即位的皇帝都读过这本书。
例子:十岁皇帝的课程表明穆守时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在穆宗逝世后,辅佐十岁的小皇帝神守当政,还是神守的教师。
他曾为小皇帝规定了如下一张课程表:---每日接续讲读《大学》《尚书》,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
---讲读毕,皇上进暖阁少憩,礼监将各衙门奏章,进上御览,臣等退在西厢房伺候。
皇上若有所回,乞即如臣等至御前,将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
---览本后,臣等率领正字官恭侍皇上,进字毕,若皇上不欲再进,暖阁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厢房伺候。
若皇上不进暖阁,臣等即率讲官再进午讲。
---进午初时,讲讲《通鉴节要》,讲官务将前代兴亡事实,直解明白,讲毕各退,皇上还宫。
---每日各官讲读毕,或圣心于书义有疑,乞即下问,臣等再用俗说讲解,务求明白。
---每月三、六、九视朝之日,暂免讲读。
仍望皇上于宫中有暇,将讲读过经书,从容温习。
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工夫不致间断。
---查得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辍讲读。
本日若遇风雨,传旨暂免。
到过医巫闾山的六位皇帝赞美的诗词歌赋
帝王篇 姬昌拘 羑里,赢政赵国郎。
长陵埋亭长,刘秀起南阳。
玄德织履儿,阿瞒祥颠狂。
司马假病卧,寄奴斩蛇王。
杨坚下金陵,李渊兵晋阳。
匡胤市井种,木真父早亡。
重八濠洲僧,哈赤建州王。
过曲涧花香游流杯亭日知阁诸胜 西苑旷且奥,肇自明代作。
琼华万玉堆,太液千夫凿。
平地起蓬瀛,城市而林壑。
松篁几百年,参天秀崖崿。
秋深鸿雁鸣,春暖桃李灼。
肃庙求神仙,林亭更开拓。
方士朝扶鸾,虚皇夜飞鹤。
丞相冠莲花,将军赤符缚。
鸡犬倏已升,殿宇还如昨。
盛朝建邦畿,旧制因城郭。
何独废西苑,姑亦存其略。
高居非昔比,偶幸行宫若。
雍正二年夏,承恩开讲幕。
避暑供游息,胜迹频探索。
湛湛芳草青,泼泼游鱼跃。
葱葱梧桐枝,烂烂莲花萼。
或宴水云榭,佳景开芳酌。
或赋迎薰亭,妙句随兴落。
师友得从容,昆弟善笑谑。
是秋猎塞北,奇峰峭天削。
回思此间山,宛似日出爝。
因缘不复至,抚景怀佳约。
时过玉蝀桥,波光含漠漠。
烟际辨楼台,松竹纷竽龠。
弹指十年间,何异风鸣铎。
前日重来游,未能穷其乐。
姚瞩淑清苑,冻岸不可泊。
今朝好风景,迟日中天爚。
步自瀛台桥,踏冰行蹻蹻。
乾芦寻曲径,虚殿开金钥。
穿云洞户深,步石穿梁迮。
乃知洞里天,自与寻常各。
冬深景寂寞,翠剩琅玕蘀。
闲坐流杯亭,更登日知阁。
会心濠濮间,呼朋嗒然噱。
其北乃假山,巉岩何磊硌。
攀援径绝处,深涧戏腾踔。
时我径过之,我童犹畏却。
其上挂瀑布,结构俨庐霍。
飞沫杂冰流,玉牙排断腭。
其池乃不冻,疑有冯夷托。
当年观鱼亭,尘土生珠箔。
归鞍适然返,聊尔何住著。
我闻山水缘,好者不为恶。
何必买山钱,底须蜡芒屩。
前居水中萍,兹游林里雀。
异日得清暇,还教度略彴。
题静憩轩 非静不能憩,非憩何由静。
心与境相忘,一泓止水定。
小轩仅容膝,颇足适幽兴。
临窗俯碧池,波光入眼净。
炉有香可焚,床有几可凭。
即景裁短句,启复论声病?喜得大自在,而无俗虑竞。
安佚非素怀,聊以适吾性。
雨中归舟 夕阳西下春云布,霏霏细雨迷蹊路。
中流双桨荡归舟,十里横烟暗村树。
岸柳冥蒙待暮鸦,寥天低黯催孤骛。
咫尺玻璃太液池,幻作寒江烟雨渡。
舟行 御湖三月春水生,微风不动玻璃平。
楼台咫尺方壶耸,杨柳千条烟霭横。
兰舟容与荡双桨,飘飖浑似坐玉京。
绯桃绿李夹两岸,绾绮错绣春色并。
我思去夏泛太液,荷香十里疑蓬瀛。
即今光景正明媚,绿波摇漾鸥凫轻。
等是舟行别今昨,年华荏苒何须惊。
帝京杂咏 玉蝀桥头望禁林,重重楼阁耸千寻。
两行烟柳春光媚,几顷澄波绿意深。
池水皆成瀍涧泽,宫墙常透市朝音。
大家真是同民乐,不异熏风解阜心。
冬至后一日同二十四叔父五弟游西苑试射 骏马紫藤鞭,宫城九陌连。
平池铺玉镜,晴雪晃金钱。
欢赏娱今日,追陪忆往年。
东瞻宸极近,霭霭暮祥烟。
轻风摇苑树,碧宇散晴光。
气复初阳暖,人迎化日长。
缘堤看冻柳,系马坐冰床。
到此同携手,临风乐倍常。
蕉园成古刹,乔木隐伽蓝。
贝叶飘花雨,香云护宝龛。
随缘游胜地,冺念礼瞿昙。
何用僧雏引,由来此路谙。
太液无劳渡,群欣步屟行。
龙宫隔岸耸,玉蝀跨波横。
不见潜鱼跃,空闻寒雀鸣。
平田丰泽北,指日试春耕。
燕角敦弓劲,轻杨翠羽修。
中时惊月落,发处迅星流。
更步三梁闸,因登百尺楼。
淑清迟胜约,聊待再来游。
迎熏亭子畔,山势郁崚嶒。
松柏开三径,冈陵列几层。
石龛穿洞入,云窦扪萝登。
蜡屐肩与胜,都输莲社朋
关于征战的诗词,越多越好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凉州词 王翰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战城南去年战,桑干原.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辛弃疾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出塞九首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馀,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
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
边风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
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
可能吹妾梦,一为达金微?边月秦时一片月,万古照边州。
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
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
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
边尘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
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边角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
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边笛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
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
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边雁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
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边马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
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边柳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岁岁愁扳折。
依依绾别离。
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边草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
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
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青玉案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
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短歌行。
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
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
鬓星星。
竟何成。
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
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边雁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
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
关于乾隆皇帝下江南诗句
乾隆游江南诗有赏红球日出映朝辉,翠竹格高都算威。
山水清奇居华首,长江吹笛世间微。
庐山自有千情托,瀑布能无百种祈。
陶醉佳诗常记脑,又当提笔雨纷飞。
另一首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清朝乾隆皇帝曾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
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康熙诗词有哪些?
康熙的诗词孝懿仁皇后逝世后,康熙为悼念亡妻,作诗如下: 月掩椒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
泪添雨点千行下,情割秋光百虑随。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
繁忧莫解衷肠梦,惆怅销魂忆昔时。
交颐泪洒夕阳红,徒把愁眉向镜中。
露冷瑶阶曾寂寞,烟塞碧树恨西东。
旧诗咏尽难回首,新月生来枉照空。
弯影天涯无信息,断弦声在未央宫。
淅沥动秋声,中心郁不平。
离愁逢叶落,别恨怨蛩鸣。
寂寂瑶斋隔,沉沉碧海横。
玉琴哀响辍,宵殿痛惨更。
音容悲渐远,涕泪为谁流。
女德光千禩,坤贞应九州。
凉风销夜烛,人影散琼楼。
叹此平生苦,频经无限愁。
失题 雨过风来紧,山塞花落迟。
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
基督死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康熙皇帝御选颂赞耶稣基督诗词三首 (一) 森森万象眼轮中,须识由来是化工。
体一无终而无始,位三非寂亦非空。
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凭圣子通。
除去异端无忌惮,真儒若个不钦崇。
(二)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鸣。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动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三) 妙道玄玄何处寻,在兹帝监意森森。
群生蒙昧迷歧径,世教衰微启福音。
自古昭昭临下土,由来赫赫显人心。
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泪满襟。
无题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天宁寺 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磐有余清。
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
澄海楼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登澄海楼观海 朱栏画栋最高楼,海色天容万象收。
海底鱼龙应变化,天中云雨每蒸浮。
无波不具全潮势,此日真成广汉游。
仙客钓鳌非我意,凭轩帷是羡安流。
无题 挽弓策马论英雄,漫卷黄沙破帝宫。
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谱墨林崇 康熙28岁平定三藩时所作: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康熙闻收复台湾时所作: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所作: 瀚海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瀚海,指蒙古境内沙漠地带.此诗写与康熙35年即1696年. 是他亲征葛尔丹时,自帅中路大军追敌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温度尔汗一带, 给叛军以毁灭性的打击. 命裕亲王福全、皇长子胤褆帅师征厄鲁特,锡之以诗 万国勤怀保,三阶愿治平。
寰中皆赤子,域外尽苍生。
小蠢忘帲冒,天心解斗争。
执迷思梗化,伐罪事专征。
武略期无敌,王师出有名。
亲藩分鈇钺,长子拥麾旌。
貙虎资郎将,貔貅壮禁营。
玉戈凝晓色,金甲耀秋晴。
获丑宁遗类,筹边重此行。
据鞍军令肃,横槊凯书成。
烟火疆隅堠,牛羊塞上耕。
遐荒安一体,归奏慰予情。
2康熙诗词 赐皇子胤祉 玉弩金戈壮此行,期门环卫在连营。
深居莫忘勤劳意,须识间关出塞情。
赐皇子胤禛 逆我颜行讨必加,六军严肃静无哗。
分营此日如棋步,奋武群看卷塞沙。
赐皇子胤禩 戎行亲莅制机宜,沐浴风霜总不辞。
随侍晨昏依帐殿,焦劳情事尔应知。
这三首诗是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途中所写。
这次亲征,康熙亲自统领中路主力,下辖把旗大营,其中有四旗 命皇子分统。
小三领镶红旗,小四领正红旗,小五领正黄旗,小七领镶黄旗。
长子领八旗前锋、汉军火器营、四旗察哈尔及绿旗军先行。
皇太子留京师代康熙处理朝政。
行殿示诸皇子 师行日已远,边马风萧萧。
眷言靖疆宇,宁惮道路遥。
彼寇邻北藩,谲谋声动摇。
除恶必拔本,稂莠隳良田。
外攘内斯安,务令金甲销。
吾民息转输,丁男无弊调。
一劳方永逸,所戒怠与骄。
天心鉴此诚,雨旸时以调。
班师拖陵,留皇长子胤褆殿后示之 伐经时铁马驰,自春徂夏历边陲。
炎风暑雨归来日,留待旋镳抚六师。
示诸皇子 勤俭守家法,为仁勉四箴。
读书须立体,学问便从心。
佻达愆非浅,浮华罪渐深。
人皆知此道,何必论古今。
用皇三子秋日郊行应制诗韵 风高凤阁秋,万物变清幽。
露冷凝仙掌,云寒聚岭头。
荷疏起一雁,蒲尽现群鸥。
郊外西成好,应知禾黍收。
康熙三十五年第二次亲征葛尔丹后,胜利回师时所作: 班师次拖陵 战马初闲甲士欢, 挥戈早已破楼兰。
弥天星斗销兵器, 照彻边山五月寒。
御赐施琅 岛屿全军入, 沧溟一战收。
降帆来蜃市, 露布彻龙楼。
上将能宣力, 奇功本伐谋。
伏波名共美, 南纪尽安流。
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
夜来雨过春涛生, 浪花叠锦绣谷明。
浮云耀日何晶晶? 乘流直下蛟龙惊, 连樯接舰屯江城。
媲貅健甲皆锐精, 旌旄映水翻朱缨, 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
中国历史上诗最多的皇帝
乾隆皇帝作诗最多,共计42,000余首。
乾隆帝的诗可谓实录,是其从政、祭祀、巡幸、筵宴、读书等活动的即兴之作,如《皇考忌辰感成六韵》、《皇考梓宫至泰陵奉安》、《皇太后宴恭记》、《赐蒋溥巡抚湖南》、《阅古北口将士较武》、《题沈周春草秋花卷》、《西巡回銮述事》等,题咏繁富,追怀抒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诚如乾隆皇帝所言:“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
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
”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1、后梁(907-923)太祖朱温 ,郢王朱友珪 ,末帝朱友贞。
2、后唐(923-936)庄宗李存勖,明帝帝李嗣源,愍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
3、后晋(936-946)高祖石敬瑭 , 出帝石重贵。
4、后汉(947-950)高祖刘知远。
5、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 , 周世宗柴荣 , 恭帝柴宗训。
扩展资料: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
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中国古代以正统史观为主,因五代建立于中原地区,占据着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区,是当时传统的中央朝廷,故史学家著五代史。
而十国及其余政权被称为割据势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代十国...